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人教版总复习课时训练: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时训练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难易度 物质决定意识 1、2、3、4、14 中、中、中、 易、难 意识的能动作用 5、6、7、8、9、13、14 中、中、中、中 易、中、难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 挥主观能动性 10、14 中、难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1、12、15 易、中、难 一、选择题 1.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 ①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是生物的特殊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 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说明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也说明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①④符合题意。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②错误;③抹杀了不同物质的差异性。 2.(2019·山东青岛质检)浙江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利用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对来自小白鼠近50种器官组织的40余万个细胞进行了系统性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绘制出首个哺乳动物的细胞图谱。这说明( ) ①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发挥作用离不开一定物质条件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其内容是主观的 ③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形态的客观反映 ④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一切事物,最终都能为意识所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利用平台,分析和绘制细胞图谱,说明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能够反映物质,①④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排除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排除③。 3.(2018·辽宁抚顺模拟)“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内容的差异性 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③ 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叶子形态的多样性,决定了作者认识的多样性,①符合题意;对荷叶的多角度认识与作者的能力、素养有关,④符合题意;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②错误;作者的反映能力是影响而非决定因素,排除③。 4.(2018·山东聊城一模)春节后带着浓浓年味,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返程了!返程饱含了多少的不舍与无奈。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却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有了无穷无尽的牵挂……这表明( ) ①意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③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④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发展的 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意识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乡愁、牵挂等是对生活处境的反映和体现,①符合题意;题干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③符合题意;②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材料没有涉及辩证否定,排除④。 5.(2018· 山东烟台诊断)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进程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意识能动性的特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通过“两步走”完成现代化建设,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等特点,也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③颠倒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材料没有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④与材料无关。 6.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对全国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是基于( )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实践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本题要求回答“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全国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的根据,① 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③是对全国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的原因,①③符合题意。②强调的是实践的作用,④强调的是意识的起源,均不符合题意。 7.(2018·河北保定一模)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句子与其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①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联系具有普遍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意识的反作用、联系的普遍性。③强调了道德的作用,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④强调了善恶对生活的影响,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生活和实践不同的人意识不同,强调的是物质决定意识,①错误;②反映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 8.(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以读懂人脑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验中,志愿者一边看图一边接受大脑核磁共振,然后由人工智能系统分析,这套系统不仅能清晰地还原出志愿者看到的图像,而且能还原志愿者想象的图像。可见人工智能( ) ①借助人脑具有了直接现实性 ②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进一步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 ④可将人脑反映事物的过程显现出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科学家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人的意识,说明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③符合题意;把核磁共振结果还原看到和想象的图像,说明人工智能可将人脑反映事物的过程显现出来,④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与材料无关且本身说法错误。 9.(2018·辽宁瓦房店一模)中央电视台的《挑战不可能》节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顶尖选手,这些选手挑战了体能、技艺、脑力等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选手在挑战各种“不可能”的同时,展现出“挑战自我”和“认识自我”。这启示我们( ) ①人有时可以摆脱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②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目标 ③唯意志主义并未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可以在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挖掘人的身体潜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本题考查意识和实践的作用。挑战“不可能”的过程中,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创造条件、激发潜能,②④符合题意;①犯了唯心主义错误;题中行为不是唯意志主义现象,③与材料无关且本身说法错误。 10.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人口只有3 386人的挪威小镇Rjukan并不能享受到多少阳光。那里的人民一年之中有一半时间是生活在黑暗中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向黑暗的冬日说再见,工程师安装了三个300平方英尺的定日镜,将冬天的阳光转射到山谷,将城镇广场变成了日光浴场。这表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和物质世界 ② 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 一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材料中的工程师利用规律,将城镇广场变成日光浴场,表明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②③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造规律,①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总是统一的,④说法错误。 11.(2018·天津重点中学联考)漫画启示我们(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把握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D.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认识 解析:B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漫画讽刺了恶意夸大工程预算的做法,寓意要一切从实际出发,B符合题意;不管是否从实际出发,任何预算都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A与漫画主旨不符;漫画没有涉及联系及认识的不同,C、D与材料无关。 12.(2018·广东肇庆三检)2018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以务实求真的态度探求事物的规律 ③要在永恒的运动过程中理解事物存在的法则 ④要坚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材料强调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目标,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了按规律办事,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不是变化发展,而是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③不符合材料主旨;价值观的作用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④。 二、非选择题 13.(2018·山东德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底由央视和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隆重推出。 该节目整合全国顶级文博资源,百万件藏品,27件入围,总的挑选标准是其价值在全国同时期文物中独树一帜,制作工艺不同寻常,文物背后有故事。由大家熟知的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不仅是一件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 该节目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改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和顺序,深得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喜爱。 随着《国家宝藏》节目的播出,文物变成了“网红”,也激发了大家参观博物馆的热情。有人根据《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制作得出结论:“有创新意识,就能出新品”。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对该观点加以 评析。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要求对相应观点进行评析。解答时,首先应从意识的反作用角度肯定其合理性,其次应从意识反作用的过程及其客观要求角度分析其不合理性。 答案:(1)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的创作意识对节目制作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在题材选择、节目模式和内容表现等方面会采用不同于以往的新方式,有利于创出新品,因此,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2)意识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创新意识如果不转化为文艺创作的实践,就不能出新品。 (3)发挥意识作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创作实践中,不仅要有创新意识,还得立足自身的文化资源,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才能创出新品。 14.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 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重要的触发点。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知识,首先明确辩证唯物论知识包括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等;然后分析材料,把材料与上述知识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即可。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解决环境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按规律办事。建设生态文明,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 (4)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5.(2018·广东广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把戏曲送进乡村,不仅能够满足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可以为戏曲的生存和传承培养土壤。 以往不少地方送戏下乡就是请演出团体到村里进行表演,演了就走,这种“政府派戏”资金花了不少,群众还不一定喜欢看有时间看。2017年,Z县决定变“政府派戏”为“群众点戏”,首先成立了专家评审团,群众观学团,投票环节,下乡演出前把节目单和调查问卷发到相应村里,让村民对演出的内容和形式提出建议并合理吸纳,如在地方花鼓戏的基础上增加青年村民喜欢的流行歌曲和乐器演奏等,演出结束后再次向村民征求意见并加以改进,渐渐地,看戏的观众多了、掌声多了,年轻人多了。 中央发布的《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要在全国范围实现戏曲进乡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专家指出,比“送戏下乡”更难的是“种戏进乡”。从当地乡村挖掘和培育地方戏曲后备人才,帮助村民组建自己的戏曲团队,与时俱进开展创作,才能让戏曲永久扎根乡村,留在乡土。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Z县变“政府派戏”为“群众点戏”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首先回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然后结合材料从反面和正面两个角度分析,变“政府派戏”为 “群众点戏”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尊重了村民的需求实际。 答案:(1)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根据客观存在的事物,经过调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以往的派戏没有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结果群众未必喜欢看。 (2)Z县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调查研究找准当地农民对戏曲内容、形式、时间的真实需要,并据此变派戏为点戏,符合农民主观需要和农村客观条件,让广大农民真正受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