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微专题10复习讲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微专题10复习讲义

单元综合提升 微专题10 开放探究类主观题解法                   ‎ 开放探究类试题是全国卷政治试题常见题型,这类试题立足于思维的开放、知识的开放,凸显了对生活案例的解读,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是高考命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体现,也是学生日常探究性学习的延伸。此类材料题多以生活案例为背景,围绕一定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刻思考。‎ ‎1.设问特点:多以组合型为主,考查知识面广,设问中经常有对上述做法的看法、提出建议、如何参与等带有主题指向、行为指向的设问词出现。开放类题目设问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提出建议、提出观点、写名言或名句、拟广告词、拟发言要点或提纲、确定研究课题、写标题、写小论文等。‎ ‎2.答题特点 ‎(1)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为一体。答案一般不唯一,很容易得分,但不容易得满分。‎ ‎(2)答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答题时不需要空洞的语言,提出建议、设计方案等要求具体可行。‎ 例1 (2017·全国Ⅰ,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答案 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 例2 (2018·全国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班级举行“学习袁隆平,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答案 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投身实践,开拓创新;胸怀远大理想,实干报效祖国。‎ 方法总结 ‎1.答题流程 首先,明确题目的背景所指,即弄清题目在什么主题背景下进行探究性研究或发散性思考。这需要结合设问的关键词句和材料的主要指向进行分析和判断。‎ 其次,抓住题目的问题所在,即弄清题目要求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如同样是提出建议或方法,要明确是站在公民自身、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司企业等哪个角度分析问题;如同样的公民自身角度,要明确公民在探究活动中所扮演的身份等。‎ 再次,要注意设问的具体限定,如建议或方法、宣传或广告等数量及字数限定;如是要求只答建议,还是要加上对应的方法要求。‎ ‎2.注意事项 ‎(1)答案要点的内容。注意将教材具体知识、时政热点知识、生活实践知识等结合起来,尽可能贴近教材的同时,不拘泥于教材。‎ ‎(2)答案要点的呈现。注意表述的简洁明了、层次清晰,紧扣问题、指向明确。‎ 材料一 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材料二 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文化赋予人的时代任务。‎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党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如何实现传统文化赋予人的时代任务。‎ ‎(3)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角度,列举两个与之相契合的名言名句。‎ 答案 (1)①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②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际竞争力。③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人们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不能照搬套用。②人们要坚持革命批判精神,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③人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不能盲目崇拜传统文化,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④人们要勇于创新,注重寻找新思路,研究新问题,开拓新境界,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文化赋予人的时代任务。‎ ‎(3)学生只要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个方面书写,答出任意两个,即可满分。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言必信,行必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