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带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带解析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高二思想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主要强调 ‎①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抽象出的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 ‎②自然科学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能够为自然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思维是优秀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必备素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哲学即科学之归宿”点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从具体科学中抽象出的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①符合题意。‎ ‎②:并不发展是自然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而且材料中蔡元培的一番话强调了哲学对于具体科学研究来说十分必要,没有点出自然科学的发展,②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说明的是哲学对于自然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说明哲学的具体作用,③不符合题意。‎ ‎④:“自然哲学对于具体科学研究来说十分必要”体现了哲学思维是科学研究的必要素质,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是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 ‎2.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主张“气一元论”,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下列观点在本质上与王夫之的观点基本一致的是 ‎①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详解】材料中王夫之的主张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心外无物”指唯心主义。‎ ‎①:“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意思是如果在天理上看,即使没有物质,而已经有了物质上的天理。这句话是南宋朱熹唯心主义天理观的阐述,强调“理”一说,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①不符合题意。‎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意思是人的肉身存在则灵魂存在,肉身消亡了灵魂也就消亡了。人的肉体才是意识存在的基础,所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②符合题意。‎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意思是万事万物乃至这个宇宙,是因为被我看到、被我听到、被我触摸到或者被我感知到才存在的。我所看到、所听到、所触摸到的或所感知到的一切,就是这个宇宙的全部。“心”是世界的本源,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③不符合题意。‎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活火”,是唯物主义的观点,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1.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庄周梦蝶”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它描述了“物我不分”的美妙意境:到底是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同时向世人抛出了“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现实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的哲学议题。庄子的观点 ‎①己经涉及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③对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作了否定的回答④承认了任何梦境都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于庄子思想的理解,考察对于古文的解读,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考点。‎ ‎【详解】“庄周梦蝶”是典型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哲学案例,庄子为世人展示了“物我不分”的美妙意境,“你怎么知道前者是梦,后者不是梦呢?你究竟凭什么来区别梦和真实?”的问题,认为人是不可能认识这个世界的,是不可知论的代表。‎ ‎①:不可知论是回答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的问题的回答,认为思维不可以认识存在,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之一,①符合题意。‎ ‎②:对思维和存在何为本源的问题的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②不符合题意。‎ ‎③:“庄周梦蝶”是典型的不可知论代表,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作了否定的回答,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中没有讲述梦境的来源,而是人能否区分梦与现实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 ‎1.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全新的创作媒介和理念。某艺术家的作品《神经风景》通过将神经元数据转换为虚构的景观,对思想、记忆,情感这些无形的东西进行表达,将心灵的无形性与其潜在的物理对应物进行对比,是数字重建神经元的视觉解释,这说明 ‎①意识内容变化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变化 ‎②现代科技增强了人的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③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受到科技发展水中的深刻影响 ‎④艺术创作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客观世界的观念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材料中表示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媒介和理念,是艺术家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主观创造和使用,强调人的意识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客观存在的变化,①不符合题意。‎ ‎②:艺术家将数字技术和思维、情感相结合,表达无形的心灵,是艺术家对思想、情感的创新表达,增强了人意识活动的表达方式和创造性,②符合题意。‎ ‎③:“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家有了新的创作媒介和理念,说明了意识受物质的制约,受科技水平发展的影响,③符合题意。‎ ‎④:艺术创作是不一定是改造世界的观念活动,也存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天上的星星有多老年恒星,虽然年轻恒星的年龄比较好测定,但是老年恒星的年龄测定比较困难。多年来,天文学家测定恒星年龄的误差甚至超过20%,某科学家近日提出一种新的恒星年龄测定技术,误差仅为3%~5%。该方法仍处于初步研发阶段,但它非常有前景,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对银河系内恒星形成的认识。人们对恒星年龄以识的精确程度 ‎①受恒星自身复杂性的制约②取决于对规律的把握程度 ‎③取决干恒星自身的实际年龄④印证了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察认识的相关知识。‎ ‎【详解】①:恒星是比较复杂的事物,对其认识年龄的认识一直以来存在误差,是受到认识对象本身的复杂限制,①符合题意。