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0-2021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0-2021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蚌埠田家炳中学 2020-2021 学年 10 月月考试卷 高二政治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分值: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 分)) 1. 不管天气怎样,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不管季节变换,让自己的内心鸟语花香。这句充 满哲理的生活感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哲学是对生活的思考和总结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③思维可以独立于存在而存在 ④意识具有能动性,积极健康的心态可以催人奋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在实际生活中,中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中学生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在高考前 的一两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必须面对的课题。从哲学的角度看,以下选项最符合材 料的是(  )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中学生活中就表现为处理自身实际和职业规划的关系 D.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哲学基本问题在中学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 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 的。由此可以看出,哲学(  ) ①并非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②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④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下列有关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活处处有哲学 ②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③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 哲学烤不出面包,酿不成美酒,更无法变作金钱,但它可以给人以智慧。这启示我们(  ) ①物质可以变精神,但精神不可以变物质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③世界观决定社会和人生的进展 ④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6. 习近平寄语全国青年学生:“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 期的世界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 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说明(  )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正确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世界观指导着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7. 党的十九大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 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 方法论是(  )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规律相结合 ④把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甲、乙二人做生意均失败。甲认为,生意失败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 路;乙认为,事在人为,经验不足可以历练积累,遂重新创业,并取得成功。由此可见 (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自发的世界观阻碍事业成功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下列属于物质的是(  ) ①《生活与哲学》课本 ②抗震救灾精神 ③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 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0. 一位哲学家说:“你须注意: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 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 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 ②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③夸大了人的品格本性和人的精神人格的内在力量,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把物质生活条件和道德的条件完全划上等号,是绝对化的观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认为,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在“身体的我”之外拥有另一个“灵魂的我”。如 果“‘身体的我’遇到挫折了,那个‘灵魂的我’”会开导他。这形象地说明了哲学() ①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②为生活和实践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指导 ③帮助人们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的变化 ④有助于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duang”的一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三遍,说三遍;“2016 已经来了,我一定要出去 看看!”。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流行用语了,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 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 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2020 年,澳大利亚森林火灾肆虐、印巴蝗虫漫天、南极冰川融化、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 让所有人的生活被打乱,酷暑下依然不敢脱下口罩,面对众多的问题,人们不得不进行 一些哲学性的反思,生态环境为什么持续恶化?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与大自 然和谐共生?材料表明 A.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升华 C.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D.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14. 在国内开展的首次“中国民众最关心的十大哲学问题”调查中,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名列 榜首。这反映出当前中国民众注重哲学对人生的现实关怀特性,注重当下现世的生活而 非抽象的、来世的未来。以下说法能反映这一特性的有(  ) ①当有人提出一个普遍性问题时,哲学就产生了 ②哲学虽然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 ③沉思星辰能提升我们的灵性,使我们的日常关切显得微不足道 ④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 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6. 近日,任正非在接受央视专访时,重点谈了某础研究和基础教育。他在采访中说。“我关 心教育不是关心华为,是关心我们国家。如果不重视教育,实际上我们会重返贫穷的。”“如 果没有从农村的基础教育抓起,如果没有从一层层的基础教育抓起,我们国家就不可能 在世界这个地方竞争。因此我认为国家要充分看到这一点,国家的未来就是教育。”这段 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②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7. 我国西周初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即道德是天命得失的根据,夏商因“惟不敬厥德”而 灭亡。战国时期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天命靡常”与“天行有常”之争辩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②我国古代就有对思维与存在问题的思考 ③“天命靡常”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萌芽 ④哲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反思。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 习近平强调要理直气壮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灌输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不是宗教但它 也能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它也能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能给人 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它也能教人以向善。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 成就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由此可见(  ) A. 哲学是让人们生活的更美好的艺术 B. 哲学的理论思维依赖于思维的历史和成就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9.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 求,但我们必须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 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科学、有序、扎实有效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B. 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D. 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20. 对于剪纸艺术作品《马上封侯》,有人认为,它寓意功名指日可 待,表达事业立即升腾的美好愿望,通过借物打情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聪明才智。但也有人认为,此作晶存在封建官僚遗风,思想境界 不高,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难登大雅之堂。从哲学 上看,这说明(  ) A. 现实生活中存在落后文化 B. 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 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21. 茶道发源于中国,兴于唐,盛于宋、明。从古至今,伴随着世事变迁,茶在中国,渗透 进了人间百味。茶道成为指引人们生活的一门艺术,茶道精神中的“和”“静”“怡”“真”,深 刻体现了哲学智慧。这种哲学智慧表明(  ) A. 哲学智慧并非是高悬于空中的思想楼阁,而是源于生活与实践的智慧 B. 哲学是理性与智慧的明灯,指导人们睿智地对待人生与实践 C. 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论的指导 D. 