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石家庄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政治试题

石家庄市六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联考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时那些充满稚气的认识表明 A. 哲学就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 B. 哲学通常从人们的头脑自发产生 C. 人们对生活的发问就是哲学 D. 哲学源自生活,始于追问和思考 ‎【答案】D ‎【解析】‎ 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时那些充满稚气的认识表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适合题意;哲学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A、B、C均是错误的认识,排除。‎ ‎2.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 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科学的统一 B.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C.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 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科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三者之间的联系。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错误。‎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但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B错误。‎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正确地揭示了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之间联系,C正确。‎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与哲学不存在哲学决定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和世界观和具体知识有严格的界限不能等同,不存在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的关系,D错误。‎ 故本题选C项。‎ 考点: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的联系。‎ 点评:本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做判断型选择题首先要认真审查题干,准确把握题干提供的信息是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三者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其次要全面审视题肢,了解题肢的具体含义,把握题肢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是作对此类题目的关键;最后把题肢和题干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决定选项的取舍。‎ ‎3.苟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朱熹认为“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这两种观点回答的都是(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 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C.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 世界的本原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朱熹认为“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这两种观点回答的都是世界的本原问题,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4.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下列生活现状中,能够体现这一关系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现代建设实际的关系 ‎ ‎②中国发展现状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 ‎③教学计划与教学理念的关系 ‎ ‎④企业经营策略与企业生产的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中国发展现状属于客观实际和世界经济发展都属于客观实际,二者都属于哲学上的存在,应排除②;教学计划与教学理念都属于思维的范畴,应排除③;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哲学基本问题。‎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本题的设问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可由此排出不符合的题肢,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5.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与此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 A. 自然从来不飞跃 B. 心外无物 C.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答案】B ‎【解析】‎ 考查运动发展的有关内容,考查学生的从语言中抽象出哲理的能力。材料中的话强调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6.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170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说明了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 ‎④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说明马克思主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 ‎②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 ‎④表述错误,“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该说法过于绝对。 ‎ 故选B。‎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 B. 客观存在性 C. 客观实在性 D. 规律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正确。‎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的属性,A不选。‎ BD:选项BD与题意不符,不选。‎ 故本题选C。‎ ‎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A. 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无条件 B. 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C.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知识。根据题意“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说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符合题意入选;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AB表述错误排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为C。‎ ‎9.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气象预报更加精确”,这体现了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因此①③符合题意,应选;②“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的表述错误,排除;④“完全掌握”的说法错误;答案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0.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 A.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 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适合题意,排除。‎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 ‎11.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的时间观念。这表明(   )‎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中材料“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说明了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故②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古代农民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的时间观念”,说明了时空观念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③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时空观念属于思想意识范畴,来源于社会实践,不能起决定作用,故①④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故选C。‎ ‎12.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意识无论是否反映事物的本质都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①错误。‎ ‎③: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客观事物,③错误。‎ ‎②④: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了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的第一片“人造树叶”,这说明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故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3.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因素。当下,人们喜欢将所有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行为,贴上“正能量”标签,这是因为正能量( )‎ ‎①能够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 ‎②能够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 ‎③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④能够将人们的愿望变成现实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离不开物质,不存在独立于物质之外的意识,因此②表述有误;意识必须作用与物质,也就是通过实践才能将人们的愿望变成现实,④不符合题意;“正能量”属于正确的意识,能够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①③符合题意;答案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 ‎14. 