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方法与指导:动中求是,静中思策——近三年政治高考湖北卷特点及复习备考策略 课件(59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方法与指导:动中求是,静中思策——近三年政治高考湖北卷特点及复习备考策略 课件(59张)

近三年政治高考湖北卷特点及复习备考策略 动中求是 静中思策 发言提纲: 1. 近三年高考试卷分析 2.2018 年高考备考策略 3. 共同感受高考湖北卷 2017 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落实 “ 立德树人 ”的 根本任务,紧紧抓住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和 “ 如何治理当今中国 ” 这一主线,以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为主要理念,反映国家建设发展成就,增强 “ 四个自信 ” ,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的学科特色。 试题体现高考内容改革精神,通过适当的试题立意、素材选择、情景建构和问题设置,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考查,发挥引导高中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试卷分析:大珠小珠落玉盘,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一、整体结构分 析 范围 题型 2015 年高考 2016 年高考 2017 年高考 经济 生活 客观题 4 道 16 分 4 道 16 分 4.5 道 18 分 主观题 1 道 14 分 1 道 14 分 1 道 14 分 经济生活所占分值 30 分 30 分 32 分 政治 生活 客观题 3 道 12 分 3 道 12 分 2.5 道 10 分 主观题 1 道 12 分 1 道 12 分 1 道 12 分 政治生活所占分值 24 分 24 分 22 分 文化 生活 客观题 1 道 4 分 1 道 4 分 1 道 4 分 主观题 2 道 16 分 2 道 14 分 2 道 14 分 文化生活所占分值 20 分 18 分 18 分 哲学 生活 客观题 4 道 16 分 4 道 16 分 4 道 16 分 主观题 1 道 10 分 1 道 12 分 1 道 12 分 哲学生活所占分值 26 28 28 试卷整体结构保持稳定,稳中求进,传递三点信息: 1 、选择题出现了经济与政治的有机融合,体现综合性,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 、政治主观题由 2 道变 3 道,将成为高考政治的 “ 新常态 ” 。传统的第 38 题 ( 两问分别考查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 ) ,今年高考分割为第 38 题(从经济生活角度考两小问)和第 39 题(从政治生活角度考两小问),这给命题人更大的选材空间,也给学生答题更明确的指向性。 3 、第 40 题第 3 问更多地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导致文化生活所占比重有所上升,这与国家更加注重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以德树人相契合,让广大师生感受到今年高考试题的文化味更浓。 第二、选择题分析 2015 年高考 2016 年高考 2017 年高考 12 原因类 【 四选一 】 概念判断类 【 组合四选二 】 曲线题 【 四选一 】 13 目的类 【 组合四选二 】 目的类 【 四选一 】 目的类 【 组合四选二 】 14 措施类 【 组合四选二 】 图像类 【 四选一 】 概念判断题 【 四选一 】 15 影响类 【 组合四选二 】 推导题 【 四选一 】 意义类 【 组合四选二 】 16 意义类 【 组合四选二 】 意义类 【 组合四选二 】 目的 影响类 【 四选一 】 17 意义类 【 组合四选二 】 概念判断类 【四选一】 目的类 【 组合四选二 】 18 目的类 【 组合四选二 】 意义类 【 组合四选二 】 表明类 【 组合四选二 】 19 说明类 【 组合四选二 】 启示类 【 组合四选二 】 意义类 【 组合四选二 】 20 原因类 【 组合四选二 】 原因类 【 组合四选二 】 体现类 【 组合四选二 】 21 原因类 【 组合四选二 】 体现类 【 组合四选二 】 原因类 【 组合四选二 】 22 说明类 【 组合四选二 】 原因类 【 组合四选二 】 说明类 【 组合四选二 】 23 说明类 【 组合四选二 】 漫画类 【 组合四选二 】 体现类 【 组合四选二 】 统计 11 道组合型选择题 3 道因果型、 2 道目的类 8 道组合型选择题 2 道因果型、 2 道目的类 9 道组合型选择题 1 道因果型、 2 道目的类 选择题题型特点: 1 、 组合型选择题因其信息量大、更能多角度考查学生思维能力而成为考查主流 【 重视排除法的训练 】 2 、 因果型选择题、目的类选择题因其注重思维过程而成为难点;概念判断题因其注重逻辑推理而成为亮点; 【 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 】 3 、 知识模块界限渐趋模糊 。 第 15 题的选项出现经济知识与政治知识的有机融合 ; 第 13 题材料考查经济生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政治生活“转变政府职能”的交汇点;第 19 题材料看似是经济生活的“科技创新”,却考查文化生活“文化创新” ; 第 20 、 21 、 22 、 23 题题干看似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材料,实则考查现象背后的哲学依据,既实现了知识间的融合,又上升到哲学高度上支持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举措,培育理性精神,发挥价值引领 。 【 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 第三、客观题分析 38 ( 1 ) 38 ( 2 ) 39 ( 1 ) 39 ( 2 ) 39 ( 3 ) 备 注 20 15 年 高 考 知识范围: 政治生活 问题指向: 怎么办 行为主体: 政府 知识范围: 经济生活 问题指向: 为什么 、 怎么办 涉及内容: 宏观经济 知识范围: 文化生活 问题指向: 是什么 说明类 知识范围: 哲学生活 (认识论) 问题指向: 为什么 知识范围 文化生活 问题指向 怎么办 “ 是什么”问题 ( 1 问 ) “为什么”问题 ( 2 问 ) “怎么办”问题 ( 3 问 ) 20 16 年 高 考 知识范围: 政治生活 问题指向: 为什么 知识范围: 经济生活 问题指向: 是什么 、 说明类 涉及内容: 宏观经济 知识范围: 哲学生活 (价值观 ) 问题指向: 为什么 知识范围: 文化生活 问题指向: 怎么办 知识范围 文化生活 问题指向 怎么办 “ 是什么”问题 ( 1 问 ) “为什么”问题 ( 2 问 ) “怎么办”问题 ( 2 问 ) 20 17 年 高 考 38 、 知识范围: 经济生活 问题指向: 是什么 怎么办 涉及内容: 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 39 、 知识范围: 政治生活 问题指向: 为什么 意义类 行为主体: 人大 40 ( 1 ) 知识范围: 文化生活 问题指向: 怎么办 40 ( 2 ) 知识范围: 哲学生活 (历史观) 问题指向: 怎么办 40 ( 3 ) 知识范围 文化生活 问题指向 怎么办 “ 是什么”问题 ( 1 问 ) “为什么”问题 ( 3 问 ) “怎么办”问题 ( 3 问 ) 政治生活 : 主观题命题常在政府、人大、政党、公民之间切换 。 