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第一篇专题1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第一篇专题1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教案

第13课时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 ‎[备考导航]‎ 考点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真题分布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选择题Ι(2017,11月,T24、2018,11月,T25)‎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 选择题Ι(2018,4月T2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选择题Ι(2016,4月T25、2015,10月,T23)‎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b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b) ‎1.(2018·11月浙江选考,25)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祝酒辞中说:“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与“上海精神”相通的“和合”理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这告诉我们(  )‎ A.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C.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常新的 D.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解析 “和合”理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项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B项错误;C、D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2.(2017·11月浙江选考,24)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统筹发展,文化“走出去”‎ 力度空前加大、成果非常丰硕,国家形象显著提升。由此可见  (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我们坚持文化自信是有充分理由的 ③文化软实力是由文化传播决定的 ④世界文化是丰富多样的 A.①② B.③④ ‎ C.①④ D.②③‎ 解析 中国文化“走出去”力度空前加大,国家形象显著提升,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有足够的文化自信,①②正确,入选;文化软实力的决定因素是经济、政治,③错误;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A。‎ 答案 A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不能把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完全混同于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它们主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考查政治认同)习近平主席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强调了(  )‎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要坚持求同存异原则,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D.要在平等基础上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互鉴 解析 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说明不同的文化之间可以做到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并且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故D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故A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错误;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C错误。‎ 答案 D 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a)‎ ‎4.(2016·4月浙江选考,25)近期,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电视台热播,而且登陆亚洲、非洲、北美等地的电视剧网站,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由此可见(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通过电视台热播和登录电视剧网站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这既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体现了大众传媒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①④正确。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非手段,②③错误。‎ 答案 B ‎5.(2015·10月浙江选考,23改编)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这佐证了(  )‎ ‎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 ②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以政府倡导全民阅读,推动书香社会建设的举措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基本理论,经济决定文化,文化的进步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排除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故排除④。‎ 答案 C 特别提醒 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的区分 ‎(1)前者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后者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②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传媒的消失。‎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b)‎ ‎6.(考查公共参与)“致敬国学: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极盛会将于今年10月下旬举行,现场将揭晓“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成果奖”“国学传播奖”等重要奖项。该活动的举办(  )‎ ‎①有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②‎ 将会决定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将激励我们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④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与软实力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由材料可知,开展世界华人国学大典活动将有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激励我们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与软实力,①③④正确;文化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错误。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7.(考查科学精神)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镌刻着中华民族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不朽记忆。这里是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也是沿途各国多元文化的交汇交融之地。各国文化的交融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文化的繁荣,是因为(  )‎ ‎①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②各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在长期的交流中各国文化达到了相互融合 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的知识。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因为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①符合题意;是因为各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②符合题意;各国文化既交流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③错误;④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故本题选A。‎ 答案 A 特别提醒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易错点1 错误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和意义 提醒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利用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防止破坏性开发利用。‎ 矫正训练1 (考查公共参与 ‎)饱经沧桑的海口骑楼镌刻着历史的印记。随着商业开发的扩大,骑楼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好骑楼,正确的做法是(  )‎ ‎①修旧如旧、禁止利用 ②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④社会主导、市场运作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保护。骑楼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商业开发过度,为此,政府必须加强调控,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做到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②③符合题意。①禁止利用说法过于绝对。社会主导、市场运作可能使破坏更加严重,④说法错误。