古代没有照相机,古人的画像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因此,经常会出现同一个人物往往有好几幅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 ‎①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 ‎②画像创作的灵感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 ‎④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古人的画像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既说明了古人的画像是有历史根据的,也说明了古人的画像受创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画像创作的灵感源于创作者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故②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认识主体并不能决定认识结果,故④项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意识活动的特征。‎ ‎15. 在餐桌浪费现象严重、铺张奢糜之风盛行的今天,“光盘(吃光盘子中的食物)活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从唯物论角度,“光盘活动”引发关注体现了( )‎ A.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C.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针对我国餐桌浪费现象严重、铺张奢糜之风盛行的现象,开展“光盘活动”,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当前社会实际,从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故B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C.D是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阐述的。‎ 考点:世界的物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 ‎16. 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从哲学上说明了(  )‎ A.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 规律是客观的,能被人们改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或消灭,故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7.文明,不去实践就不可能抵达;法治,不去奉行就无以彰显其公正;诚信,不去坚守就难以成其为风尚。这说明实践是(  )‎ A. 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B. 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C. 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具体的有条件的 ‎【答案】A ‎【解析】‎ 材料强调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只有实践才能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达到预想的目标。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18.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 A. 物质性 B. 能动性 C. 主观性 D. 客观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真理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考查学生再现课本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记教材知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真理+1=谬误,谬误-1=真理”该公式形象地说明(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真理包含谬误的成分 ‎ ‎④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1=谬误,谬误一1=真理”,该等式形象地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故①②符合题意;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界限,不能说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故③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名师点睛】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 ‎②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③如果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0.谁都不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这是因为 ‎①人的实践都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②任何真理一定是和谬误相伴而行的 ‎③人的认识总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④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谁都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②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体现真理与谬误的关系。③④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谁都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是因为人的认识总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观对象来说,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故本题选D。‎ ‎2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从“有益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力量’’。对于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变化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推动着认识发展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也不断发展,说明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正确;A、C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D错误。 故本题选B。‎ ‎22.‎2017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家通过世界上最大的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发现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比之前通常认为的要宽近26%,而且银河系新的边境不应该被认为是绝对确定的。这一发现和判断说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停止求索真理的脚步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物质,物质世界终是可知的 ‎③实践不断推翻已确定的真理,所以不存在终极真理 ‎④真理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世界是不能被我们认知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中国科学家通过世界上最大的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发现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比之前通常认为的要宽近26%,而且银河系新的边境不应该被认为是绝对确定的。这一发现和判断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停止求索真理的脚步,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物质,物质世界终是可知的,①②符合题意。‎ ‎③:推翻已确定的真理的说法错误,超越已有真理,③错误。‎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错在“不确定”,世界是可以被我们认知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3.在一些年轻人心目中,星座这个词很时尚,他们认为考试、情感、工作、财运都可以和星座挂钩。从哲学上看,其错误在于 A. 没有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 B. 不懂得或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 否认联系具有多样性 D. 用自在的联系代替人为的联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B:他们认为考试、情感、工作、财运都可以和星座挂钩,这是主观臆造的联系,其错误在于不懂得或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B符合题意。‎ A:题中观点不是没有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A不选。‎ C:题中观点并没有否认联系具有多样性,C不选。‎ D:题中观点并没有用自在的联系代替人为的联系,D不选。‎ 故本题选B。‎ ‎24. 武广高铁的建成使得鄂湘粤三地的联系更为便捷,促进三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这说明 A. 人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世界上所没有的联系 B. 人与事物的联系是一切联系的基础 C.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 联系是普遍的因而也是全面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题中“武广高铁的建成”就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造联系。人与事物的联系不是一切联系的基础。故ABD项错误。本题选C项。‎ 考点: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点评: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的重要要求之一,考生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本题需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虽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5.下列说法中所蕴含的哲理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致的是 ‎①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②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④牵一发而动全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强调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对整体其决定作用。