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抚顺六校协作体”期末考试试卷高二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35×2=70分)‎ ‎1.《童年》是台湾歌手罗大佑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欢快的节奏,贴切的歌词,给人希望,让人充满无限的回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在下而《童年>的歌词中,能清晰地体现哲学这一界定的是:‎ ‎①池塘边的椿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②阳光下蜻蜒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③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④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而有没有住着神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阳光下蜻蜒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是事实和景物的描述,不涉及哲学的起源问题,①②不合题意。 ③④:“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提出了关于世界的状态以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能够体现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的起源 ①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需要哲学,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对周围世界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③因此,没有人类的实践,就没有哲学;没有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也没有哲学,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问题 ‎③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①③符合题意。‎ ‎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问题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②不合题意。‎ ‎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弗朗西斯·培根 ‎②理胜万物,理主动静——朱熹 ‎ ‎③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泽东 ‎④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④—①—③ D. ④—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④: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弗朗西斯·培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理胜万物,理主动静——朱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 由此可知,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④—①—③。‎ 故本题选C。‎ ‎【点睛】唯物主义分为三种,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局限性)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4.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磁场、紫外线,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性有:‎ ‎①具有客观实在性 ‎ ‎②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 ‎③同为世界的本原 ‎ ‎④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根据题意,山川湖海,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磁场、紫外线,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性有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③表述错误,山川湖海、磁场、紫外线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不等同于哲学上的物质,因而不是世界的本原; ④表述错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故选:A。‎ ‎【点睛】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不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征和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既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了意识的存在,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它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5.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要在充分了解家文化的变与不变中实现新发展。要在家文化的变中引导,肯定良好的变化,摈弃落后的家庭教育理念。同时,要在家文化的不变中寻求创新,积极传承。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事物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要在充分了解家文化的变与不变中实现新发展。这表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不体现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①项与题意不符;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6.“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下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而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正确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甲骨文中“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这说明哲学智慧地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说明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不能表明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并且哲学有正误之分,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②错误。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③错误。 故本题选C。‎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①“枯”与“荣”都是“原上草”—种存在方式 ‎②“枯”与“荣”的转化其实是一种概念的运动 ‎③“枯”与“荣”的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物质实体 ‎④“枯”与“荣”都是一种意识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枯”与“荣”是指“原上草”的运动,是“原上草”—种存在方式,①正确。“枯”与“荣”的转化其实是“原上草”的运动,而不是一种概念的运动,②表述错误。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枯”与“荣”的变化离不开“原上草”这一特定的物质实体,③正确。“枯”与“荣”是指“原上草”的运动,而不是意识,④错误。故本题选D。‎ ‎【点睛】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 [原理]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所有的事物都在运动,要辩证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 [方法论](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又要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既坚持唯物论,又要坚持辩证法; 2.既反对唯心主义,又反对形而上学.‎ ‎8.昙花是一种灌木状肉质植物,花开起来大而美丽。昙花一般不在白天开花,要到晚上八九点之后才会开,而且开放时间很短,敬称“昙花一现”。如今,花卉园艺学家采用“偷天换日”、“颠侧昼夜”的科学办法实现了昙花在白天开花,满足了赏花者白天赏花的需求。上述现象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 ‎①昙花独特的开花方式说明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反应特性 ‎②昙花可以依据周围环境的不同有意识地调控开花时间 ‎③园艺学家采用科学的办法改变昙花的生长规律 ‎④园艺学家能够充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反应特性,昙花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花,原因在于其组成物质与其他花不同,①正确;‎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为人所特有,②错误;‎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不可改变。园艺学家是认识昙花的生长规律,合理利用取得成功,③错误;‎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园艺学家能够充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求,④正确;‎ 故选B。‎ ‎9.近几年,徒步、登山和骑行等体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些项目既充满活力又新鲜刺激,既放松精神又锻炼身体,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参与者而言最重要的是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体能局限 B. 坚持从实际出发,理性评估自身状况 C. 认识潜在的优势,抓住时机赢得胜利 D 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体能局限”违背了客观规律,A错误;“认识潜在的优势,抓住时机赢得胜利”说明要坚持矛盾观点、全面认识自身缺点与长处,遵循量变质变关系原理、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变,材料未体现,C不符合题意;徒步、登山和骑行等体育旅游项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说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从体育旅游项目的特点出发,又要从自身的身体特点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B符合题意;“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参与者按规律办事才能成功,D有一定道理;比较BD,设问要求对参与者而言“最重要”的,B项“理性评估自身状况”与“体育旅游项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直接关联,是最佳选项。故选B。‎ ‎10.3G技术的出现,支持了高速数据服务,让消费者开始越来越多在移动设备上使用宽带和互联网;4G技术的出现使访问移动数据的速度比3G快了10倍左右,让运营商能够高效的利用频谱;今天,在4G的基础上出现的5G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5G网络将速度更快、容量更密、时延更短。可见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一个阶段对另一个阶段的否定 ‎②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事物都处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之中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4G技术的出现使访问移动数据的速度比3G快了10倍左右,让运营商能够高效的利用频谱;今天,在4G的基础上出现的5G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5G网络将速度更快、容量更密、时延更短。”