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长丰锦弘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文科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长丰锦弘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题(文科班)

长丰锦弘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是人们在实践中要解决的共同问题②关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③存在于哲学发展的某一个特定阶段④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考查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详解】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①入选。‎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具体科学无关,②不选。‎ ‎③: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过程的始终,③错误。‎ ‎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④入选。‎ 故选B。‎ ‎2.近年来,中国官场迷信现象日益严重,很多腐败官员倒台后都被曝出“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一边贪污腐败,一边烧香拜佛”的问题官员屡屡被曝光。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②唯心主义哲学对人的认识无任何意义 ‎③要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唯心主义④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官场的不良思想行为为情境,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知识。‎ ‎【详解】①:迷信严重,一边腐败一边烧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①入选。‎ ‎②: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②错误。‎ ‎③:我国政府官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③入选。‎ ‎④:对材料的正确认识是要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唯心主义,④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选B。‎ ‎3.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服务,是我国高校的重要职能,也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肩负的重要使命。一流高校应有一流智库,而一流智库往往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集中体现。这充分说明 ‎①哲学可以对旧制度和旧思想进行深刻地批判 ‎②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④哲学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高校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为背景,考查哲学的作用。‎ ‎【详解】①:哲学可以对旧制度和旧思想进行批判来解放人们的思想,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哲学要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服务,①不选。‎ ‎②:高校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是因为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入选。‎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③入选。‎ ‎④:体现的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哲学,而不是哲学的作用,④不选。‎ 故选C。‎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放治方向,提高战路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作我们的看家本领”,是因为它 ‎①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③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硕果④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 ‎【详解】①:所有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①不选。‎ ‎②: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能够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入选。‎ ‎③: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各种哲学派别在相互辩难中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认识成果,③不选。‎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改变世界的哲学,④入选。‎ 故选C。‎ ‎5.科学家认为,火星与我们的距离较近;火星在数十亿年之前也曾拥有过水和大气,且现今还留有残迹;另外,火星和地球一样拥有高山、平原和峡谷。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②火星与地球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火星演化为背景,考查世界的物质性。‎ ‎【详解】①:火星和地球一样拥有高山、平原和峡谷,佐证了自然界是客观的,①入选。‎ ‎②:火星和地球一样拥有高山、平原和峡谷并不意味着火星与地球相同,②错误。‎ ‎③:火星在数十亿年之前也曾拥有过水和大气,说明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③入选。‎ ‎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④错误。‎ 故选B。‎ ‎6.水稻产量主要取决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两大性状。现有水稻的收获指数已经接近植物生理学家认为的上限,因此,培育拥有超大生物量的水稻或为育种主流方向。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宣布,该所领衔的水稻有种团队历经十余年,成功培育出优质超大超高水稻新种质-------“巨型稻”。这一水稻新种质株高最高2.2米,单穗最高实粒数达500粒。可见 A.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 科技在不断改变着规律的客观性 C. 规律既能够被发现也能够被创造 D. 人类产生改变了自然界的物质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水稻研究的新突破为情境,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 ‎【详解】A:“巨型稻”的成功说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A入选。‎ B: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规律,B错误。‎ C:规律是客观的,人能够发现规律,但不能创造规律,C错误。‎ D: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错误。‎ 故选A。‎ ‎7.人工智能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家试图通过模拟人脑的活动来研制出先进的机器人,其终极目标是创造意识。人工智能已经因扰了科学家几十年之久,大部分人认为创造意识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基于 A.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 客观存在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背景,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 ‎【详解】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属于精神类的现象,而不属于分泌物,A错误。‎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社会实践活动是意识产生的源泉,B错误。‎ C:体现意识活动的特点,不能成为依据,C不选。‎ D:人工智能不能创造意识,是因为意识是人脑特有的,D入选。‎ 故选D。‎ ‎【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我们可能制造出极其聪明的AI,但是它不能通过主观的自我意识感受这个世界。我们也要认识到智力和意识终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8.某农民为了发家致富,进行了长期努力。他通过梳理嫁接,将一片片单调枯燥的灵芝做成了漂亮精致的观赏盆景。由于盆景灵芝耐看,使用周期长,又蕴含吉祥、富贵、长寿等美好寓意,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前来采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盆景灵芝变身“黄金盆景”的事实说明 ‎①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③客观条件是人们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④敢于寻找新思路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农民致富案例为情境,考查意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 ‎【详解】①:梳理嫁接做成了漂亮精致的观赏盆景,是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表现,①入选。‎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事物良性发展,②错误。‎ ‎③:材料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③不选。‎ ‎④:通过嫁接将灵芝做成精致的观赏盆景,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说明寻找新思路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④入选。‎ 故选C。‎ ‎9.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概括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势必会在发展重点、发展战略乃至发展方式等方面带来一系列改变。这提醒我们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要在实践基础上完善现成理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概括为情境,考查实践的含义、特点。