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江苏)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展示]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014、2016·选择,2013·简析);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2012、2013、2015·选择);尊重文化多样性(2012、2014·选择);文化传播的途径(2015·选择);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2012、2013、2014·选择,2017·简析);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考点1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地位: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表现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地位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作用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典例1 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 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 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 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政府扶持莆仙戏是为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实现经济效益不是扶持的目的,①不选;推动消费方式的变革不是政府扶持莆仙戏的目的,④不选;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跟踪训练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全世界尚存语言6 000多种,其中约2 500种濒临灭绝。一种语言的消亡,意味着祖辈的生活轨迹、宗教仪式、传说歌谣等都不复存在。这些面临灭绝危险的语言( ) ①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对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①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错误。 考点2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 文化是世界的 含义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原因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联系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错误倾向 割裂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就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基础;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异,就否定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也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必要性 图示 世界文化(文化是世界的)文化民族文化(文化是民族的) 典例2 (2016·江苏高考)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 D 解析 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文化是世界的,故正确答案是D;A、B在题意中没有体现;C说法错误,创造力的源泉应该是实践。 跟踪训练2 (2014·江苏高考)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体现了文化又是世界的,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A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与题意无关。 考点3 尊重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 必要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重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怎么样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任务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闪记 典例3 (2014·江苏高考)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②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④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立统一的观点和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习近平主席强调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这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茶和酒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兼容的一面,这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选A项。③夸大了文化的作用,错误;④说法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跟踪训练3 自2013年9月7日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我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实现民心相通应该( ) ①提倡和推崇开放与包容,化解分歧,求同存异 ②积极推动汉语国际化,实现文化相通 ③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 ④以我为主,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答案 B 解析 实现沿线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应该提倡和推崇开放包容,化解分歧,求同存异,① 正确;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有利于实现“民心相通”,③正确;②④与实现“民心相通”无关。 考点4 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以及各种经济、政治、文化、聚会、旅游等活动。 提醒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典例4 在欧洲某城市的街头,矗立着一尊雕像:头顶圆帽、蓄着胡须的男子倒骑着毛驴,笑容可掬。中国人会认出来这是智慧幽默的阿凡提,叙利亚人说他叫朱哈,还有人说这是土耳其的霍加·纳斯列丁……驼铃悠扬的古丝绸之路上,这位骑着毛驴的智者以不同的名字在人民中流传。这一现象,最适合用于佐证( )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C.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 D.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答案 C 解析 驼铃悠扬的古丝绸之路上,这位骑着毛驴的智者以不同的名字在人民中流传。这一现象,最适合用于佐证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C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跟踪训练4 《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盗御马》等京剧英译本的出版,是中国首次将整部京剧完整翻译成英文。这些译本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材,进入各国大学的图书馆和遍及全球的孔子学院,让更多年轻的外国学生通过京剧了解中国。京剧英译本的出版表明( ) A.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B.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C.大众传媒开始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 答案 A 解析 京剧英译本的出版让更多年轻的外国学生通过京剧了解中国,直接体现了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5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传媒的发展阶段 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 面向大众的标志 印刷媒体的推广 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发展的原因 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 特点和优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弊端 传媒的商业性,也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多令人担忧的现象 点拨 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途径 手段 区别 内涵 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 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 侧重点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具体形式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 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联系 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传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如图: 典例5 (2014·江苏高考)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大众传媒的功能等相关知识。题眼是“微信公众号”“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通过微信平台号召几万人一起读诗,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功能;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心灵得到滋润,体现了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②④符合题意,选D项。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大众文化不一定都是先进、健康的文化,③错误。 跟踪训练5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高铁时代的到来方便了人们的文化交流,扩展了人们的文化视野,②④正确。题干没有反映文化的存在形式发生变化,①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传播方式的更新,③不选。 考点6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意义 文化交流的一般意义 对文化 发展 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对经济 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对国际政治发展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对自身 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先进的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对世界 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理解和友谊,构建和谐世界 (2)要求 ①前提: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③做文化交流的使者。