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江西省山江湖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统招班)(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江西省山江湖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统招班)(解析版)

江西省山江湖协作体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统招班)‎ 一、选择题 ‎1.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里的“民魂”是指 A.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 B.中国人的脊梁骨 C.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D.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鲁迅先生口中的“民魂”指的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D项正确;A、B、C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最主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 A.奋斗精神 B.梦想精神 C.团结精神 D.创造精神 ‎【答案】A ‎【解析】题中对联的大意是: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的百二秦关都归于楚;苦心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可见,这主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故A符合题意;梦想精神主要强调心怀梦想,不懈追求,可见,材料没体现,B排除;团结精神主要强调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可见,C材料没体现,排除;创造精神主要强调辛勤劳作、发明创造,可见,材料没体现,D排除。故选A。‎ ‎3.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访欧的习近平主席赠送1688年出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当年,中国的儒家思想远渡重洋来到法国,深刻影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思想的滋养;而今,《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作为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见证来到中国。中法两大文明的相互吸引和交相辉映,在此刻更显珍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交锋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根基 B.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史书典籍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特征,使中法两大文明相互吸引 ‎【答案】C ‎【解析】A: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根基,A错误。B: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B错误。C:当年,中国的儒家思想远渡重洋来到法国,深刻影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思想的滋养;而今,《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作为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见证来到中国,这表明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D: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特征,使中法两大文明能产生共鸣,D不选。故本题选C。‎ ‎4.江西省积极倡导“全民阅读”,各市各县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以此来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利于 ‎①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 ‎ ‎②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 ‎ ‎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 ‎④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①:材料阐释的是文化事业而不是阐释发展文化产业,①不符合题意。②④: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利于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②④符合题意。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夸大了全民阅读活动的作用,③排除。故本题选C。‎ ‎5.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2018年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多语种图书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表示要向中国学习治国理政经验。这表明 ‎①书籍等印刷媒体是中外文化传播交流的主要手段 ‎②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其文化影响力 ‎③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总是与其文化发展同步 ‎④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启示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中外文化传播交流的主要手段,而大众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①错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并不总是与其文化发展同步,③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6.己亥猪年(2019年)生肖贺年邮票“五福齐聚”,以家为核心概念,赋予生肖形象合家欢的生动设定,完美地表达了中国人历史悠久的“全家福”观念,寄托着新春佳节合家团圆、五福临门的家国情怀和美好祝福。这说明 ‎①家国情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 ‎ ‎②邮票是表达爱国爱家情感的重要载体 ‎③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亘古不变 ‎ ‎④邮票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节日、中华文化的特征。①②:邮票“五福齐聚”完美地表达了中国人历史悠久的“全家福”观念,寄托着新春佳节合家团圆、五福临门的家国情怀和美好祝福,说明邮票可以表达爱国爱家的美好情感,家国情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正确,中华传统文化亘古不变,错误,③错误。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错误。故本题选A。‎ ‎7.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于2018年10月8日至1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坤》……平语近人,让我们能够十分接近习近平总书记,感悟他的思想和精神,感受他的人格魅力。这些经典名句 ‎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 ‎②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决定人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③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文化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经典名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观的,而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客观的,①错误。‎ ‎②:经典名句不能决定人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而是社会实践决定人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②错误。③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经典名句让我们能够十分接近习近平总书记,感悟他的思想和精神,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是因为经典名句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能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人们获得思想启示,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8.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百年前,中国青年振臂高呼,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洪流。如今,中国青年又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突击队与生力军,这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这告诉我们 ‎①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取决于文化水平的高低 ‎②充分发挥机遇在个人成长中的决定作用 ‎③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④要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①: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决定理想信念是否坚定,①错误。②:机遇是个人成长中的外部条件,不能起决定作用,②错误。③④: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中国青年又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突击队与生力军,这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这告诉我们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要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在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9.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药学的研究运用与发展说明 ‎①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③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人们在实践与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多样性、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信。