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三校2020届高三3月在线联考政治试题(枣庄市第三中学、高密市第一中学、莱西市第一中学) Word版含解析
莱西一中 高密一中 枣庄三中 高三年级第一次(在线)联考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2019年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要求及长沙垃圾分类推进时间表,2019年10月底前全市将实现所有社区和单位垃圾分类全面覆盖到位。广大市民和企业对分类垃圾桶的需求大增,分类垃圾桶价格大涨,这有利于促进分类垃圾桶生产企业的发展。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传导效应的是(D1,S1为变动前的需求和供给,D2,S2为变动后的需求和供给)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材料中“广大市民和企业对分类垃圾桶需求大增,分类垃圾桶价格大涨”,①图体现的是需求量的增加,符合题意,③图表示的是商品价格下降,需求增加,不符合题意,A错误。 B:通过上述解析可知,③图错误,B错误。 C:②图表示的是由于价格上涨,垃圾桶供给量提高,符合题意,由此可得出④图不符合题意,C错误。 D:材料中“广大市民和企业对分类垃圾桶的需求大增,分类垃圾桶价格大涨”,①图体现的是需求量的增加,符合题意,②图表示的是由于价格上涨,垃圾桶供给量提高,符合题意,D正确。 本题选D项。 2.2019年11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混改操作指引。11日,国资委又公布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新规,强化了正向激励导向。12日,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要求加强国资国有企业监管、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对此,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 21 - ①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一—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一—避免相关企业业绩下滑 ②中央企业混合改革一—整合各个方面资源一—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③加强国有企业监管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④增强研发创新能力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一—推动国有企业保值增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国企混改。①: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不能“避免相关企业业绩下滑”,①传导错误。 ②:中央企业混合改革,有利于整合各个方面资源,从而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②传导正确。 ③:加强国有企业监管,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③传导正确。 ④: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有利于增强研发创新能力,而不是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劳动者素质不一定提高,④传导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传导效应类选择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影响传导路径;一类是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传导路径。其解题思路是:1、确定一个传导源,弄清传导源的内容或表现。先要确定传导源产生的“第一波”影响是什么,根据“第一波”推断以后的连锁反应。2、各传导环节之间要形成环环相扣的关系,必须构成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且传导链不能断裂,上一环和下一环不能构成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选项要排除。3、根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排除“因果关系明显错乱”的选项。4、确定传导的结果必须和题干相符合。 3.2019年4月1日,人社部等部门发布13个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无人机驾驶员等也入围。不断涌现的新职业 ①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②有利于消费水平普遍提高 ③根源于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④将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 21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人社部等部门发布13个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无人机驾驶员等也入围。不断涌现的新职业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将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①④符合题意。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不断涌现的新职业不能普遍提高消费水平,②不合题意。 ③:断涌现的新职业有利于增加人们的收入,不是根源于人们收入水平,③错误。 故本题选B。 4.2019年7月25日,潍柴集团召开了科技创新发展暨科技奖励大会,拿出1亿元,表彰奖励近两年来企 业涌现出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优秀团队。其中,授予总设计师“潍柴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高达1000万元。此举旨在( ) ①鼓励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科研人员的价值得以体现 ③贯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缩小收入差距 ④维护科研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①④:该企业拿出1亿元,奖励企业涌现出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优秀团队,此举旨在鼓励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维护科研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①④正确。 ②:该企业的做法与承担社会责任无关,②排除。 ③:奖励科技人员有利于提高效率,并非为了缩小收入差距,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第一、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第二、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三、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还可从以下角度考虑:A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要重视产品质量。B - 21 - 面向市场,掌握市场信息,优化 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C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E提高劳动者素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F企业要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G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H 进行企业兼并或企业联合。 5.某些金融机构出于利益考虑掩盖不良贷款,增加了金融风险。为此我国监管部门加大了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力度。2019年前三个季度,监管部门处置不良贷款约1.4万亿元,同比增加1765亿元;银保监会系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912件,罚没金额7. 75亿元。这表明 ①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会导致金融市场失序 ②市场对金融资源的白发调节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需要运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 ④把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是避免不良贷款的治本之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市场调节、宏观调控。①:“某些金融机构出于利益考虑掩盖不良贷款”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具体表现,这种无序竞争会导致金融市场秩序混乱,①正确。 ②:市场自发调节固然存在弱点和缺陷,但这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②错误。 ③:监管部门加大了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力度,是运用行政手段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表现,③正确。 ④:资金的投向与不良贷款没有必然的联系,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市场调节的作用:1)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进行2)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即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1)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2)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2.市场调节的缺陷:(1 - 21 -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包括市场不能调节、不能让市场调节两方面)市场不能调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而对于可能危害公众利益的产品供给则不能让市场来调节。(2)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盲目竞争、不当行为和两极分化。盲目性:分散经营→盲目决策→一哄而上(下)→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滞后性:闻价而行→事后调节→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3.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必要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首要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第一,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二,法律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或通过采取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法律手段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经济立法进行事前调整,二是通过经济司法进行事后调整。第三,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调整经济活动。注:行政手段的优点在于直接、高效,缺点在于易出现滥用权力行为,因此须必要时采用之。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 6.2019年10月中旬,一位湘西女老师发布的自媒体文章中提到了为应对各类检查、频繁打扫卫生而耽误 了教学等问题,引发轩然大波。当地相关行政领导表示,“将整顿一切形式主义的检查”。直面并正视问 题,可以说是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材料表明( ) ①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是提高监督实效的关键 ②舆论监督在民主监督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国家机关改革工作 ④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内在潜能不断被激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舆论监督制度、民主监督的意义、权力监督的关键。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①排除。 - 21 - ②③:材料主要强调舆论监督制度在民主监督中发挥独特作用,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有利于被监督者改进工作,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的是民主监督而非民主决策,④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④。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7.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指出,依托互联网、大数据、 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监管创新,努力做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 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可见,科技进步能够( ) ①推进工作创新,提高行政效率 ②完善监管方式,推动科学监管 ③厘清监管事权,明确监管对象 ④健全监管规则,规范监管行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权力监督的意义。①②:依靠科技手段进行监管,有利于推进工作创新,提高行政效率,完善监管方式,推动科学监管,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监管事权、监管对象、监管规则、监管行为,这些是由人确定或制定的,并非科技的进步造成的影响,③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题干的内容,多是选取现实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例,要求学生思考并正确回答材料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或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目时,应首先读懂题干中材料的意思,特别是抓准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词,以准确把握题干的主旨。然后,再逐一对题肢排查,将观点错误的题肢舍去。在排误后对观点正确的选项加以比较,选出最符合题干主旨的那一项。 8.北京立法支持非遗进社区,上海立法规定个人违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最高罚200元,河北立法规定 - 21 - 高空抛物、干扰驾驶人安全驾驶罚款500元……各地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地方立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受好评。这体现了地方人大( ) ①作为立法机关,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 ②坚持为民立法,立法成果惠及人民 ③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督的水平 ④注重法规实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国人大人大的性质和职权、地方人大的性质和职权。①: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而不是地方人大,①错误。 ②④:各地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地方立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受好评。这体现了地方人大坚持为民立法,立法成果惠及人民,也体现了地方人大注重法规实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涉及人大创新工作机制,也未涉及人大的监督权,③错误。 故本题选C。 9.新冠病毒爆发时,正值春节休假时期。面对重大疫情,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组织机关的组 织部署下,在全国人民积极参与下,各地迅速组织医用防护服、口罩、医用护目镜、负压救护车、相关药 品等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潜在产能迅速激活;各地方援助湖北和武汉,在湖北武汉紧急开工建成的火神山 医院、雷神山医院;……。这种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备受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我国能够形成 这种强大能力的原因有( ) ①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公民主体地位而调动整个社会的积极性 ③公民自觉地行使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权利 ④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优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 21 - 本题考查公民的义务、人民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优势。①④: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各级组织机关的组织部署全国人民抗疫,有条不紊,这种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备受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也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优势,①④符合题意。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而不是坚持公民主体地位,②错误。 ③: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不是公民的权利,而是公民的义务,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0.2019年12月,《远古的呼唤》经典音乐会在罗马举办,中国竹笛乐团采用民族器乐与西洋器乐结合、 器乐与声乐结合的形式,演奏了《阳光三叠》等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音乐作品,让意大利听众尽情领略 中国古典音乐之美,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因大众传媒传播而具有价值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广泛影响力 ③中国文化得到国外民众的广泛认同 ④音乐之美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影响、文化交流。