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13/03/bac93f36b8f7220454e9ba7e04c5a2ea/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13/03/bac93f36b8f7220454e9ba7e04c5a2ea/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13/03/bac93f36b8f7220454e9ba7e04c5a2ea/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评估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南阳市2020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 1.“花儿”是流传于我国西北部的民歌,河湟花儿发源于黄河上游农区和湟水流域,在600多年的农耕生活中,河湟人民创造了数百种花儿曲令,数万首花儿作品,成为河湟地区藏、东乡、撒拉、蒙古、汉等多个民族共同欢歌。材料说明 ①文化环境是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反映 ②文化包括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地域环境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花儿”是流传于我国西北部的民歌,是河湟人民在600多年的农耕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成为河湟地区藏、东乡、撒拉、蒙古、汉等多个民族共同欢歌。这说明地域环境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③④符合题意。 ①:文化是对区域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环境的反映,不仅仅是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反映,①错误。 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说法不准确。 故本题选D。 【点睛】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2)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 29 - 2.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国人民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团结合作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来自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军队四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抗疫一线,团结合作全力以赴救护患者。正是中国人民团结合作,才有了短时间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拔地而起的中国速度,才有了月余16座方舱医院患者清零休舱的中国力量,才有了两个月控制住肺炎疫情的中国效率。材料说明了 A.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 B. 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C. 文化是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 D. 文化是综合国力中的决定因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B:正是中国人民团结合作,才有了短时间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拔地而起的中国速度,才有了月余16座方舱医院患者清零休舱的中国力量,才有了两个月控制住肺炎疫情的中国效率。说明了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疫情防控产生积极影响,B符合题意。 A: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A错误。 C: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优秀与腐朽之分,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是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C错误。 D:文化是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D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要求开展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 ②文化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③文化传承需要文化保护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 ①② - 29 -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通过开展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可以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可以转化为生产力,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强调文化对经济产生影响,不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①与题意不符。 ③:材料强调对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对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积极作用,不体现文化传承需要文化保护,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下图漫画告诉我们要 A.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B. 反对文化霸权,警惕外来文化渗透 C. 增强文化互信,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 D. 加快社会发展,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A:漫画告诉我们要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A符合题意。 - 29 - BCD:材料强调要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树立文化自信,不涉及反对文化霸权,警惕外来文化渗透,也不体现增强文化互信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以及加快社会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增强我国综合国力。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怎么办(启示):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笛卡尔说,遍读好书,有如“走访先代圣贤”,同他们“促膝谈心”,分享他们“最精粹的思想”:钱穆说,阅读能遇见“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可做自己榜样的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敞亮,让生命变得高贵。据此看,阅读好书是一个 ①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②获取文化信息潜移默化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 ③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过程 ④汲取优秀文化思想不断改造人类社会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材料反映出阅读好书可以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敞亮,让生命变得高贵,阅读好书的过程是获取文化信息潜移默化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是一个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 ③: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要具体分析,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③错误。 ④:强调侧重强调汲取优秀文化思想不断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不体现不断改造人类社会,④与题意不符。 - 29 -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6.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玩手机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变得日渐疏远,手机成为“亲情杀手”。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这表明 ①手机文化恶化了现代人的人际关系 ②要全面地看待科技对人生活的影响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科学技术发展危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这表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要全面地看待科技对人生活的影响,②③符合题意。 ①:对于手机文化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否定,①错误。 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两面性,需要具体分析,客观对待,不能否定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29 - 7.在很多北方人记忆中,爆米花是道流淌的风景线:一个简易的小火炉、手摇吹风、旧式葫芦形的铸铁,炒锅中间粗两头小,一头连着一块压力表、一头连着自制的长筒麻袋……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手艺虽然已经渐渐消失,但是依然被我们眷恋和守望。这说明了 ①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对老手艺的眷恋是民族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④要慎重对待承载民族情感的文化的创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手艺虽然已经渐渐消失,但是依然被我们眷恋和守望。这说明了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对老手艺的眷恋是民族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不体现潜移默化的特点,②与题意不符。 ④:材料不体现文化的创新,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①文化既有特定的内涵和特点,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归根到底由经济、政治所决定的,文化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②文化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与经济、政治发展也不完全同步,有时落后于经济、政治发展水平,有时超前于经济、政治发展水平。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要求我们加强文化建设。 8.近年来,经典诗歌渐回公众视野。它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经典诗歌引起无数人的精神共鸣,是因为它 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 ②做到了与时代精神相吻合,使人们从中获得精神启迪 - 29 - ③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满足了当代人精神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经典诗歌引起无数人的精神共鸣,是因为它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满足了当代人精神需求,③④符合题意。 ①:经典诗歌并非物质载体,①错误。 ②:经典诗歌引起无数人的精神共鸣,主要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了当代人精神需求,而不是做到了与时代精神相吻合,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9.《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去年9月份就登录了北美院线,获得的票房约有370万美元,可相对比于同样是动画的《龙珠超:布罗利》(3000万美元)差距就尤为巨大。这主要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外国对于《哪吒之魔童降世》有着诸多不解。这说明了中华文化“走出去”要 A. 打造出真正能够传递当代“中国价值”的文化精品 B. 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源 C. 保持中华文化包容性,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文明 D. 