①④体现该哲理,符合题意;②体现整体影响部分,不符合题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不到事物间的联系,故③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在哲学试题中比较常见,对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的理解把握要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努力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还要求对哲学的原理熟练理解与把握。‎ 解答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要注意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具体方法如下:‎ 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解答时,考生需综合提炼题干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宁依据此主旨,对接题肢中国的基本理论点,选择相符合的题肢。‎ 排除错误选项,就是针对题干中的名言警句,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或绝对化臆想的题肢加以排除。‎ ‎26. 放开“单独二胎”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专家表示,放开“单独二胎”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 ‎②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联系 ‎ ‎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④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事物都存在联系,①是错误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调整和改变状态,从而建立新联系,②是错误的;专家表示,放开“单独二胎”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7. 鲁迅在《集外集·说鈤》说:“最人涅伏,吐故纳新,败果既落,新葩欲吐。”任何组织、任何事业,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长生不已,保持旺盛的活力。这表明 A.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没有什么区别 C. 吐故纳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新事物与旧事物相统一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长生不已,保持旺盛的活力,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项正确体现了题干的内涵。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有区别的,故B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矛盾运动,故C项错误;事物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D项表述不科学。故本题选A。‎ ‎28.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很多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 A.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C.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C: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符合题意。‎ ABD: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29.‎ ‎ 对中学生来讲,培养完美的人格,升华高尚的人品,需要“生活从叠被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习惯抓起”,这是因为 A. 物质决定意识,精神境界高低取决于物质条件的好坏 B. 联系是普遍的,高尚品德的形成与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日积月累方能养成高尚品格 D.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不经历艰难困苦难成大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需要“生活从叠被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习惯抓起”说明良好的人品需从小事培养。注重量的积累。A.物质决定意识,但精神境界高低也并取决于物质条件的好坏。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故A项错误。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知识点。‎ ‎30.清代诗人张维屏在《新雷》一诗中写道:“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其中“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可寓指 A.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 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A:“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意思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A符合题意。‎ B:“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并未体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不符合题意。‎ C:“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并没有反映事物发展的道路的曲折性,C不符合题意。‎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D错误。‎ 故本题选A。‎ ‎3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 矛盾 B. 运动 C. 联系 D. 规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矛盾,A正确。‎ BCD: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A。‎ ‎32.“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精准扶贫的哲学依据是 A. 矛盾的特殊性 B. 矛盾的同一性 C. 矛盾的普遍性 D. 矛盾的斗争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矛盾的基本属性,故B、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矛盾的特殊性 ‎33. 当今,各地城市建设了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人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题中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是矛盾的普遍性,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是矛盾的特殊性,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强调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C、D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定位】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名师点睛】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无论事物怎样特殊,总包含着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拱形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4.‎ ‎ “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③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各有其特点,不能片面强调谁优于谁。④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我们要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先试点再推广,体现了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于特殊性(个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①②正确。故选A ‎35.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抓住关键点,重点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产业、创新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这表明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要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 C. 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C: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抓住关键点,重点清理“僵尸”企业,这表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其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符合题意。‎ AB:选项AB与题意不符,不选。‎ 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要做到“三看” 一、看矛盾的数量 如果题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一般就属于矛盾主次关系,如果题中只涉及一个矛盾,则属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 二、看所用字词 一般情况下,如果题中带有:关键、中心、主题、重点、重心、主线、核心、重中之重、首要、突出、第一、第一要务、要害、突破口、归根结底等字眼,就是强调抓主要矛盾。 如果题中带有: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九个指头、优势、绝大多数、总体上说、形势等字眼,就是强调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三、看方法和要求 主次矛盾侧重于强调讲工作方法,强调怎么做,要求处理问题时抓重点,主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 矛盾的主次方面侧重于认识方法,要求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时,认清本质,把握主流,强调对人对事的评价、认识、看法,涉及事物的性质。‎ ‎36. 蝴蝶的生命史为:蝴蝶幼虫出生10天左右发育成成虫,成虫45天后变成蛹,而蛹要经过地底下几个月的漫漫长眠才能化蛹成蝶,开始它最灿烂的历程。从哲学上看,化蛹成蝶的过程是 A. 事物由质变到量变的曲折过程 B. 事物自身的辩证否定过程 C. 先肯定后否定,先克服后保留的过程 D. 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辩证否定观。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故A错误;化蛹成蝶的过程是事物自身的辩证否定过程,故B符合题意;辩证否定是既肯定的同时又否定,所以是没有先后顺序的,故C错误;辩证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扬弃的过程,所以说彻底否定是错误的,故D错误。