‎ ‎②:“多年的年龄测定恒星年龄的误差甚至超过20%,某科学家近日提出一种新的恒星年龄测定技术,误差仅为3%~5%”是由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能够更深入、细致的掌握恒星的规律,做出正确的认识,②符合题意。‎ ‎③:恒星自身年龄是客观事物的自身特性,是客观的,是人认识的探测客观事实,不是影响精准度的原因,③不符合题意。‎ ‎④:印证了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制约,具有社会历史性,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脱胎于中国传统神话《封神演义》,告别了传统意义上脸谱化的故事塑造形式,注入了不少现代元素,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燃爆2019年夏天。这说明艺术创作 ‎①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②可以创造事物的内部联系 ‎③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④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察认识的来源和特性,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详解】①: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脱胎于中国传统神话,也注入了现代元素,体现了艺术创作要与时俱进,①符合题意。‎ ‎②: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创造事物的联系。②说法错误。‎ ‎③: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创作者的灵感,创作者的灵感可以影响艺术创作,③说法错误。‎ ‎④:材料中《哪吒之魔童降世》来源于传统神话,是以往所有《哪吒》的共性,同时具有现代元素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个性,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为了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规定:自2020年1月起,在产品最小包装物的主要展示版面上设置警示区,明确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语,同时警示区面积不小于其所在版面的20%。这一规定 ‎①正确把握了保健品功效和治疗疾病的客观联系 ‎②鼓励企业要努力使保健品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 ‎③要求相关企业对保健品的功效宣传要符合实际 ‎④能帮助人们认识保健品不同于药品的特殊本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察做事情要实事求是知识,注意对材料的分析。‎ ‎【详解】①:材料中的做法是正视保健品的功效,是对保健品与疾病关系的正确认识,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中的做法是为了让民众能够正确认识保健品的功能,让企业如实阐述事实,不是鼓励企业去开发保健品的功效,②不符合题意。‎ ‎③:保健品的功效是客观事实,对其功效的表述是人的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要如实表述,实事求是,不可主观随意,③符合题意。‎ ‎④:保健品的功能不具有治疗疾病,并不是本质与药品不同,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8.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爱默生亦有名言:“高层次的友谊,是在差异当中寻求一种深刻的认同”。两位哲人虽相隔千年,相距万里,但却揭示出了共同的哲学通理。他们都强调了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又相互斗争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察矛盾的知识。‎ ‎【详解】①:两句名言都强调“和”“友谊”是矛盾双方的同一,但是,又存在“不同”与“差距”是对立,所以,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同一,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的是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谐相处,不是斗争性,②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没有给出条件的变化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③不符合题意。‎ ‎④:“不同”与“差异”都存在与“和”“友谊”中,体现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既对立统一 ‎(2)矛盾的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对立,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9.尽管内有经济下行压力、外有经贸摩擦等风险挑战,但中国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亮点。这告诉我们 A. 整体与部分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B. 事物发展过程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材料中“风险挑战”和“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 B:材料中中国经济虽然存在“挑战和风险”,但是依然“稳稳发展”,是对中国经济的看法、认识,不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般是对复杂事物和做法的表述,B不符合题意。‎ C:材料中没有谈论到中国经济与其他经济的共性和个性,没有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不符合题意。‎ D:对于中国经济的看法,既有“风险挑战”的次要方面,但是经济总体是稳定的,中国经济由总体稳定的方面决定,体现了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主要是做事情 ‎(1)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常用语:关健、中心、主题、突破口、核心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看问题 ‎(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常用词:主流、主体、性质、方向、大局、本质、总体上看、利弊、优势、形势 ‎10.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青年学生参与研学旅行 ‎①是获得新知、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②能获取比书本知识更可靠的直接经验 ‎③有助于在亲身实践中验证书本知识④是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最主要路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察实践与认识的知识。‎ ‎【详解】①③:通过研学旅行是校外教育活动,可以综合实践育人,发呢丰富学生课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验证书本知识,所以研学旅行是获得新知、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在亲身实践中验证书本知识,①③符合题意。‎ ‎②:研学旅行获得知识不一定比书本知识更可靠,在实践中,学生也可能学习到不到的风气和习惯,②不符合题意。‎ ‎④: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出现的,深受欢迎,但是不是成长中的最主要路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1.香菜又名芫荽、胡荽,原产自地中海沿岸。在古埃及香菜已用作芳香剂和祛风药使用,在唐朝香菜被用于祛除鱼腥味,今天我国多把香菜用作提味佐料。在日本香菜和泡澡文化结合推出了香菜浴。由此可见 ‎①香菜的功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②香菜的价值取决于人的需要 ‎③客观事物的价值具有多样性④香菜的价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察对分析材料的能力。‎ ‎【详解】①④:材料中香菜在各时、各国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体现了香菜的功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其价值在实践中不断被开发变化,①③符合题意。‎ ‎②:香菜的价值是起自身所具有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需求进行开发,②说法错误。