‎ ‎【详解】①: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指通过实践把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而材料强调理论的发展要求有新思路,①不选。‎ ‎②③:这一新概括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认识到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③入选。‎ ‎④:材料强调在实践的基础发展理论,④不选。‎ 故选B。‎ ‎10.2011年8月5日(美国东部时间),“朱诺”号木星探测器由一枚宇宙神--V551型火箭搭载,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踏上远征木星之旅。5年后,“朱诺”成功进入环绕木星轨道,将展开木星探测任务,这也让人类的宇宙探索之路迈向了新的高度。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①先进认识工具是人类认识的基础②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④人们在否定以前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美国的木星探测为情境,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和上升性。‎ ‎【详解】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错误。‎ ‎②③:美国的木星探测为人类的宇宙探索之路迈向了新的高度,探索可以提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②③入选。‎ ‎④:人们在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接近真理,④错误。‎ 故选B。‎ ‎1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分层分类确定联系服务专家对象,密切思想联系,加强感情交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广泛联系②全局是我们办好一切事情的出发点 ‎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④联系是事物之间有在和发展的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详解】①:任何两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说法错误,①不选。‎ ‎②:办好一切事情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②不选。‎ ‎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体现树立全局观念,③入选 ‎④:分层分类确定联系服务专家对象,体现把握事物的联系,④入选。‎ 故选D。‎ ‎12.阅读下面漫画,从哲学角度看,漫画旨在强调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①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②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一体化发展,强调整体,①入选。‎ ‎②:京津冀三地一体化,意味着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优化,②入选。‎ ‎③:漫画强调合作,一切从实际出发与题意不符,③不选。‎ ‎④:漫画强调整体的作用,没有强调局部,④不选。‎ 故选A。‎ ‎13.随着iPhone8的诞生,全屏手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通信工具从20世纪80年代的”呼机”,90年代的“大哥大”,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可谓发展迅速。这说明 A. 发展就是事物自身的运动和变化 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 D. 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手机的代代更新为情境,考查发展的含义。‎ ‎【详解】A: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A错误。‎ B:材料反映手机的代代更新,没有体现曲折性,B不选。‎ C: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C入选。‎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总处在量变中的说法错误,D不选。‎ 故选C。‎ ‎【点睛】运动、变化和发展三个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唯物辩证法把运动理解为一般的变化,不限于机械运动;认为发展是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形,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14.简而言之,移动通信3G、4G时代是用通信技术推动单调的服务和商业模式,而5G时代要运用各种通技术去满足和支持持续变化的生态和商业模式。技术、生态和商业模式在天平上的重量发生了改变(如下图)。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体会出的哲理是 ‎①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②事物发展必然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共性和普遍的规律④事物的发展是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3G4G到5G通信技术发展为情境,考查矛盾的特殊性、量变与质变知识。‎ ‎【详解】①:3G4G到5G通信,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通信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不同,①入选。‎ ‎②:3G4G到5G通信,技术、生态和商业模式在天平上的重量发生了改变,说明通信技术发生了质变,②入选。‎ ‎③:材料强调5G与3G4G的不同,而不是强调共性,③不选。‎ ‎④:否定质变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④错误。‎ 故选A。‎ ‎15.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趟出路子,直接关系到改革成效。要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试点是改革的重要方法”的哲学依据是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 B. 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 矛盾的特殊性是两点论中的重点 D. 矛盾的普遍挂包含着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详解】A:材料强调试点在改革中的地位,没有强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转化,A不选。‎ B:通过试点找出有普遍性的经验指导改革,B入选。‎ C:两点论重点论是矛盾不平衡性的方法论要求,C不选。‎ D: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D错误。‎ 故选B。‎ ‎【点睛】两点论和重点论是根据矛盾不平衡原理得出的重要结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在方法论上的正确反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即同类事物的共性与具体事物的个性。‎ ‎16.抓“牛鼻子”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习近平认为,各项工作要抓出成效,就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②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抓主要矛盾 ‎③在复杂事物的发展中存在许多矛盾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知识。‎ ‎【详解】①②: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体现抓主要矛盾的思想,①②入选。‎ ‎③:没有突出主要矛盾,③不选。‎ ‎④:“牛鼻子”“关键”是抓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不是矛盾主要方面,④不选。‎ 故选A。‎ ‎【点睛】区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 一是看题目中到底涉及到了几个矛盾,如果涉及到的矛盾有多个,这个时候肯定就属于主次矛盾的范畴;如果题目中涉及到的矛盾只有一个,就是属于矛盾的主次方面。比如说我们经常说到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这句话中,涉及到的贼就不只一个,但是“王”是最主要的,属于抓主要矛盾的范畴;再比如说,我们经常说“是药三分毒”,涉及到的矛盾就只有一个,就是“药”,就属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范畴。‎ 二是看题目中到底是强调“做事情”还是“看事情”。主次矛盾,属于做事情的范畴;而矛盾的主次方面属于“看事情”,也就是给事情定性的范畴。比如说, “擒贼先擒王”就是属于抓贼,顾名思义就是做事情,所以属于抓主要矛盾;再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属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是属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属于给事物定性,属于矛盾的主次方面。‎ ‎17.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的说法具有鲜明的区别对待、分类实施、因城施策的理念。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这种房地产调控理论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 A.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B.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 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D.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区别世界观依据与方法论启示的不同。‎ ‎【详解】ABC:均属于世界观依据,不是方法论启示,ABC不选。‎ D:区别对待、分类实施、因城施策,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坚持具体具体分析是其方法论要求,D入选。‎ 故选D。‎ ‎18.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可见,实现创新 ‎①须破除矛盾的同一性②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③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④须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创新意识,涉及矛盾的基本属性,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详解】①: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的属性是客观的,破除矛盾同一性,说法错误,①不选。