2015 年考政府, 2016 年考 政府 外交, 2017 年考人大。 ( 2014 年考政府; 2013 年考中共) 经济生活 : 一般考查宏观经济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经济 。 2015 年考宏观经济, 2016 年考微观经济, 2017 年考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 2014 年考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2013 年考微观经济) 文化生活 : 多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为切入点,由历史到现实,由理 论 到实践。且 39 题第 3 问或 40 题第 3 问基本上考查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比重有所上升 。 2015 年考怎样记住乡愁 , 2016 考理性看待中华民族英雄, 2017 年考查优秀传统文化诗词的传承。( 2014 年考怎样创新教育; 2013 年考 “怎样 面对争论 ” ) 主观题材料: 强化了对情景材料的阅读要求,要求学生把材料分层,提炼材料,并把握几层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紧扣材料关键词或暗示语,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 主观题设问: 细化了问题的设置,如第 38 题两小问,依次考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按照发现问题、 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关系层层推进;第 39 题两小问依次考查为什么要解释法律及其意义 。 大背景,小切口,增强了对问题内在逻辑性的考查,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具有一定的逻辑思辨和推理能力。 主观题答案: 主观题答案语言多元化,来自“教材、时政、材料、推理”;答案语言呈现生成性,答案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整合并生成答案;注重提炼材料,并转化为教材语言,实现教材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生成,知识点赋分少,材料分析赋分比重大。 如 2017 年高考政治试题第 40 题第 2 问答案 :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 ( 摆观点 ) ;树立人民是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 (依靠人民传承:一切依靠群众)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 (满足人民需求而发展:一切为了群众)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 (服务于群众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人民共享:一切为了群众) 。 答案看似脱离教材,实际上教材知识不露痕迹地隐含其中,且遵循 “ 从教材理论到材料实际 ” 的答题逻辑,按照“靠人民传承、为人民发展、服务于人民实践、人民共享”的逻辑来整合。 第四、试题特点 1 、增强基础性,考查主干知识 考点 2015 年高考 2016 年高考 2017 年高考 互补品 4 分 4 分 4 分 价格与供求 生产与消费 2 分 4 分 4 分 全国人大职权 2 分 +2 分 4 分 12 分 政府职能 4 分 + 12 分 2 分 4 分 依法治国 4 分 +4 分 +4 分 +2 分 2 分 6 分 国际社会 我国外交政策 4 分 12 分 4 分 以人为本 2 分 2 分 +2+2+2+4 分 2 分 +4 分 + 12 分 文化传承与创新 4 分 4 分 + 10 分 4 分 + 10 分 +4 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 4 分 + 12 分 4 分 2 分 +3 分 +3 分 实践、认识意识 4 分 + 10 分 4 分 +2 分 4 分 +2 分 联系 4 分 2 分 4 分 +2 分 财政 14 分 4 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 分 12 分 社会基本矛盾及规律 4 分 4 分 主次矛盾、矛盾普特关系 4 分 +2 分 4 分 +2 分 政府与市场 4 分 +4 分 2 分 企经业如何营 2 分 10 分 发展开放型经济 4 分 14 分 投资理财 4 分 村民自治 4 分 民族区域自治 4 分 GDP 4 分 三年都考查了 “ 互补品 ”、“ 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 依法治国 ” 、 “ 国际社会与我国外交政策 ” 、 “ 以人为本 ”“ 文化传承与创新 ”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 实践与认识意识 ” 、 “ 联系 ” 等。 两年都考查了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 “ 企业如何经营 ” 、 “ 发展开放型经济 ” 、 “ 财政 ” 、 “ 全国人大职权 ” 、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 “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 ”、“ 主次矛盾 ” 等。 备考中要以主干知识为点,以点带面,紧扣关键词,搭建知识树;并以主干知识为根,以“时政热点、生活热点”为枝,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2 、增强时代性,关注社会热点 2015 年政治高考紧扣 “ 全面依法治国 ” 这一主题命题,主题鲜明,形散神不散: 经济生活第 12 、 13 、 14 、 15 、 38 题第 2 问紧扣 “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来命题(依法治国的经济表现); 政治生活第 17 、 18 、 19 、 38 题第 1 问紧扣 “ 国家机关依法办事 ” 来命题(依法治国的政治表现); 文化生活紧扣 “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来命题(依法治国的文化表现); 哲学生活第 16 、 21 、 22 、 23 、 39 题第 2 问紧扣 “ 物质决定意识 ” 来命题(依法治国的哲学依据)。 这启示我们紧扣热点,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角度思考。 2016 年政治高考紧扣 “ 一点(立德树人)四面(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 ” 这一主题命题,渗透德育,增强自信力: 第 12 、 13 、 14 、 15 、 18 、 19 、 23 题体现创新精神;第 13 、 16 、 17 、 18 题体现依法治国;第 17 、 20 、 21 、 22 题体现核心价值;第 19 题考查传统文化;第 38 题、第 39 题更是体现 “ 一点四面 ” 的典型素材。 