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积极寻找中外文化的共鸣 【答案】D 【解析】 - 29 - 【详解】D:材料说明了中华文化“走出去”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积极寻找中外文化的共鸣,D符合题意。 A:材料强调打造出真正能够引发中外共鸣的优秀文化作品,而不是传递当代“中国价值”的文化精品,A与题意不符。 B: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源,B错误。 C: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不强调文化“引进来”,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③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10.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也更是世界的 ②中华民族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③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的包容性对各国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 29 - 【详解】②④: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民族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文化的包容性对各国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②④符合题意。 ①:文化是世界的,同时也更是民族的,①错误。 ③: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出现了大规模的传播。关于文化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文化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的传播 B. 现代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D.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D: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出现了大规模的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D说法正确。 A: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A错误。 B:现代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而非途径,B错误。 C:材料强调文化传播,不体现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什么是文化传播?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商业活动、人类迁徙、教育活动、小到….大到…等。 12.自2020年4月1日起,河南省对其境内的革命人士故居、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此举旨在 - 29 - ①发展文旅产业,提升文化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 ②传承红色基因,使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③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④增加红色文化内涵,保存民族的历史文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自2020年4月1日起,河南省对其境内的革命人士故居、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此举旨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使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培育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②③符合题意。 ①:红色旅游景区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不涉及发展文旅产业,①与题意不符。 ④:红色旅游景区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而不能增加红色文化内涵,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重要性:A.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B.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 C.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13.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这是旨在 ①传承历史文脉,深刻挖掘文化的内涵 ②建设精神文明,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③奏响主旋律,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 29 - ④厚植文化底蕴,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这是旨在传承历史文脉,深刻挖掘文化的内涵,厚植文化底蕴,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①④符合题意。 ②: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有利于建设精神文明,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②错误。 ③:保护这些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等,不涉及奏响主旋律问题,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14.正是甲骨文,使商代成为有出土古文字记载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为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提供了真实可贵的第二手史料。这说明 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孕育着旺盛生命力 ②汉字书写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的出现使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 ①② B. ①④ - 29 -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甲骨文对于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所起到的作用,说明汉字书写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强调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体现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孕育着旺盛生命力,①与题意不符。 ④: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的进入文明时代;汉字的出现使得中华文明进入文明时代,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最有说服力的见证: (1)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15.11月27日,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竹笛乐团《远古的呼唤》巴黎站成功举办。该音乐会将戏曲、武术、舞蹈等元素与器乐、声乐完美融合,青年歌唱家黄璐的声乐演唱与中国竹笛乐团的演奏相得益彰,这场演出获得了当地观众和媒体高度评价。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因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②推动文化交流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中华文化得到了法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④音乐之美能带来精神愉悦,丰富精神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 29 - 【详解】②④:该音乐会将戏曲、武术、舞蹈等元素与器乐、声乐完美融合,青年歌唱家黄璐的声乐演唱与中国竹笛乐团的演奏相得益彰,这场演出获得了当地观众和媒体高度评价。这表明音乐之美能带来精神愉悦,丰富精神世界,推动文化交流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④符合题意。 ①:大众传媒能够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但中华文化并不是因为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①错误。 ③:对本民族文化是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是尊重。中华文化得到了法国民众的赞誉但不是广泛认同,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传播我们应该如何做?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6.受疫情影响近期全国各地教育机构纷纷开展网络教学,开设直播课程、提供公益性学习资源、指导学生上考试,确保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这主要反映了 ①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新的网上学习方式必然取代课堂传统学习方式 ③教育方式的变革会对文化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 ④“互联网十教育”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受疫情影响近期全国各地教育机构纷纷开展网络教学,确保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这主要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而教育方式的变革会对文化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①③符合题意。 ②:新的网上学习方式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课堂传统学习方式的终结,②错误。 ④:材料强调“互联网十教育”使教育方式发生了变革,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不涉及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 29 - 【点睛】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7.2020年1月,中央芭蕾舞团贺岁大作《过年》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该剧改编自世界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将剧目背景置换为中国的文化语境,融入十二生肖等中国元素,并通过丝绸舞、扇子舞等中国特色舞段,向观众展示众多中国民俗,将喜庆祥和的“年文化”传播开来。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应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③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沿袭传统,大胆创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贺岁大作《过年》改编自世界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将剧目背景置换为中国的文化语境,融入十二生肖等中国元素,并通过丝绸舞、扇子舞等中国特色舞段,向观众展示众多中国民俗,将喜庆祥和的“年文化”传播开来。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不体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①与题意不符。 ④:对于传统文化并不是沿袭,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之一)。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 29 -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之二)。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18.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知强调,2020年上半年要以“践行”为重点,通过丰富教学、学习典型、集中展示等,教育引导师生“笃志、力行”;下半年要以“圆梦”为重点,通过组织宣讲、社会实践、融入日常等,教育引导师生“爱国、奋斗”。这一要求是基于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过程最为有效的途径 ②教育方式的变革引领着人的全面发展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教育在人的教化培养上扮演重要角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教育部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这一要求是基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培养上扮演重要角色,③④符合题意。 ①:教育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但不是最为有效的途径,①错误。 ②:教育方式的变革使得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不是引领着人的全面发展,②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 29 - 19.构建“数字敦煌”,应用数字技术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全部信息进行记录,同时监测莫高窟周围的气候、游客活动;将现存洞窟里的壁画、彩塑转存为高清数字图像等,从而预防性地保护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可见,数字技术的应用 ①促进洞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延续了莫高窟的生命力 ②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了莫高窟的艺术影响力 ③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让莫高窟艺术大放异彩,使之成为人类共同文化财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应用数字技术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全部信息进行记录,可以预防性地保护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可见,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洞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延续了莫高窟的生命力,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了莫高窟的艺术影响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数字技术的应用创新了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途径,③错误。 ④:莫高窟艺术不是因为数字技术而成为人类共同文化财富,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0.下表中的信息告诉我们 “月全食血月十超级月亮+蓝月”三景合一的天文奇观 没读过多少书 老人 想起“天狗吃月”的传说 受过现代教育 中年人 回忆有关天文的科普知识 知识有限 中小学生 在网上寻找一段月全食形成的动画 ①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行为的选择 ②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 29 - ③人们的文化活动往往带有各自的时代印记 ④特定文化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月全食血月+超级月亮+蓝月”三景合一的天文奇观反映不同,这一情况告诉我们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人们的文化活动往往带有各自的时代印记,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反映出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不体现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行为的选择,①与题意不符。 ④:特定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但不能决定人的思维方式,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21.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我国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如盛大的阅兵式、70周年成就展览等。举办这些活动的文化意义在于 - 29 - ①能激发民众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向世界展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③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精神力量 ④有利于增进和世界各国的文化认同和理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所举办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其文化意义在于能激发民众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精神力量,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文化意义,②与题意不符。 ④:对于本民族文化是认同,对于其他民族文化是尊重和理解,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为什么要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2.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2020年3月1日,海峡两岸举办“两岸同祈福神农佑中华”炎帝神农文化线上交流活动,共同为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祈福。这反映了 ①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 ②共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两岸交流的前提 ③传统文化是联结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 ④文化在海峡两岸的统一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 29 - 【解析】 【详解】①③:2020年3月1日,海峡两岸举办“两岸同祈福神农佑中华”炎帝神农文化线上交流活动,共同为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祈福。这反映了传统文化是联结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体现了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文化情结,两岸交流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②错误。 ④:文化在海峡两岸的统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 《纲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这说明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 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向保证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 ④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重要措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4. 《纲要》要求,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这样要求是因为 ①科学理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巨大指导作用 - 29 - ②伟大的精神力量在实践中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弘扬上述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3. B 24.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出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相关知识。 第(1)小题从《纲要》提出的任务,说明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向保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2)小题对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提出要求,是因为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弘扬这些精神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全面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不涉及科学理论的作用,注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23题详解】 ①④:材料中《纲要》所指出的内容说明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重要措施,①④符合题意。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向保证,②错误。 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不是根本动力,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4题详解】 ②④:《纲要》要求,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这样要求是因为弘扬上述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伟大的精神力量在实践中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 29 - ①:材料强调时代精神的重要性,不体现科学理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巨大指导作用,①与题意不符。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原因(为什么) (1)重要性(地位、作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2)必要性:①思想道德具有时代性,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这就要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②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即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需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从历史中总结治国理政的得与失、成与败,归纳总结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治国理政思想和经验,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时俱进坚持和完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比如,2013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就反腐倡廉进行集体学习,强调要研究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201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国家治理进行集体学习,强调对古代的国家治理经验,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着益借鉴。2018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吏治举行集体学习,强调我国古代吏治思想和做法既积累了丰富的治吏经验,其中有不少封建糟粕,我们要撷取精华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反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应如何对待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 - 29 -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②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的治理思想有利于当代官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治理水平,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后的、腐朽的治理思想则不利于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对待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要趋利避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利于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如何对待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反作用。 