‎ ‎②:是形而上学观点,②错误。‎ ‎③④:把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的否定观有助于我们树立创新意识,③④入选。‎ 故选D。‎ ‎1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励精图治,谐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充分说明 A.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总先于社会存在面变化发展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有一致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详解】A:材料中励精图治,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入选。‎ B:社会意识总先于社会存在的说法错误,B不选。‎ 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C错误。‎ D: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D错误。‎ 故选A。‎ ‎【点睛】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具体表现为:‎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或称能动性。‎ ‎20.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凝心聚力、勇担重任,以只争朝夕的干劲狠抓落实,更需要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深入挖掘内力、齐心协力、形成合力。这一要求 ‎①奠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②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③坚持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奠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说法错误,①不选。‎ ‎②:材料强调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体现物质生产发展,②不选。‎ ‎③: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③入选。‎ ‎④:扶贫要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④入选。‎ 故选D。‎ ‎21.近年来,根据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要求,作为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的“先手棋”,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成绩斐然,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活力、清障搭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属于 A. 对生产力的调整,目的是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B. 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 对经济基础的调整,为上层建筑提供物质保障 D. 对上层是筑的调整,以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需正确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详解】A: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A错误。‎ B:行政审批制度属于政治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B不选。‎ C: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而不是调整经济基础,C错误。‎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调整上层建筑能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D入选。‎ 故选D。‎ ‎【点睛】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它包括阶级关系(基础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 ‎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政权、法制、军队、警察、法院、党派团体的组织活动等全部国家机器和政治机构以及政治、法权、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观点在内的一个庞大社会体系。‎ ‎22.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这是因为改革是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②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唯一正确方法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④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理解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详解】①: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①入选。‎ ‎②: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靠发展,改革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②不选。‎ ‎③:党的领导的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③错误。‎ ‎④: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为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来解决,④入选。‎ 故选C。‎ ‎【点睛】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23.从1971年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单独二孩政策顺利落地,到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我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这表明 ‎①价值选择要遵循人口出生的自然规律②价值判断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作出的 ‎③价值选择必须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不同时期我国的人口政策为背景,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详解】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不选。‎ ‎②: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②入选。‎ ‎③:价值选择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而不是大多数人的立场,③错误。‎ ‎④:不同时期人口政策不同,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④入选。‎ 故选D。‎ ‎【点睛】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多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不能把满足某方面多数人的具体利益作为价值标准。‎ ‎2017年11月17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82岁的黄大发不仅受到表彰,还被习近平总书记邀请坐到身边。完成下面小题 ‎24. 莽莽黔北深山里,藏着一条生命渠一7200米主渠,2200米支渠,在大山之间蜿蜒盘旋。这条修建历时36年之久,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滋润了祖祖辈辈干渴贫穷的村庄。修建这条生命之渠的领头人,便是贵州省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一黄大发。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①价值观对人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指向性②投身于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③有价值的人生从不谋取和考虑个人利益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5. 不忘记党、不忘记人民、不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三个“不忘”是黄大发这位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82岁的黄大发依然行走在巡渠、护渠的道路上,他表示:“面对党和人民的信赖,我时时刻刻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一定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干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黄大发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迪是 ‎①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②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④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24. C 25. B ‎【解析】‎ 本题以黄大发修建生命之渠的事迹为背景,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人生价值的实现。‎ ‎【24题详解】‎ ‎①:价值观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导向作用,积极作用说法错误,①不选。‎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投身社会实践,②入选。‎ ‎③:个人正当利益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有利于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错误。‎ ‎④:黄大发修建生命之渠,是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的体现,④入选。‎ 故选C。‎ ‎【25题详解】‎ ‎①:黄大发的观点反映了要为社会多奉献,而不是考虑自己,①不选。