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题(实验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题(实验班)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高二年级(普实班)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 ‎1.京杭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它的开凿成功,将中国历史运河的优秀传统、中国历史运河的厚重文化、中国历史运河的精神魂魄浓缩进1789公里的河流里,奔腾不息。这表明 ‎①大运河是大运河文化的物质载体②大运河的文化是纯粹“自然”的东西 ‎③人们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④大运河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京杭大运河将中国历史运河的优秀传统、中国历史运河的厚重文化、中国历史运河的精神魂魄浓缩进1789公里的河流里,大运河是大运河文化的物质载体,人们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故①③正确。‎ ‎②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大运河的文化不是纯粹“自然”的东西;材料反映大运河是大运河文化的物质载体,没有涉及大运河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故②④不选。‎ 故本题选B。‎ ‎2.‎ 以上为该届活动的简构图。在此次惠民文化消费季系列活动中,累计消费1.91亿人次,直接消费金额实现160.8亿元。由此可见 ‎①首都文化的提升要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基础 ‎②首都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惠民文化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④惠民文化活动的深入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集中表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②:材料体现的是首都经济、政治的发展要与文化相融合,并没有体现首都文化的提升要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基础,①不选,②正确。③:“在此次惠民文化消费季系列活动中,累计消费1.91亿人次,直接消费金额实现160.8亿元”这说明惠民文化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反作用,③正确。‎ ‎④: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④错误。‎ 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关系现代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重要,二是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三是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这表明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故③④正确。‎ ‎①②:经济和科技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不一定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故①②错误。‎ 故本题选D。‎ ‎4.一个个闪耀的名字,一个个光辉的榜样。2019《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全国人民守候在电视前,感受58位全国道德模范的家国情怀和朴素初心,感受榜样们身上洋溢的澎湃正能量。一个模范就是座丰碑。以表扬的方式激励落后,使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善行义举深入人心。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着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材料未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的特点,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感受道德模范的家国情怀和朴素初心,感受榜样们澎湃正能量,一个模范就是座丰碑,以表扬的方式激励落后,使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善行义举深入人心,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着人,②④符合题意。‎ ‎③: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1.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 ‎)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2.文化的总体作用:(或者文化的一般作用,有的老师也成称为文化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气质,语出宋代张载《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的总和。气质是靠常年的积累和良好的习惯又或者是文化熏陶所凝炼出来的,它在人际交往中,或者是在社交礼仪中会带来很大的优势,因为一般很有气质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吸引其他人。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交往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人的言行 ‎③优秀文化会无形地塑造人品格 ‎④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并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气质是靠常年的积累和良好的习惯又或者是文化熏陶所凝炼出来的,它在人际交往中,或者是在社交礼仪中会带来很大的优势,因为一般很有气质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吸引其他人。这说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交往,优秀文化会无形地塑造人的品格,①③符合题意。‎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影响人的言行,但不能决定人的言行,②说法错误。‎ ‎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修养。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这启示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积极接受健康有益的文化的影响,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6.“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灶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狄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透过《除夜》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庆祝民族节日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可以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 ‎③能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④是一个民族凝固的艺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正确,透过《除夜》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集中表达; ②错误,庆祝民族节日不能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 ④错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故选A。‎ ‎7.2019北京世园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行动;也是打造花卉园艺领域国际盛会,展示各国绿色发展成果、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尽享园林之美与异域文化之妙;更是促进国际经贸往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由此可知 ‎①各国园艺文化在园艺博览会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②中国园艺具有其他国家园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各国园艺文化在园艺博览会中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④通过园艺博览会,促进了各国园艺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趋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①③:北京世园会是打造花卉园艺领域国际盛会,展示各国绿色发展成果、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尽享园林之美与异域文化之妙,这体现了各国园艺文化在园艺博览会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各国园艺文化在园艺博览会中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国园艺具有其他国家园艺不可比拟优越性”说法错误,②排除。‎ ‎④:错在“趋同”,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多样,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化艺术、民居建筑、民族服饰、风俗习惯表现出来。‎ ‎(2)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世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3)意义: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8.‎2019年4月16日,巴黎圣母院失火,800年古迹被毁。上网搜索“巴黎圣母院失火”,六七十条资讯扑面而来。“多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全世界在哭泣”“美丽、壮观的法国灵魂的一部分灰飞烟灭,让人无比悲痛”“文明不能承受之殇”,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院,很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由此可见:(  )‎ ‎①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文化财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院,很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说明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的,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④正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①观点错误,排除;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D。‎ ‎9.‎ 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领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 ‎①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人们可以通过商业贸易交流文化 ‎④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将中国文化带到全世界,也将海外文化带到中国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①正确。