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学案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政治认同 通过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核心,树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通过对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特征的理解,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法治意识 ‎——‎ 公共参与 积极参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活动,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       学案一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 ‎[真题定向]‎ ‎1.(2015·安徽高考)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 自强不息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爱好和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 勤劳勇敢 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团结统一 解析:选A 本题的题眼是“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体现了自强不息,A项符合题意;B项古语的涵义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没有体现爱好和平的精神内涵,故不选;C项古语的涵义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没有体现勤劳勇敢,故不选;D项古语指向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体现团结统一,故不符合题意。‎ ‎2.(2015·全国卷Ⅱ·节选)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明确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答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备考关注]‎ ‎————————————————————————————————————————‎ 本部分考题集中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等内容,试题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命题的背景材料往往涉及当年时政热点中有关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例如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战精神等,在复习过程中要适度关注热点。‎ ‎————————————————————————————————————————‎ ‎[知能清障]‎ ‎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赴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内涵 意义 爱国主义 我国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 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团结统一 为求生存与发展,个体必须结成整体的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 粉碎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企图的精神力量 爱好和平 在对外交流中崇尚睦邻友好、求同存异、平等相待、团结合作的精神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勤劳勇敢 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是党和人民的优良传统,在此指引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自强不息 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地位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特点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主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演练冲关]‎ ‎1.与孙中山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一致的是(  )‎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自强不息,C项与题意相符;A项与题意无关;B、D两项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的精神。‎ ‎2.下列国家公祭鼎铭文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哀兵奋起,金戈鼍鼓——爱国主义 ②兄弟同心,共御外侮——自强不息 ③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勤劳勇敢 ④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爱好和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哀兵奋起,金戈鼍鼓”,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①错误;“兄弟同心,共御外侮”,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②错误;③④是对国家公祭鼎铭文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正确解读。‎ ‎3.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下列诗句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④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体现的是自强不息精神;④体现的是勤劳勇敢精神;①③体现的是爱国主义,当选。‎ ‎       学案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知识记清]‎ ‎1.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 特征 内涵 民族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蕴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 ‎ 时代性 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先进性 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1)重要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现实意义: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⑤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 措施 内容 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必须立足实践 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文化建设的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4.从文化发展(创新)角度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文化发展(创新)‎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正确方向 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 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基本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主体 人民群众 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题组练通]‎ ‎1.(2016·全国卷Ⅲ)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一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二是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②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①夸大了“工匠精神”的作用,排除;“工匠精神”不是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③排除。‎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献礼文艺作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重温历史,回眸经典,追溯燃情岁月,不仅可以为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日、纪念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可以带领观众追忆光辉岁月,致敬伟大历史。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应(  )‎ ‎①将人民群众作为源泉和动力,坚持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②聚焦时代主题,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立足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讴歌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④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 ①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材料强调“献礼文艺作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重温历史,回眸经典,追溯燃情岁月,不仅可以为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日、纪念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②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任务。‎ ‎3.游客李某骑坐红军战士雕像的照片在微信上晒出后,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国家旅游局也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这表明(  )‎ ‎①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 ‎②公民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非常重要 ‎③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 ‎④国家需要对商业性的大众传媒进行规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本题的题眼是“广泛谴责”“国家旅游局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国家旅游局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表明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①当选;李某亵渎红军战士雕像的行为受到广泛的谴责,表明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李某的行为是道德修养缺乏的表现,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大众传媒进行规范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 ‎4.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弘扬长征精神(  )‎ ‎①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②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④是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②错误,诚信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④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①③正确,故选B项。‎ ‎5.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长征精神可以(  )‎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动力和源泉 ‎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③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为民族振兴提供思想保证 ‎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①错误,实践为人民幸福提供动力和源泉。③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要具体分析。②④正确,故选D项。‎ 一、选择题 ‎1.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在我国古代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及浩瀚史书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材料说明(  )‎ ‎①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②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 ‎④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题中事例说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①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而不是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②观点错误;弘扬民族精神要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但并不是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④观点错误,排除。‎ ‎2.勤劳节俭、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以千万计的海外侨胞凭借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世界各地的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赞扬。正因为有了异域生活的经历,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切的认知,对中华民族也就有了更浓烈的情感。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②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③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D 海外侨胞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切的认知,对中华民族也就有更浓烈的情感,表明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①符合题意;“勤劳节俭、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以千万计的海外侨胞凭借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世界各地的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是如何被创造的,②不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③错误。