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高二上学期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下列关于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 文化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C. 文化是人类全部活动及其产品 D.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B错误,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C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活动及其产品;D正确,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关、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 (1)是一种精神现象(力量)——(文化实质)区别于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 (2)是一种社会现象 区别于自然现象 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①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②来源于人类实践 人类通过实践创造和发展文化 个人在社会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是一种文化素养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叉子,原来是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 ③文化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②符合题意,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这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不同的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 文化的特点 ①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从文化与人的素养看,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2018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突迪同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共赏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特别是荆楚文化。“精品文物”是 A. 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 特定时代文化的物质载体 C. 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D. 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共赏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特别是荆楚文化,这表明“精品文物”是特定时代文化的物质载体,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C不合题意,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D不符合题意,D错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故本题答案为B。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①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②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③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指文化氛围和环境会对人无形中形成影响,①②体现了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符合题意;③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④体现的是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 体现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1)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为关键词。 (2)通常选用现实生活中突出的事例创设情境,这些事例一般是近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 (3)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目的是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综合认识及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2.解题方法 (1)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是关键。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抓好关键词、明确重点。 (2)把握题干的联结语,如“这个事例说明”“这表明”“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上述材料体现了”等,从给出的事例中归纳相应的道理。 (3)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采取归纳法,联系所学知识,正确地指出事例揭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道理。 5.2018年4月23日,恰逢第23个世界读书日,由全国妇联主办的“书香飘万家”2018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主题活动在京举办。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家庭亲子阅读主题活动举办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丰富精神世界,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②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③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陶冶 ④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通过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改变人的宽度,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陶冶,并通过阅读丰富精神世界,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故①③正确;通过家庭亲子阅读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④与题意不符,不是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的意义。故本题答案为A。 6.2018年4月,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荣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保护文化遗产,是基于它 ①是传统文化的凝固艺术 ②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③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史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作用,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故②④正确;①错误,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凝固艺术③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 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作用; 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④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⑤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⑥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7.发红包是中国人过年的一大习俗。小小的红包不仅寄托了长辈对晚辈深深的祝福,也包含着孩子们对于过年的期待,而春节的互联网红包则让年味更加多彩。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基本内涵会因时而变 ②传统习俗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故①错误;②小小的红包不仅寄托了长辈对晚辈深深的祝福,也包含着孩子们对于过年的期待,而今年春节的互联网红包则让年味更加多彩。这说明传统习俗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②④正确;③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而不是传统文化,故③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 8.2018年4月7日是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清明节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竞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如今,更是我国的法定传统节日。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都是落后文化的表现 ④民族节日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影响最深远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清明节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如今,更是我国的法定传统节日,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故①符合题意;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竞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故②符合题意;③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并不都是落后文化;④民族节日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不是对思想的影响,故④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9.2018年6月21日,广西玉林市一年一度的“狗肉节”拉开序幕,每年的这一天,都将会有成千上万的狗被端上餐桌。广西玉林“狗肉节”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因为过于残忍,动物保护主义者和民间习俗捍卫者不出所料地再度爆发了争论,为该不该吃狗肉纷纷激烈交火。对此我们认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不能取消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应继承 ③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容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错误,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该批判继承,故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顺应社会历史的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0..“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实现。对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②大众传媒是以网络的出现为标志的 ③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④网络等现代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②错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位标志;④错误,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感情交流的手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实现,这表明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而且媒介越来越多,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故①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1.2018年3月2日,首届中意文化年在意大利菲洛特拉诺市隆重开幕。汉服、古琴、书画、茶道等中国文化元素的展示成为本次盛会的一大亮点。这说明 A.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B.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C.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D. 世界各国文化日渐融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 汉服、古琴、书画、茶道等中国文化元素的展示成为中意文化年亮点,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B符合题意;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 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同的普遍规律,因此文化具有世界性。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即文化局域民族性。 (3)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2.“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涌现出一批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这说明 A. 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C. 