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2019~2020-1 高二年级 期中考试 政 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 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 “活文献”。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 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 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③ 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④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全民阅读,需要各级政府划拨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用来支持建设图书馆、公益书屋、阅读 长廊等,并配备相关书籍、杂志、报刊等,使公民能够在阅读中提升素养、坚定理想信念。 其原因是( ) ①政府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④文化作为一 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 某校为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每天在电子屏幕上展示拾物不昧和拾金不昧的学生名单,起到 了 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学校生活中仍偶尔出现学生盗窃他人财物的现象。这说明( ) 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塑造健全的人格的根本途径 ②一些人的社会活动不受文化氛围的影 响和制约 ③开展表彰活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 ④让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A.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②④ 4.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热潮,一浪接一浪。近年来,华韵尚德在德国购买电视时段播出中国 节 目、凤凰传媒创中国出版业最大跨国并购案、四达时代影视译制基地落户非洲……多家民营文 化企业把生意做到海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外传播了鲜活、真实的中国文化。这表明 ( ) ①文化以物质为载体,中华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 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是实现中华文化发 展的根本途径 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助 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7 年 4 月 21 日,“记忆·洛阳”老照片展在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展出。这些珍贵老照片 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是历史的见证,它们的展出勾起了许多人对过去的记忆。这些珍贵老照片 ( ) A.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B.承载着时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C.是特定时代文化的基本载体 D.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6. 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 的 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 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 ④传统文化作 为民族文化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信息网络、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 渗 透到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加速了生产方式变革,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 擎和不竭动力。材料表明( )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 来越突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8.2017 年 11 月 5 日,第十届中国名镇(周庄)论坛在江苏周庄举行,“古城卫士”阮仪三教授建 议江南水乡申遗扩展完善水乡类群,结合历史发展形态,形成各自“个性”。中国积极申遗( ) ①基于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基于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 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有利于展 现世界文化多样性,保护民族优秀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微文化作为新兴的文化样态,起源于微博的风靡流行。微文化使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方便快 捷,它可以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的方式促进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和全员参与。成熟于微信、微 小说、微电影、微公益、微课、微店的汇聚融合。微文化正以其无微不至的影响,迅速走入并影 响公众生活。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网 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0.2022 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设计团队,此前他们 设计的南京青奥会会徽,也展示了中国文化。关于“衷情中国文化”,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 真说:“世界各国的优秀设计师都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要 懂本国文化,会展示自己的文化。”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文化 ③ 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④民族文化是支撑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2017 年 6 月,由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的原创芭蕾舞剧《哈姆雷特》献演国家 大剧院。该剧由英国芭蕾编舞大师德里克·迪恩创编,在古典芭蕾风格基础上,融入现当代芭 蕾风格和诙谐幽默的表达,通过多媒体投影的运用,实现真实与虚幻的交织,从而广受好评。 该剧的成功说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 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功不可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 卡通人物和粽子,两个乍看上去并无联系的事物却结合在了一起。迪士尼的卡通人物出现在 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五芳斋粽子上,这是国际经典与中国传统的融合。这启示我们进行创新 需要(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这个创新根基 ②站在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交汇点上 ③充分吸收外国文 化的有益成果 ④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 河北画院组织了全国五十余名老中青版画家,再一次走进太行山。他们秉承艺术源于生活的 传统理念,贴近生活,贴近民众,感受古村落的生活气息,了解古村落的历史,体味现代化 大潮冲击之下古村落的处境。版画家走进太行山( ) ①秉承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源泉的理念 ②有利于创作出更大经济价值的版画作品 ③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 ④旨在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满足观众审美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村落被建筑学家喻为“空间说书者”,传承着文化和历史。 然而,这些穿越千百年、印刻着历史记忆的“说书人”,有的被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浪潮推倒, 有的因村庄人口流失而陷入“空心村”或破败坍塌的危局,令人唏嘘。我们要保护这些古村 落,因为( ) ①保护古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保护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古村落是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2017 年 9 月 29 日,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一致决定举办“中美文化 论坛”,鼓励和支持双方在对方国家举办包括图片展在内的文化活动。双方的这一决定主要是 基于( ) ①文化交流是夯实中美两国关系的基础;②文化交流能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③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④文化交流能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 “无论作诗文,或作画刻印,均需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 中 之真谛。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 则 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艺术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②文化创作要在否定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③只要参加社会实 践就能进行文化创新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 针对社会热议的辽宁省绥中县“野长城被抹平”事件,国家文物局派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发现 辽宁省绥中县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部分段落实施抢险工程时,对约 780 米的石砌长城墙体顶面 使用“三合土铺平夯实”(即“抹平”)措施,此措施对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自然、古朴的历史面貌 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保护野长城十分必要,因为野长城( ) 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让中华民族的记忆得以传承 ③是文化传播的主 要手段 ④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8. “空中课堂”是指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实时直播教师的视频、语音、 课件、板书等,把讲课过程逼真地搬到网上,对学员端无特别要求,只要能上网,就能加 入课堂听课,参与答疑,师生之间通过音视频、课件等方式进行实时交互的一种课堂形式。 “空中课堂”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 了重大变革 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 作家王蒙曾说:“百十年来谈中华文化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就是汉字。汉字给我们的信息 量 实在是太丰富了,它既是一副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打着历史的典籍,表达早已经不 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感情。”可见汉字具有的重要价值(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②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③是中华文化的基 本载体 ④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 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岭南文化是具有鲜明特色与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 广府文化中的广府话,是与海外语融合之后形成的独特方言;潮汕文化吸取海外文化的优秀 成分,具有海纳百川的气质;客家文化在进入北部湾后也拥有了海洋文化的特色。岭南文化 的这种特色表明( ) ①地理环境决定了岭南文化的鲜明特色 ②岭南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③通过 兼收并蓄,岭南文化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特色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地域特色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1.2017 年 5 月 15 日,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邀请“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外国团长配偶参观故 宫,并向来宾们介绍了故宫建筑特色,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名称中都有一个“和”字, 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和平、和谐的珍视和向往。可见(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③中华文化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 在安徽,由于淮河、长江两条大河横贯省境,把全省自然区分为淮北、江淮之间、江南三大 地理板块。