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三)文综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三)文综政治试题

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得分训练文综模拟试题(三)‎ ‎1.2016年11月,第十六届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它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有机绿色食品,其中无污染的有机蔬菜尽管价格高,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关于污染的有机蔬菜价格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高品质决定了其价格高 ‎ ‎②劳动消耗多决定其价格高 ‎③供给量有限导致了其价格高 ‎ ‎④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了其价格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点睛】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3)货币本身价值。‎ ‎(4)纸币的发行量。‎ ‎(5)国家政策的影响等。‎ ‎2. 近期以来,随着一大批网络红人的出现,围绕“网红”生发的商业链条和盈利模式也浮出水面,人们称之为“网红经济”。它以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位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可见,“网红经济”‎ ‎①进一步推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 ‎②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 ‎③充分利用了“网红”粉丝的从众消费心理 ‎ ‎④满足了个性化消费,引导产业升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心理。 “网红经济”利用社交媒体聚集人气,这说明它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②正确且符合题意;粉丝购物“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这说明网红主要利用粉丝的从众消费心理进行营销,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网红经济”并不能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应排除①;粉丝效仿“网红”进行消费,企业生产销售网红代言的产品,网红经济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3. 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情况(部分)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我们可推出的结论有 ‎①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 ‎②国家通过适度财政赤字扩大社会总供给...‎ ‎③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 ‎④经济持续发展是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上表中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税收收入增长以及总量的比较,可知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①③正确;国家通过适度财政赤字扩大的是社会总需求,②判断错误;经济持续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而不是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国家财政。‎ ‎【解题技巧】组合型选择题的解题步骤 ‎1、读懂题干,明确题干的中心意思,然后与教材中的原理相对照。如果考生在解题时只抓住其中的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话而断章取义,结果就会因审题错误会把题做错;‎ ‎2、分析设问在内容上的规定性,以便确定解题的范围,对选项做出正确的选择学生在做题时主要看限定词,锁定范围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要先搞定楚这道题考查的内容是教材中的哪一部分,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3、分析设问中的引导词,弄清题干设问的要求和指向题干的引导词是指连接题干和题肢的句子。常见的引导语有“这说明”、“这表明”、“这休现”、“下列说法符合或不符合题意的有”、“由此可见”、“根本原因是”等分析时要抓住引导词,从而准确判断题干和题肢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取舍。‎ ‎4.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当前,我国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比较突出。对此,我们应该 ‎①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②建立产品质量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逐步降低失信成本 ‎③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 ‎④收紧检验检测权限,形成统一的国家检验检测机构和服务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这有利于解决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①正确;解决材料中所述问题,要增加企业失信成本,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罚力度,②错误;针对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我们应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③正确;只是检验检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2016年全国县乡两级人大要完成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县乡两级人大的换届选举 ‎①依据基本国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②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实践,是民主法治理念的深刻教育 ‎③采取差额选举的办法,能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是加强基层国家政权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点睛】影响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有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所以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善我国的经济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努力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增强公民的公民意识与主人翁意识。‎ ‎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官之德被视作治国理政的主导因素,相关的经典论述内容丰富、数量繁多。下列选项中,古今表述内涵一致的是 ‎①“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 ‎②“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廉洁自律,坚持尚俭戒奢...‎ ‎③“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效能 ‎④“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处事公正,依法规范行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睬华名、不兴伪事”体现了国家机关做事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①正确;“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体现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勇于担当,履行职责,没有体现廉洁自律的有关问题,②不选;“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体现了国家机关要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效率,③正确;“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体现了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没有强调要依法规范行政的有关问题,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7. 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对此,有些法学界专业人士认为,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伤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信誉,破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建立的国际海洋秩序,对现行国际秩序构成威胁。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的错误在于 ‎①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 ‎②干涉了主权国家的内政 ‎③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 ‎④侵犯了主权国家的自卫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的错误在于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的“裁决”,侵犯了我国作为主权国家的管辖权而不是自卫权, 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主权国家、联合国。‎ ‎【名师点睛】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一是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二是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三是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四是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管辖权对公民的管理和保护包括居住国外的侨民,对物的管理包括了驻外的使馆等。‎ ‎8.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11月30日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以观察该区域的天气、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材料表明 ‎①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 ‎④文化遗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二十四节气”以观察该区域的天气、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这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③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9. 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关于做好2017年“两节”“两会”期间粮油市场供应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要加强对本地区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监测分析,及时准确掌握粮油加工和市场供应等情况,发现趋势性、苗头性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要密切关注、科学研判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定期发布粮油供求及价格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从哲学角度看,上述要求体现了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控制性 ‎③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④人们能够根据客观情况对事物作出超前反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错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是意识对物质具有控制性,“意识对物质具有控制性”的说法错误,②不选;材料表明要根据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的变化来引导市场预期,这体现了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正确;根据国内外形势引导市场预期,这体现了人们能够根据客观情况对事物作出超前反映,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10. 