2017 年政治高考紧扣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和 “ 如何治理当今中国 ” 这一主线,以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为主要理念,反映国家建设发展成就,增强 “ 四个自信 ” 。 第 17 、 39 题体现依法治国;第 19 、 21 、 39 题体现创新精神;第 40 题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第 13 、 15 、 17 、 18 、 19 、 20 、 23 、 38 、 39 、 40 题体现核心价值;以中国治理为主线,第 13 、 15 、 16 、 21 、 22 、 38 题属于治理经济;第 17 、 39 题属于治理政治;第 19 、 23 、 40 题属于治理文化;第 18 、 20 属于参与全球治理,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各方面展示中国成就,增强了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启示 1 :当年提出当年大热的点,一般隔年会考。 2015 年提出供给侧改革, 2016 年至 2017 年度成为最热的背景,与中央的 “ 振兴实体经济 ” 相呼应; 2013 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2016 年才大热,与中央 “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 相呼应; 中国诗词大会 2016 年初开始首播, 2017 年大热,与中央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相呼应。 因此今年高考第 38 题、第 40 题就会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充分考查了政治学科素养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公共参与。 启示 2 :越是共性的热点,考的可能性越大。 香港回归 20 周年、依法治国、人民民主、维护中央权威等,共同聚焦今年高考第 39 题,也充分体现了政治学科素养的法治意识、理性精神、政治认同。 “ G20 国峰会”开幕式、 24 节气申遗成功、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热播等共同聚焦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底蕴。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聚焦今年高考第 40 题,体现了政治学科素养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公共参与。 启示 3 :教材主干知识与热点的交叉点,往往是考查重点。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 振兴实体经济, 与教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调整”、“企业成功经营”、“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等主干知识高度吻合,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人工智能、圆珠笔头中国制造、中国智造、自主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教材“自主创新”、“文化自信”吻合;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好蓝天保卫战,与教材“节能减排”、“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相吻合,体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启示 4 : 关注生活热点,贴近生活。 第 13 、 15 、 17 、 21 、 22 、 23 、 38 、 40 题充满生活气息,如精准扶贫、户口登记、低碳生活、境外消费等等,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引人深思。 特别要注意虚拟情景的设置。 3 、增强应用性,考查能力素养 高考立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现实问题立意。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高考考试的指向性 ( 考什么 )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高考与课本的关系 ( 答什么 )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知识和能力的结合 ( 如何答 )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科素养和基本功 ( 如何答好 ) 实现“ 获取和解读信息 ”、“ 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考核目标,既可以利用选择题,又可以利用非选择题; 实现“ 描述和阐释事物 ”、“ 论证和探究问题 ”的考核目标,只用于非选择题 。 2016 年考纲 2017 年考纲 变化启示 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 必要的判断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 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知识的运用从 “ 必要的判断 ” 进阶到 “ 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 ,说明对知识要做到 精准理解 ,还要学会 知识迁移 ,根据社会现象 推导 知识,知识目标明显拔高。 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 简洁 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准确 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 原理 描述从 “ 简洁 ” 进阶到 “ 准确 ” ,理论 语言专业化 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防止语言生活化,同时在描述 “ 概念、观点 ” 的基础上增加了 “ 原理 ” 。 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 创见性作答 整合 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结论 生成 试题答案,准确找出材料间的内在逻辑和设问诸要素间的 内在逻辑 ,融入政治学科知识,有效组织语言进行作答,防止出现知识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整合 学科知识,找出知识间的 内在逻辑 联结点,从某一方面将学科知识形成 知识网络 ,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如今年政治高考第 38 题,由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面对“供与求的矛盾、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先归纳出问题逻辑和事实逻辑,再分析企业该怎么办。