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人教政治总复习夯基提能作业:35-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夯基提能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人教政治总复习夯基提能作业:35-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夯基提能作业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选择题 ‎1.(2018湖北宜昌测试,19)2017年央视春晚小品《天山情》演绎发生在格库铁路修到南疆段的真实故事。小品中有一个细节是小毛驴向帮助新疆建设的铁路工人鞠躬又握手,看似简单,但训练很难。毛驴脾气倔强,不好驯化,演员尚大庆每天跑到北京四环的农家院,给驴喂东西,和驴联络感情,常跪在地上练习和驴“握手”,最终有了舞台上的那一精彩瞬间。材料表明 (  )‎ ‎①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工作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②毛驴之善和人之善归根结底都源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依据事物的自身性质建立新的必然联系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舞台上的那一精彩瞬间表明演员们经过努力驯化,使脾气倔强的毛驴变得温顺,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时也表明了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工作(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动物的活动不能称为实践活动,因此②观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依据事物自身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③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 ‎2.(2018吉林长春一模,20)全球首台AP1000核电机组——浙江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2016年12月15日正式进入性能测试的最后阶段,这也是该机组在装入核燃料前的最后一项工作,按照计划该核电机组预计2017年上半年并网发电。这表明(  )‎ ‎①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人类的计划能够准确预测未来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规律使世界呈现“人化”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依据材料可知,核电站工作既可以体现实践的直接现实性,也能反映出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①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人类的计划虽能预测未来,‎ 但不一定“准确”,排除②;规律是客观的,不能使世界呈现“人化”特点,④表述错误。‎ ‎3.(2019湖北武汉调研,13)品读漫画《汤姆和杰瑞》。从漫画中有人看到汤姆(猫),有人看到杰瑞(老鼠)。人生有时也如这幅漫画,同样的生活,同样的经历,在有的人眼里,它充满灿烂的前景;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看不到希望所在。这是因为(  )‎ A.事物复杂多变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B.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认识的差异性根源于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答案 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因此认识除了受到客体因素的制约外,还受到主体因素的制约,所以A项说法片面。材料涉及认识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且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是人而不是意识,意识本身不能够改造客观世界,必须要通过实践这一桥梁和纽带,故B项排除。意识活动的选择性是造成认识差异性的重要因素,但不能据此认为后者“根源于”前者,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C项错误。相同的漫画寓意同样的生活与经历,但不同人对此在认识上有差异,这更多的是受认识主体自身的观察习惯、生活经验、认知结构、价值取向等主体因素影响,从而具有强烈的主体色彩和个性特征,即认识活动的主体能动性,只有D项符合题意。‎ ‎4.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这样的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但是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上天后,就可以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实时观测。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人们能改变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有利联系 ‎③借助新的认识工具,人能延伸人的认识器官 ‎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①②均是错误的,排除。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上天后,就可以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实时观测,这进一步佐证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5.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认识过程。由于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袁隆平的第五期攻关项目未能通过验收,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正确且符合题意。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②错误,获得真理性认识既受认识客体的影响,也受认识主体的影响。失败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也可能具有价值,③错误,应排除。‎ ‎6.(2019江西南昌联考,23)“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下列与之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选项是(  )‎ A.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B.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鲁迅)‎ C.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 D.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穆罕默德·尤努斯)‎ 答案 D 材料中强调的是坚定目标的重要性。“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强调了学经济学的目的。D与题意相符合。“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强调要注重实干,A与题意不符合。“一碗酸辣汤,‎ 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B与题意不符合。“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C与题意不符合。‎ ‎7.(2019广东中山统测,12)哈佛大学某科研团队宣布将利用基因技术复活猛犸象。我国科学家表示,并不反对此类研究,但适者生存是物种进化规律,人类没必要执着于复活灭绝生物,而应将生物技术更多地投入到维护生物多样性、挽救濒危物种方面。我国科学家的观点意在强调(  )‎ ‎①科学研究只有服务于实践才有实际意义 ‎②科学研究应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为标准 ‎③科学研究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价值追求 ‎④合乎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才能取得成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我国科学家的观点意在强调科学研究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价值追求,科学研究只有服务于实践才有实际意义,①③符合题意;科学研究应以社会实践为检验标准,②说法错误;我国科学家的观点意在强调科学研究应为社会实践服务才有实际意义,没有强调科学研究如何合乎客观规律取得成功的问题,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8.(2018辽宁六校模拟,27)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求同存异。该观点(  )‎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观点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②说法错误,故排除;③说法错误,因为“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是自己主观因素的改变,不是客观历史条件的变化,故排除。①④正确切题,故本题答案选D。‎ ‎9.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论述。