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08文化的作用与发展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08文化的作用与发展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08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知识结构梳理】‎ ‎【核心内容强记】‎ 考点一 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的作用 ‎1.‎ ‎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相互交融。表现: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 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 教育事业、培养各种 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霸权主义。‎ ‎3.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怎么办(启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点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前提)‎ 1. 含义: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 2. 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 ‎ 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透过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 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 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地位: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4. 文化为什么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5.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或文化交流的意义) 必要性+重要性/意义(对中国、对他国、对世界)‎ ‎(1)必要性: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还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 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意义:①有利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③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6. 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在文化交流中,要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横向、空间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 ‎1.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的 途径主要有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2.文化传播的 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 ‎(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 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 ‎(3)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成为大众传媒。‎ ‎(4)大众传媒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对待文化传播的态度:我们 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我们应怎样进行文化交流 ‎(1)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正确的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 原则。‎ ‎(3)既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或途径),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媒体),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5)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6)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 “民族虚无主义”。‎ 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纵向、时间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表现 ‎(1)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建筑是 凝固的艺术,传统建筑是 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具有 悠久的历史,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 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突出表现在对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区别: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6.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7.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根本因素)‎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4) 教育 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③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四、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最终灵感来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2)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3. 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 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之一)。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 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之二)。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5.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易错知识判断】‎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答案】错 ‎【解析】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2、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答案】错 ‎【解析】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3、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错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4、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答案】错 ‎【解析】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5、 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 ‎【答案】错 ‎【解析】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性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我们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6、 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答案】错 ‎【解析】保护文化遗产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7、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答案】错 ‎【解析】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8、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答案】错 ‎【解析】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 ‎9.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 ‎【答案】错 ‎ ‎【解析】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 ‎10.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 ‎【答案】错 ‎【解析】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会逐渐趋同。‎ ‎11.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 ‎【答案】错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12.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答案】错 ‎【解析】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高考试题研析】‎ ‎ 1. (2018年全国卷Ⅲ·20)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而非文化影响力,①排除。文化发展并不和经济发展亦步亦趋,因而不能说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 2. (2018年江苏高考·19)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  )‎ A.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B.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答案】A ‎【解析】许多来华的外国人喜欢中国,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表明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A正确。B、C属于文化塑造人生,不选。材料未体现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D不选。故选A。‎ ‎ 3. (2018年江苏高考·21)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通过电商将青花面盆销往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通过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①③不选。故选C。‎ ‎ 4. (2018年全国卷Ⅰ·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汉语拼音“中为洋用”以及新时代政治词汇等在国外获得较高关注,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在不断变化发展,③正确。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新兴词汇和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说明中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④正确。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影响文化价值的实现,①中“取决于”说法错误。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在国外知名度高,并不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②不选。故选D。‎ ‎ 5. (2018年全国卷Ⅲ·19)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节目形式新颖,曲目经典,说明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②正确。节目深受观众喜爱,感人至深,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说明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③正确。传统文化的传承最后还是要归于社会实践,要以社会实践而非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①错误。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不是前提,④错误。故选C。‎ ‎ 6. (2018年江苏高考·20)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  )‎ A.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D. 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答案】C ‎【解析】“纪录片《民族的吼声》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体现了立足于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创新的源泉,C 正确。材料强调通过社会实践推动了文化创新,B、D不选。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A不选。故选C。‎ ‎ 7. (2018年全国卷Ⅰ·2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该市建立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并没有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①不选。“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夸大了该市做法的影响,②错误。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对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意义,③正确。该市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过程中,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传播中医药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④正确。故选D。‎ ‎【解题技巧归纳】‎ ‎1.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6)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另外,文化作用的知识,除了以上一般文化作用的角度,还可能涉及某种具体文化的作用,如: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等。‎ ‎2.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3)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4)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5)发挥教育、科技、大众传媒等的作用,推动传统文化的交流传播。‎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3)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5)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6)内容形式: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创新。‎ ‎【精准提分训练】‎ ‎1.