‎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这是因为(  )‎ ‎①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条件 ②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世代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成、发展的 ③只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培育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的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选A 只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能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培育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③④说法不正确;①②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故选A。‎ ‎4.千百年来,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在当代和平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有了崭新的表现。这说明,民族精神(  )‎ A.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B.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 C.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 D.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解析:选A 革命战争时期有不同的革命精神,当代和平时期,又有了崭新的表现,说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A项当选;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5.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们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品格;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广阔胸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者担当;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坚毅韧性;有“论必做,做必成”的务实品行;还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伟大志向。文学者认为,我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因为(  )‎ ‎①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秉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华民族注重吸收其他国家的外来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①错误,不选。我国注重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④错误,不选。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滋养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营养和强大动力。这告诉我们(  )‎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在实践基础上的结晶 ‎④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滋养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营养和强大动力”‎ 说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作用,②④符合题意,应选;①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排除;③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排除。‎ ‎7.‎2018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2周年纪念日。82年前,那些翻山越岭的人,其实一直跋涉于人们的心灵:如果说长征是“播种机”,这种子已经播撒在了时间之中,让一代代人都从中思考信仰的意义、人生的方向,最终收获精神的力量。由此可见,长征精神(  )‎ ‎①开启人的智慧,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 ‎②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催人奋进 ‎ ‎③突破历史条件制约,超越时空,主导社会进步 ‎ ‎④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构筑民族精神航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材料中,长征精神就像是“播种机”,这种子已经播撒在了时间之中,让一代代人都从中思考信仰的意义、人生的方向,体现了长征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催人奋进,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构筑民族精神航标,②④符合题意;长征精神是一种精神动力,材料未体现智力支持,故排除①;③中“主导社会进步”表述错误,故排除。‎ ‎8.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  )‎ ‎①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中的这些精神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①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④不选;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③正确。‎ ‎9.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见(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伟大的抗战精神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 ‎③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决定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④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①正确;伟大的抗战精神凝结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说明伟大的抗战精神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②正确;抗战精神促进了抗战的胜利,但③中“决定”的说法夸大了抗战精神的作用,错误;题意没有反映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而变化,④不选。‎ ‎10.我国广大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取得了“嫦娥三号”的发射成功。“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登月梦想成真,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材料说明(  )‎ A.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动员民族力量的重要功能,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力量 B.中华民族的发展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综合素质是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C.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D.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解析:选D A项错在“决定性”上。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B项错误。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等物质力量,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 ‎1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表明(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基础力量 ‎②先进文化对国家的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先进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国人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①错误,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基础力量;②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重大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强调了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先进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国人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③④符合题意。‎ ‎12.有分析人士指出,“颜色革命”给相关国家、国际地缘战略格局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颜色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西方文化入侵在“颜色革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抵御西方“颜色革命”需要我们(  )‎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 ‎②坚持“以我为主”,抵制西方文化在我国境内传播 ‎③加强中华文化对外输出,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发挥“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 ②说法错误,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该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要抵制西方腐朽、落后文化,而不是全部西方文化,故排除;③说法与材料无关,故排除。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3.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 英雄在词典中解释为本领高强、英勇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作为中华民族英雄文化史的一部分,他们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展现不同的英雄特质:忠于诚信、舍生取义、公而忘私、艰苦奋斗……‎ 不管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黄继光、董存瑞,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国家情怀和民族气节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不管时代怎样变迁,英雄精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它构成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正义、力量和无畏的勇气;他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我们以引领和激励。一个没有英雄精神的人,是心灵患有软骨病的人;一个不能崇尚英雄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 在目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对英雄也有了不同的认知甚至质疑。有人觉得,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也有人对英雄的事迹和壮举提出质疑甚至抹杀。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对英雄质疑甚至抹杀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必须弘扬英雄精神,充分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2)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以“弘扬英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班会现场写两条标语。(要求:每条限20个字以内,朗朗上口,主题鲜明,必须体现英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解析:‎ 第(1)问,要注意这里的英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所以回答民族精神的作用,即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其次,“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说明该精神具有激励作用,即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英雄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最后,把弘扬英雄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英雄精神在引领民族前行中永葆生机与活力。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紧扣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英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英雄”等等,要注意该标语能够反映英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答案:(1)①必须充分认识到英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②学习英雄精神的实质,用英雄精神引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践行英雄精神,发挥英雄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 ‎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弘扬英雄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英雄精神在引领民族前行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2)答案示例:①英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英雄。‎ ‎14.‎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文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这一修改能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育是国之本,历史教育也是大中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修改教材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对历史的看法都会起到有益作用。这一修改能强化国家意识,让历史在年轻人心中扎根,使之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澎湃动力。‎ 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以大中小学材料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知识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大中小学教材中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合理性,考生可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等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①‎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牢记历史,使之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②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答出2点即可。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