‎ ‎②:黄大发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②入选。‎ ‎③:黄大发要干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说明他坚持自强不息,③入选。‎ ‎④:黄大发时刻想着党和人民的事业,④不选。‎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及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等貌似相互孤立的事件或现象,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一股逆全球化暗流。与之相伴的是,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国际贸易增长乏力,跨境资本流动大幅萎缩。全球化进程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催生逆全球化思潮的深层次问题正在日益凸显。‎ 然而,全球化进程从来都不是直线前进的,可逆性是全球化的应有属性之一。当前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逆转,国际社会推动全球化的力量仍在汇聚壮大,“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便可见一斑。‎ 结合材料,从发展观的角度,说明我们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 ‎【答案】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经济全球化。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全球化进程从来都不是直线前进的,要正视困难和挑战。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国际社会推动全球化的力量仍在汇聚壮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为背景,考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详解】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产物,又推动生产力发展,当前全球化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发展具有普遍性,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看待全球化。‎ 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的曲折的,要正视困难和挑战,还要看到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逆转,应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国际社会推动全球化的力量仍在汇聚壮大,告诉我们要坚持量的积累,不断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 ‎【点睛】发展的观点答题要点:‎ ‎  (1)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  (3)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4)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  (5)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1)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提出新发展理念的合理性。‎ ‎(2)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关键在于行动。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新发展理念是当前国内外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的客观要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新发展理念作为科学理论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新发展理念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2)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新发展理念你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新发展理念脱离实际,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发展理念为情境,(1)考查唯物论相关知识,需要用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知识来解题;(2)考查认识论相关知识,由设问“关键在于行动”可知,要用实践的知识回答。‎ ‎【详解】(1)新理念是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符合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新发展理念关系我国发展全局,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新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说明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2)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关键在于行动,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新发展理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成为现实;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把实践作为落脚点。‎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既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立足于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既着眼于延续中华文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又立足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希望以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工程”形式,并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开展,推动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安民、文化利民、文化强民。‎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答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益。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才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若考生从社会意识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工程实施意见为素材,考查人民群众的知识,需要用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知识来回答。‎ ‎【详解】抓住设问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以人民为中心”‎ 关键词,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角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有利于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来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利于得到人民的支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实施;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文化传承工程以人民为中心,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的要求。‎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今,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深水区,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也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有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1)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合理性。‎ ‎(2)运用对立统一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认识。‎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反映,必将促进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法治和德治是对立统一关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功能不同,但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同时,法律和道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素材,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含义。‎ ‎【详解】(1‎ ‎)设问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其中法律、道德既属于社会意识,也属于上层建筑。从社会意识角度,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从上层建筑角度,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设问要求用对立统一的知识,可知需要用同一性、斗争性来解题。从斗争性角度,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法律讲底线,德治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必须有更高的要求;从同一性角度,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点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中法律、道德既属于社会意识又属于上层建筑。‎ 思想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它包含了哲学、艺术、宗教、道德、政治、法律思想。‎ 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社会意识形式包括8个部分:5个社会意识形态(哲学、艺术、宗教、道德、政、法律思想)和3个非意识形态的(语言文字,形式逻辑,自然科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