故选B。‎ ‎37.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④理论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符合题意。‎ ‎③: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体现了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③符合题意。‎ ‎②:选项②与题意不符,不选。‎ ‎④:材料未体现理论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发展,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把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需要注意三点:‎ ‎(1)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发展;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38.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发挥共同而有区别的作用,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上述材料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性作用 ‎③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用局部的发展推动事物整体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发挥共同而有区别的作用,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③项符合题意;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体现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事物整体的发展的道理,④项符合题意;客观决定主观,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项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9.科学家们认为暗物质是宇宙结构的基础,但长久以来并未观测到这种神秘的物质。2017年11月,中国探测卫星“悟空”号首次测量到与暗物质相关的电子宇南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一开创性发现甚至会颠覆人类对基本的物质构成规律的认识。这说明 ‎①实践的需要是人类推进对暗物质研究的根本动力 ‎②对暗物质的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③实践是检验暗物质相关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④暗物质存在与否与人类探测工具的水平密切相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悟空”号测量到与暗物质相关的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一开创性发现甚至会颠覆人类对基本的物质构成规律的认识,表明实践的需要是人类推进对暗物质研究的根本动力,也说明实践是检验暗物质相关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①③正确;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真理的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②说法错误;人类的探测工具有利于人们揭开暗物质之谜,但暗物质存在与否是客观的,并不是由人类的探测工具决定的,④说法错误。故选A。‎ ‎40.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从而让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安慰剂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与变化具有主观性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 ‎④积极的暗示对治愈疾病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从而让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这体现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②③符合题意。‎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①错误。‎ ‎④:积极暗示对治愈疾病不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41题6分,42题6分,43题8分,共20分)‎ ‎41. 福建某公司,遵循生态规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避免在养殖中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品,该公司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国内率先实现蝇蛆规模化、可控化及全天候可控稳定性生产,并把蝇蛆作为新型饲料,应用于畜禽养殖实践中,为社会提供健康可口的原生态农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人认为,该公司取得的成功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该公司尊重客观规律,选择发展生态农业,这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3分)‎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该公司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三年努力,认识和把握新型饲料生产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畜禽养殖实践,从而生产出健康可口的原生态农产品。(3分)‎ ‎(3)总之,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2分)‎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谈谈对“该公司取得成功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这一观点的看法。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题中“该公司取得成功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的观点,只看到的尊重客观规律,而没有谈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片面的。‎ 考点: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点评:本题属于辨析之类的试题,考生要熟悉辨析类的试题的解题方式。要判断题中观点的看法,然后在逐一分析题中观点的正确和错误的地方和原因,注意分层次加大。‎ ‎4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不断从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体现了认识的反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为话题,从哲学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题目限定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针对材料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不断从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考生可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考生可从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角度作答。‎ ‎【点睛】体现类试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1)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为关键词。 (2)通常选用现实生活中突出的事例创设情境,这些事例一般是近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 (3)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目的是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综合认识及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2.解题方法 (1)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是关键。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抓好关键词、明确重点。 ‎ ‎(2)把握题干的联结语,如“这个事例说明”“这表明”“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上述材料体现了”等,从给出的事例中归纳相应的道理。 (3)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采取归纳法,联系所学知识,正确地指出事例揭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道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 结合材料,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目前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答案】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供给要适应变化发展的消费需求。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处理好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④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创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解析】‎ 本题以“供给侧改革”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树立创新意识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目前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从材料可以看出,当下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因此考生可从这三方面问题对症下药。首先可以从发展的观点的角度说明供给要适应变化发展的消费需求;其次可以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提出要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最后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角度说明要树立创新意识,推动科技创新即可。‎ 点睛:运动、变化、发展比较:‎ 运动 变化 发展 区别 含义不同 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表明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 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侧重点不同 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变化才是发展 联系 它们都指宇宙中的变化和过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