人人都在生活,都有对世界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是哲学家 22. “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如图为 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 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 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 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而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正确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3. “星座”这个词在生活中很流行,部分人把星座运程与考试、情感和今后的工作挂钩。从哲 学上看,他们的行为体现(  ) A. 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4. 与日渐碎片化、快速化的新闻相比,文学写作要求对生活进行沉淀和提纯,对客观真实 的冗繁表象有所剥离,这要求作家借助想象,创造出一种与现实同样复杂甚至更为复杂、 虚构的“真实世界”,让读者走进人生“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学写作中创造的“真实世界”的内容具有主观性 ②对生活进行沉淀和提纯离不开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文学写作是现实性、哲学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④人生中“偶然中的必然”比“必然中的偶然”更具客观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5.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世界客观性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求它 不可能纯学术化,在政治和价值取向上,它必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 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B. 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0 分)) 26. (10 分)马克思说:“在黑格尔看来,他所称为观念的而且甚至将其变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 程,是现实世界的创造主(创造者、缔造者),而现实世界不过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在 我看来,恰巧相反,观念的东西不过是被植入于人类头脑中并在人类头脑中改造过的物 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的上述论述体现了哪两种哲学派别的对立?请你分别说出其根本观点。 27. (20 分)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 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媒体载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在践行》 强调,我们必须熟悉当代青少年的特点,离他们生活近些、再近些,用他们的语言和形 式,循序渐进,教化于无形。必须警惕把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过高、离生活太远。必须 防止道德教育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材料二 最近,山东、广东、北京等地将出版国学教材,在秋季中小学开设国学必修课。 在如何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甲专家认为,国学经典进入中 小学课堂,必须进行删减并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乙专家认为,学习国学经典,不 应该删减,要保持经典原样、保持作品完整性,这样利于理解传统文化的渊源,培养正 确的历史文化观。 (1) 结合材料一,说明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如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0 分) (2) 依据材料二,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评价上述专家的意见。(10 分) 28. (10 分)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 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 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 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 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29. (10 分)在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治党、治国、 治军方方面面的工作和建设,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 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 博大精深,贯穿着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科学 思想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 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结合材料,试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说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胜利”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正确性。 高二政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A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A 20.【答案】B 21.【答案】A 22.【答案】C 23.【答案】B 24.【答案】C 25.【答案】D 26.【答案】①黑格尔认为思维决定现实事物,这是唯心主义观点的体现;马克思认为物质决 定人的观念,这是唯物主义观点的体现。②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 意识。 【解析】此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理 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题的关键。设问要求回答马克思的上述论述体现了哪 两种哲学派别的对立,并分别说出其根本观点,属于分析说明类解答题。解答此题,首先审 好题意的要求,即“体现了哪两种哲学派别的对立“,回顾教材内容可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其次根据对黑格尔和马克思本人的观点的分析,得出结论:黑格尔 认为思维决定现实事物,这是唯心主义观点的体现;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人的观念,这是唯物 主义观点的体现。最后依据教材基础知识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即 可。 27.【答案】(1)①尊重客观规律,防止道德教育急于求成、急功近利。②正确发挥主观能 动性,充分考虑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情况。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用 青少年熟悉的语言和形式,循序渐进,教化于无形。 (2)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②甲专家提出将国学经典进行删减进入课堂观点, 符合文化建设规律,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将国学经典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做法, 坚持了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会让国学经典保持旺盛生命力。乙专家观点遵循了国学自身 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文化观。两位专家的观点各有其合理 性和不严谨性,应该结合起来。 【解析】本题设置了两个问题,都考查的是规律的知识,考查很全面,对学生关于规律这一 板块儿内容掌握情况的全面考查。(1)该问是道说明体现类试题,答案既要有原理又要有材 料。根据该问的设问可知要求进行道德教育时应如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实际上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课本原理有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 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掌握规律的必要条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尊重客观规律,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行结合起来。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注意条理性。(2)该问设 问要求从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角度思考,是道评价类试题。课本关于规律的客观性的知识有规 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结合材料组织 答案即可。 28.【答案】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搞好 “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顺应潮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等实际情况出发。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古老的丝绸之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③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搞好“一带 一路”建设,既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 【解析】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及尊重客观规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 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说明在“一带一路”建 设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措施类解答题。考生可依据设问,结合材料 信息,并联系教材相关内容,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客观存在 的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工作 态度有机的结合起来,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等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29.【答案】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对十八大以来 治国理政实践的总结,正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与要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 法论,因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 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 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必将引领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胜利。 【解析】此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 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审题,准确把握题意。属于说明类题型。设问限 定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具体知识范围,结合材料,试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说明“决胜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的正确性。回答本题,可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等角度,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