‎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错误。‎ ‎③:“从中可以看到……汉语词典”体现了人们可以通过商业贸易交流文化,③正确。‎ ‎④:文化趋同与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现实不符,④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B。‎ ‎10.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悄然掀起了“汉语热”,2019年俄罗斯首次在国家统一考试中进行了汉语科目的考试,爱尔兰、英国、西班牙,越来越多的国家还专门开设了汉语班,让孩子们从小接触汉语及中国文化。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有利于 ‎①加速汉语的国际化步伐,增强中华文化对外渗透力 ‎②彰显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③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悄然掀起的“汉语热”,这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③④符合题意。‎ ‎①:世界范围内悄然掀起的“汉语热”,有利于加速汉语的国际化步伐,增强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而不是对外渗透力,①说法错误。‎ ‎②: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不体现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②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11.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村落保护第一人”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冯骥才表示,要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这告诉我们 ‎①要保护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血脉,留住文化基因 ‎②传统村落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村落体现了中华文化民族气质和文化多样性 ‎④优先开发传统村落,带动农村产业不断升级转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要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村落体现了中华文化民族气质和文化多样性,要保护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血脉,留住文化基因,①③符合题意。‎ ‎②: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是不科学的。‎ ‎④:本题强调要保护传统村落,不是优先开发传统村落,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2.‎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嫦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以“嫦娥”命名登月探测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③海外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 ‎④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嫦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以“嫦娥”命名登月探测器,引起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海外华人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①③正确。‎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而不是精神根基,②错误。‎ ‎④: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 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 只要继承了传统,必定能实现发展 C. 只有先继承文化才能实现文化的发展 D. 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前提和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A: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因为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A符合题意。‎ B:只要继承了传统,必定能实现发展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 C:文化继承与发展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先继承文化才能实现文化的发展错误,排除C。‎ D: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区分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侧重于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14.把中华优秀礼乐文化种子根植于从启蒙教育开始的整个人生成长过程中,教之以礼,育之以乐,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课题。上述材料说明 ‎①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共享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把中华优秀礼乐文化的种子根植于从启蒙教育开始的整个人生成长过程中,教之以礼,育之以乐,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课题。这说明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①②符合题意。‎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③错误。‎ ‎④:教育影响文化发展,但不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5.近些年,博物馆数字化成了热门话题。三维全景、虚拟现实等技术给馆藏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带来了更多便利和可能,一些沉浸式体验和衍生的文化创意产品更是拉近了观众之间的距离。比如,借助8K超高清数字技术,传世珍品《清明上河图》被打造成可沉浸体验、可传播分享的新兴艺术展演,在画馆中,游客变为“画中人”一览汴京风光。由此可见 ‎①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物的采集、存储和传播方式 ‎②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③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三维全景、虚拟现实等技术给馆藏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带来了更多便利和可能,一些沉浸式体验和衍生的文化创意产品更是拉近了观众之间的距离,说明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物的采集、存储和传播方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①③符合题意。‎ ‎②:现代信息技术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而不是主要途径,②说法错误。‎ ‎④:文化生产力是指文化消费带动经济发展,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決定社会制度变化,也決定文化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16.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自创作以来在海内外广为传诵,引起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共鸣。《乡愁》引起共鸣说明 ‎①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中华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③④:《乡愁》引起共鸣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③④符合题意。‎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落后的传统文化则会污染人的精神世界,①说法错误。‎ ‎②:材料强调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而不是源远流长的特点,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1)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7.初看色美,再看境美,三看意美。某画家融会贯通中西之法,以中国水墨点线之基,和以西方光色造型之长,倾写实之情,绘写意之境,呈当代之大美,使其画作有一种直达内心的震撼力。这给我们启示是 ‎①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 ‎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某画家融会贯通中西之法,以中国水墨点线之基,和以西方光色造型之长,倾写实之情,绘写意之境,呈当代之大美,使其画作有一种直达内心的震撼力。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和融合,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体现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②不合题意。‎ ‎③:本题考查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是强调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8.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教授设计出甲骨文表情包,带动了大量年轻人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他们设计的甲骨文等汉字艺术作品在法国、匈牙利、美国等地展出,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这启示我们要 ‎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②对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③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扩大其影响力 ‎④实现传统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教授设计出甲骨文表情包,带动了大量年轻人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这说明文化创新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体现时代精神,①符合题意;他们设计的甲骨文等汉字艺术作品在法国、匈牙利、美国等地展出,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这启示我们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③符合题意。‎ ‎②:对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②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 ‎④:文化创新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统一,排除④。‎ 故本题选B。‎ ‎19.‎2018年10月26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主展场内,多个深度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创产品受到追捧。这些产品力求通过创意设计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继承。