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题9文化建设——文化自信与文化建设课件(83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题9文化建设——文化自信与文化建设课件(83张)

模块三 专题九 文化建设 第 13 课时 文化自信与文化建设 考点一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考点二 加强文化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吸引力 栏目索引 热点聚焦 考点一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考点整合 思维线索 增强中华文化的力量 —— 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 增强中华文化的力量 表现 ① 对内: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② 对外: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怎样增强 ① 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 文化传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③ 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 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⑤ 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指导思想 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 主心骨 ” 作用 文化传承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源泉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主体 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民族精神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 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2) 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 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 跨点整合 (4) 民族精神与文化发展创新。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特征,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5) 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6) 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包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可以反过来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7) 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1. 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    ) (2015· 山东高考, 31B) 提示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 1 2 3 4 5 答案 提示 误点诊断 6 2.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 (2016· 天津高考, 11C) 提示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3. 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    ) (2016· 江苏高考, 23B) × 答案 1 2 3 4 5 6 提示  在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提示 4.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    ) (2013· 四川高考, 6 ② ) 提示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5. 英雄家书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    ) (2015· 北京高考, 27 ① ) 提示  英雄家书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6. 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    ) (2016· 北京高考, 24 ④ ) 提示  文化创新的动力应该是社会实践。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题型一 选择题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考查 典例 1   2017 年 11 月,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① 是世界各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认同的表现 ② 对国际社会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推动作用 ③ 能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④ 有助于丰富汉字的文化内涵,推动汉字走向国际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题型预测 解析  ①“ 高度认同 ” 说法错误,排除;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说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故 ②③ 符合题意;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与丰富汉字的文化内容无关,故 ④ 不符合题意。 预测 1   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 ① 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② 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③ 认同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求同存异  ④ 不断注入时代精神,丰富中华民族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注入时代精神,丰富中华民族精神, ①④ 符合题意; 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② 错误;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③ 错误。 题型二 主观题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考查 典例 2   (2016· 全国乙卷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 “ 还原历史真相 ” 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 “ 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 ”“‘ 火烧邱少云 ’ 违背生理学 ”“ 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 ” 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 “ 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 ” 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 “ 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 ” 。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解题思路 ] 获取信息 设问信息 知识范围:文化生活知识 设问指向: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措施类题目 材料信息 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 调用知识 增强对落后文化的辨别眼力和抵御能力;发挥大众传媒在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作用;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和弘扬英雄精神 整理答案 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预测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 40 年众志成城, 40 年砥砺奋进, 40 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40 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40 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 9.5% ;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 14.5% 。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 7 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 70% 以上。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这种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乐而忘返,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只要 13 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 (1)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中国 40 年来从贫穷走向富强的主观原因。 答案 答案  ①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② 贫穷与富强作为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中华民族由贫穷走向富强,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需要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 ③ 40 年来,中国人民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答案  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的进步。 ②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 弘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可以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有利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 (2)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伟大奋斗精神对于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作用。 答案 (3) 结合材料,为更好地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 答案  ① 立足社会实践,进一步增添奋斗精神的时代内容。 ②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 人人都成为奋斗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奋斗精神的新篇章。 考点二 加强文化建设,增强社 会主义文化吸引力 思维线索 加强文化建设的原因 —— 加强文化建设的措施 1. 加强文化建设的原因 考点整合 文化的社会作用  总论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 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 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的社会作用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搞好了,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文化对人的影响  影响人 ①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塑造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实生活的需要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文化需求 特点 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该提供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多种类型、多样风格、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 相互激荡的文化 ( 从文化自身发展看 )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2. 加强文化建设的措施 走进文化生活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③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④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 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② 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③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④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③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②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③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④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3.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1) 含义: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 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 要求: ①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②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③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 跨点整合 2. 关于 “ 个人如何做 ” 的文化生活知识汇总 (1)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4) 文化在创新中发展,要求我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6)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求我们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7) 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8)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9) 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10) 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 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    ) (2013· 江苏高考, 24D) 提示  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文化产品一般是由文化企事业单位提供。 × 1 2 3 4 5 答案 提示 误点诊断 6 2. 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    ) (2015· 北京高考, 26D) 提示  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政府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3. 剧目创作应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    ) (2015· 海南高考, 16 ② ) × 答案 1 2 3 4 5 6 提示  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提示 4. 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    ) (2015· 江苏高考, 23 ① ) 提示  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培育 “ 四有 ” 公民。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 (2014· 江苏高考, 3C) 提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6. 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    ) (2016· 浙江高考, 35 ④ ) 提示  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需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而不是只依靠法律。