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母题探究及变式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母题探究及变式训练

(解析版) 【构建专题知识网络体系】——胸有成竹 考向 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母题探究】——融会贯通 母题 1.(2017·课标卷Ⅱ)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 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 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两国的红色文化并不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①错误。④错误,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 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每个国家的文化也具有多样性,红色文化不能规定各自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 多样性。材料中“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 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体现了中俄两国 的红色文化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②正确。俄罗斯红色文化旅游代表有“阿芙乐尔”号巡 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中国的红色文化旅游代表有毛泽东故居等,这体现了中 俄两国的红色文化 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③正确。答案选 C。 【技巧点拨】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 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2)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 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互区别开来。 (3)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 族性表现出来。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也就不存在了。 (4)民族性与世界性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母题 2.(2017·课标卷Ⅲ) 80 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 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 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技巧点拨】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由于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决定 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 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各 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1.(2016•江苏高考)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 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D 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2013 年 12 月,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珠算成功申遗( )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题意没涉及创新中华文化;②与题意无关,题意未涉及中华民族精神。③④正确 且符合题意。答案选 D。 3.(2015·江苏高考)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 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 20 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排除③。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样性,文化的借鉴吸收,但并不 趋同,排除④。旗袍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可见外来文化可以为我所用,凸显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 世界的,故①正确。旗袍融入了本民族文化,也融入了外来文化,可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②正确。答 案选 A。 4.(2014·课标卷Ⅰ)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 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 50 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5.(2012·天津高考)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 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 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答案】C 【解析】8.A、B 两项强调的是文化的差异,D 项说法过于绝对。本题考查有关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知识。《云 南映象》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根本原因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C 正确。 考向 2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要求 【母题探究】——融会贯通 母题 1.(2014·浙江高考)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 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 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技巧点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 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把“古村落”和教材的“文化遗产”的知识对接。 【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1.(2 014·福建高考)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 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 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答案】C 【解析】A 项“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的说法错误,与世界文化多样性相悖。材料中的观点明显忽视了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我们持有的态度应当是反对,直接排除掉 B、D 两项。文化遗产是一 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C 项符合题意。 购”等新兴词汇、 “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技巧点拨】本题以中国新时代政治词汇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为背景,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与综 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本题关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要求考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勇于担当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文化价值取决于文化自身,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影响文化价值,①表述错误。中国话语在外国朋友间的 认知度大幅提升,内容既有传统文化类词汇,也有新时代词汇,②表述不准确。题干说明了传统文化类词 汇和新时代词汇获得外国朋友的较高关注,说明中外文化传播交流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③正确。中国 的文化影响力增强,得益于“高铁”“支付宝”等科技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④符合题意。 【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1.(2015·山东高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 上升。2014 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 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答案】D 2.(2014·课标卷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 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 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 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3.中华餐饮文化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②错误;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并没有因现代传 媒而丰富和扩展,④错误。中华餐饮文化博大精深,从材料中“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可知其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通过电视媒介的传播,提升了其魅力和影响力,①③正确,选 B。 3.(2013·山东高考)16 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 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 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在材料中未体现,①排除;④错误,文化交流维护了世界文化多样 性。材 料强调意大利的青花瓷壶的设计,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故②③符合题意。选 C。 4.(2012·山东高考)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 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考向 4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母题探究】——融会贯通 母题 1.(2018•全国卷Ⅱ)2017 年 3 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 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 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的力量和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 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跨越。我国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有利于扩大中国 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 重要突破,②③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文化同科技的融合,是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的体现,但不是取决 于同科技的融合。④说法太绝对,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跨越,增加了我国的话语权,但不是确 立话语主导权。 【技巧点拨】注意带有程度性的词语,如“取决于”、“主导”这些太过绝对的词所在句一般不选。“互联网 十”作为一个长效热点,是近几年高考的热门话题,可以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部分的内容相链接考 查。本题以“互联网十文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建议考生在复 习文化生活时注意将文化部分第一单元的知识与第四单元的知识联系起来。 母题 2.(2018•全国卷Ⅱ)截至 2016 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 86 个,中医药 传播到世界上 183 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技巧点拨】本题以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考查 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本题设问是关于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 意义。转型升级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经济意义,排除①。材料中我国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中 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众多国家,说明中医药的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②符合题意。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发展中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材料只能说明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形式 有所创新,不能 说其创新了价值导向,排除③。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众多国家,说明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正在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所喜爱,满足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④符合题意。 【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1.(2017·课标卷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 1.5 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 年内将有超过 3000 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 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 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 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 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答案】 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 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 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2017·北京高考)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某校学生参观“一带一路”展览,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参观学习手册的内容。 元青花传奇 元青花“浣翠淌蓝逸海韵”的艺术特色,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一开始是为西亚地区制造的,订购外销瓷的是波斯和叙利亚的商人。 中国元代以前的彩绘瓷,普通疏朗,写意手法居多。但元青花以一种伊斯兰式的标准手法,将中式动 植物造像予以扁平化、抽象化,得以无尽连续重复,几乎看不到留白。 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中国青花瓷,发展到 15 世纪已经非常成熟,并成为埃及、叙利亚与波斯陶工模仿 的对象。这些穆斯林国家的陶工们,慢慢地采取了更自由、解放的手法,增加了律动和空间感,他们 的图案逐渐开放,融入中式特有的某些生命力和自发性。 “元青花传奇”体现了“丝绸之路”文化“通”“融”“荣”的特点。请从以上特点中任选一个或多 个,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示例一:全面理解 “一带一路”①促进了沿线国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②促进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 力;③促进了包含多种文化内涵特征的新文化的产生,丰富了世界文化,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示例二:文化的“融”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 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中国元代以前的彩绘瓷,普通疏朗, 写意手法居多,但元青花以一种伊斯兰式的标准手法,将中式动植物造像予以扁平化、抽象化,得以无尽 连续重复,几乎看不到留白。文化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文 化之 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 合作。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3.(2016·北京高考)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 年 4 月至 6 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 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 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女子堕落, 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 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 愿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 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答案】 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 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 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 4.(2015·天津高考)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 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材料未反映网络语言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系,排除②;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多种多样,比如民 主的发展进步、人权的尊重与保障、科技的进步等,网络语言有先进、落后之分,其出现不一定是社会进 步的重要标志,③错误,应排除。网络语言进入日常生活,被主流媒体采用表明①符合题意;主流媒体采 用网络语言,使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④ 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C。 5.(2015·福建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以 博大宽广的胸襟、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 “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 2013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 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 年 3 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 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核心区”。2015 年 4 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 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二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 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 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 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 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 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 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参考材料,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 【答案】 (1)文化在交流与传播中发展,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共同繁荣。 (3)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6.(2015·四川高考)“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 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带一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某校高二(1)班同学围绕“四川省如何增进与‘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议(见下表)。 列出与下表各建议相对应的《文化生活》依据。 建议 依据 合作开展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 护 示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 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 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① 建设国际认知度高的文化网络平台 ② 注入时代精神,采用动漫、微电影等流 行方式,讲好四川故事 ③ 积极参与中国政府与沿线国家互办的文 化年、艺术节、电影周等活动 ④ 【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实现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③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推动文化的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