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化创新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④服务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多个深度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创产品纷纷亮相,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继承,说明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创新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服务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故答案为A。‎ ‎20.2019年8月以来,沪剧《敦煌女儿》在全国多个城市巡演,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作为近年来“上海出品”舞台力作,沪剧《敦煌女儿》历时8年创作、数易其稿,期间主创团队更曾6次奔赴敦煌“深入扎根”,才在舞台上呈现出敦煌之神韵、莫高窟人之精神。该剧的成功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①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文化期待 ‎③要深入基层,从生活中汲取创作养分 ‎④要提升人民群众的文艺鉴赏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近年来“上海出品”舞台力作,沪剧《敦煌女儿》历时8年创作、数易其稿,期间主创团队更曾6次奔赴敦煌“深入扎根”,才在舞台上呈现出敦煌之神韵、莫高窟人之精神。该剧的成功启示我们文艺创作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①③符合题意。‎ ‎②:文化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合法诉求和文化期待,②错误。‎ ‎④:材料没有涉及提升人民群众的文艺鉴赏水平,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1.一针一线中,绣出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高楼林立的陆家嘴,还有梵高的《星空》、米勒的《牧羊女》……以西洋绘画和摄影作品为蓝本,通过多种针法、技法表现,将中国刺绣艺术与西方美术有机融合,形成了上海绒绣这一独特绣艺。上海绒绣技艺的形成表明 ‎①中西文化同根同源,二者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推出融合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离不开文明互鉴 ‎③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以西洋绘画和摄影作品为蓝本,通过多种针法、技法表现,将中国刺绣艺术与西方美术有机融合,形成了上海绒绣这一独特绣艺。上海绒绣技艺的形成表明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②③符合题意。‎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西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但不同根同源,①错误。‎ ‎④:立足于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2.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在央视热播,活动旨在通过汉字拼写大赛,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传承下去。这是因为 ‎①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汉字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汉字载着牛华交化的深厚底蕴,记载者中华交化发展的基本轨迹 ‎④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重要文明标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①错误。‎ ‎②: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②错误。‎ ‎③④: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传承下去,这是因为汉字载着中华交化的深厚底蕴,记载着中华交化发展的基本轨迹,也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重要文明标志,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汉字: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④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3.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励民之事,毫末必去”明确为政必须维护好群众利益;以“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谈治国理政道理的“习式风格”为世人所称赞,其原因是( )‎ ‎①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 ‎③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 ④中国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的影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谈治国理政道理的“习式风格”为世人所称赞,其原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故①③符合题意;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故②说法错误;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故④说法错误。故选B。‎ ‎24.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集中在农业学、天文历法与医学等领域,重视经验总结,主要服务于古代农业经济发展和大型工程的需要。这说明我国的古代科技 ‎①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②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③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集中在农业学、天文历法与医学等领域,重视经验总结,主要服务于古代农业经济发展和大型工程的需要。这说明我国的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②④符合题意。‎ ‎①:汉字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①错误。‎ ‎③: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5.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徐悲鸿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副对联作了精妙的概括。每句以三个具体形象,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状貌的美,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动态的刚性美,后者是静态的柔性美,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 ‎②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深切体验不同的审美意境 ‎④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不同地区用不同词句来表现,体现出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①②符合题意。‎ ‎③:文化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服务,③说法错误。‎ ‎④: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但不能起决定作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2)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26.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中,要强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③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 ‎④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交流。①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 ‎②: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错误但符合试题要求。‎ ‎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文明成果,而不是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③错误但符合试题要求。‎ 故本题选C。‎ ‎【点睛】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对待文化多样性应坚持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7.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都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特性铸就了它的精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各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归属感 ④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渐趋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材料中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表明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也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特性铸就了它的精彩纷呈。①②符合题意。 ‎ ‎③:各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③。‎ ‎④: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而不是日趋统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中华文化包容性:‎ ‎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8.浙江嘉兴南湖,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论述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关于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②红船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 ‎③红船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④红船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①④符合题意。‎ ‎②:红船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不是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②不合题意。‎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红船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不是概括和总结,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9.