调动和运用知识:考查教材知识“企业如何经营”、“市场经济”。 描述和阐释事物:增加有效供给,准确找到应对措施,重质量(新工艺、质量标准),调结构(科研投入,高端产品),重品牌(质量服务、信誉形象),降成本(性价比)。论证和探究问题:每点按“由手段到目的 ”的逻辑论证;高质量、优结构、重品牌,按一定逻辑关系层层推进。 2017 年高考充满文化气息,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经济生活注重推理能力的考查,政治生活注重爱国情怀的考查,哲学生活注重思辨能力的考查,文化生活注重人文素养的考查。 二、复习策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18 年高考备考,我们要明确一个方向,抓好两个抓手,落实三个到位,牢记四种素养。 1 、明确一个方向:明确考纲和高考指挥棒。 高考贯彻 “ 一点四面 ” : “ 一点 ” 即立德树人; “ 四面 ” 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 体现“一体四层四翼”: 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服务选 才 、 引导 教学 (为什么考) ; 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考什么) ; 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怎么考) 。 2 、抓好两个抓手:设置情境教学与加强题型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设置情境,创设活动,在情境(时政热点、虚拟情境)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在情境中培养能力更加常态化。 因此要精编导学案, 按照“点击最新考纲”、“把握教材脉络”、“突破高频考点”、“走出认识误区”、“进行活动体验”、“关注社会热点”等体系编写。 加强不同题型的训练力度,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客观题,无论是原因类、意义类,还是反驳类、措施类、开放类题型,训练解题思路,形成一定的解题套路,更加规范。如因果型选择题的解题,让学生明确常规的设置陷阱有:选项错误,观点正确而不能构成因果关系,因果倒置等,常规的判断方法有:凭借语感看能否构成因果关系,依靠理性思维来推理。 3 、三个到位,即考点知识分解到位,社会热点关注到位,思维方法训练到位。 考点知识分解到位 : 对基础知识要处理好广度与深度的关系、理解与应用的关系。既要理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要找准重大时政、生活典型与主干知识的结合点分析解决问题;既要在宏观上构筑知识结构,以“是什么” 、“为什么” 、 “怎么办” 的问题来建模,做到“知识清”,又要在微观上设置思维误区,帮学生做到“思路清”。 社会热点关注到位 : 关注时政热点,体现国家意志,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政治永恒的主题。重大时政热点与教材主干知识的结合点,众多时政热点的交叉点,在国内有很高的认同度、已有定论的热点,以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热点,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并渗透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 今年备考尤其要关注“十九大精神” , 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变化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等。 思维方法训练到位 : 近几年高考试卷重 理解,考应用,突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思维品质的考查,真正作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为此,在习题练习中要加强主体思维训练和多层次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加强 主体思维训练 要明确“角色”,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觉立场”上回答不同的内容。经济生活的活动主体有国家、企业、个人(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政治生活的活动主体有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人大、政府、公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文化生活的活动主体有国家、文化单位、个人等。无论答意义,还是答措施,要善于从不同的主体来思考。 多层次发散思维 是指认识事物含义、内容、性质、目的、原因、地位、意义、条件等不同层次的思维方法。复习中加强多层次发散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审题时要缜密、全面,避免要点遗漏,还可从纵深把握知识。 如复习 “ 依法治国 ” 这一主干考点: 依法治国 政治生活 中共:依法执政 根本活动准则 人大:立法、 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 两院:公正司法 公民:守法(义务) 经济生活 企业:依法经营 社会责任 经营者:应有素质 劳动者 职业道德 消费者 遵守法律 哲学生活 社会意识 哲学生活 上层建筑 国家:法律手段 宏观调控 培养学生的 辩证思维 能力,设置辨析题,图表题、推导题,设置误区,让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理性地分析问题。 如辨析“只要国家净化网络环境,就能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一观点。既要看到其合理性,净化的网络环境能够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又要看到其不合理之处,国家不仅要净化网络环境,还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弘扬主旋律,发展先进文化;还需要网络机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还需要青年学生自身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学习,提升修养。 要善于运用 哲学 思维 来指导我们看待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现象。 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借助于哲学思维就迎刃而解了。 