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屯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屯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屯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决定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不一定是他的技术水平,而是他的心态。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这是因为 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 世界观和方法论随时可以相互转化 D.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B ‎【解析】‎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A项不选;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相互决定,B项不选;“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C项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法错误,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点睛】世界观是阐释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即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样的,重点谈对世界的认识。方法论是阐释人们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即怎么看,怎么做,重点谈方法。‎ ‎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二者构成真正的哲学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②选项错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则需要学习哲学。④选项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是不能说世界观与方法论构成真正的哲学。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①③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C。‎ ‎3.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对此,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属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A.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B.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C.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D. 存在就是被感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上述材料中“取决于大家的目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D与之相符;“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均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故排除选项ABC。故答案选D。‎ 考点:主观唯心主义 ‎4.“人是一部机器,所以人对自然界的反映是一种照相式活动。”持这一观点的哲学派别是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 ‎5.对下图关系理解正确的有 ‎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 ‎③形而上学始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始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 ‎④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③选项错误,形而上学既可以和唯物主义结合,也可以和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①②④选项表述均正确,入选。选D。‎ ‎6.2017年6月15日18时28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了第二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俗称太空加油),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关键技术的可靠性。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故题肢①和题肢③是正确的。题肢②和④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故排除。本题选择B项。‎ ‎7.“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深化新的发展理念,强调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这说明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哲学源于实践,是时代的精华 ‎④真正的哲学能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的指导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②选项中,哲学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的表述错误,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深化新的发展理念,强调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表明了真正的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能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的指导。故①④选项入选。选A。‎ 点睛:全面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第一,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第二,真正的哲学能够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第一,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第二,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第三,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8.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等。这些现象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在虚拟世界当中实现伦理道德的重新建构。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哲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批判和反思精神 ‎③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④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现实生活中日益凸显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促使人们反思,这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批判和反思精神,故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④本身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9.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只有在这种继承和发展中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是因为 ‎①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科学 ‎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品质 ‎③开放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 ‎④反映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区别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只有在这种继承和发展中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是因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品质,开放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0.许多人相信狗能“通灵”,能看到人看不到的东西。有学者认为,这反映着一些人对于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观电并不坚定。如果是一个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人,他会试着从科学的角度探讨原因,但对于那些相信鬼魂存在的人,则会不似思索地认为狗能“通灵”。这说明 ‎①离开哲学的指导我们就无法正确认识世界 ‎②世界观决定人们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③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④培育科学精神是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前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的知识。①错误,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有科学精神的人和相信鬼魂的人的世界观不同,对狗的异常举动做出不同认识,这些认识反过来又反映人们世界观的差异,故②③正确;④颠倒了科学精神与世界观的关系,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培育科学精神。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是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1.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培育企业家特别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部分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为此,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材料说明了 A. 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 B. 思维与存在相互依赖 C.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 思维是存在的正确反映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相关知识。材料中,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企业家精神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印发相关意见,说明了意识可以正确的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C选项正确。A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选项说法错误;思维反映存在有正确的,有歪曲的,D选项说法不正确。故本题选择C项。‎ ‎12.古时有“一夕不卧,百日不复”的说法。10月5日,2017年第一个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布,获奖者是三个美国人。他们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佐证了熬夜和倒班的人更易得癌症!这—发现说明了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②真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 ‎④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佐证了熬夜和倒班的人更易得癌症,说明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题肢①和④是正确的。哲学不是“科学的科学”,题肢②中说法错误;题肢③与材料没有关系。故本题选择B项。‎ ‎1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③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总和 ‎④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真正的哲学,①②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但并不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总和,③项说法错误;所有哲学都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④项没有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正确选项为A。‎ ‎【点睛】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14.科学家使用新方法,发现在距离地球最近的类星体Markarian231中隐藏着超大质量双黑洞。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A. 意识是对存在的正确的反映 B. 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 D.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的物质性的相关知识。科学家发现在距离地球最近的类星体Markarian231中隐藏着超大质量双黑洞,说明世界是物质的,进一步佐证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选项D正确。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有正确的,有歪曲的,选项A说法错误;选项B与材料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选项。‎ ‎15.枯黄的树叶无风也会飘落。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最确切的是 A.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D. 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规律的相关知识。枯黄的树叶无风也会飘落,体现了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相对静止,也就无法体现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与C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B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项。‎ ‎【点睛】‎ 全面掌握规律的“七性”‎ ‎1.规律具有普遍性。‎ 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1)哲学上的规律概念,是对各种具体科学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具体科学规律。‎ ‎(2)哲学上的规律概念和具体科学规律两者之间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规律具有稳定性。‎ ‎(1)规律的稳定性指的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2)从哲学上看,规律是一种本质的联系,它虽然总是隐藏在现象之中,并且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但本质、规律绝不等同于现象,本质、规律相对于现象来说是稳定的。‎ ‎3.规律具有必然性。‎ ‎ 规律的必然性指的是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是一定要反复出现、确定不移的,而不是偶然联系。‎ ‎4.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指的是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人主观赋予的,也不是神创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5.规律具有可知可用性。