可结合材料,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物质转化、不同性质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说明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应如何对待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反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应如何对待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的治理思想有利于当代官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治理水平,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后的、腐朽的治理思想则不利于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对待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要趋利避害,以利于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可运用文化反作用的知识,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说明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应如何对待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思想。 【点睛】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层面的生活也越来越受重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娱乐圈越来越火爆,进入娱乐圈成为明星也成为了很多青少年的愿望与梦想。很多青少年在生活中处处模仿明星言行举止,疯狂追星,追求享受、吃苦怕累成为常态。 - 29 - 反观当今社会,有无数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被风吹雨打的人民警察,治病救人的医务人员,仍然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辛勤的为国家社会做着自己的贡献。然而像他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国家脊梁却远不如娱乐明星活得舒坦,他们的工资更不及那些娱乐明星片酬千分之一。 针对此种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说:“希望国家能适当管控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建议把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教育孩子崇尚科学、尊重科学”。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纠正青少年片面追求明星梦的理由。 【答案】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不利于人的成长与发展。②青少年片面追求明星梦是一种畸形的人生价值观,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纠正青少年片面追求明星梦,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纠正青少年片面追求明星梦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影响人的方式、文化影响人的特点、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不利于人的成长与发展等方面,说明纠正青少年片面追求明星梦,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纠正青少年片面追求明星梦的理由。 从材料可以看出,青少年片面追求明星梦是一种畸形的人生价值观,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纠正青少年片面追求明星梦,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可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从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不利于人的成长与发展等方面,说明纠正青少年片面追求明星梦的理由。 【点睛】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 29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5、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过9年的实践,“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愿景,转化为现实行动,得到了全球积极响应与参与,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制定印发了教育、科技,金融、能源、农业、检验检疫、标准联通等多个领域的专项合作计划,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通过实施“丝绸之路”,奖学金计划,在境外设立办学机构等,为沿线国家培育技术管理人才。2017年,来自沿线国家留学生人数达30多万人,赴沿线国家留学的人数6万多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双向交流人数将超过50万人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意义。 【答案】①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③有利于推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推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等方面,说明我国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意义。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意义。 - 29 -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通过实施“丝绸之路”,奖学金计划,在境外设立办学机构等,为沿线国家培育技术管理人才。 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促进沿线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等方面,说明我国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意义。 【点睛】我们应怎样进行文化交流? (1)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既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或途径),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媒体),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5)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6)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我国中医就坚定“悬壶济世’’的信仰,从“神农尝百草”到《伤寒论》《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在防治瘟疫、造福世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历经千年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但“五四”以来,由于改革“旧文化”的意愿太迫切,一些人在对待自己传统医学的态度上存在着某些偏见,甚至排斥中医。 - 29 - 如今,背靠民族的根基之学,中医正在成为开放的医学,吸纳西医的诸多手段,补足自己的“短板”。在年初我国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斗争中,我国中医药科研人员通过对发热门诊、住院病人的临床实地观察,搞清了疾病的性质,在应对策略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运用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清肺排毒汤,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最后取得了显著疗效。近日,中国医疗专家带了金花清感颗粒和连花清瘟颗粒两种中成药分别支援伊拉克和意大利,参与他们的抗疫斗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光大作为民族瑰宝的中医药文化。 【答案】①坚定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充分认识中医药文化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价值。②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悬壶济世”的实践中对中医药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从古代传统中医学中汲取精华,并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吸纳西医的诸多手段,补足自己的“短板”;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们应如何光大作为民族瑰宝的中医药文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从坚定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方面,说明我们应如何光大作为民族瑰宝的中医药文化。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光大作为民族瑰宝的中医药文化。 从材料可以看出,要充分认识中医药文化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价值,在实践中对中医药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要从古代传统中医学中汲取精华,并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吸纳西医的诸多手段,补足自己的“短板”,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可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从坚定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方面,说明我们应如何光大作为民族瑰宝的中医药文化。 【点睛】文化传承与创新: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29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城市到乡村,从内陆到边疆,14亿人民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坚毅持守、攻坚克难。几万专业医护人员“逆行”武汉救死扶伤,企业员工放弃休假开工生产防护物资,国外华人华侨纷纷捐款捐物……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构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夺取了疫情防控斗争的初步胜利。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对于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的重要意义。 【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和贯穿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为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国人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夺取疫情防控斗争全面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在党的领导下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初步胜利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可结合材料,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对于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的重要意义。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对于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的重要意义。 从材料可以看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和贯穿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为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国人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夺取疫情防控斗争全面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 可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从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等方面,分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对于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的重要意义。 【点睛】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 29 -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整体精神风貌。 - 29 - - 2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