说明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事物都处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之中,本题②④正确;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不是只有否定,①观点错误,排除;材料只体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没有涉及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③排除;本题选C。‎ ‎11.下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人形图案是一个冬天的“冬”字,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体,天人合…;“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该设计体现了:‎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 ‎②卓越的艺术创作离不开综合的思维方法 ‎③意识能直接创造出世界上本不存在的事物 ‎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人形图案是一个冬天的“冬”字,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体,天人合…;“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该设计体现了,这说明艺术创造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想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卓越的艺术创作离不开综合的思维方法,①②符合题意。 ③:意识不能直接创造出世界上本不存在的事物,③错误。‎ ‎④: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12.2019年4月10同,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宣布已经成功获得了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EHT是一个通过国际合作而实现的、由八个地面射电望远镜组成的观测阵列,主要旨在通过形成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来捕捉黑洞的图像。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①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可知论、实践与认识的知识。①: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①错误。‎ ‎②:材料反映认识工具的完善和更新拓展了人们的认识,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人们对黑洞的认识说明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符合题意。‎ ‎④: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习获得间接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产生新问题,推动人们研究,认识手段(科学技术、工具)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性的认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主要分歧。‎ ‎13.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201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④:题目中的观点有不合理性,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天地不老”的现象,也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①④符合题意。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②说法错误。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在红尘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4.人们对“两山”关系的认识过程:第一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对这一认识过程的正确解读是 ‎ ①第一阶段认识的局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难以避免 ‎ ②第二阶段的认识也具有真理性,只不过后来被更高水平的认识所推翻 ‎ ③第三阶段的认识也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 ④三个阶段共同说明,人类永远前进在接近真理的路上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并不能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②错误;人类永远前进在接近真理的路上,意味着人类不能获得真理,这实际上是否认正确认识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15.工匠精神”最迷人的魅力还是在于“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坚持,精益求精需要坚持,耕读传家需要坚持,“工匠精神”就是再坚持一下,再多做一点。坚持下去,跬步能行千里;坚持下去,小流汇成江海。可见 ‎①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②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坚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才可能成功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要重视量的积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精神的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是派生,故①错误;③说法太绝对,故③错误;材料强调,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坚持下去,跬步能行千里,坚持下去,小流汇成江海,这说明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要重视量的积累,故②④正确。故选B。‎ ‎【点睛】准确把握量变与质变的区别与联系:‎ 量 变 质 变 区别 性质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呈现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结果 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自身,而变成了另一事物 联系 辩证关系 ‎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 ‎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6.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未成年人保护领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2019年10月2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据悉, 与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相比,修订草案增加了发现未成年人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校 园欺凌防控制度等内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关于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表述 符合题意的是 ‎①草案根据社会变化而增加相关内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 ‎②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草案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④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反映了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针对未成年人保护领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修订草案增加了发现未成年人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校 园欺凌防控制度等内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这表明草案根据社会变化而增加相关内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①③符合题意。‎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②错误。‎ ‎④: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反映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不选。‎ 故本题选B。‎ ‎17.认识具有反复性,是因为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客观的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现有一个过程 ‎④人们不可能认识事物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①符合题意。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由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所以,人们的认识也需要一个不断反复、逐步发展的过程,②符合题意。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达到,③符合题意。“人们不可能认识事物”属于不可知论,④错误。故本题选B。‎ ‎18.产业共生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即某一生产过程的废物可以用作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从而最高效地利用资源和最大程度减少生产废物。产业共生得益于 ‎①摆脱客观联系的制约,打造新业态 ‎②尊重联系的条件性,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 ‎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生产 ‎④调整事物的原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联系具有客观性,“摆脱客观联系的制约”的表述错误,排除①。‎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故表述“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是错误的,②排除。‎ ‎③④:产业共生是指某一生产过程的废物可以用作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从而最高效地利用资源和最大程度减少生产废物。产业共生得益于联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通过调整事物的原有联系,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④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19.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把住了全球互联网治理的脉搏。唯有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才能既满足各国分享互联网发展成果的要求,又能激发各国为净化网络空间、保障网络安全群策群力的积极性。这启示我们 ‎①应当立足整体,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③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统筹考虑 ‎④要着眼局部,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唯有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才能既满足各国分享互联网发展成果的要求,从而激发各国为净化网络空间、保障网络安全群策群力的积极性。这说明我们应当立足整体,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整体的作用,②强调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与题意不符;要着眼整体,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④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只有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如果不注重系统优化,很可能会导致整体功能小于部分之和。‎ ‎20.