扭住“精准”,找对“穷根”,进行靶向治疗,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以期脱贫攻坚见真效、见长效,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这说明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要 ‎ ‎①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 ‎ ‎②正视矛盾的客观性,并抓住问题的核心 ‎ ‎③攻克主要矛盾,将措施落实到位 ‎ ‎④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以期脱贫攻坚见真效、见长效,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这说明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要正视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③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11. 信息时代,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传统的家书日渐式微。2017年春节,某市文明网开展了“一封见字如面的微家书”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邀请广大市民、网友一起写家书、聊家书、晒家书。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微家书”形式( )‎ ‎①运用现代科技,突破了传统家书的形式 ‎ ‎②是传统家书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在对传统家书的肯定中同时包含了否定 ‎ ‎④颠覆了传统家书纸质书写的内容和形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微家书”形式在对传统家书的肯定中同时包含了否定,突破了传统家书的形式,①③适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排除;④不符合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排除;故本题选A。‎ ‎12. 2016年4月15日是新国家安全法实施以来的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并未因此而同步提高,一些领导干部对国家安全风险挑战认识不足,社会公众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不容乐观。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精神生活的反映 ‎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④我们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A ‎【解析】“但是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并未因此而同步提高,一些领导干部对国家安全风险挑战认识不足,社会公众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不容乐观”,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启示我们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是对材料的重复,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4—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 材料一 2016年峰会的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从4个重点领域推进明年峰会筹备工作。一是创新增长方式,重在推进改革创新,开辟和抓住新机遇,提升世界经济增长潜力。二是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三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发挥其对增长的推动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四是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力求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 材料二 中国在G20杭州峰会上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得到各方普遍赞扬。‎ 中国方案 以平等为基础 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力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以开放为导向 广纳良言,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 以合作为动力 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全球性挑战 以共享为目标 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G20杭州峰会的召开对世界及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方案”得到各方普遍赞同的原因。‎ ‎【答案】(1)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① 峰会确立“4I”主题,有利于促进生产、资本、贸易的全球化,提高世界经济发展新潜力;②峰会的召开有利于增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①.有利于促进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②有利于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若从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角度作答也可酌情得分)‎ ‎(2)①以平等为基础,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保障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有利于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②以开放为导向,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建议和诉求,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全球经济治理强调各国共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④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或“符合谋发展的时代潮流”);反对“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实现合作共享共赢。‎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根据上述材料,分析G20杭州峰会的召开对世界及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G20杭州峰会的召开对世界及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分别分析G20‎ 杭州峰会的召开对世界及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结合材料调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从有利于促进生产、资本、贸易的全球化,提高世界经济发展新潜力;有利于增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等方面来回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可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方案”得到各方普遍赞同的原因,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中国方案”得到各方普遍赞同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二中的“中国方案”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来分析说明:“以平等为基础,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可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角度来分析说明;“以开放为导向”,可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角度来分析说明;“以合作为动力”,可从当今时代主题角度来分析说明;“以共享为目标”,可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角度来分析说明;反对“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可从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角度来分析说明。‎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是有历史成功先例的,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与需求学派的凯恩斯主义相对供给经济学坚持“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理念,认为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 ‎(1)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开启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新时代。‎ 材料二 民法总则编撰过程中,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道德理念融入到民法总则中,让民法总则体现鲜明的民族高尚情操。在继承民法通则、民事单行法规的基础上,民法总则总结提炼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经验,还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抓住新的时代特征,例如,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对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等新型民事权利客体作出规定,这些都鲜明体现出立法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法律文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时代精神。‎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知识,分析民法总则的编撰过程。 ‎ ‎(3)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下一步将编纂民法典各分编,请从哲学角度为我国民法典的编撰工作提两条方法论建议并简要说明。‎ ‎【答案】(1)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供给经济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对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借鉴作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真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因此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做到一起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而不能囿于既有的认识。‎ ‎(2)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我国民法总则的编撰,融入了我国传统的核心道德理念,延续了我国民事立法的历史传统,总结提炼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经验,在继承民法通则的基础上完成了民法总则的编撰。‎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民法总则的编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抓住时代特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了我国民事立法的与时俱进。‎ ‎(3)示例:①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树立创新意识。民法典的编撰工作既要吸收借鉴过去民事立法经验,也要克服原有法律中与时代不相符合的内容,增加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内容;‎ ‎②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历史的统一。民法典的编撰工作既要吸收借鉴其他国家民法典编撰的经验,也要立足中国、面向中国,回应中国的实际问题;‎ ‎③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民法典的编撰工作,要在民法总则的统领下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解析】本题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真理的有关知识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分析;解答时要按照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分析顺序答题。‎ ‎(2)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知识,设问指向民法总则的编撰过程,属于知识限定类分析说明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然后调动运用理论,结合民法总则的编撰过程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点睛】演绎型主观题(“体现型”):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给出相关的情景材料,且一般包含着多层意思,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从逻辑思维形式讲,此类题属于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式主观题。解答此类题须先将材料分成若干层意思,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