①: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这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能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①正确。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②错误。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③错误。④:“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说明人们在实践与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0.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普通高中语文部编教材,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肓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该教材共选人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136篇/首)的49。3%。可见,部编语文教材的使用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②发挥了教育传递、沟通和共享文化的功能 ‎③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本题考查文化自信及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文部编教材选人古代诗文等优秀传统文化,既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①④符合题意。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②说法错误。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1.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市议时,对在广东打工21年的基层代表米雪梅说:“你的名字就像你的经历一样,‘梅花香自苦寒来’。”以诗释名,赞“梅”是在赞 ‎①中华文化继承传统,博采众长 ‎ ‎②“梅”所象征的伟大民族精神 ‎ ‎③“梅”文化健康向上的感染力 ‎ ‎④“梅”被赋予的新时代文化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①: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继承传统,博采众长,①不符合题意。②③:以诗释名,赞“梅”是在赞“梅”所象征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赞“梅”文化健康向上的感染力,②③符合题意。④:材料并未体现“梅”被赋予的新时代文化内涵,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2.中国某小镇模仿法国风格的建筑在网上受到热议。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其实,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再雄伟也缺少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这是因为 ‎①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适应社会变迁,历久弥新 ‎④文化首先必须是民族的,然后才能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的民族性世界性。①②:由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所以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①②正确。③:“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适应社会变迁,历久弥新”与题干不能构成因果关系,③排除。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不能分先后,④错误。故本题选A。‎ ‎13.今年国庆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等一批献礼影片,依托现代科技,还原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②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③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大众传媒。①:材料阐释的是文化创新,未体现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传承性,①不符合题意。②③: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经典瞬间,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这说明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②③符合题意。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而不是重要途径,④错误。故本题选B。‎ ‎14.2019年6月,《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境外推广”条款提出,国家支持适合对外传播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生产、翻译、国际合作制作,综合利用外交、旅游、商务、教育等对外交流渠道,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境外推广、营销活动。拟定这一条款意在 ‎①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②拓宽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途径 ‎③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提高文化交流传播带来的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①④:材料阐释的是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对外传播,其目的不是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也不是提高文化交流传播带来的经济效益,①④不符合题意。②③:综合利用外交、旅游、商务、教育等对外交流渠道,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境外推广、营销活动,这说明要拓宽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途径,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5.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著有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形容一个人满腹经纶,饱读诗书,气质自然与众不同。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已收官,北大工科女博士陈更夺得冠军,完美的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下列诗句与其意思相近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D.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答案】D ‎【解析】“腹有诗书气自华”,形容一个人满腹经纶,饱读诗书,气质自然与众不同,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一夜之间大雪覆盖万物,未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与材料意思不一致,A不符合题意。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与材料意思不一致,B不符合题意。C:“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强调要树立崇高的思想道德,与材料意思不一致,C不符合题意。D:“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意思是环境可以改变和影响一个人,这些影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潜移默化的,与材料意思一致,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6.2018年9月8日,备受关注的2018未来科学大奖在京揭晓,袁隆平等科学家获奖。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作为中国第一个民间发起的科学奖项,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强调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完成,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科研工作。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设立未来科学大奖 ‎①是基于科技进步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②有利于营造氛围,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有利于引导科学工作者注重实践,提高创新水平 ‎④有利于传播科学精神抵制各种形式的落后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创新。①:设立未来科学大奖是基于科技进步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不是提供精神动力,①错误。②③: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设立未来科学大奖有利于营造筑围,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引导科学工作者注重实践,提高创新水平,②③符合题意。④:材料强调弘扬科学精神,没有涉及抵制各种形式的落后文化,④排除。故本题选D。‎ ‎17.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悄然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发展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的手段、①:通过书信带领人们重温记忆,汲取精神养料,这说明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①正确。②:书信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②错误。③: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错误。④:通过电视节目来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获得和享用文化,④正确。故本题选A。‎ ‎18.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汉语教育。2019年俄罗斯将首次在国家统一考试中进行汉语科目考试,肯尼亚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爱尔兰也宣布将中文加入其全国高考科目。