4 、牢记四种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只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政治认同,进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备考中,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政治认同。 理性精神,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成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 在备考中,结合我国国情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理性地判断和选择。 法治意识,就是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自内心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有尊严的中国公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在备考中,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背景及意义。 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和行动,直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成为有担当的中国公民。培养青年学生公共参与的素养,有益于他们了解民主管理的程序、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参与能力。 在备考中,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7 年政治高考湖北卷解析 感受高考试题之美 感受高考设题之妙 感受高考导向之准 12 .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能力考查 :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 解题思路 】 1 、由文字材料提取信息:随着甲价格下降,甲的需求增加,其互补品乙的需求也增加,数量关系呈负相关。 【 甲价降 --- 甲求增 --- 互补品乙求增 】 2 、逐一解读图像,是否符合题意。 A 表示随着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B 表示随着价格上涨,需求减少; D 表示价格不变,需求减少。故只有 C 符合 【 举一反三 】 解答函数图像题做到三明确:明确题目中的函数关系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文);明确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图),明确图文是否一致。 【 归纳汇总 】 经济生活呈负相关的有: 价格与需求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股票价格与银行利率的关系等。 经济生活呈正相关的有: 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等 13. 某地政府逐步将市政道路、地下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土壤和水土修复等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目向社会开放,允许企业参股投资和经营。这一做法的 目的 在于: ①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    ②提高公益类项目的运营效率 ③让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   ④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   A .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资源配置手段;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 解题思路 】 政府 将 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目向社会开放 ,有利于通过市场竞争发挥 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 , 提高公益类项目的运营效率 ,故 ①② 符合题意。公共物品、公共资源应发挥政府“有形手”来配置, ③ 错误;吸收社会资本并不意味着国有资本的退出,且不是“目的”,排除 ④ 。 14. 国内生产总值( GDP )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 GDP 的产品或劳务是: A. 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B. 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 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D . 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 GDP 内涵;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 解题思路 】 中国 GDP 必须是在中国内且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或劳务。 A 项属于消费行为,不是生产,没有创造产值; B 项属于清代瓷器,不是当年生产的, A 、 B 项都不应纳入 GDP 。 C 项不是在中国境内生产,属于国民生产总值,也不能纳入 GDP 。 A 、 B 、 C 项都不符合,故选 D 。 【 特别提醒 】 对 GDP 概念的解读属于高中与大学理论衔接点,属于现场学习类,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是今年的亮点。今年的亮点就是明年的考点,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理解、挖掘基本概念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到 2020 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对“十三五”脱贫攻坚作出了全面部署。根据材料回答 15 ~ 16 题。 15. 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①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②发挥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③优先维护了贫困人口的政治经济权利   ④是完善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的重要举措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考查科学发展观和人民民主专政、村民自治等; 能力考查 :考查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 解题思路 】 党中央部署 脱贫攻坚 ,体现国家对经济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发挥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以人为本,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①② 符合题意。 ③ 错在“优先”,且扶贫并非维护政治权利;材料未体现村民自治,排除 ④ 。 【 特别提醒 】 在同一题中实现经济与政治的有机融合,属于创新题 。 16.2016 年 9 月,某省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用于弥补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该债券首期额度 5 亿元,社会资本认购高达 35 亿元。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 A. 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         B. 减少政府扶贫资金的支出 C . 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         D. 促进扶贫资金的精准运用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财政收入的构成及债券; 能力考查 :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 解题思路 】 发 行地方政府债券,形成债券收入、财政收入,不属于财政支出,排除 A 、 B 、 D 。通过债券收入, 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 ,故选 C 。 17.2015 年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户口登记政策,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加强户口登记管理,切实保障每个公民依法登记一个常住户口。此举的主要 目的 在于: ①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②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 服务效率 ③完善户籍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④缩小城乡差别,提高人口素质 A. ①②                      B .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政府职能及公民权利;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 解题思路 】 加强户口登记管理 ,对政府而言,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对公民而言,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故选 ①③ 。 ②④ 与题无关,也不是此举目的。 【 特别提醒 】 1 、 公民基本权利  ≠ 公民基本政治权利。 2 、表目的,目的 ≠ 措施。 3 、依法治国、政府职能是考查重点。 18. 近些年来,中国同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机制,共同建设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积极支持“压制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加强能力和机制建设,参与东盟主导的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中国的上述行动表明: ①中国积极推动形成适应本地区特点和需要的安全架构 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合作 ③双边合作是中国推动地区安全机制建设的主要方式 ④中国已逐步成为协调亚太地区各国间安全事务的中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我国外交政策及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 解题思路 】 ③ 错在“主要”, ④ 夸大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 【 特别提醒 】 我国外交政策是常考考点。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 5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 ②④                 D. ③④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文化自信;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 解题思路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① 错误; ③ 违背了“文化多样化”的趋势。故选 ②④ 。 【 特别提醒 】 科技创新,既提现创新精神,又增强文化自信。连续考。 20.2015 年 12 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要求,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发达估计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 ③④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矛盾普特关系;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 解题思路 】 紧扣“共同”“区分”,体现矛盾普特关系,选 ③④ ; ①② 与题不符。 【 时政纵横 】 《巴黎协定》 为 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2016 年 9 月 3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 《巴黎协定》 ,中国成为 23 个完成批准协定的缔约方之一; 2017 年 6 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说,美国宣布退出 《巴黎协定》 “是一件令人极其失望的事”。 【 启示 】 把握时政 来龙去脉;关注环 保,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传递正能量。 21. 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能力考查: 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 解题思路 】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 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排除 ③   。 