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 文化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答案】B ‎【解析】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项正确;文化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相关内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D项说法错误,排除。‎ ‎2.南京许多沿街商户积极响应扬子晚报共建“博爱小屋”的倡议,贴出丝带造型的心形中间,一只手托着一个小屋,小屋中间是梅花造型的“博爱小屋”标识,欢迎在严寒天里辛勤工作的环卫工等进屋喝一杯热水,歇歇脚,暖暖身子。这一活动(  )‎ ‎①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形式 ②培育了社会主义文明风尚 ‎ ‎③体现了文化市场的商业性 ④提高了沿街商户的收益率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南京许多沿街商户积极响应扬子晚报共建“博爱小屋”的倡议,贴出“博爱小屋”标识,欢迎在严寒天里辛勤工作的环卫工等进屋喝一杯热水,歇歇脚,暖暖身子。这一活动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形式,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风尚,①②适合题意;③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以下分别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运动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  )‎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文化既是高雅的又是通俗的 C.文化既是稳定的又是多变的 D.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答案】A ‎【解析】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运动会会徽的设计既有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又有共性,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正确;其他选项在材料中都未体现,均应排除。‎ ‎4.“极好的”“优秀的”“特别的”‎ 这样的话是美国人常用的赞语,而中国人会非常谨慎地使用这些词语,因为美国人习惯肯定和赞扬别人,他们比较倾向于“正强化”,中国的文化则倾向于“负强化”。这类现象表明 A.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 文化具有多样性,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统一 D. 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答案】A ‎【解析】中美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而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文化的作用,C项与题意不符;实践活动决定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5.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连接在一起。这说明(  )‎ A.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经济活动就是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 D.商业活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播功能 ‎【答案】D ‎【解析】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连接在一起,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D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商业贸易而不是人口迁徙,A不选;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B错误;不能把经济活动与文化交流活动完全等同,C错误。‎ ‎6.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尊老敬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必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说明 A. 要自觉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中的落后内容 B. 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的变迁也会阻碍社会进步 C.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 D. 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C ‎【解析】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必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C项正确;A、B、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符,排除。‎ ‎7.金字塔、古希腊神庙、古罗马斗兽场……故宫、白塔寺、黄鹤楼……‎ 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与中华民族生息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中多森林而少顽石相关,所以,中国传统建筑被称为“土木的史书”。这体现了 A.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 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C. 优秀文化陶冶人的心灵世界 D. 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产生的源泉 ‎【答案】D ‎【解析】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与中华民族生息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中多森林而少顽石相关,所以,中国传统建筑被称为“土木的史书”。这表明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产生的源泉,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的主体地位、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内容,A、B、C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8.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报告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  )‎ ‎①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 ‎ ‎②主张全盘西化,这样才能与当今社会所共同呼吁之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价值相适应 ‎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 ‎④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①③正确;②中“全盘西化”、④中“全面继承”均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9.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互联网+”的时代,春节也开启了“数字时代”。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让我们共享浓情中国年。这表明(  )‎ ‎①全面传承传统习俗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④传统年俗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对于传统习俗不能全面传承;④‎ 表述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题目表明了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故②③入选。选D。‎ ‎10.只要你是爱音乐之人,只要你拥有音乐梦想,只要你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音乐潜力,那你就快来加入我们吧,我们给你提供一个平台,也期待着一个个音乐人才。这则广告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文化发展要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②要发展多种风格的文化满足人民的需求 ‎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摒弃传统、标新立异 ④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文化发展要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不是多元化,因此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③“摒弃传统”的表述错误,对于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推陈出新;②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11.(2018·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讲述了老一代乌兰牧骑人的故事。打草、剪羊毛、架着勒勒车演出……让不少有插队经历的老年观众热泪盈眶。材料启示我们,文化创作应(  )‎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B ‎【解析】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讲述了老一代乌兰牧骑人的故事。打草、剪羊毛、架着勒勒车演出……让不少有插队经历的老年观众热泪盈眶。这启示我们,文化创作应立足于社会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B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超越生活”说法错误,A不选;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对大众合理文化需求应予以满足,C不选;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2.习近平指出,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不忘本来”是指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守住民族之魂 B. “吸收外来”是指要辩证取舍其他民族文化,体现开放包容 C. “面向未来”是指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行文化渗透 D. “创造性转化”是指以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担负文化使命 ‎【答案】B ‎【解析】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A错误;“吸收外来”是指要辩证取舍其他民族文化,体现开放包容,B正确且符合题意;C错误,错在“文化渗透”‎ ‎;坚持以人民而不是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D错误。‎ 二、探究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为真理而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为真理而斗争”。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坚持了“实践标准”,而且深化和发展了“实践标准”,提出并阐述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群众标准”。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依据新的实践,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在当代中国,开展新征程要关注和回答重大的现实问题,并使现实问题上升为理论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这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深刻总结与系统回答,凝聚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正确对待真理的。‎ ‎(2)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说明。‎ ‎(3)《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之一,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今年是其发表170周年,请为青年学生重温《共产党宣言》经典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根据革命、建设实践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不断攻坚克难,坚持真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实践标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关注和回答重大现实问题,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实践。‎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读经典、悟原理有利于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建设文化强国。‎ ‎(3)举办读书会,学习理解《共产党宣言》;参加座谈会,交流感悟《共产党宣言》;举办《共产党宣言》主题展览;召开学习《共产党宣言》主题班会等。‎ ‎【解析】第(1)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方面加以分析。第(2)问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第(3)通过一定的活动座谈会、主题班会重温经典。‎ ‎【热点问题透视】‎ ‎ 感悟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2018年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该节目“和诗以歌”,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引起观众强烈共鸣,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乡村教师和贵州大山里的孩子一起表演了小诗《苔》,孩子们朴质的天籁之声直击人心,感染了无数人。《苔》诗的选取,“活出自我”立意的挖掘,经典传唱人的寻找,诗、歌、舞、乐、声、光、电等各种祝听元素的运用,体现着节目创作者的匠心独运。‎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经典咏流传》节目成功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分析《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创作。‎ ‎(3)“诗词唱经典,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引发校园传统文化热,请你为校园传统文化建设,拟两条宣传语。要求朗朗上口,每条标语不超过20个字。‎ ‎【答案】(1)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自信,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坚持文化创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主体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大众传媒,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2)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诗以歌”,传承经典,激发人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创作者匠心独运,选择诗词,挖掘立意,阐释人文价值。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节目直击人心,引起观众共鸣,感染了无数人。‎ ‎(3)书香弥漫校园经典浸润人生;感受诗词文化成就幸福人生。‎ ‎【解析】 第(1)问实质是如何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从态度、方法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自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第(2)问从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第(3)问注意字数的限制,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