‎ ‎③:客观事物因为人的使用和开发,改变其使用环境和条件,开发不同的功能,但是其客观价值是不变的,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2.人生充满抉择。战争年代,朱彦夫少年从军,保家卫国血洒疆场;和平时期,他身残志坚、淡泊名利,带领乡亲建设美好家园;退休后,他残肢抱笔,挑战极限书写人生,“时代楷模”朱彦夫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精彩人生源于个人独立奋斗②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根本途径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察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 ‎【详解】①:精彩人生要有个人的奋斗,但不是源于,而且也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帮助,①说法错误。‎ ‎②③:材料中朱彦夫的事迹是自己在保家卫国,在带来乡亲建设家园,残肢任然挑战人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是自己艰苦奋斗能力而来的,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中侧重朱彦夫劳动和奉献,不屈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没有点出社会提供的客观环境促进朱彦夫实现人生价值,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1)人的价值在于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要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客观条件:(要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主观条件:(要求: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13.就在人们讨论“华为会不会倒下”的时候,华为却以“备胎”计划,向全世界展示了突破“封锁”的实力。多年前,华为就做出了“总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的极限生存假设,并为此打造了很多“备胎”。华为“备胎”计划启示我们 ‎①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②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察对综合能力,了解比较熟悉的古文对应的哲学道理。‎ ‎【详解】华为“备胎”计划强调“准备”,在全局上看问题。‎ ‎①:比喻事情要早作准备,不要事到临头才想办法。有“准备”之意,①符合题意。‎ ‎②: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有“准备”,长远全局考虑问题之意,②符合题意。‎ ‎③: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要根据因果联系总结经验教训,③不符合题意。‎ ‎④:事物的福和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体现矛盾的知识点,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4.漫画《如此工作》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 ‎①坚持求真务实,反对官僚主义②坚持实事求是,冲破思想禁锢 ‎③坚持实践第一,反对形式主义④敢于创新思路,反对埋头苦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漫画解读类题型,考察分析问题能力。‎ ‎【详解】‎ ‎①③:根据漫画可以得出,有很多的任务和工作,全部都要贯彻和执行,但是就是堆积在地上,没有进行。漫画是讽刺形式主义,没有实事求是的回报工作,所以应该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实践,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中不是思想禁锢,是不想做事,虚假谎报,②不符合题意。‎ ‎④:漫画是讽刺图中做法,不是表达其创新工作方式的优秀做法,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漫画解读题首先要判断漫画的褒贬之意,确立讽刺的主题,然后找其相反或者如实表述漫画的选项。‎ ‎15.“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人们之所以崇尚英雄,是因为英雄 ‎①创造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③是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④改变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历史的创造者,改变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①④说法错误。‎ ‎②③: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无数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敬重英雄、崇尚英雄,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②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包含了一定的时政内容,英雄也是人民群众中的医院,往往在历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民群众被称为英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从普通人的视角、当事人的身份切入历史瞬间,集中展现了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开篇故事《前夜》发生在开国大典前,主人公林志远接到了负责设计和制作中国第一部电动旗杆装置的紧迫任务,他深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毅然作出了“立国大事,必鞠躬尽瘁”的庄严承诺。由于天安门广场因紧急状况全面封闭,无法现场升旗演练,他力排众议,制作模型模拟升旗,并极力追求与原旗杆材料、比例的一致性。为确保升旗速度与国歌时长分毫不差,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他夜以继日、日以继夜,连续奋战多个昼夜,反复调试,终于达到理想效果;天安门广场旗杆固定装置临时崩坏,他克服严重的恐高症,冒着生命危险爬上22.5米高的旗杆,解除了故障,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国旗缓缓升起的一刻让人动容。正如林志远所说的那样,“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二十八年革命,两千万人牺牲……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林志远之所以能够做到“万无一失”,是与他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分不开的。‎ 请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林志远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信念,促使他毅然作出了“立国大事,必鞠躬尽瘁”的庄严承诺。‎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在爱国主义情感下,林志远他夜以继日、日以继夜,连续奋战多个昼夜,反复调试,不差分毫,终于达到理想效果,圆满的完成任务。‎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任务遇到困难时,他克服严重的恐高症,冒着生命危险爬上22.5米高的旗杆,解除了故障,做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 ‎【解析】‎ ‎【分析】‎ 考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难度不大,注意分析材料。‎ ‎【详解】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材料,首先我们找到林志远的价值观是爱国,热爱祖国,致敬先烈,五星红旗不在是一块布,是信念、是精神,所以在这样的引导下,林志远严格要求自己,作出了“立国大事,必鞠躬尽瘁”的庄严承诺,升国旗要“分毫不差”。‎ ‎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主要在于对认识和改造世界上,林志远在材料中如何具体完成任务的就是其答案,注意在材料中寻找,“林志远他夜以继日、日以继夜,连续奋战多个昼夜,反复调试,不差分毫,终于达到理想效果,圆满的完成任务。”‎ ‎③当遇到困难时,林志远如何选择的,则是价值判断和选择,“他克服严重的恐高症,冒着生命危险爬上22.5米高的旗杆,解除了故障,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点睛】本题脉络比较清晰,一定要注意材料和原理的结合。‎ ‎17.