它们在各自的地形地貌、民风民俗、经济水平、发展状况和居民观念形态等方面, 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因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演化并形成涡淮文化、皖江文化、 徽州文化(或新安文化)三大亚文化板块。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能与其他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②文化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文化有明显的区域性 ④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 文化异彩纷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3. 李克强总理在英国智库发表演讲时说,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虽然东西方文明源头不 同,但彼此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可贵。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因为(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容性 ②包容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实 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 ③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 的重要基础,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4. 钢琴剪影的景观小品、屋檐上的钢琴黑白键、能够发声的钢琴楼梯……在某乡镇的街道上 , 这样的音乐元素随处可见。当地人以琴为媒,以展现钢琴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 弹 奏出一首优美的乡村振兴“钢琴曲”,既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由此可见( ) A.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发展公益文化事业 C.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D.社会主义文化要用核心价值凝聚共识 25 近年来,国内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获得了广泛好评。它们以多视角反映生活、塑造人物, 同时以积极、光明、温情作为坚定的艺术选择,带给人们温暖与前进的动力。这些电视剧的 成功表明( ) ①文化市场的繁荣丰富了文化产品;②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③大众传媒是 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社会主义文化以高尚精神塑造人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 国家广电总局提出广播电视邀请嘉宾坚持“四不用”标准:既对党离心离德、品质不高尚的演 员坚决不用;低俗、媚俗、恶俗的节目演员坚决不用;思想境界、格调不高的演员坚决不用; 有污点、有绯闻、有道德问题的演员坚决不用。这启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必须( ) ①坚持德艺双馨,坚守社会责任;②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坚持依法治国,巩固道德底线;④弘扬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 对某些自媒体来说,他们只需要迎合自己的受众。受众喜欢什么立场,他们便摆出什么姿势, 受众喜欢听什么,他们便说什么——没有应不应该的问题,只有需不需要的问题。这说 明 ( ) A.文化市场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B.发展文化产业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C.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要求必须改造腐朽文化 D.文化事业应该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8.2018 年 8 月 21 日至 22 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 指出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引 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 ①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②能促进使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③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决定作用;④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电视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精选总书记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 以古籍诗词回放、学者专业解读、百姓现身说法的形式,帮助观众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节目( ) ①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公众学习理论、阅读经典 ②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③旨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 ④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传统文化是新思想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2019 年 2 月 28 日,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暨岗位学雷锋活动推进会在北京举行。大会 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全社会蔚然 成风。要积极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和阵地建设,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文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文化( ) ①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 动;②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③有利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新内涵, 实 现文化多元化;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40 分) 31.(10 分) 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也是一种文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旅游的人数也多了起 来,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国人的不良陋习也从国内带到了国外,使中国游客在国际社会上留下了很 多负面的印象。 正所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每个外出游客的言谈举止不仅关乎个人的形 象,往往也关乎国家形象。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从文化上看,作为出境的游客,应怎样更好地表达中国? 32.(10 分) 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的东西就不会静止不动,它一定要生长、要发展。这个过程是新 陈代谢的过程,也是文化的开新与守成过程。开新是为了发展,守成也是为了发展。传统文化会 不断通过新陈代谢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所以,守成并非只守着老祖宗哪点家底,也包括守住后 来通过新陈代谢所获得的一切新东西。一种文化越是善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将其化为自 己的营养,越会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如何改造从古代承袭下来的文化,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的文化,这是文 化的开新与守成问题,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核心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3.(10 分)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享誉全球。保留和继承中国味道,让中国味道满园飘香, 是发展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体现。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美食节目《中国味道·寻找传家菜》以“寻找传家菜”为核心主 旨,透过美食向观众呈现一个个普通人身上的人情温暖和技艺传承。节目通过展示一道道传家菜 的传奇故事、独门技艺,以及一个又一个沉浸于美食世界的传奇人生,让埋没于市井的美味珍馐, 隐藏在普通家庭餐桌上的家常菜,在节目中大放异彩。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保留和继承中国味道,让中国味道满园飘香。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4.(10 分)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 局,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新时代外交 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作出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的担当。 “命运共同体”一词,“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 政党。”在党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外交是历史文化的映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是对 “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中国将自身 发展同各国共同发展有机结合的高度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 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 事务中的责任担当。 结合材料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探究如何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治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5 AACDB 6—10 CABBA 11—15 ACBBD 16—20 CBABD 21—25 ADBCD 26—30 ABCAA 二、非选择题 (40 分) 31.(10 分) 外出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个人应主动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3 分) 增强对中华文 化的认同感,坚定高度的文化自信。(3 分)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展 现中国人良好的精神风貌。(4 分) 32.(10 分)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批判继承,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使中华民族最基 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3 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 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 分)增强文化自信, 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 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观 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 采。(2 分) 33.(10 分) ①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的智慧结晶。(2 分) ②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 (2 分)③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和区域特色,保留和传承中国味道,是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 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3 分)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保留和传承中国 味道,使之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有利于增强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 分) 34.(10 分)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 承,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3 分)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共处。我们要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 平的世界。(3 分)③坚持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发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增进各国 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4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