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 社会变革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 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涌现出一批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这说明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C符合题意;A错误,颠倒了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制度更替的关系;选项BD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13.地时间2018年3月12日,肯尼亚总统在位于首都内罗毕的总统府为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赴华留学生举行送行仪式,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在致辞中指出,赴华奖学金项目的启动是中肯政府间合作的最新成果。这一合作 ①基于政府间交流是最直接传播手段 ②能推动中肯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 ③能增进中肯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理解 ④表明文化是政治的基础,也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错误,赴华留学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而非手段;④错误,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赴华留学并设立奖学金,有利于推动中肯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能增进中肯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理解,故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14.2018狗年春晚既表达了中华民族喜迎狗年的共同心愿,又体现了各民族欢度节日的不同特点;既体现传统文化的厚重,又展示了现代元素的精彩。这是一场源于生活、创新无限且深受观众喜爱的晚会。材料表明 ①教育通过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等功能.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通过特定的活动深刻影响着人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④春晚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利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涉及教育;③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材料强调了狗年春晚是一场源于生活、创新无限且深受观众喜爱的晚会,这表明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通过特定的活动深刻影响着人,故②符合题意;春晚既体现传统文化的厚重,又展示了现代元素的精彩,这表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15.随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针灸逐步走向世界,但是目前国际上将中医针灸与中医的基本理论相分离,淡化中医理论、经络理论对针灸的指导作用,针灸面临着“去中国化”。这启示我们发展针灸 A. 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 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C. 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D. 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答案】C 【解析】 针对目前国际上将中医针灸与中医的基本理论相分离,淡化中医理论、经络理论对针灸的指导作用,针灸面临着“去中国化”的现状,启示我们发展针灸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即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推陈出新,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如何应对“去中国化”问题,A项与题意不符;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是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倾向,材料反映的是否定民族文化,B项与题意不符;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发展针灸必须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这是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文化创新,是错误的思想倾向,必须予以克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16.下图是厦门金砖国家会议主图标,图标中的风帆、地球、加色、英文名、年份及红色中国印既与“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会议主题相呼应,又体现了举办地厦门的海洋文化特色。该标识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与借鉴,推动世界文化发展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先尊重外来民族的文化 ④民族文化交流,既要各具特色,又要全盘吸收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③错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④错误,民族文化交流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盘吸收;题目中,厦门金砖国家会议主图标,图标中的风帆、地球、加色、英文名、年份及红色中国印既与“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会议主题相呼应,体现了举办地厦门的海洋文化特色,该标识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与借鉴,推动世界文化发展,故①②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17.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曲《我爱你,中国》。一经推出,即受称赞。为了创作,作曲家郑秋枫深入华侨农场,历时一个多月体验华侨归国后的生活劳动。这说明文化创作应 A. 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 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C. 立足实践,扎根群众 D.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C 【解析】 【详解】 为了创作,作曲家郑秋枫深入华侨农场,历时一个多月体验华侨归国后的生活劳动,这说明文化创作应立足实践,扎根群众,故C符合题意;A错误,文化创作应立足生活,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选项BD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发挥主体作用: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汲取营养 (4)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克服错误倾向: 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6)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及时了解国外文化发展动向,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18.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 ④—③—① B. ①—③—④ C. ①—④—② D. ②—④—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 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的道路,与之对应的有效做法是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对应①;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进去”的道路,与之对应的做法是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对应④;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出去”的道路,与之对应的有效做法是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对应②;①—④—②对应正确;其它选项对应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9.中国社区”标识整体色彩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吉祥。图形整体呈开放的菱形,内部为三个手臂相挽的人构成中国结图案,寓意“三人成众”,即社区居民的团结协作,菱形与中国结象征汉字“区”字,标示出社区对特定地域的依着关系。这一标识创作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②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 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能因时而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②符合题意,“中国社区”标识图形整体是开放的菱形,内部为三个手臂相挽的人构成中国结图案,寓意“三人成众”,社区居民的团结协作,菱形与中国结象征汉字“区”字,体现了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③说法错误,文化源于社会生活,但不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④不合题意,标识图形有鲜艳的中国红、吉祥寓意、中国结等传统文化的因素,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而非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能因时而变。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0.“杭州钟灵毓秀,远古即孕育了灿烂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室南迁,在此建都,不少中原地区缙绅仕宦移民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重新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材料表明 ①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不同区域文化逐渐趋向融合统一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中原文化在杭州文化积淀并与杭州原有文化交融,说明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故①正确;特色江南文化的形成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故④正确;②错误,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非重要手段;③错误,错在“融合统一”。故本题答案为B。 21.2017年8月11日,人民日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共西安市联合主办“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通过讲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故事,串起整个中国故事的大叙事,意在发掘展示“丝绸之路”所积淀的中华文明,唱响“一带一路”文化乐章。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 ①能够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②可以让人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④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 文化由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对经济其促进作用,故①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故③错误;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串起整个中国故事的大叙事,意在发掘展示“丝绸之路”所积淀的中华文明,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让人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22.方志记述了某地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我体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重视修志工作,先后成立了中国地方志小组、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统一领导全国的修志工作。我国重视地方志的编修是因为它 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并传承下来 ③具有展示人们精神世界的独特作用 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成果丰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地方志属于史书典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我国重视地方志的编修是因为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并传承下来,故①②正确;③错误,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作用;④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故本题答案为A。 23.在我国,以下的典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广为传颂。其中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A. 岳母刺字 B. 屈原投江 C. 苏武牧羊 D. 愚公移山 【答案】D 【解析】 【详解】 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爱国主义。选项ABC均体现爱国主义精神,但不符合题意;愚公移山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24.