外国重视汉语教育 ‎①增强了世界各国对汉语文化的认同 ‎②加速了汉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③为汉语的世界传播提供了新手段 ‎④有利于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文化传播的意义、文化传播的手段。①:外国重视汉语教育增强了世界各国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认同汉语,①错误。②④:外国重视汉语教育有利于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加速了汉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②④符合题意。③:外国重视汉语教育并没有为汉语的传播提供新手段,③错误。故本题选B。‎ ‎19.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大会上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关系发展的40年历程可以说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也是无法阻挡的,更是无法割断的。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岸中国人都是这一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②顺应民意,携手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③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人心之所向 ‎④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在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上从未分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材料并不是阐释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①不符合题意。②: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要求,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②正确。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错误。④: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具有历史和法理事实,说明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在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上从未分离,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0.在历史长河中,长江流城与黄河流城不同艺术特征的文化并行发展,形成了南北文化各自的艺术风格。正如北方民歌产生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南方的神话产生了《楚辞》的浪漫主义一样、可见,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②不同地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 ‎③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各不相同 ‎④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题肢①和②说法正确。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而非各不相同,题肢③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多样化,没有强调共性和普遍规律,题肢④排除。本题选A选项。‎ ‎21.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近些年来,国内建筑一面是“罗马”“普罗旺斯”等洋名字遍地开花,规划却是千楼一面;一面是奇形怪状的大楼突兀而立,违和之余,又山寨到让人哭笑不得。有人总结,国内建筑有五大“怪现状”:崇洋,求怪,趋同,贪大,逐奢。要治疗国内建筑“虚火上浮,不接地气”的“病”,必须从文化上 ‎①抵制文化霸权主义,拒绝西方文化 ‎ ‎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恢复传统文化 ‎④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推动民族文化创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外来文化,对待传统文化。①:西方文化中既有腐朽文化,也有优秀文化,一味拒绝西方文化是错误的,①排除。②④:国内建筑起洋名,国内建筑有五大“怪现状”,启示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推动民族文化创新,②④符合题意。③: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恢复传统文化说法错误,③排除。故本题选B。‎ ‎22.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北京园,以四合院为主题,是对新北京总体规划关于“老城保护”要求的积极回应,是对“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的彰显弘扬,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以上材料说明,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北京园设计 ‎①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能够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能够体现北京城市治理的先进理念 ‎④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材料没有反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不符合题意;北京园,以四合院为主题,是对“老城保护”要求的积极回应,是对“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的彰显弘扬,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说明北京园设计能够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体现北京城市治理的先进理念,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北京园设计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当旅游遇到科技,我们可以换个姿势玩。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旅游业运行效率,让旅游更招财”,利用VR技术提升体验和服务,让旅游更接轨国际”;利用生物、能源技术开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让旅游更赏心悦目”。旅游与科技的结合,说明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③旅游形式的多样性取决于科技进步 ‎④人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深远持久的影响。①④:旅游与科技的结合,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人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未涉及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②不符合题意。③:科技进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不能决定旅游形式的多样性,③错误。故本题选B。‎ ‎24.今年暑期,《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了中国动漫电影票房新的记录。这个团队在制作上充分体现出工匠精神和创造精神,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和大胆革新,这些精神 ‎ ‎①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财富 ‎②不断为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 ‎④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①③:工匠精神和创造精神并不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财富,也不能说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①③错误。②:工匠精神和创造精神不断为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②正确。④:工匠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④正确。故本题选D。‎ ‎25.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究竟是什么?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却璀璨如新;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它让我们口音各异,却可以看同一封家书落泪伤心;汉字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汉字是我们的精神,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汉字是我们的哲学,止戈为武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只为和平”。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于实践而底蕴深厚 ‎②中华文化无比优越,延绵不绝而光耀华夏 ‎③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兼收并蓄而有容乃大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而一脉相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①: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它让我们口音各异,却可以看同一封家书落泪伤心;汉字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汉字是我们的精神,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汉字是我们的哲学,止戈为武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只为和平,这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于实践而底蕴深厚,①正确且符合题意。②:错在“无比优越”,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排除。③:兼收并蓄而有容乃大在材料中未体现,③排除。④: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却璀璨如新,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而一脉相承,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他乡,承载着扬帆起航的梦想。他乡很精彩,年轻人怀揣希望背上行囊。故乡,是游子午夜梦回的地方。熟悉的乡音,总是在不停地召唤游子。起初,他乡是他乡,故乡是故乡。