‎ 规律的可知可用性指的是规律虽是客观的,并不等于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6.规律具有多样性。‎ 规律的多样性指的是不同事物、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有不同的规律。规律之所以具有多样性是因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任何运动过程中的规律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规律具有多样性。‎ ‎7.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性。‎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只要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一旦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了,规律就不起作用了。‎ ‎16.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说明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C.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D.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答案】A ‎【解析】‎ 题目中,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说明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选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选项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2017年10月4日,在云南香格里拉的上空,一颗小行星差点撞上地球。最终,它在离地球不足40公里的半空爆炸,形成月亮般大小的流星从空中划落。这次事件证明了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B. 自然界的运动是有条件、有规律的 C.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 自在事物的联系可以人为加以改造 ‎【答案】C ‎【解析】‎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A项表述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项错误;材料中所说的撞击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证明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项正确;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改造,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18.欧洲太空总署大胆构想打造“月球村”:利用月球土壤3D打印居住舱,喝陨石坑冰层融化的水,吃月球泥土种出的蔬菜。计划到2030年送10位地球人到月球居住,30年后移民1000人。这表明 A.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B. 人的意识能创造出新的物质 C. 人们可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D. 量的积累必然带来质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欧洲太空总署要打造“月球村”,这体现了意识具有目的性;欧洲太空总署对打造“地球村”进行了大胆构想,这表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A项正确;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并不能创造出新的物质,B项错误;“人们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是从主观需要出发,而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此观点是错误的,C项不选;量的积累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发生质变,“必然带来质的变化”说法绝对,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19.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题肢②和④是正确的。题肢①中“具体内容”的说法错误,故排除;题肢③中的“概括和总结”说法错误,故排除。本题选择D项。‎ ‎20.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这是因为 A.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C.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答案】A ‎【解析】‎ 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这是因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A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故B、C、D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定位】世界的物质性 ‎【名师点睛】明确世界物质性的五种表述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21.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A. 认识来自于外部世界 B.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 必须重视人的思想的改造 D. 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故B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选项不是从哲学的角度阐述的。D选项与题意无关。‎ ‎22.马云说:“我自己对经济学家很尊敬,但我们企业家不能听经济学家预测的未来。我们企业家最能够感到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如果这个时候还去听经济学家的预测,你的灾难就大了”。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A.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B.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C. 间接经验都是不可靠的 D. 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 ‎【答案】B ‎【解析】“我们企业家最能够感到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体现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选B;A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C不选,间接经验也有正确的;D不选,因为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 ‎【考点定位】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23.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它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答案】(1)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2)①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③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两大哲学派别根本分歧及唯心主义基本形态的认识。第(1)问,分析材料,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第(2)问,分析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评卷人 得分 三、非选择题 ‎24.材料“中国许多城市的许多小区、建筑,都取了个外国名字,叫什么加州水岸、纳帕、普罗旺斯、格拉斯,简直匪夷所思,反映出来的是文化上的不自信,我们无法想象美国、英国、法国有一个叫苏州或通州的项目。”冯小刚在文化宣传片《院子里的中国》的开机仪式上“炮轰开发商没文化”,引发媒体普遍关注。‎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接受采访时表示,“小区取洋名现象是在我国当前居住文化背景下出现的;西方文化在全球化中占据强势地位,洋名小区泛滥是当前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我国小区和建筑应如何取名。‎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分析许多城市小区和建筑取洋名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1)①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中外文化在交流中比较、竞争和融合,我们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不能崇洋媚外。应该充分肯定和认同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不可滥取洋名。小区和建筑取名要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城市小区和建筑取洋名,是经济全球化中必然产生的文化现象。‎ ‎②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部分城市小区和建筑取洋名,是在崇洋观念指导下作出的行为选择。‎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小区起洋名”为话题,从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两方面设题,主要考查了文化自信和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 ‎【详解】‎ ‎(1)本题要求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我国小区和建筑应如何取名。解答本题,首先应该调动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即何为文化自信,怎样做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外文化在交流中比较、竞争和融合,我们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不能崇洋媚外。结合材料可以发现,我国很多新建小区取了外国名字,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体现。所以我国新建小区取名,必须要坚定文化自信,要对自身文化价值有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信念,还需要深刻的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另外,我们需要让中外文化在交流中比较、竞争和融合,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不能崇洋媚外,在小区取名的环节既要守住故土,也要放眼世界。应该充分肯定和认同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不可滥取洋名。小区和建筑取名要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许多城市小区和建筑取洋名现象产生的原因。解答本题,首先需要了解辩证唯物论原理的内容,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小区取洋名现象是在我国当前居住文化背景下出现的,西方文化在全球化中占据强势地位,洋名小区泛滥是当前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这样的一个实际情况下,洋名流行是必然的结果,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物质的反映的相关原理。在全球化的情况下,某些对洋文化比较推崇的个人和团体大肆采用洋名的命名方式,说明了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所以需要用正确的意识指导。‎ ‎【点睛】‎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知识整合 ‎1、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简言之,即对自身文化(本民族文化)的觉醒觉悟。‎ 文化自信,是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 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意义 ‎(1)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有利于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增强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自觉性。‎ ‎(3)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4)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梦。‎ ‎4、措施 ‎(1)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4)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5.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结合材料,回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请你从认识论角度为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提两点方法论建议。‎ ‎【答案】(1)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顺应潮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实际情况出发。‎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古老的丝绸之路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既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 ‎(2)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坚持和发展真理;重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带一路”为话题,从哲学生活角度设考,主要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详解】‎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回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答本题,需要首先了解在哲学理论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结合材料,可以了解到,“一带一路”倡议,是顺应潮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实际情况出发的,它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体现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中国政府不断地倡议“一带一路”,并且尽全力抓住这样的一次机遇,说明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古老的丝绸之路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既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说明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本题要求认识论角度为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提两点方法论建议,解答本题,需要归纳认识论中的方法论的相关内容。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的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本题中,可以根据“一带一路”的相关特点选取与之相匹配的方法论内容。例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坚持和发展真理;重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题较为开放,符合题意即可给分。‎ ‎【点睛】‎ 认识论相关知识点的归纳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理,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水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