‎ 答案 C 易错点2 错误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提醒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第二,不能认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而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第三,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矫正训练2 (考查科学精神)亡灵节时,墨西哥人民载歌载舞、欢欣洒脱;清明节时,我们严肃庄重地踏青祭祖,告慰亡灵,祭奠英魂。但无论是墨西哥的亡灵节或者是中国的清明节,都表达着对死者的思念和对死亡的尊重。这表明(  )‎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同、互不相容的 A.①② B.②③ ‎ C.①③ D.①④‎ 解析 材料说明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也具有各自民族的特点,①②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错误。‎ 答案 A 易错点3 将文化多样性等同于文化多元化 提醒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要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 矫正训练3 (考查公共参与)“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要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 A.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 C.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解析 《中国话》广为传唱,正说明汉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C项符合题意。A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B项“具有优越性”、D项“主要手段”说法极端化。‎ 答案 C 易错点4 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 提醒 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矫正训练4 (考查公共参与)媒体是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要加强传播能力建设,采取多种方式与周边国家媒体开展交流合作,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营造对我有利的周边舆论环境。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无论何时,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②传媒能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消除彼此的隔阂 ‎③传媒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的传播 ‎④媒体能够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邻国对中国主张的理解 A.①④ B.②③ ‎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与周边国家媒体开展合作,更好地讲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说明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①正确;传媒本身并不能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②不选;传媒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利用传媒更好地讲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说明媒体能够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邻国对中国主张的理解,④正确。‎ 答案 A 本课时选考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侧重于结合具体材料考查为什么和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建议结合相关时政关注处理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知识。文化传播的途径在选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是高频考点,通常会以具体的文化交流活动为载体,结合文化多样性进行综合考查。考生应注意在分析文化交流的意义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推动文化交流。‎ ‎【例1】 (考查科学精神)中国的围桌而食追求的是一种家庭气氛,体现的是一种情感关怀;西方的分食制显现出一种独立性。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形,更注重饮食文化;西方饮食讲究营养搭配,更注重健康。这表明(  )‎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D.社会实践的差异导致文化差异 解析 材料强调中西方饮食文化方面各有特点,存在着差异,表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C符合题意;A、B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差异的原因,D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变式训练]‎ ‎1.(考查科学精神)“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和’的精神,就是要和睦相处、和谐共生。”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说明(  )‎ A.各民族文化差别非常大、不能交流 B.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方面 C.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D.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由各民族造成的 解析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侧重于强调二者的“同”‎ ‎,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点,是相通的,原因在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项正确;A项强调的是民族文化的差异,与题意不符;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B项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由于社会实践的差异造成的,D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例2】 (2016·10月浙江选考,25)某市推动“短、精、新”的“微宣讲”走进新兴媒体,满足了更多群体学习政策理论的需求,扩大了新人新事宣传的辐射面。这一做法(  )‎ ‎①体现了大众传媒需要加强管理 ②利用了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 ③有利于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④有利于用主流文化引领社会思潮 A.①③ B.②④ ‎ C.①②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新兴媒体的运用,满足了更多群体学习政策理论的需求,扩大了新人新事宣传的辐射面,②④正确。①观点材料不体现;发展先进文化要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③观点错误。‎ 答案 B ‎[变式训练]‎ ‎2.(考查公共参与)一场仅仅50多分钟的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向世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更传递着中国的文化自信。这说明(  )‎ A.文化传播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 B.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C.新传媒出现是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 D.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解析 杭州峰会文艺演出通过大众传媒向世界传播,体现了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正确。A、B、C观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D 共建“一带一路” 沟通东西文明 注:把左栏的“信息提取”与右栏的“信息解读”通过“连线”形式一一对应。[创新预测]‎ ‎1.(考查公共参与)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这说明(  )‎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C.教育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D.中外文化在交流传播中逐步趋同 解析 丝绸之路在进行商业贸易的同时也进行文化交流,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故选A项;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 答案 A ‎2.(考查科学精神)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够实现各国文化繁荣的原因在于(  )‎ ‎①商业贸易能促进文化交流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和规律 A.①② B.③④ ‎ C.②④ D.①③‎ 解析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然伴随着商业贸易,能够促进文化交流,①‎ 正确;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发展,②正确,③④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 答案 A ‎3.(考查科学精神)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要积极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同时要讲好中国故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角度,说明我国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文化冲突?‎ 解析 本题要求从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角度,说明我国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文化冲突,属于措施类题型。