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版】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题
会宁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 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16年,某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广义货币(M2,现金+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3%,如果2016年该国物价并未出现上涨,其可能的原因是( ) A. 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B. 网络支付减少了货币的使用 C. 货币的流通速度降低 D. 部分商品的价值未能实现 【答案】C 2. 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从2017年9月6日起大幅下调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率。这一政策实施的积极作用在于( ) ① 提高了商户的资本运营效率 ②直接降低商品成本,扩大商品销售 ③ 有利于消费者获得更好的刷卡消费体验 ④ 鼓励和扩大消费,促进商贸流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题目中,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从2017年9月6日起大幅下调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率。这一政策实施的积极作用在于鼓励和扩大消费,促进商贸流通,有利于消费者获得更好的刷卡消费体验;故③④入选。①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②选项错误,该做法不能降低商品的成本。选C。 3.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下面漫画对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启示是( ) ①要充分重视生产环节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②要推进劳动力资源的结构改革 ③引导消费,发挥消费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拉动作用 ④支持实体经济,增加生产供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供给侧改革是指对生产领域的改革,是调整不适应市场的产品,漫画对不上,放在供给侧改革中,形象地说明了生产对不上消费,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故①②项符合题意;③项属于消费侧改革,与题意不符;漫画中的问题是因为生产不对应消费,不是因为生产过多造成的,故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 《礼记》中描绘过这样的一个大同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自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大同社会”的是( ) ①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 ②实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增加科技人员收入 ③将人民健康融入相关政策,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基本医疗公共服务 ④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对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产权进行平等保护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题目中,《礼记》中描绘的大同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自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故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以及将人民健康融入相关政策,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基本医疗公共服务等做法均有利于实现该种情形的“大同社会”。故①③入选。②选项错误,该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实现“大同社会”。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选C。 5. 2017年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和《关于县以上党和国 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会议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髙级干部做起。这要求党员干部( ) ①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做到忠诚廉洁,勇于担当 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 ③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利益 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行使提案权,审议全国人大相关议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题目中,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相关的条例和规定,对党员干部进行了强力的规范,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髙级干部做起。这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做到忠诚廉洁,勇于担当,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利益;故①③入选。②选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④选项错误,党员不能审议人大的议案。选B。 6. 自2016年9月1日起,我国国家信访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运行,该公众号开通了网上信访功能,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号注册后登录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提交投诉请求,不受理匿名投诉建议。由此可见( ) ①我国政府为公民投诉提供便利 ②公民应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③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④公民网上投诉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国家信访局开通网上信访功能,说明我国政府为公民投诉提供便利,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号注册后登录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提交投诉请求,不受理匿名投诉建议”,说明公民网上投诉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故选项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网上评议政府,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7.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1届联合国大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的重要讲话。李克强指出,可持续发展必须包容联动,国际社会要相互合作、同舟共济,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际社会的合作必须建立在各国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 ②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要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中发挥主导作用 ③“同舟共济”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 ④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追求,符合当今时代主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国际社会的合作不必建立在各国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符合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即可,①项观点错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要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非主导作用,②项观点错误;“同舟共济”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目标,③项符合题意;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追求,符合当今时代主题,④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 8. “民惟邦本”这一观念出《尚书》:“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作为民本思想的理论来源,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观念。当前,在党内集中推广“民惟邦本”这一传统的廉政文化思想,传承亲民、保民的价值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党员素养,使其自觉抵制腐朽、堕落思想的侵蚀。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具有积极作用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文化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发展 A. ①② C.②④ B. 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题目中,当前,在党内集中推广“民惟邦本”这一传境的廉政文化思想,传承亲民、保民的价值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党员素养,使其自觉抵制腐败、堕落思想的侵蚀。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也说明了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就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故①②入选。③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选A。