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③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④中华民族精神创造了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文化的力量是通过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出来的,故①②正确; ③错误,一般只说中华文化是一脉相传的,不说中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传的;④错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故本题答案为A。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25.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基础将更加稳固,农民朋友更加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农民歌会的举办无疑顺应这一期盼。滁州以歌为媒,广交四海客商。前四届农歌会期间,滁州共签约项目324个,总投资额达1069.1亿元。农民歌会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将会进一步带动滁州影视城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场文化盛宴,带来经济的迅猛快速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举办农民歌会的意义所在。 【答案】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可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举办农民歌会带来经济的迅猛快速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举办农民歌会顺应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农民歌会的举办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农民歌会带动影视城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凸显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举办农民歌会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举办农民歌会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详解】 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题目限定文化与生活的知识作答。解答本题考生可首先从文化的作用角度总体回答,即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可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针对材料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基础将更加稳固,农民朋友更加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农民歌会的举办无疑顺应这一期盼,考生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一场文化盛宴,带来经济的迅猛快速发展,考生可从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农民歌会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将会进一步带动滁州影视城等文化产业的发展,考生可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农民朋友更加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农民歌会的举办无疑顺应这一期盼, 考生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举办农民歌会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说明。 【点睛】 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意义类主观题是高考文综或政治试卷的常考题型,题目一般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常以“运用××知识说明××事情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作用、重要性、积极影响”为设问形式。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整合有效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2.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解答意义类主观题,首先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即运用什么知识分析问题,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题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意义,若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意义肯定不能得分。有的题目还规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那就更应该围绕限定的知识组织答案。 读懂题意,找出意义的主体。意义的主体是指意义作用的对象或措施实施的对象,即对谁的意义。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明确意义的主体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和答题的要点。 研读背景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梳理答题要点。有的试题背景材料分几个层次,对背景材料的归纳总结,再融入课本知识可能就是这道意义类主观题的答案要点;有的背景材料是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进行阐述,答题时就要围绕材料主题,运用发散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组织答案。 (4)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地组织答案,恰当使用政治术语。组织答案时,要层次清晰:第一,由小到大,先答对个人的意义,再答对企业、集体的意义,最后答对国家、社会的意义,当然也可以从大到小。第二,由近及远,先答对当前的意义,再答对长远的意义,当然也可以由远到近。第三,由直接到间接,先答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再答间接的、引申的意义。 有人将意义类主观题破题思路和方法概括为: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划层次,研究设问定方向,根据设问找原理,材料知识相统一,层次清晰阐意义。 26.2016年8月1日,第二届“追逐梵高少儿绘画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典礼暨中荷文化交流活动在荷兰梵高博物馆隆重举行。两年来,大赛组委会在“东方明珠”,“艺术广东”,“紫竹科技园”,“关爱自闭症儿童”,“上海设计周展”,“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等场所举办了多场艺术公益活动。 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中荷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折射出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举办中荷文化交流活动既有助于发展中荷各自的民族文化,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举办中荷文化交流活动,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中荷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解析】 【详解】 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文化多样性的知识作答。针对材料第二届“追逐梵高少儿绘画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典礼暨中荷文化交流活动在荷兰梵高博物馆隆重举行,考生可从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两年来,大赛组委会在“东方明珠”,“艺术广东”,“紫竹科技园”,“关爱自闭症儿童”,“上海设计周展”,“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等场所举办了多场艺术公益活动,考生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发展中荷各自的民族文化,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的角度去分析说明。 【点睛】 说明类主观题解法 1.题型特点 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 (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 (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解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 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27.材料“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吧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我们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就像看到“嫦娥一号”飞向月球,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为什么要弘扬这种精神? (3)如何弘扬这种精神的? 【答案】(1)说明中华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包含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①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歌为话题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对民族精神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第(1)问,材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针对材料我们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考生可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包含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角度去分析说明。 第(2)问,为什么要弘扬这种精神?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试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对于这一问题教材都有总结,因此,考生可依据教材知识,运用自己所学,从民族精神的地位、重要作用角度作答即可。 第(3)问,如何弘扬这种精神的?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属于基础知识试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生可依据教材知识,运用自己所学理论,从发挥民族精神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等知识点的角度去分析说明。 【点睛】 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 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28.1945年民族歌剧《白毛女》在延安诞生,2017年第四代《白毛女》成功复排。创作人员为了使作品既保持“原汁原味”,又具有时代气息,主动向经典学习、向人民学习,深入故事原型发生地—河北平山县河坊村体验生活,新版《白毛女》更加强调回归格局艺术本体,突出音乐性、歌唱性和旋律性,将以前的对白台词改成唱腔,贴近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它把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融合,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在歌词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歌剧《白毛女》是如何实现创新的。 【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创作人员深入故事原型发生地体验生活,获取了丰富的创作资源。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歌剧《白毛女》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它把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相融合,在歌剧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实践主体,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创作人员为了使作品既保持“原汁原味”,又具有时代气息、主动向经典学习、向人民学习,充分体现了文化作品要来源于群众生活,并满足群众需求。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歌剧《白毛女》是如何实现创新的,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然后考生可以从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的主体,以及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方向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 【名师点睛】【解题秘籍】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 一、抓主体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 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 (1)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2)从材料中找措施。 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 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3)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 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