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黄山市“八校联盟”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说“社会哲学的最高目标,也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是因为 A. 哲学来源于生活 B.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只能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D.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任务。A:材料未涉及哲学的起源,A不符合题意。 B:哲学有正误之分,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错误。 C:“只能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说法错误,C排除。 D:“社会哲学的最高目标,也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过着幸福的生活”意思是哲学指导人们的生活,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哲学与生活:(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注意: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不是人人都懂哲学。③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③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因为不是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⑤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2.深圳警方对行人过马路闯红灯行人进行公开,此举一出引发广大讨论。有人认为这种方法非常好,可以给予闯红灯者有效的警告,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而有人则认为这是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行为,坚决反对。这表明 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②我们应该看到此举积极的一面 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④此举决定了人们的不再闯红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①③:针对行人过马路闯红灯行人进行公开,有人此举可以给予闯红灯者有效的警告,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而有人则认为这是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行为,坚决反对,这说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①③正确。 ②:材料中阐释了“行人过马路闯红灯行人进行公开”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我们应该看到此举积极的一面”说法不全面,②错误。 ④:夸大了“对行人过马路闯红灯行人进行公开”的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传回人类首张月球背影像图,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我国探月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体现了 A.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 具体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哲学的发展 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研究对象和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二者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错误。 B: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的作用,不是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我国探月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体现了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正确。 D:具体科学以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为研究对象,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注意: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4.下列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是 ①听天由命—乐极生悲②掩耳盗铃—削足适履 ③形存神存—心外无物④沧海桑田—断章取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①:听天由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乐极生悲,属于形而上学范畴,二者的对应不符合题意,①排除。 ②:掩耳盗铃,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削足适履,属于形而上学范畴,二者的对应不符合题意,②排除。 ③:形存神存,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的对应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③符合题意。 ④:沧海桑田,属于发展的观点,属于辩证法范畴,断章取义,属于孤立的观点,属于形而上学范畴,二者的对应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世界上有许多“超自然”的现象,过去穷尽所有的科学知识也解释不了,但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一些超自然的现象有望得到科学解释。这说明 A. 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B.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 思维和存在的相互决定的 D. 哲学研究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A:材料未体现物质是世界的本源,A不符合题意。 B:材料阐释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原本未被认识的事物被人们认识了,这体现了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 C: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作用于存在,二者不能相互决定,C错误。 D:材料不是阐释哲学研究问题多与少的,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有些地方对工业企业差别对待,实行绿色环保单位优先生产、高污染单位限制生产的差别绿色环保调度制度。从哲学看,必须反对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相对主义 D. 形而上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B:试题并未涉及世界的本原是什么,AB排除。 C:材料的主旨不是相对主义,C排除。 D:对工业企业“差别对待”,实行绿色环保单位优先生产、高污染单位限制生产的差别化绿色环保调度制度。从哲学上看,这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D适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下列观点中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基本思想的是 ①水是万物的“始基” ②自然界是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的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④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水是万物的“始基”,该观点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符合题意。 ②:自然界是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的,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元素,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属于辩证唯物主义,③不符合题意。 ④: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意为天下没有离开物体而独自燃烧的火,世间怎么能有脱离形体而独自产生知觉的精气呢,强调的是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8.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9年10月22日在浙江乌镇召开,本次大会共同探讨与回应当前国际社会对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深度关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不同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进而形成互联网思维模式。这表明 A. 存在决定思维 B. 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C. 思维反作用于存在 D. 科技是思维发展的动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哲学与生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不断发展促成互联网思维的产生,A正确。 B:材料未涉及哲学与生活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 C:材料未涉及思维反作用于存在,C不符合题意。 D:实践是思维发展的动力,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 .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本题可排除D;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本题可排除BC;3.因果相悖者不选(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4.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抓住题干的本质);5.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6.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题肢);7.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认真审题);10.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9.对比毛泽东哲学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哲学思想,两者的共同点在于 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②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①错误。 ②④:毛泽东哲学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④正确。 ③: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0.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引起强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此处用典意在告诉我们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为社会发展提供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③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④在我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①:哲学也有正误之分,并不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排除。 ②:马克思主义并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②排除。 ③④:“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是说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这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在我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表明 ①它是时代的精华,对社会变革具有指导作用 ②它能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引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 ③它是当今时代的哲学,会对旧思想旧精神进行批判 ④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①②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可以说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对社会变革具有指导作用,能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引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是当今时代的哲学,会对旧思想旧精神进行批判,①②③正确。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来就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对这一体系的继承和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 .真正的哲学为什么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来源于时代(即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即真正的哲学为什么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3.