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要求 特点 要求 继承性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相对稳定性 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9. 整个世界都在网络之中,不是“自投罗网”,就是被“网罗其中”。互联网跨越时空、互联大众、通联世界、超越未来,已经成为知民情、聚民智、汇民意的平台,成为促进生产、传播文化、巩固国防的沃土。网络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传递、诉求表达、社会交往、思维习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表明( ) ①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新的传播媒体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互联网跨越时空、互联大众、通联世界、超越未来,已经成为知民情、聚民智、汇民意的平台,成为促进生产、传播文化、巩固国防的沃土。这说明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②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新的传播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④错误;故本题选A。 【点睛】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传播媒介,简称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大众传媒是指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传媒,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0. 随着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古诗文诵读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更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 ) ①古诗文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古诗文教学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③古诗文应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题目中,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更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古诗文教学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故②④入选。①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③错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也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标志。选D。 11. 有分析人士指出,“颜色革命”给相关国家、国际地缘战略格局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颜色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西方文化入侵在“颜色革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抵御西方“颜色革命”需要我们( )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 ②坚持“以我为主”,抵制西方文化在我国境内传播 ③加强中华文化对外输出,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发挥“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题肢②说法错误,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该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要抵制西方腐朽、落后文化,而不是全部西方文化,故排除;题肢③说法与材料无关,故排除。题肢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源头”。由此可见( )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B. 中华传统美德是做出正确文化选择的现实依据 C. 中华传统美德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 中华传统美德是鼓舞各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故A选项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作出正确文化选择的现实依据文化建设的实际,排除;C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排除;D说法错误,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奋斗的一面旗帜,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助力经济企稳。 材料一 2017年我国赤字率保持在3%,适度扩大支出规模,提高支出的有效性和精准度,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财政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支持制造业改造升级。 材料二 2017年4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简并增值税税率结构,取消13%的增值税税率,农产品、天然气等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积极财政政策在助力经济企稳中的作用。 (2)有人根据材料得出结论:“要推动经济发展,就必须实施减税政策。”运用财政与税收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1)①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增长。②保障重点领域开支需要,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可以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③财政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2)①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实施减税政策,可以降低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和创业创新,故题中观点有其合理之处。②税收是实现国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如果过多减税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经济发展。③在经济发展过热的情况下,国家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给经济“降温”,这时减税不但不会推动经济发展,反而会阻碍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助力经济企稳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了灵活性与综合性。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谈谈积极财政政策在助力经济企稳中的作用。本题考查的是财政的作用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材料的表述,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考生主要可以从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增长;保障重点领域开支需要,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可以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及财政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财政与税收的相关知识对题目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解答评析类问题,基本的方法是“一分为二”,也就是辩证思维。既要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又要分析其片面性。 答题套路是:“教材原理+分析+正确的做法”。故首先需要考生明确,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实施减税政策,可以降低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和创业创新,即要说明该观点有其合理之处;其次,需要说明该观点的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两条,即一方面,如果过多减税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热的情况下,国家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给经济“降温”,这时减税不但不会推动经济发展,反而会阻碍经济发展。 点睛:评析型主观题是近年来各地高考常见的一种开放性试题,评析类主观题类似于传统的辨析题,不过,辨析题侧重于正误判断和原因分析,注重正反两种观点的对照,而评析类主观题则弱化了这一方面,侧重于对问题或现象本身的评判,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对意义或措施的认知。考生要注意其解题方法 : (1)注意立场、把握标准 对材料中的观点或事例进行评析,要在正确的标准下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时候答题可能不需要表明态度,但思想上必须对题干有一个总体评价,这是做好评析类主观题的前提。 (2)结合题意、阐述道理 所谓"阐述道理"就是谈原因、谈标准。你要是肯定它就要给出肯定它的原因;你要是否定它,就要给出否定它的原因,也就是谈你肯定或否定它的依据。对于出现的消极现象,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阐述道理时要注意与材料的层次相对应,注意从多个角度对同一现象作出分析。 (3)认清意义、明确措施 有时候材料中蕴涵意义或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对意义或措施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认识意义和明确措施。 (4)态度鲜明、表述适度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0年前,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起点;90年后,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成为全国全面脱贫奔小康的新起点。 井冈山市脱贫,得益于当地党委和政府主动作为、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其主要措施有:一是“有能力”的“扶起来”,实现家家有致富产业。