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公民道德建设,早在2001年,党中央就颁发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份纲要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过去18年,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上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就,但同时,18年间,国内外形.势也已经发生变化,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纲要》更加强调道德教育引导、道德实践养成,增添了关于生态文明、网络文明、国际交往、法治保障等方面的要求,增强了道德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突出了群众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必将为推动我国社会全面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什么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新要求。‎ ‎【答案】①实践为认识的基础:实践为认识的来源,实践为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为认识的最终目的。要求我们要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与时代背景相贴合,2001年我国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但是18‎ 年过去,国内外形势也已经发生变化,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环境和实践的变化,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以为的固守不符合新时代背景和要求的道德建设意见,是不符合事物本质规律的,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的发展。‎ ‎【解析】‎ ‎【分析】‎ 考察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详解】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回答本题时,首先明确两个大方向,再回答具体原理和方法论与材料相结合即可。‎ ‎①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对道德建设提出新要求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新时代国家对“生态文明、网络文明、国际交往、法治保障等方面”的各方面都在稳步前进,意识形态领域也要顺应时代。‎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对公民道德提出新的要求,由于促进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 ‎【点睛】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为认识的基础:实践为认识的来源,实践为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为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为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18.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医疗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明显。但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自身的缺陷和糟粕成分,比如包含迷信色彩、过分强调以形补形、盲目推崇古方、缺少科学的定性定量分析、与现代科技结合程度低等,一直饱受诟病。而现代西医以其科技为支撑、定向精准、见效快等优势赢得了大众的广泛信赖。当前,中医药产业市场占比不到20%,中医药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引发了国人对中医药前途命运的担忧。‎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中医药工作。2019年10月25日,国务院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中医药大会,谋划布局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迎来振兴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学者指出,站在历史新方位观察,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在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只有如此,中医药学才能正本清源、与时俱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长远发展才有持续动力。‎ ‎(1)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谈谈你对中医药前途命运的看法。‎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在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答案】(1)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中医药是“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医疗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是符合客观规律和发展的,是新事物,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 ‎③现阶段,世界对中医药不了解,中医药产业市场占比不到20%,中医药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准备走曲折的路。‎ ‎③对待中医药要站在历史新方位观察,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在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才能长远持久发展,所以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中医药法治,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传统中医药既有精华,又有糟柏。只有吸取保留传统中医药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克服过时消极的因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时代内容,才会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③守正创新,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中医药,有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解析】‎ ‎【分析】‎ 考察辩证法的发展观和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选取。‎ ‎【详解】(1)结合材料回答点明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再接上方法论即可。‎ ‎①材料中通过“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得出中医药是符合客观规律发展的事物,是蕴含大智慧的事物,是新事物,其发展必然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中医药法治,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明显。”与“而现代西医以其科技为支撑、定向精准、见效快等优势赢得了大众的广泛信赖。”具有鲜明的对比,结合实际“中医药产业市场占比不到20%,中医药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引发了国人对中医药前途命运的担忧。”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准备走曲折的路。‎ ‎(2)①回答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原理,结合“传承精华”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肯定与“守正创新”是创新精神。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结合时政热点的相关知识,“谋划布局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点睛】1.