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指明方向。巴金先生曾深情地说:“我爱我的相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面对这个瞬息万变、风云诡谲的时代,爱国绝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的坚守,一种更为雄浑壮阔的磅礴伟力。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我爱我的相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说明了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①正确。‎ ‎②:题干说明了巴金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没有反映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地位。②不选。‎ ‎③:题干中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③不选。‎ ‎④:“爱国绝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的坚守,一种更为雄浑壮阔的磅礴伟力”说明了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④正确。‎ 故本题选B。‎ ‎30.当前,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各种利益诉求相互碰撞,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绝不亚于40年前。为此,我们应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 ‎②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③发挥中华优秀文化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④培育民族精神,为民族生存发展强基固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各种利益诉求相互碰撞,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为民族生存发展强基固本,②④符合题意。‎ ‎①:面对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不合要求,①排除。‎ ‎③: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③错误。‎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绍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说,“历史+人文”塑造了绍兴的“颜值”和“气质”,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支撑。近年来,绍兴市谋划和实施了振兴文化产业的系列重大举措,编制了绍兴文创大走廊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为了进一步推进文创大走廊建设,‎‎2019年7月22日 ‎,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活动现场,含鲁迅元素的矿泉水、集水乡特色的乌毡帽……一系列极具绍兴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集结”,透露出古城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会上,绍兴市12个文化产业项目签约,绍兴市文创产业服务银行揭牌,绍兴市十大“文化龙头企业”、十大“创新型文化企业”和十大“特色文化产业园区(街区)”授牌。绍兴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处在培育阶段,仍有很多差距和不足。绍兴要从守正创新、规划引领、融合发展、项目带动等方面全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今后,绍兴将大力发展传统经典、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影视演艺四大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文化会展两大新业态,形成“4+‎2”‎的文化产业体系。绍兴将落实打造“古城”品牌,投资近千亿元启动文旅融合项目,全力推进文旅融合样板地打造,带动绍兴文化产业发展。‎ ‎(1)文旅融合,绍兴有“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文旅融合这场大戏对绍兴发展的重要意义。‎ ‎(2)请你为“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草拟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推动文旅融合有利于挖掘绍兴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播绍兴特色文化,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③推动文旅融合有利于发展绍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丰富文化消费,促进绍兴经济社会发展。(从其他角度说明,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2)①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市。‎ ‎②弘扬传统文化,展示绍兴形象。‎ ‎③文化和旅游融合,经济和社会齐飞。‎ ‎④促进产业大发展,壮大文化硬实力等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文旅融合,绍兴有“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文旅融合这场大戏对绍兴发展的重要意义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分为文化对人、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两个方面。材料中,绍兴市谋划和实施了振兴文化产业的系列重大举措,编制了绍兴文创大走廊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带来一系列影响,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材料中并未具体提及但不可避免的会对人产生影响,需要学生调动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潜移默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2)请你为“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草拟两条宣传标语。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宣传标语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整体上,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只要是围绕主题写出标语,言之有理即可。‎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古代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中国古人对于生活环境,大到城邑、园林,小到家居的选择、规划、建设,都有生态和谐的追求。然而,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们也曾产生“征服自然”的欲念,忽视对自然的保护,酿成环境灾难。破坏自然的惨痛教训让人们醒悟。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20世纪80年代初,保护环境成了我国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当前,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有人说:“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就能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形成绿色发展理念,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形成绿色发展理念,需要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天人合一”等朴素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还必须为传统文化注人新的时代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文化创新还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还要学习和借鉴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就能形成绿色发展理念”加以评析,属于评析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形成绿色发展理念,需要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然后分析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角,文化创新还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还要学习和借鉴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后得出题中观点是片面的结论。‎ ‎33.“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意思是说,要承认“不同”,在“不同”基础上形成的“和”(“和谐”或“融合”),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指出,承认不同但是要“和”……这种“和而不同”思想,将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一条道路。‎ ‎(1)如何正确看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 ‎(2)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答案】(1)①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差异并不是差距,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个民族文化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过贡献。③文化的差异不是冲突的根源,差异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起点。‎ ‎(2)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要做到“和而不同”,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解析】‎ ‎【分析】‎ 本题第二问是措施类问题。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我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是联系材料寻答案。‎ 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有,也可资借鉴,提出措施,等等。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作出怎样的努力。‎ ‎【详解】本题审读材料:费孝通的“和而不同”思想。审读设问:知识范围文化生活;核心信息:文化的“和而不同”。一发散: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文化的“和而不同”也就是文化的多样性问题。一结合:结合课本关于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材料即可。回答第一问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可从文化多样性是什么,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角度回答。第二问也就是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问题。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态度及坚持的原则两方面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