心理学认为,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这启示我们要:‎ ‎①正确对待矛盾,敢于承担过错和责任 ‎②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会控制不良情绪 ‎③摆正心态,防止不良情绪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④增强自信,积极的情绪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的传递效用,启示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矛盾,学会控制不良情绪,敢于承担过错和责任,①②符合题意。‎ ‎③: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并不是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③说法错误。‎ ‎④: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是客观的,积极的情绪能够让我们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但并不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主要强调的是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信心、决心、意志等能产生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推动人们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1.一般等价物——金银货币——铸币——纸币——电子货币——数字货币,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货币产生发展过程的历史画卷。这幅画卷生动直观地体现了:‎ ‎①事物变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②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④事物的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货币产生发展过程的历史画卷生动直观地体现了事物变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货币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不体现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②与题意不符。‎ ‎④:事物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作为新事物的电动汽车,其绿色环保使用成本低,但仍然未受消费者喜爱,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里程焦虑”。只要续航里程低于50公里,驾驶者就有“赶紧充电”的焦虑,而这样的里程焦虑几乎是每个电动汽车使用者的心态。这启示我们 ‎①事物发展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电动汽车推广中的困难 ‎③事物都存在利与弊的两个方面 ‎ ‎④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不断积累的量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电动汽车作为新事物,存在续航里程短的问题启示我们事物发展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②符合题意,电动汽车有不完善的地方,启示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电动汽车推广中的困难。③表述错误,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是利与弊两个方面,因为利与弊是针对人的需要而言的。④表述错误,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故选A.‎ ‎23.“零和游戏”是指如果我们把赢棋计算为“+1分”,把输棋计算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零和游戏”‎ ‎①只反映了该事物数量的变化,忽视了事物的发展 ‎②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理论和规律的的正确总结 ‎③缺乏辩证思维,片面地看待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④反映事物内部要素此消彼长、优化组合的整体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零和游戏”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没有整体观念,因此做不到互利共赢,①③入选,不选④;②错在“正确总结”,不选。故选B。‎ ‎24.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国务院机构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止步不前。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①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②改革是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愿望——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 ‎③改革会很痛,但不能止步不前——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④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发展的实质是运动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而不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项对应错误;②③项对应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现真理。发展的实质是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④项对应错误,且本身表述也不正确;正确选项为B。‎ ‎25.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在于 ‎①前者反映了复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不平衡性,后者反映了具体矛盾中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  ‎ ‎②前者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后者要解决的是事物的主流、支流和性质问题  ‎ ‎③前者要分析的是不同事物之间诸多矛盾的关系,后者分析的是同一事物矛盾双方的关系   ‎ ‎④二者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在于:前者反映了复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不平衡性,后者反映了具体矛盾中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 前者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后者要解决的是事物的主流、支流和性质问题,前者要分析的是不同事物之间诸多矛盾的关系,后者分析的是同一事物矛盾双方的关系,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是二者的联系而不是区别,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6.高质量发展,既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又是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但迈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爬坡的过程,要做的工作很多。这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是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认识事物要着重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要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高质量发展,既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又是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这表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故④符合题意;但迈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爬坡的过程,要做的工作很多说明迈向高质量发展并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要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③符合题意;①属于唯物论,不符合题意;②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要做到“三看” 一、看矛盾的数量 如果题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一般就属于矛盾主次关系,如果题中只涉及一个矛盾,则属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二、看所用字词 一般情况下,如果题中带有:关键、中心、主题、重点、重心、主线、核心、重中之重、首要、突出、第一、第一要务、要害、突破口、归根结底等字眼,就是强调抓主要矛盾。 如果题中带有: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九个指头、优势、绝大多数、总体上说、形势等字眼,就是强调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三、看方法和要求 主次矛盾侧重于强调讲工作方法,强调怎么做,要求处理问题时抓重点,主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 矛盾的主次方面侧重于认识方法,要求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时,认清本质,把握主流,强调对人对事的评价、认识、看法,涉及事物的性质。‎ ‎27.“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扬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关汉卿的这首散曲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生活中的我们既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其实放弃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的寓意。材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 要推动矛盾的斗争性向矛盾的同一性转化 C. 否认矛盾也是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 D.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错误,矛盾斗争性与矛盾同一性不是相互转化的关系; C错误,承认矛盾是解决矛盾的方法; D正确,“其实放弃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的寓意”这说明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故选:D。‎ ‎【点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 ‎(1)原理: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 ‎(关键词:重点、中心、关键、主导、突破口、多数、重中之重、着力点、急需解决、第一要务、核心) ‎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 ‎①区别: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 ‎②联系: ‎ 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斗争性就没有矛盾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如上与下、战争与和平)。 ‎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制约。 ‎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8. 2015年,“新经济”、“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热词,“三期叠加”(三期即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的矛盾与问题逐步显现,已经高速发展30多年的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有新的发展特征、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政策。这表明 ‎①发展经济要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与主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③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 ‎④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有新的发展特征、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政策。