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题型一 选择题对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考查 典例 1   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开讲啦》节目,邀请 “ 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 ” 为演讲嘉宾,以当下年轻人心中最关心、最困惑的一些话题与青年代表交流对话。节目不靠煽情,只是把杰出榜样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和观众进行心灵的分享,节目播出后广受观众好评。这对人们的启示是 ① 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② 传递真善美的节目,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  ③ 杰出榜样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④ 文化交流是促进青年人全面发展的有益活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题型预测 解析  《开讲啦》节目以当下年轻人心中最关心、最困惑的一些话题与青年代表交流对话表明,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故 ① 符合题意; 《开讲啦》把杰出榜样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和观众进行心灵的分享,节目播出后广受观众好评表明传递真善美的节目,能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故 ② 符合题意; ③ 错误,大众传媒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④ 是文化交流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预测 1   “ 获得感 ” 是广大群众对改革发展成果的一种切身感受,带有沉甸甸的民意分量,是检验党和政府工作 “ 含金量 ” 高低的一把重要 “ 标尺 ” 。要增强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的 “ 获得感 ” ,就应该 A. 增强文化软实力,抵制外来文化在我国的传播 B. 提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与文化活动 C. 以大众利益为出发点,以大众文化为发展方向 D.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验真假文化作品 √ 答案 解析 解析  对于外来文化并不是一味抵制,而是要加以鉴别,主动吸收人类有益的文化成果, A 项说法错误; 文化作品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发展方向, C 项说法错误; 检验真假文化作品的标准应该是社会实践, D 项说法错误。 题型二 选择题对文化自信的考查 典例 2   (2018· 全国 Ⅱ )2017 年 3 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 ( 移动终端 ) 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 “ 互联网+文化 ” 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① 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程度 ② 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 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 确立了我国在国际 “ 互联网+文化 ” 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② 入选:题干强调我国文化领域首个国际技术标准的成就,这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③ 入选: “ 互联网+文化 ” 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的跨越式发展,这体现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① 错误: “ 取决于 ” 表述绝对。 ④ 错误: “ 主导权 ” 的表述与事实不符。 预测 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历史情感,指向的都是文化的自信,是中国人共同拥有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自信,应该 ① 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  ②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繁荣世界文化  ③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先进文化  ④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增强文化自信,应该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应该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先进文化, ①③ 两项符合题意; 增进文化自信,应该在交流合作中繁荣中国文化, ② 项不符合题意; 增强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客观要求, ④ 项不符合题意。 题型三 选择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 典例 3   有这么一群人,灾难来临时,永远逆行 —— 可敬的消防战士!可敬的医护工作者!他们留给我们的不光是最帅的逆行,最美的背影,更是深深的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 ① 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② 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 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④ 弘扬了主旋律,给人以力量和鼓舞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消防战士和医护工作者在行动体现出很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体现出勤劳勇敢等民族精神,但不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民族精神内涵的丰富,故 ①③ 不符合题意; 题干中主人公的行为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的体现,故 ②④ 正确。 解析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 ① ; 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思想道德水平并不一定随着经济发展而同步提高, ② 说法错误。 预测 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 微公益 ” 的新理念一反公益乃富人团体的慈善作为这一观念,倡导普通大众从身边小事入手,汇聚点点滴滴和举手之劳,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传递爱心。这说明 ① 精神文明建设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② 思想道德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  ③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  ④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题型四 主观题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综合考查 典例 4   (2018· 全国 Ⅱ ,节选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 “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 1973 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 “ 三系 ” 配套育种; 1989 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 1997 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 2017 年,创造了亩产 1 149.02 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 “ 量质齐升 ” 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 “ 海水稻 ” 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 5 ‰ 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 50 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 30 多个国家的 2 000 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 解题思路 ] 获取信息 设问信息 知识范围:文化生活知识 设问指向: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材料信息 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调用知识 增强文化自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整理答案 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研发团队创新创造、不懈奋斗,领跑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培育,创立了杂交水稻的中国科技文化品牌,充分体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通过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指导各国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 [ 答题模板 ]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3)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 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6)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8)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预测 4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结合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答案 答案  (1)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2)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 增强文化自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热点聚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进入新时代,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有着现实意义。近代以来,尤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涌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提升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营造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背景材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我们 “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 的原因。 (1) “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 ,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 “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 “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 ,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命题视角 2. 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1)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持坚定信念。 (2)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3.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自信地走向世界。 (1)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契合了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3) 我们借助文化节庆活动和现代科技,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能力,提高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强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1)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2)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3)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定地走中国道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表明 ① 中华传统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  ② 文化自信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 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精神力量  ④ 树立文化自信必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热点押题 解析  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 ① 项观点错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 项观点错误。 2. 我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要大力实施 “ 文化兴国 ” 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 ① 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 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  ④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我国当前的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 错误; 对待西方文化要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合理成分,不能不加批判的全面吸收, ③ 错误。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于 “ 古 ” 而成于 “ 今 ” ;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坚持文化自信就要 ① 全面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②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 充分肯定我国文化的价值,继承、发展和创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④ 充分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辉煌成就和生命力,坚定其发展信念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我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①“ 全面继承 ” 表述错误; 坚持文化自信应立足于我国的优秀文化,而不是面向世界, ② 不符合题意; ③④ 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 答案 答案  ① 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有利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③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对中华文化发展坚定信念。 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⑤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得中华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我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 答案  如: ①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领域。 ②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 ③ 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其他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 ④ 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 任意答对两点即可 ) (2) 就学校教育应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两条具体建议。 答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