日久虽乡音无改,但他乡亦成吾乡。两鬓苍苍,益思故乡。池塘里的水不再清澈,洗衣的棒槌声不再响起;河边的小木桥不再吱吱呀呀,新修的桥面上车流滚滚……物非人亦非,这还是曾经的故乡?故乡,游子离开后便总也回不去的地方。 ‎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日久乡音未改,他乡亦成吾乡”和“故乡,游子离开后便总也回不去的地方”的认识。‎ ‎【答案】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乡音不因离家久而改变,但他乡文化对游子也会产生无形的影响,他乡亦可成吾乡。‎ ‎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和不同的文化生活。故乡与他乡有着各自特有的文化色彩。‎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活动不断变更,影响游子的精神依归。‎ ‎④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故乡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与游子当年离开时有很大差异。‎ ‎【解析】本题以故乡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故乡、他乡对自己的影响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日久乡音未改,他乡亦成吾乡”和“故乡,游子离开后便总也回不去的地方”的认识。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设问和试题情境圈定知识角度。由“乡音未改”、他乡成吾乡联想到文化对人的影响,由故乡、他乡联想到文化的区域性,由游子离开后便总也回不去联想到游子想回,因为文化的影响,因为故乡的物质的影响,由游子离开后便总也回不去,因为故乡文化已经发生变化。考生把这样的思路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27.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故宫博物院发布新一部虚拟现实节目《御花园》,节目利用三维特效真实呈现了御花园的全貌,结合史料研究创造性地还原了这里曾经的植物、动物、假山、建筑构成的生态系统,多层次深度解析建筑背后蕴含的传统历史文化知识,在虚拟现实的世界里再现了一个生机蓬勃勃的皇家园林,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感受故宫魅力的沉浸式体验方式。‎ 分析故宫博物院的做法对文化传承的启示。‎ ‎【答案】①创新传播方式,超越时空局限,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 ‎②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依托现代科技,丰富文化资源收集、存储、保护与传承的手段和方式。‎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创新的过程中继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解析】本题以文化传承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故宫博物院虚拟现实节目《御花园》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故宫博物院的做法对文化传承的启示。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指向是故宫博物院的做法对文化传承的启示,因此,考生要先分析故宫博物院的做法,“节目利用三维特效”;“结合史料研究创造性地还原”;“多层次深度解析建筑背后蕴含的传统历史文化知识”;“在虚拟现实的世界里再现了一个生机蓬勃勃的皇家园林”;“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感受故宫魅力的沉浸式体验方式”,考生分析这些做法,联想文化传承的知识分析作答,形成答案要点。①材料信息:“节目利用三维特效”。联想主干知识分析启示:创新传播方式,超越时空局限,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 ‎②‎ 材料信息:“节目利用三维特效”。联想主干知识分析启示: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依托现代科技,丰富文化资源收集、存储、保护与传承的手段和方式。‎ ‎③材料信息:“结合史料研究创造性地还原”;“多层次深度解析建筑背后蕴含的传统历史文化知识”;“在虚拟现实的世界里再现了一个生机蓬勃的皇家园林”。联想主干知识分析启示: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创新的过程中继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材料信息:“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感受故宫魅力的沉浸式体验方式”。联想主干知识分析启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8.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牛女渡河,民间乞巧。”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是一个包括爱情、劳动、游戏、祈祷等活动的节日。2019年七夕节期间,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各种庆祝活动,这一中华传统节日以其古老的美好寓意和现代趣味,重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这一典型文化重构现象的发生受多重因素影响。很多人说,传统节日才是能触及人们精神深处的节日。‎ 结合材料,谈谈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节日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有利于展示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②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主导价值观念和理想诉求,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传统节日也是人们进行物质交流和消费的重要时机,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因素,能够拉动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以传统节日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传统节日的影响及庆祝活动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谈谈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指向是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节日的作用、传统节日的形成、文化遗产、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节日的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节日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传承传统节日,有利于展示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②传统节日的形成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主导价值观念和理想诉求,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传统节日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 ‎③文化遗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庆祝传统节日能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演进。‎ ‎④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传统节日也是人们进行物质交流和消费的重要时机,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因素,能够拉动经济发展。‎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探月梦想征程中的里程碑。在“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研发过程中,设备测试遇到诸多问题,一大批老专家和年轻的科研人员一起讨论和分析症结所在,夜以继日地测试、修改,直至彻底解决;针对“嫦娥四号”着陆器落月的地形崎岖、着陆困难的情形,航天工作人员没有采用美国、苏联早期的“盲降”着陆方式,而是自主研发,在月球着陆器上首次应用避障技术……经过上万人的协同努力,耗时四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智能“避障”式安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航天工作者如何诠释中华民族精神。‎ ‎(2)某高中准备在校园宣传航天精神,请为该校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1)①航天工作者心怀探月梦,不懈追求,实现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诠释了伟大的梦想精神;‎ ‎②面对难题,航天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反复测试,直至彻底解决,诠释了伟大的奋斗精神;‎ ‎③自主研发避障技术,诠释了伟大的创造精神;‎ ‎④在探月梦想征程中,上万人协同努力,诠释了伟大的团结精神⑤为实现国人探月梦不懈努力,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答案示例: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②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解析】本题以时政热点“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为背景,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发展,增强自信心、自豪感,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既有收敛性试题又有试题,对考生要求较高,考生认真研读材料,结合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实际到理论,从材料到观点,回答相关问题。‎ 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航天工作者如何诠释中华民族精神。知识限定在设问指向中,即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设问主体为航天工作者,试题背景为“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着陆。考生可先回顾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等,然后对照材料信息,筛选能用的知识要点。根据材料与试题设问,可以发现本题主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角度思考作答。因此应该是四点,即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把这四点精神与材料一一对应,即可明确答案。‎ 第(2)问,要求考生校园宣传航天精神撰写两条宣传标语。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考生只要围绕主题,结合航天精神撰写即可。但要注意学科性、科学性、时政性、精炼性、可读性、不能啰嗦,因为是标语,还要注意宣传性,激励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