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是否有远大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不是以力量的先后表面的形式作为判断标准。‎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趋势: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③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①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②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求 ‎①密切关注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陈说;‎ ‎②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19.“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凝结着厚重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中华文明。但历史上黄河一直水患频繁,仅有记载的决口泛滥就有千余次。长期以来,黄河中上游地区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乱垦,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防风固沙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不仅使当地人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制约了当场经济发展,也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沿黄九省区缺水争水问题突出,工业和生活废水对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也严重制约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经过长期、充分的调研,中央作出了“推动黄河流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 黄河横贯我国生态最脆弱的青藏高原、荒漠戈壁、黄土高原以及严重缺水的华北平原,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从黄河生态系统这一有机整体出发,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分类施策。黄河上游针对荒漠化严重这一突出问题,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禁止乱砍滥伐乱垦;中游针对水土流失这一突出问题,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将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下游针对土地盐碱化、断流、地上河等问题,改良灌溉方式和种植技术,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加固两岸大堤。沿黄九省区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坚决打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攻坚战,同时也要解决好人民对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迫切需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中央决策的合理性。‎ ‎(2)运用一个哲学原理,简要谈谈如何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长期以来,黄河中上游地区环境破坏严重,制约了当场经济发展,也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样的现实情况要求我们要改变对待黄河发展的政策,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作出“推动黄河流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是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物质的发展,中央作出“推动黄河流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正确决策,有利于黄河地区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生活需求,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黄河流域的河流普遍存在环境污染、断流、黄沙众多等问题,这是所有河流的共性,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统筹黄河治理问题。‎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黄河流域分为上中下游,每一个流域具体矛盾又存在差异,上游针对荒漠化严重,中游针对水土流失,下游针对土地盐碱化、断流、地上河等问题,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体现个性,所以在治理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治理举措。‎ ‎③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问题,才能促进黄河流域的发展,改善环境。‎ ‎【解析】‎ ‎【分析】‎ 材料分析题,第一个问考察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难度不大。第二个问题考察范围比较大,要通过材料中关键字句进行判断、选取哲学原理,理清思路。‎ ‎【详解】(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分为两部分回答,结合材料和方法论即可完成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长期以来……也严重制约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这段话表明了黄河流域的现状不容乐观,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以事实为依据作为行动的依据,“推动黄河流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是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物质的发展。中央作出“推动黄河流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是对黄河现状的正确反映,材料最后一句“打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攻坚战,同时也要解决好人民对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迫切需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体现中央重大部署的优势发展。‎ ‎(2‎ ‎)运用一个哲学原理,选择范围较广,主要从材料的第二段治理措施中找出哲学原理,可以从一下几个回答,注意结合材料,叙述流畅。‎ ‎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黄河治理的问题不是单纯河流问题,还与人民生活、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所以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综合治理黄河水。‎ ‎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有部分构成,统筹着部分,部分构成整体,对部分具有重要作用。“从黄河生态系统这一有机整体出发,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分类施策。”黄哥流域有上中下游三部分构成,在治理黄河流域是,要站在整体的角度,统筹全局考虑,同时也不能忽视部分的作用,处理好上中下游的河流问题,促进黄河流域的治理。‎ ‎③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黄河流域的河流普遍存在环境污染、断流、黄沙众多等问题是矛盾的普遍性,上中下各自的主要问题是矛盾的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问题,才能促进黄河流域的发展,改善环境。‎ ‎【点睛】本题两个问基本可以从第一段和第二段区分回答,第一段讲黄河流域事实情况,只要进行概括和总结现实情况即可得出物质与意识关系中的“物质”,而“中央的重大部署”就是“意识”部分,表述合理即得分;第二段是从黄河治理的角度进行阐述,没有规定哲学范围,可以例举治理中体现的哲学原理,选取回答内容具有逻辑性的知识点进行答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