因地制宜,全力推进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的“231”富民工程。二是“扶不了”的“带起来”,实现个个有资产性收益。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缺乏劳动能力的实际,采取股份制、联营式、托管式等多种合作模式,通过吸纳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让每家每户有一份稳定的资产性收益。三是“带不了”的“保起来”,实现人人有兜底保障。通过低保的扩面提标,使贫困人口尽可能享受低保。四是“住不了”的“建起来'实现户户有安居住房。实行拆旧建新、维修加固、移民搬迁、政府代建4种安居建房模式…… 井冈山市在脱贫过程中,形成了“干部勇于奉献有干劲,群众自强不息有韧劲,返乡创业人员饱含家国情怀有闯劲”的局面,共同孕育了脱贫攻坚的硕果。 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井冈山市为什么能够率先实现脱贫目标。 【答案】①中共井冈山市委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领导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在扶贫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②井冈山市政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优化服务,正确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职能,促进脱贫致富。③井冈山人民发挥了主体作用,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实现脱贫致富。 【解析】本题以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成为全国全面脱贫奔小康的新起点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总体来看设置比较科学,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井冈山市为什么能够率先实现脱贫目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即可。根据材料的表述,“井冈山市脱贫,得益于当地党委和政府主动作为、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以及“井冈山市在脱贫过程中,形成了“干部勇于奉献有干劲,群众自强不息有韧劲,返乡创业人员饱含家国情怀有闯劲”的局面,共同孕育了脱贫攻坚的硕果”故考生主要抓住“党委”、“政府”以及“井冈山人民”这三个主体,分别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职能的履行以及井冈山人民主体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解答非选择题的要领 第一,认真审题,弄清题意。首先,不管试题以什么形式出现,先要审好题,即要读懂题意,特别是以材料设置的情境试题。要仔细、认真阅读材料或所给的语言,从文字、图表、漫画等信息载体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将其梳理、归纳,从中准确地抽取材料的主题。其次,审查好题目所问的问题,弄清是什么问题,试题的立意是什么,所考查的知识是什么,问题和材料是什么关系,要用什么知识分析什么问题。弄清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理清题目层次,注意与教材知识的比较和联系,考生应较深刻地理解问题的内涵及答题具体要求,从材料着手找答案,从中寻找所涉及的教材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点。 第二,明确答题所要运用或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解答类似于本题的综合探究题,虽然可以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进行解答,但不管怎样解答,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防止脱离学科知识进行不着边际的随意“探究”,要体现出政治学科的思想性、方向性的特点,应根据题意及试题的限定要求,联系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确定答题所要使用的基本概念、观点、原理。 第三,依据教材、题意和自己的认识适当表态。部分探究题要求根据题意和指令要求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即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自己应该怎样做,等等。表态性的语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层次与所问是否吻合,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四,要注意运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型的设问,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第五,依据题意及其指令要求,精心组织答案,严格按设问要求答题,如题目中要你“举一例”、“提两项建议”等;注意书写的层次和条理,切勿不分段落,结构混乱;回答时语言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注意表述的完整性、科学性;能结合试题中的相关内容规范运用有关术语等。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旅游+文化+体验”的文化消费,我国主题公园旅游近年来快速崛起。我国进入了主题公园的高速建设期,多个世界知名主题公园先后落户中国,同时我国各地建设本土主题公园的热情也持续高涨。世界知名主题公园无论是景观、游乐设施、旅游演艺,还是软件服务都具有极大优势,而中国本土主题公园则存在缺乏新意,同质化严重,没有自己的主题、文化和品牌,没有将主题公因与影视、传媒、动画、游戏等文化产品形成立体化的产业链等种种问题。 主题公园往往被赋予传播文化、体现价值等重任。有人提出要限制外国主题公园进入中国,打造以《西游记》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为创作基础的主題公园。但也有人主张外国主题公园进入中国并非威胁而是机会,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会产生叠加效应。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 (1)探究中国本土主题公园应如何应对外国主题公园的竞争? (2)说明“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会产生叠加效应”观点的合理性。 (3)某校准备举行一次关于“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辩论赛,请你为辩论赛拟出两个辩题,要求每个辩题都包含正反双方观点,每个30〜50个字。 【答案】(1)①根据消费者的文化需求,选择独特的主题创意,开发深度的主题产品。②充分借鉴外国主题公园的先进理念、运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依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创意,形成自己的品牌。③采取主题公园与影视、传媒、动画、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高科技制造奇幻的效果,形成立体化产业链。 (2)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在矛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 一,要抓住世界文化的共性,理解各民族文化的个性。③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可以发展各民族文化,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从而产生叠加效应。 (3)①正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比吸收优秀外来文化更重要;反方:吸收优秀外来文化比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②正方: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反方: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 【解析】本题以我国主题公园旅游近年来快速崛起,我国进入了主题公园的高速建设期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中国本土主题公园应如何应对外国主题公园的竞争。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中我国主题公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寻找对策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中国本土主题公园则存在缺乏新意,同质化严重,没有自己的主题、文化和品牌,没有将主题公因与影视、传媒、动画、游戏等文化产品形成立体化的产业链等种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考生着重可以从根据消费者的文化需求,选择独特的主题创意,开发深度的主题产品;充分借鉴外国主题公园的先进理念、运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依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创意,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及采取主题公园与影视、传媒、动画、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高科技制造奇幻的效果,形成立体化产业链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说明“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会产生叠加效应”观点的合理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明确,文化既是民族的是从矛盾的个性的角度阐述的,文化又是世界的是从矛盾的个性的角度阐述的,所以本题答题的知识原理可以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即要在矛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分析说明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可以发展各民族文化,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从而产生叠加效应即可。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为辩论赛拟出两个辩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正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比吸收优秀外来文化更重要;反方:吸收优秀外来文化比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或者正方: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反方: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等。 点睛: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回归教材)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