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12.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隔天遥看一千河”所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A.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有条件的 B.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A: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A错误。 B:“坐地日行八万里,隔天遥看一千河”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符合题意。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错误。 D: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这在阐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试题阐释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①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绝对静止);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3.澳大利亚政府宣布珊瑚裸尾鼠从濒危物种名录转移至灭绝类别,人为气候变化引起了海平面的上升或影响了珊瑚裸尾鼠的栖息地和食用植物。这说明 ①保护生态是我国当前的工作重心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①: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工作重心,①错误。 ②:人为气候变化引起了海平面的上升或影响了珊瑚裸尾鼠的栖息地和食用植物,这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反映人类社会的产生,③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主要强调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说明了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4.漫画《坚持原则》说明了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 认识的反复性 C. 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D. 世界是物质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世界是物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客观性、认识的反复性。A:漫画中的人正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错误地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 BD:漫画寓意不涉及认识反复性、也不是反映世界的本原问题,BD不符合题意。 C:漫画讽刺某些人以坚持原则为借口,破坏生态环境,没有尊重客观规律,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15.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意识 ①能促进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②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习主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有助于发挥好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功能,②③符合题意。 ①: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错误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发展,①说法错误。 ④: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16.《山海经》这样描述凤凰“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日凤皇。首文日德,翼文日义,背文日礼,膺文日仁,腹文日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犹如凤凰展翅,是对我国古老图腾的重新阐释。这说明 A. 追求美好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 C. 对凤凰这一图腾的呈现方式体现时代特点 D. 北京新机场的设计反映凤凰的客观形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错误。 B:事物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B错误。 C: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犹如凤凰展翅,是对我国古老图腾的重新阐释。这说明对凤凰这一图腾的呈现方式体现时代特点,C符合题意。 D:北京新机场的设计并不是反映凤凰的客观形象,D错误。 故本题选C。 17.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坳哟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于2019年6月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该方案有助于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这说明了(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④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科学实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该方案有助于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符合题意。 ②: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于2019年6月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符合题意。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错误。 ④: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和科学实验,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即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通过知识的学习、传递获得的间接经验。但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惟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 18.2019年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延庆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强调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材料体现了 ①自然界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物质决定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 ②: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 ③:“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③符合题意。 ④:“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说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9.在哥白尼以前,人们都相信“地心说”,即太阳围着地球转。哥白尼通过大量的观测和推算提出了“日心说”,并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天文学。哥白尼死后,他的主张慢慢地深入人心,得到了广泛认同。他为追求真理奉献了一辈子。这一事实说明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对同一确定对象,真理只有一个 ②追求真理需要每个人牺牲个人价值 ③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也就是发展规律、发现真理的过程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认识的反复性。①:“哥白尼死后,他的主张慢慢地深入人心,得到了广泛认同”说明真理具有客观性,对同一确定对象,真理只有一个,①符合题意。 ②:追求真理不一定需要每个人牺牲个人价值,②错误。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错误。 ④:“哥白尼通过大量的观测和推算提出了日心说”说明事物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反映了认识具有反复性,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②③。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20.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项颁给了美国威廉·凯林、英国彼得·拉特克利夫和美国格雷格·塞门扎,以表彰他们在理解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三位科学家的研究让生命体对缺氧和富氧做出不同反应的分子机制形成了一个闭环,而这一机制的发现也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这说明 A. 人可以利用和认识规律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 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和物质的关系。A: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地球生命节律的分子机制,当我们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生物钟之间存在暂时的不匹配时,比如当我们穿越几个时区遇到“时差”时就会发生“状况”,可有效降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这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A符合题意。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唯心主义,B排除 CD:材料不是阐释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也不是阐释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1.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六地(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等)同步发布。黑洞是一个多世纪前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这张照片帮助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之所以要证实,是因为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主观需符合客观 ③规律不可违背 ④意识能反映物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六地(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等)同步发布。黑洞是一个多世纪前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这张照片帮助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之所以要证实,是因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①②符合题意。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③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 ④:意识能反映物质不是理论之所以要证实的原因,排除④。 故本题选A。 22.百家讲坛《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闸释与广泛传播,12集精良制作及名家的经典释义和思想解读,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思想相映生辉。对下列习近平引用过的名句中正确反映实践与认识的是 A.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B.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C.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D.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的观点、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A:“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思是指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存在,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不符合题意。 B:“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意思是指泛泛而谈的讨论国家大事终究会耽误国家发展,只有真正的脚踏实地的做事才能够兴盛国家,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B符合题意。 C:“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意思是指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体现了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意思是指如果人的心里相信事情可行,则移山填海的难事也能有成功的时候,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3.2019年3月8日,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时强调指出,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习主席的讲话表明 A. 学会尊重客观规律 B. 