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

兰州一中 2018-2019-1 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思想政治(理科) 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页上,交卷时只交答题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 “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 哲学来源于人们的世界观 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在“慢生活”理念的指导下,一些人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 “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 B 选项入选。A 选项错误,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思考。C 选项没有体现。D 选项表述错误。 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 本观点 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 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 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哲学是“智慧之学”。在古汉语里,知识的“知”字通假“智”,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 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 A. 对丰富的具体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 B. 不断揭示具体科学领域的规律与奥秘 C. 用哲学学习代替具体科学的学习 D. 脱离具体科学,深入思考人生问题 【答案】A 【解析】 题目中,哲学是“智慧之学”,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对丰富的具体 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故 A 选项入选。B 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C 选项错误,二者不能相互取代。D 选项中“脱离具体科学”的表述错误。 3.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A. ③→④→① B. ②→③→④ C. ③→②→① D. ④→①→③ 【答案】D 【解析】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④选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选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选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故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③;②选项属于唯心主义,选 D。 4.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 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 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上述材料中朱熹的观点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 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因此“朱陆之争”实质上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 分歧,C 符合题意;ABD 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此题考查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科学发展和哲学 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C. 《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 D.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 展、科学发展和哲学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故 B 选项入选。其他选项错 误,排除。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从其产生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一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 的,是在对人类哲学思维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产生的。 (2)从其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统一起来。 (3)从其使命来看,以往的哲学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仅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革命地改造世界。 (4)从其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终极真理,而把自己看作是一门 发展的科学,强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 6.“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 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 ①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 ③征服自然,造福人类 ④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题目中,“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 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尊重 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故①④入选。②选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 消灭或者改变。③选项中“征服自然”的表述错误。选 A。 点睛:全面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 客观存在着。 (2)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 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条件存在,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条件不存在,规 律就不再发挥作用。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 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7.下列观点中属于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是 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②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④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认为生后立刻死亡,死亡后立刻生长,故只承认绝对运动, 否认了相对静止。②入选。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该观点同样只承认绝 对运动,故③故入选。①④选项体现了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选 C。 点睛:全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 别 含 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 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 程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 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 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 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 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 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 征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 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 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运动和静止是辩 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 8.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这一系列困境使得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严重障 碍。通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社会发展的手段,提出了人与自然 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这表明 A.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B. 哲学思想蕴含在经济发展过程之中 C. 哲学源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D.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 通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社会发展的手段,提出了人 与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这表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 动;故 D 选项入选。A 选项错误,意识不都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B 选项与 题意不符。C 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表现在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表现在它第一次实现了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 一;故①④入选。②选项错误,排除。③选项与题意不符,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 与方法论的统一。选 B。 10.2016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 市”。我国地质地貌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科学的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安全,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材料蕴含的道理有 ①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震减灾 ②地质气候变化复杂但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人可以发挥能动性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选项错误,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我 国地质地貌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科学的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安 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这说明了地质气候变化复杂但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人可以发挥能动性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故①④入选。选 C。 11.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开启第二阶段运行,将探索希格斯玻色 子、暗物质、反物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等更多未知科学领域,并在微观尺度上还原宇宙大 爆炸后的初期形态。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①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宇宙形成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规律满足自身需要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③选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改变规律。 题目中,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不断探索希格斯玻色子、暗物质、反物质、夸克胶子 等离子体等更多未知科学领域,并在微观尺度上还原宇宙大爆炸后的初期形态。 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 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故①④入选。选 B。 点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 自觉按规律办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 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的积极效果 的程度。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 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 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②事物不会自动满足 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 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12.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 求做出正确的判断。从哲学基本问题来看,这是因为 ①存在决定思维 ②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③思维决定存在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 者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从哲学基本问题来看,这是因为存在决定思 维,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①④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③选 项错误,该观点属于唯心主义。选 D。 1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③是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最高理论成果 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①选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③选项中“最高理 论成果”的表述错误。题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故②④入选。选 A。 14.诸葛亮《诫子书》中有言曰:“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曾这样嘱托 新生:“只有身心宁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守住内心宁静”的原因是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人的主观意识影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尊重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学须静也”以及“只有身心宁静才能实现 远大的理想”等表述均说明了要守住内心宁静,其原因在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人的主观意识影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故②③入选。选 C。 15.昔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国语》,孙膑截膝而论兵法,司马迁遭腐刑作《史 记》等事例数不胜数。在苦难的魔爪摧残下,他们硬是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靠着坚定的 信念成就了一番事业。这表明 ①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促人奋进 ②意识活动具有客观性和目的性 ③苦难能让人突破规律的束缚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选项表述错误,意识活动不具有客观性。③选项错误,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但是不能突破规律的束缚。屈原、司马迁虽然都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是他们硬是凭着对事 业的执著追求,靠着坚定的信念成就了一番事业。这表明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促人奋 进,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④选项入选。选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16.“山竹”是 2018 年以来的最大台风,中国气象局的数字显示,“山竹”的最高风速 一度达到每小时 162 公里,是 1949 年有记录以来最强劲的台风。17 日,广东省民政厅公布 “山竹”带来的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 79.8 万亩、倒塌房屋 121 间、死亡 4 人,此次台 风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 42.49 亿元”。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一些人思想“另类”, 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灾害已成定局,过一天 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 (1)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上述三种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 点各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答案】(1)①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 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 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②第二种人认识到“灾害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属于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③第三种人的认识属于辩证唯物 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 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①唯物主 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唯心主义认为: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台风“山竹”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灾害后,人们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认识为背景材料, 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1)本题第一问考查考生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 观点对第一种观点的解读,可以看出,该观点认为“天命不可违”,将“天”认为是世界的 主宰,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然后说明其基本观点即可;第二种观点“灾害已成定局,过一 天算一天吧”,消极对待自然灾害,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然后说明其基本观点即可;第 三种观点认为,天灾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故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然后表明 其基本观点即可。 (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说明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本题考查划分唯物主义 与唯心主义的标准的知识。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说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展开的,然后分别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进行解释即可。 【点睛】易错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该观点错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 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 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7.习近平同志在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甘溪林场实地考察时强调,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 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国家和各级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不 断健全,补偿规模还要加大。总的来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 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 (1)我们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的辩证唯物 论依据是什么? (2)我们在处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时,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1)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追求林业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②事物 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我们追求林业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尊 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2)①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和生态运动的客观规律。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 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回答其他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以习近平强调要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 活的关系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 农民生活的关系的辩证唯物论依据。解答本题需要考生首先要审读主干材料,依 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其次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 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第三,结合材料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总结 即可。故材料中,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以 从自然界的物质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材料中,追求林业效益和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要受到规律的 惩罚,可以从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等。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分 析在处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时,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本题难度相对较小,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故本 题考生可以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 角度分别加以分析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