【 特别提醒 】 “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教材重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长效热点,教材重点与长效热点的交叉点,是我们特别应该关注的地方。 22. 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 ①②            B .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联系;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 解题思路 】 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 ,既变废为宝,实现价值的创造性实现,又通过实践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 错在“消除”;事物的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③ 错误。 【 特别提醒 】 “联系”是常考点,“循环经济”是长效热点,教材重点与长效热点的交叉点,是我们特别应关注的地方。以经济现象为切入口,探究背后的哲学依据。 23.2016 年 12 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 ①②                    B .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 解题思路 】 “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体现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体现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 ② 错误;认识秩序是 从个别到一般、再 从一般 到 个别, ③ 错误。 【 特别提醒 】 “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常考点,“思想政治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是长效热点, 教材重点与长效热点的交叉点 ,是我们特别应该关注的地方。 以文化现象为切入口,探究其背后的哲学道理。 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我国是一个消费品 制造 大国,也是 消费 大国。 【 生产(供);消费(求) 】 目前,我国 生产 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业 100 多种产品 产量 居世界第一。其中,家电、制鞋、棉纺、服装等 产能 占全球的 50 %以上。 【 生产(供):产能过剩 】       据统计, 2005 ~ 2014 年我国境外 消费 年均增长 25.2 %,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 2 倍。 2016 年我国出境人次达 1.35 亿, 境外消费 达 2600 多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购买服装、化妆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 2016 年中国 奢侈品 消费超过 1100 亿美元,其中 76 %的消费发生在境外 【 消费(求):影响消费的因素 】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 供给 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 企业 应 如何 应对?( 14 分) 【 分析问题:(归纳)是什么;解决问题:(发散)怎么办 】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生产与消费,供求、企业经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供给侧改革;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 解题思路 】 抓限制性要求“供给”,即从“供”的角度分析;抓行为主体“企业”,从微观经济角度分析措施。 【 启示 】 1 、能力要求高,重思维过程。 2 、经济生活单独命题,选材设问更加灵活;分为两小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参考答案 】 突出问题 : 我国消费品的 供 给与需 求 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生产 不能有效满足 消费 者的需求。 应对措施: 采用先进工艺和高的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 质量 ;加大高端消费品研发投入,优化消费品供给 结构 ;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提升 自主品牌 的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 性价比 。 分析问题: 供(生产)与求(消费):增加有效供给 解决问题: 质量;结构;品牌;成本;市场;科技研发 重质量 (新工艺、质量标准) 调结构 (科研投入,高端产品) 重品牌 (质量服务、信誉形象) 降成本 (性价比)。 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基本法 ,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 ”。 【 法律要求 】 2016 年 10 约 12 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界立法会新当选议员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 争议 ,并由此 影响 立法会的正常运作。 【 问题由来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基本法 的规定, 2016 年 11 月 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的 法定 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 法定 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必须在 法律 规定的监誓人面前进行。 【 反制措施 】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 必须 由 全国人大常委会 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 12 分) 第 1 小问: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法律解释,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法律地位及职权。 第 2 小问:意义类问题。 