回答本题可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在文化交流中应遵循的原则、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①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③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课时检测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解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答案 F ‎2.不同民族文化千差万别,没有共性。(  )‎ 解析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但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因而不同民族文化也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答案 F ‎3.文化是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途径传播的。(  )‎ 解析 文化传播的途径多样,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只是文化传播的三种主要途径。‎ 答案 F ‎4.大众传媒将取代传统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解析 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口语、文字等旧的传媒不可能被取代。‎ 答案 F ‎5.“二十四节气”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 解析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可以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答案 F 二、选择题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2018年4月15日在北京开幕。北影节“注目未来”单元共有16部国内外影片入围展映。其中,外国电影13部,中国电影3部,13部国外作品涵盖了20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回答6~7题。‎ ‎6.(考查科学精神)本届电影节云集了不同国家的精彩影片。有人这样形容各国电影有的打打闹闹,有的蹦蹦跳跳,有的说说笑笑等等。各国电影的不同特点折射出(  )‎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性大于共性 ③各国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④各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各国电影的不同特点折射出文化的民族性,④观点中世界性不体现;文化既具有差异性,也具有共性,②观点错误。‎ 答案 C ‎7.(考查科学精神)在本届电影节上,中国影片《红海行动》获最佳视觉效果奖,成为唯一一部获奖的中国影片;格鲁吉亚、爱沙尼亚合拍片《惊慌妈妈》获最佳影片及最佳女主角奖。这再次佐证了(  )‎ A.中华文化正真正开始走向世界 B.文化是民族的和世界的辩证统一 C.中华文化得到各国的普遍认同 D.文化影响经济发展是普遍现象 解析 A夸大了电影节的作用,排除;C观点中“普遍认同”的提法错误;D观点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8.(考查政治认同)很多文字专家指出,欧洲各国媒体发出的报道不夹带他国文字,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本国文字就能够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中国的媒体却出现很多的诸如“CCTV”这样的汉英混杂现象,这不好。这种观点是在呼吁国内媒体(  )‎ A.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绝不能认同外国文化 C.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D.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解析 “欧洲各国媒体发出的报道不夹带他国文字,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本国文字就能够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表明欧洲各国首先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故选C。A、D两项与材料无关,应排除;B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9.(考查政治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做到(  )‎ ‎①尊重差异 ②理解个性 ③和睦相处 ④不分你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④说法错误,文化交流中不可能不分你我;①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 ‎10.(考查公共参与)文化交流的途径有很多,下列做法有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是(  )‎ ‎①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②在国外大学开办孔子学院 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流动 ④与其他国家互办“文化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注意本题设问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通过户籍改革促进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内文化传播,对国际文化交流传播没有影响,故③错误;①②④正确。‎ 答案 B ‎11.(考查科学精神)一首流行于国内的民间小调《茉莉花》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写进了他的歌剧《图兰朵》之后,《茉莉花》香遍世界,让世界认识了璀璨的中国文化艺术,领略了中国民乐艺术的迷人气质。这表明(  )‎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解析 题意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B入选。A只强调个性,错误。C只强调共性,错误。D表述错误。‎ 答案 B ‎12.(考查科学精神)文化“走出去”要找准双方的契合点,既要展现中华文化特色,又要符合当地民众的欣赏习惯。这说明在文化交流中(  )‎ A.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B.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C.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要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解析 材料说明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A当选;B不选,材料不涉及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C不选,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符合题意;D不选,要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属于无关选项。‎ 答案 A ‎13.(考查公共参与)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继承着古代丝绸之路承载沿途多种文化交流传播、彼此影响的文化长廊功能。这表明(  )‎ ‎①商业贸易的目的是促进文化交流 ②商业贸易是一个文化交流传播的过程 ③中华文化影响世界文化发展走向 ④古代中华文化曾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表明商业贸易是一个文化交流传播的过程,②当选;①不选,商业贸易的目的不是促进文化交流;③不选,中华文化不会影响世界文化发展走向;④正确,材料表明古代中华文化曾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 答案 C ‎14.(考查公共参与)书信这种过去传递感情的物件及其所承载的生活方式,已经在信息化时代慢慢地被湮没。而一档电视栏目《见字如面》,却用书信打开历史,在娓娓道来中,观众得到了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共鸣,材料表明(  )‎ ‎①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随着时代的进步将会促使旧传媒的消失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通过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让观众在书信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共鸣,这表明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①正确;书信并不是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②错误;电视栏目《见字如面》用书信打开历史,让观众在书信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共鸣,这表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③正确;大众传媒的进步不代表旧传媒的消失,④不选。‎ 答案 A ‎15.(考查公共参与)“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带着七分自豪、三分遗憾地感叹。但如果古典诗歌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扩大文化传播的途径 ②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加强文化交流,走向文化的统一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题目中,如果古典诗歌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②④入选。①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③表述错误,“走向文化的统一”表述错误。‎ 答案 C 三、综合题 ‎16.(考查科学精神)‎ 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处理异域文化时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信?‎ 解析 本题的知识限定范围是“文化传播的知识”,设问指向是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信,属于措施类题目。回答本题可从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做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角度组织答案,注意结合材料即可。‎ 答案 ①利用多种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发展经济和科技,通过商业贸易和不断丰富的科技手段,使我们明白自己的文化来历,懂得对自己文化反思,从而增强文化自信。②做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同时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