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文化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好文化的民族特色。 ⑤文化交流中要有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拓展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典例6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答案 A 解析 我国在世界各地建孔子学院,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体现,A正确,B与题意相反。C说法本身错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D说法不为材料所反映。 跟踪训练6 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法国的历史、哲学……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说明了两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②③正确。①是对题干的重复性表述。④错误,中法文化尽管都源远流长,但没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因果型选择题解法 方法1 探因、寻果直选法。“探因”就是由结果探求原因,题干为结果,要求在题肢中探求原因;“寻果”就是由原因寻求结果,题干是原因,要求在题肢中寻求结果。解答因果型选择题要注意抓住设问的指向词,“探因”指向词一般为“因为”“根本原因是”“主要是因为”“由于”等;“寻果”指向词一般为“为此”“因此”“所以”“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等。找到指向词后,运用教材知识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直接选出答案即可。 方法2 因果优选法。根据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可运用如下口诀进行选择: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选直接原因,外因、内因选内因,根本原因、一般原因选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选主要原因。 方法3 因果排除法。一是排除因果倒置的题肢,具体来说,就是根据结果寻找原因题肢,排除结果题肢;根据原因寻找结果题肢,排除原因题肢。二是排除与题干不存在因果关系的题肢。 失分点1 混同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地位作用 提醒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矫正训练1 每年六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文化遗产日,我国之所以设立文化遗产日,是因为文化遗产( )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不选;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④错误。 失分点2 将文化多样性等同于文化多元化 提醒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我们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 矫正训练2 “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 A.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比更具有优越性 C.汉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越来越重要 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答案 C 解析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而不是多元化,A说法错误,排除;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各有特色,不能说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具有优越性,B说法错误,排除;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汉语,D说法错误,排除;从材料内容来看,外国人说中国话,说明了汉语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C符合题意。 失分点3 混同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提醒 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大众传媒(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矫正训练3 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 ) ①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 ②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的大众文化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①不选;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主要途径,③观点错误。 失分点4 误认为文化交流会使文化趋同 提醒 文化交流不会使文化趋同,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矫正训练4 在谈到中美间文化差异时,一位美国媒体人丹·密茨说过,美国文化是“横”的,历史短,电影中喜欢谈未来;中国文化是“竖”的,历史悠久,电影中喜欢讲历史,如果“横”“竖”加在一起将会很有力。如果“横”“竖”加在一起,更有利于( ) ①相互学习借鉴,丰富两国的文化内涵 ②促进文化交流,相互融合、走向趋同 ③消除差异,推动两国文化创新与发展 ④增进相互理解,促进两国合作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②中文化“走向趋同”的说法错误;③中“消除差异”的说法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热点聚焦23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热点解读 命题前瞻 [背景扫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数国外民众认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形象,乐于和中国人交往,仍有不少民众对中国知之甚少,甚至误读、误解。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有效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成为对外工作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命题猜想] 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文化生活方面看,高考可能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考查。 [命题预测] 1.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摒弃“以洋为美”,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的是文艺创作要( ) ①各美其美,传承好中国优秀文化 ②美人之美,借鉴好外来先进文化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2. 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近年来,无论是文学、影视、戏剧,还是文物展览,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走出国门,以各自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和丰富文化外交、推动文明互鉴的重头戏。 [考点对接] 信息点①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利于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信息点②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 信息点③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信息点④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信息点⑤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国内外出版译著《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②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趋向一致 ③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④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不同民族的文化互相交流、借鉴、融合,而不是“趋向一致”,②错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③错误。 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 在文化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电视剧《木府风云》在东南亚掀起“中国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地道的中国美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征服了大批海外“粉丝”。一套中国味十足的“诸子百家国风画传”丛书已成功展开版权输出……一股勃勃涌动的“华流”正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并不断走进世界人民心里。 结合材料,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 答案 (1)有利于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 (3)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青少年要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下列农历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对应正确的是( ) ①正月十五元宵节——插艾条 ②五月初五端午节——观花灯 ③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亮 ④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赏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中秋节是八月十五,有赏月的习俗,③正确。重阳节为九月初九,人们登高赏菊,④正确。“插艾条”是端午节的习俗,①错误。“观花灯”是元宵节的习俗,②错误。 2.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保护各国各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能够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而不是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④错误。 3.台上铜雀兴兵、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台下是陶醉在中国故事、中国智慧和中国艺术中的欧洲观众,国家大剧院原创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远赴欧洲,再次在欧洲文化重镇掀起了中国文化热。材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旨与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无关,③不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④错误。 