这表明发展经济要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②错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③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而不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故选:D。‎ ‎【点睛】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但要做到这件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规律是事物和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它看不到也摸不着,人们要想掌握客观规律就必须下一番功夫。‎ ‎(3)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易错点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提醒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为前提。二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定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29.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吐故纳新,革故鼎新一一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义否定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一一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画龙点睛一一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瑕不掩瑜一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吐故纳新,革故鼎新”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①符合题意。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体现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符合题意。 ③:“画龙点睛”强调抓主要矛盾,而不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③理解错误。 ④:“瑕不掩瑜”强调认识事物要抓主流,而不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④理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 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在哲学试题中比较常见,对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的理解把握要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努力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还要求对哲学的原理熟练理解与把握。‎ 解答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要注意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具体方法如下:‎ 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解答时,考生需综合提炼题干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宁依据此主旨,对接题肢中国的基本理论点,选择相符合的题肢。‎ 排除错误选项,就是针对题干中的名言警句,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或绝对化臆想的题肢加以排除。‎ ‎30.2019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这是因为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斗争是解决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本途径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①②: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反映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也反映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是解决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本途径”说法错误,③排除。‎ ‎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变。‎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31.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推动了发展实践的突破。这体现了(   )‎ ‎①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 ‎②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科学理论对实践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 ‎④理论在推翻已有真理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材料体现了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科学理论对实践发展具有指导作用,②③项符合题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①项说法错误;被实践验证的真理不能被推翻,只能被超越和发展,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32.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此次税改的亮点不只是将个税起征点吐由3500元上调至5000元,还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此次个税改革的哲学依据有:‎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同矛盾的两个不同方而各有其特殊性 ‎③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调整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此次个税法调整能根据个人及家庭的不同情况减免税收,坚持了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符合题意。 ②:此次个税法调整能根据个人及家庭的不同情况减免税收,体现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不是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②不合题意。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③错误。 ④:新个税法的全面施行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说明调整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3.一棵树,做成三个木桶。一个装粪,就叫粪桶,众人躲着;一个装水,就叫水桶,众人用着;一个装酒,就叫酒桶,众人品着。桶是一样的,因装的东西不同,命运也就不同。这说明 A. 不同的价值观,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就不同 B. 价值判断与选择会因人的地位不同而不同 C. 事物价值大小受事物属性和人的需要制约 D. 价值判断与选择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依据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只提到众人对不同木桶态度不同,没有上升到人生道路的选择的高度; 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众人地位的变化,众人态度的转变是因为木桶用途不同; C符合题意,木桶用来装粪,粪对人无用且脏,众人就躲;木桶用来装酒,酒是被拿来饮用的,众人就品,众人对木桶态度的变化取决于木桶的用途和人的需要。 D 说法错误,价值判断与选择要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的最高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不单单是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依据。 故选C。‎ ‎【点睛】如何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 ‎(1)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如衣服、粮食、房子、汽车等物质产品能够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音乐、电影、图书等精神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它们具有各自的属性。它们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就属于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2)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价值的关系。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4.随着《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的印发,“三权分置”成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实施“三权分置”的哲学依据是 ‎①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③符合题意,“‘三权分置’成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实施“三权分置”的哲学依据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说法错误,应该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故选:B。‎ ‎35.人生是一种选择,战争年代,张富清冲锋陷阵、九死一生,功勋累累,成为“战斗英雄”;和平时期,他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伟大和平凡、赫赫战功和质朴寻常,在张富清身上形成强烈反差,又融合得如此自然。“时代楷模”张富清的事迹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 ‎①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将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 ‎②立足自身,着眼发展,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砥砺前行 ‎③放弃自我,淡泊名利,在奉献社会中走出自我狭隘天地 ‎④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创造。①④:“时代楷模”张富清的事迹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将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①④符合题意。‎ ‎②:“立足自身”说法错误,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②排除。‎ ‎③:“放弃自我”说法错误,应该是放弃个人不当利益,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1.什么是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居首位)。(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居于从属地位)。‎ ‎2.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二、材料分析题(共计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材料一、2013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民情时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垃圾围城”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道难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上海要抓实抓好。