对国家 ( 捍卫主权安全国家利益;维护国家法律权威;维护“一国两制”方针 ) ; 对香港 (遏制港独;香港稳定);理顺 中央 政府与特 别行政区 之间的关系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地位及职权; 能力考查: 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 解题思路 】 紧扣行为主体“全国人大常委会”,考查“为什么”和“意义类”;中央与香港地方的关系、全国人大常委会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 启示 】 1 、关注热点:香港回归 20 周年,依法治国; 2 、解答意义类试题,考虑两个切入点: 一是根据主体分析意义 ,政治生活的主体有公民、政府、人大、中共、各民主党派等,经济生活的主体有国家、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劳动者等。 二是确定范围分析意义 ,一般考虑知识范围和区域范围,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为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等;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对本国”、“对世界”有何意义。 如: 2016 年高考第 38 题第 1 问: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12 分)  对世界有何意义;对沿线各国有何意义;对中国有何意义 【 参考答案 】 原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性质)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地位) ;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基本法的权力 (职权) 。 意义: 捍卫 国家 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遏制“港独” (国家) 维护 宪法和香港基本法 的尊严 ; (法律) 维护“ 一国两制 ”针和 香港 法治秩序。 (香港) 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017 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 中央电视台 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 传承 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 紧紧 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 创新 。 / 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 主题 。 / 参赛 选手 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 / 嘉宾现场点评,或 分析 诗词的深刻 内涵 ,或 发掘 诗词的道德 价值 ,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 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 技术 手段,打造出一场 全民参与 的诗词文化盛宴。 / 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 收视 观众超过 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 命题意图 】 知识考查: 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大众文化,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 解题思路 】 中国诗词(传统文化) 内容:继承(传统文化);发展创新(核心价值观) 形式: 大众传媒;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形式创新) 受众: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文化获得感) 历史主体(人民群众) 靠人民传承(一切依靠群众) 为人民 发展(一切为了群众) 服务于人民 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 共享( 一切为了群众) ( 1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 原因 。( 10 分) 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 【 继承 】 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 发展创新 】 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 传播 】 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 人民 】   ( 2 )结合材料,运用 社会历史主体 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 如何 坚持以 人民 为中心。( 12 分)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 【 历史主体 】 树立人民是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体 的意识; 【 一切依靠群众 】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 需求 ,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 【 一切为了群众 】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 生产生活 ,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 一切为了群众 】 ( 3 )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 教育 提两条建议。( 4 分) 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课程 ;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实践活动 ; 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网站 、 微信 公众号。  释放信号: 第 3 问更多地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导致文化生活所占比重有所上升这与国家更加注重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以德树人相契合。 注意事项: 开放试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开放式试题不等于乱答(紧扣教育来答) 语言精练,逻辑性强,可操作性强。 “欲道今朝花开早,料得来年花更香” ,我们坚信,在领导和专家们的关心指导下,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 2018 年高考备考一定能够做得更好,因为我们始终在高考备考的路上! 谢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