4.“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 A.要坚守文化的民族性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要坚持文化的平等性 D.要消除文化的差异性 答案 A 解析 从“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这句话可看出,要坚守文化的民族性,故选A。B、C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文化的差异性不能消除,D项错误。 5.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娘在婚礼上穿西式的白色婚纱,认为穿本民族婚礼服饰就是“土鳖”,只有西式婚纱才能体现自己的高贵。但实际上,全球各地的婚礼礼服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都是人类文化大花园的奇葩。这启示我们( )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B.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根基 C.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答案 C 解析 题意告诉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正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A错误。B、D与题意不符。 6.德国民歌纯朴、严谨,反映出德国人坚定、稳重的性格;俄罗斯辽阔的国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赋予了俄罗斯民族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种精神气质也在他们的民歌中体现出来;印度尼西亚民歌常常与热带宝岛自然风光相联系,风格明朗、抒情、飘逸。这表明( ) ①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讲的是不同民族和国家在文化上丰富的个性,②④正确。①说明的是普遍性,不选。③不符合题意。 7.人们曾经以为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汉堡、鸡翅会统一全球的快餐食品,但现在麦当劳和肯德基却在适应所在国家的本土口味方面大做文章。如肯德基的广告就叫做“为中国而改变”,其在中国的餐厅卖起了油条、盖浇饭和皮蛋粥。这表明( )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全球化并不能消除文化的本土特点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材料中的相关实例表明,全球化并不能消除文化的本土特点,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②④符合题意。 8.“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 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的出现( ) A.更好地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的内涵 B.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D.表明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答案 C 解析 A错误,文化本身的内涵没有改变。B说法在时间上与现实不符。融媒体的强大功能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C正确。D错误,科技是重要因素,材料不能体现出关键因素。 9.长久以来,阅读被认为应该是件“孤独”的事。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交化阅读的出现,让你可以看到好友在读什么书,看到他们的书架、推荐和想法,向他们赠书或借书……阅读方式的转变( ) ①推动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标志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④彰显大众传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符合题意,材料中阅读方式的转变推动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无关;③说法错误,传媒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④符合题意,材料中阅读方式的转变彰显了大众传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0.2017年9月1日,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全景式大型直播特别节目《开学啦!》,精心策划、倾情关注,直播开学百态,直击青春梦想。节目上联党和政府关心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举措,下接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在开学这一刻最真实的幸福、最细腻的感动、最真挚的期待。材料表明( ) 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新传媒代替了旧传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与题意无关,故应排除;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故④错误。 11.《朗读者》掀起朗读热潮,而“朗读亭”掀起朗读风尚。朗读亭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圆形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中的篇章,限时3分钟。一天的录制结束之后,录制的素材会当天传回北京,下周六出现在新一期的《朗读者》节目中。这种方式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②倡导全民阅读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朗读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 ④文化活动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符合题意,材料表明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② 表述错误,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表述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④符合题意,文化活动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12.2017年8月25日,由江苏省文化厅与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共建的“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在剑桥大学举办开通仪式。目前,博物馆已征集昆曲实物资料370多件、演出和教学视频100多部、研究文献70多篇,并进行数字化存储和汉英双语翻译,总数据量超过6TB。如果你要评价该活动,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A.文化遗产 文化影响 文化交流 B.民族节日 文化差异 文化传承 C.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特点 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答案 A 解析 共建“昆曲数字博物馆”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加强中英文化交流,故A正确。 13.2017年8月21日,首届“食全食美”中国美食文化节在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开幕。这是该孔子学院首次尝试以中国美食文化为传播入口而搭建的一个交流平台,目的是让参与者全方位、多层次地体验美食,了解中国文化。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 ) ①传播中华文化 ②传播泰国文化 ③确立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 ④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此活动与传播泰国文化无关,故②排除;确立某一文化的主导地位,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故③错误。 14.从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纪录片在英国上线,到象征中英传统友谊的大熊猫雕塑落户伦敦动物园,再到中英两国学者伦敦论道……这一切,都再清晰不过地体现出英伦大地正涌动着浓浓的中国元素。材料表明( ) A.文化的交流借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C.文化传播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D.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 答案 C 解析 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B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未涉及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C符合题意,“英伦大地正涌动着浓浓的中国元素”,体现了文化传播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D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融合。 二、简析题 15.2017年9月15~22日,金砖国家文化节在厦门举办。金砖文化合作交流,目的是要促进金砖国家民众之间相互理解。希望未来金砖国家继续秉持包容合作精神,进一步加强思想交流和文明对话,进一步创新交流方式,丰富合作机制。 结合材料,谈谈金砖国家在文化交流中应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答案 (1)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6.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倡议,“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1)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建设“一带一路”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 答案 (1)①建设“一带一路”,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繁荣世界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②建设“一带一路”,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的影响力。③建设“一带一路”,以文化带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以合作增强沿线各国政治互信,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发展”。 (2)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④既要热情欢迎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别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解析 第(1)问,考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意义。涉及促进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文化创新等。第(2)问,考查如何对待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涉及诸多文化各异的国家和地区,这就要求在文化交流传播的过程中注意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做传播中华文化使者的措施、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与手段等知识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