2019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2019年4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而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我国将在46个重点城市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5%以上。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2035年前,46个重点城市全而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而对垃圾围城的困境,我们必须树立环保意识,把垃圾分类工作化为自己日常的自觉行动。‎ ‎(l)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材料二一直以来,我国在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然而从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工作总体进展缓慢。通过调查发现,出于环境整治活动的需要,许多市民对垃圾分类有所了解,但涉及具体分类却知之甚少,甚至完全混淆了垃圾分类的类别,许多市民将污染纸张、过期药物、废电池归入可回收类别,有的市民竟将果皮、塑料纳入其它垃圾,还有的将烟头、金属、剩菜剩饭、玻璃归入有害垃圾,致使垃圾分类工作效果不佳。同时,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滞后、垃圾分类设施缺乏、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不到位等也是造成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困难的土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3)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应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材料三、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2019年4月福州市出台《2019年全而推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自5月1日起,在五城区范围内全而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方案》强调垃圾分类,应动员社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公民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治理体系:以“简单、管用、可操作”为原则,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湿)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等五大类,到2019年底前力图实现五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的总H标。‎ ‎(4)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福州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 ‎(5)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垃圾分类观念,积极鼓励引导师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建设绿色校园,学校团委在校内开展了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请你拟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1)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也体现正确的意识的推动作用。②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垃圾围城”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道难题。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③先在46个重点城市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体现了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要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有机统一。④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我们必须树立环保意识,把垃圾分类工作化为自己日常的自觉行动。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①通过调查发现市民的一些情况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环境整治活动的开展,让市民对垃圾分类认识有所提升体现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市民的一些错误认识是通过实践得以检验。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提升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应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的。‎ ‎(3)①从当前垃圾分类工作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既要反对急于求成,又要反对安于现状。‎ ‎(4)①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综合认识生活垃圾的特征,在分类基础上综合处理。②注重整体性,以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为总目标。③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动员社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公民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治理体系。④注意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以“简单、管用、可操作”为原则,有序的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5)答案示例:①垃圾分类进校园低碳生活我先行;②垃圾分类倡导文明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垃圾分类为素材,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l)本题要求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 针对材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而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生可从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的推动作用的角度分析。‎ 针对材料“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垃圾围城”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道难题,考生可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的角度分析。‎ 针对材料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考生可从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要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有机统一的角度分析。‎ 针对材料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我们必须树立环保意识,把垃圾分类工作化为自己日常的自觉行动,考生可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角度分析。‎ ‎(2)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说明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限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针对材料通过调查发现,出于环境整治活动的需要,许多市民对垃圾分类有所了解,但涉及具体分类却知之甚少,甚至完全混淆了垃圾分类的类别,考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角度分析。‎ 针对材料许多市民将污染纸张、过期药物、废电池归入可回收类别,有的市民竟将果皮、塑料纳入其它垃圾,还有的将烟头、金属、剩菜剩饭、玻璃归入有害垃圾,致使垃圾分类工作效果不佳,通过垃圾分类,提高了市民的认识,考生可从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角度分析。‎ ‎(3)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应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题目限定辩证唯物论角度。‎ 针对材料中市民对垃圾分类缺乏认识以及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滞后、垃圾分类设施缺乏、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不到位等问题,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的角度分析。‎ ‎(4)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福州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题目限定系统优化方法。‎ 针对材料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2019年4月福州市出台《2019年全面推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自5月1日起,在五城区范围内全而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考生可从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到2019年底前力图实现五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的总目标,考生可从注重整体性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应动员社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公民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治理体系,考生可从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以“简单、管用、可操作”为原则,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湿)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等五大类,考生可从注意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的角度作答。‎ ‎(5)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垃圾分类观念,积极鼓励引导师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建设绿色校园,学校团委在校内开展了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请你拟两条宣传标语。‎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点睛】体现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1)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为关键词。 (2)通常选用现实生活中突出的事例创设情境,这些事例一般是近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 (3)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目的是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综合认识及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2.解题方法 (1)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是关键。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抓好关键词、明确重点。 (2)把握题干的联结语,如“这个事例说明”“这表明”“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上述材料体现了”等,从给出的事例中归纳相应的道理。 (3)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采取归纳法,联系所学知识,正确地指出事例揭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道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