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促进乡村治理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 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客观性、意识能动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矛盾。D: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这表明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主要矛盾,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D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本题选D。 24.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需要,我国研制了大型特种民用两栖飞机——“鲲龙”AG600,并成功完成水上首飞。设计团队通过多项创造性设计和上万次实验,攻克了在两米浪高的海面起降给操纵和设计方面带来的一系列难题。这说明 ①生产中的新问题推动了飞机设计技术的发展 ②飞机设计是一个不断用新方案否定旧方案过程 ③人类救援活动水平取决于救援工具的设计观念 ④通过科学实验能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需要,我国研制了大型特种民用两栖飞机 −−“鲲龙”AG600,这说明生产中的新问题推动了飞机设计技术的发展。②错误,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否定,而不是用新方案否定旧方案的过程。③错误,设计观念属于认识,认识不能决定实践,只能反作用于实践。④符合题意,设计团队通过多项创造性设计和上万次实验,攻克了在两米浪高的海面起降给操纵和设计方面带来的一系列难题,这说明通过科学实验能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 (1)上述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特征?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必须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 【答案】(1)①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既立足国情,又把握世界潮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坚持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和世情,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 (2)①真正的哲学,必须能够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才能真正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解析】 【分析】 此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详解】(1)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通过审读设问可知,本题涉及到的特征主要有: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坚持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此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问题指向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必须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的原因.考生在分析时,可以首先考虑真正的哲学必须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所以马克思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也必须要如此.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点睛】政治解答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讲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二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这首由中国爱乐乐团重新编曲的《我和我的祖国》,曲声厚重丰富、打动人心。2019年春节以来,直国庆前夕,这首歌以快闪的形式唱响大江南北,好评如潮,各类媒体竞相转播,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材料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日专程前往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观看《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党中央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缅怀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1)根据材料一,请你说明这首歌曲成功演绎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2)根据材料二,说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唯物论依据是什么? 【答案】(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选择这首经典歌曲,重新编曲,并以快闪的形式唱响,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演绎这首歌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激发人们投身国家建设。 (2)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怀信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既要满怀信心,又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实现中国梦。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请你说明这首歌曲成功演绎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设问指向的是辩证唯物论,三个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考生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意识活动的特点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选择这首经典歌曲,重新编曲,并以快闪的形式唱响,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演绎这首歌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激发人们投身国家建设。 第(2 )问,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二,说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唯物论依据是什么?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限定唯物论,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意识能动作用、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意识能动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怀信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②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既要满怀信心,又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实现中国梦。 【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该工程集桥、岛、隧为一体,全长55公里,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跨海集群工程,被外媒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自2009年12月动工以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面对重重考验,运用多项尖端科技,攻坚克难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500多项专利技术。在解决最长沉管隧道、外海人工岛、超大规模外海钢桥等世界性难题中,建设者们独创的一系列新成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港珠澳大桥联通了天堑,跨越了制度差异,联通了人心。两种制度,三地共建,利益共享,这种模式举世无双。港珠澳大桥折射出中国的发展思路。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港珠澳大桥拉近了港澳与内地的距离,香港到珠海、澳门的陆路车程从3个多小时缩减到了半个小时,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由此成型。港珠澳大桥像一条海上巨龙,连通香港、珠海、澳门,不仅惠及三地,还将对整个珠三角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体现了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根据材料,回答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点? 【答案】(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通过建设者们的实践,港珠澳大桥变成了现实。(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运用多项专利技术,解决最长沉管隧道、外海人工岛、超大规模外海钢桥难题,体现了实践各要素及过程的客观物质性。(3 )实践具有能动性。港珠澳大桥折射出的中国发展思路、体现的奋斗精神和民族节气,都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4)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两种制度,三地共建,历时九年,建设者们共同努力,才得以建成通车。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的艰苦实践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点?”属于体现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实践的特点”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实践的含义;实践具有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实践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②.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本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③.社会历史性: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事件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28.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准确判断与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变化,是一个国家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历史时期 时代背景 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1956年(党的八大)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重新正确认识国情,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改革开放。 2017年(党的十九大)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们生活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 【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对象、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决定了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虽然经历了文革时期的反复,但是总体来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中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涉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试题。 (2)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表格中选择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三个时代节点,描述了这三个节点的时代背景,并指出了该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的变化,从而生动地体现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存在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过程。 (3)可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说明我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对象、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决定了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说明我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体现了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即认识发展的上升性;总的来看,说明我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点睛】本题重点剖析:认识过程 含义 原因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人的认识也是一个从不知或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知之肤浅到知之深刻的过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