下列观点中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会议 主要矛盾 ‎1956年 中共八大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 十一届六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①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②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③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正确认识 ‎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和普遍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A 党在不同时期确定了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这说明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也说明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①②正确;真理是客观的,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③错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不包括普遍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10.(2018安徽合肥模拟,20)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进一步证实了(  )‎ ‎①原有的真理能在实践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真理具有条件性、具体性,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①错误。认识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③错误。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受到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同时认识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某地在实践中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体现②④。‎ ‎11.(2018河南新乡模拟,21)一百年前,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百思不得其解”,并提出一些疑问。2017年6月16日,中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人们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确保了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取得成功 ‎③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不断深化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有利于推动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但不能确保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取得成功,②错误;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过程,④错误;“墨子号”量子卫星是一种认识工具,中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了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这说明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不断深化,也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①③正确。‎ ‎12.(2019湖北宜昌联考,22)有机化合物小分子硫醇一直以来被视为消除生命体有害物质的“清道夫”。科学家发现,它们除了具有清除毒害的保护性功能,还具有“导演”抗生素精密合成的建设性功能。该发现揭示了以硫醇化学为核心的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机制,改变了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为设计和创造新型人造“生命细胞”并在“细胞工厂”中实现含糖单元的新型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说明了(  )‎ ‎①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认识因被很多人相信所以成为了真理 ‎②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为发展真理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真理需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和不断完善 ‎④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认识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了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否被很多人相信不是判断是否是真理的标准,①错误。对于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为设计和创造新型人造“生命细胞”提供了是理论依据,而非奠定了物质基础,故②错误。真理具有条件性、具体性,需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和不断完善,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对小分子硫醇功能的认识由原先的“清道夫”,到对抗生素精密合成具有建设性功能,是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过程,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广东广州模拟,40(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以下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20世纪20年代起,“古史辨派”以现代方法重新梳理了古文献和史书,对于古书记载上古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学术界一直深信不疑的五千年文明体系产生动摇,国外学者甚至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2001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开始,经过长期考古调查和发据实例,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为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空白;揭示了各地方文明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逐渐显现出“一体化”趋势,从中孕育出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原因和源头;同时还发现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源自中亚地区,但在勤劳智慧的先民手中发扬光大,发展成为日后独一无二、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丰富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 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人们获得了对中华文明新的认识,丰富了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为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有力地驳斥了“中国文化西来说”。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发展了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进行回答。首先调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等方面。其次。结合材料对该问题加以说明。‎ ‎14.(2018广东中山统测,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法治的健全、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优美等,五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日趋完善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布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原则 进入改革 开放新时期 我们党深刻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正式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九大 站在更高起点上,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五个方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战略谋划,明确了我国未来30多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运用认识的无限性的知识,分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经历的逐步深化、日趋完善的过程。(12分)‎ 答案 ①从认识对象看,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从认识主体看,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从认识基础看,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我们党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推进理论创新,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逐步深化、日趋完善。‎ 解析 本题指定学生要运用认识的无限性的知识分析。首先要调动认识具有无限性的知识,包括:认识客体是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主体是时代延续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然后再结合材料从主体、客体、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一直在发展变化,我们党也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实践也在不断深入发展,所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经历了逐步深化、日趋完善的过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