①: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是否还具有价值,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能否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而不在于是否通过大众传媒传播,①错误。 ②:中意文化交流说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广泛影响力,②符合题意。 ③: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文化,材料并未反映音乐会演奏音乐作品得到了意大利人民的认可,但不能据此得出“中国文化得到国外民众的广泛认同”的结论,③错误。 ④:中国竹笛乐团的演奏,让意大利听众尽情领略中国古典音乐之美,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表明音乐之美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考察敦煌莫高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摒弃外来的东西,但是我们要坚持我们的民族特色;优秀文化要发扬光大,同时也要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这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 ) ①坚定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②面向世界,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外来的特色文化 ③兼收并蓄之时,要坚持以我主和为我所用 ④坚持求同存异,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 21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要坚定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①正确。 ②: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而不是吸收外来的特色文化,②错误。 ③:“我们要坚持我们的民族特色;优秀文化要发扬光大,同时也要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这要求我们兼收并蓄之时,要坚持以我为主和为我所用,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的发展文化的要求,但未涉及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2.一些人认为名字能改变人一生的气运,“五行缺水,叫个淼;五行缺土,叫个垚,缺啥补啥”。下列观点中与上述认识的世界观一致的是 A. 气者,理之依也 B. 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C.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D. 金、木、水、火、土构成万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题干中认为名字能改变人的一生的气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不符合题意。 B:题干中认为名字能改变人的一生的气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不符合题意。 C:题干中认为名字能改变人的一生的气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C符合题意。 D:题干中认为名字能改变人的一生的气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金、木、水、火、土构成万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本原的,物质是派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分别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3.《求是》杂志上发表的《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一文中指出,编制村庄规划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这从哲学角度来看,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就必须( ) - 21 - ①坚持实事求是,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战略决策 ②分析矛盾特殊性,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条件 ③坚持在矛盾特殊性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 ④从群众意愿出发去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②: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这强调了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战略决策,要分析矛盾特殊性,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条件,①②符合题意。 ③:坚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③错误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去,而不是从群众意愿出发,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14.实现到 2020 年让 7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致贫原因的多样性决定了脱贫手段的差异性,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等“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脱贫的手段差异,说明了事物在绝对运动中保持相对静止 ②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 21 -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信前途光明,重视量变的积累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的路径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脱贫的手段差异,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①错误。 ②③:依据题意,材料中打赢脱贫攻坚战采取的“四个一批”措施,说明致贫的原因很多,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信前途光明,重视量变的积累,②③符合题意。 ④:要尊重历史条件,而不是超越历史条件,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1.运动与静止: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绝对静止);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⑵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 - 21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显著地、根本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的。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15.他们早出晚归,风雨兼程;他们垒起了高墙,建起了大楼,送来了快递;他们来自他乡,常年在外奔波。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是建设的贡献者,城市发展的洪流中混着他们的泪与汗。他们是一群再普 通不过的平凡人,却也是国家发展、城市发展必不可缺的功臣,他们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和点赞。他们让我们体悟到( )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人生的价值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条件 ③为社会创造出财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劳动创造中砥砺自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①:“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是建设的贡献者,城市发展的洪流中混着他们的泪与汗。他们是一群再普 通不过的平凡人,却也是国家发展、城市发展必不可缺的功臣”,这说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①符合题意。 - 21 - ②:材料未提及社会提供的条件,也就未体现人生的价值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条件,②不符合题意。 ③:社会提供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错误。 ④:他们早出晚归,风雨兼程;他们垒起了高墙,建起了大楼,送来了快递;他们来自他乡,常年在外奔波,这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劳动创造中砥砺自我,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得力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 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建成全球最大的社保网络,托起亿万群众“稳稳的幸福”。 2019年8月,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2.93亿人,覆盖92%以上人口,全民医保基本实现。目前,电 子社保卡申领累计超过4000万张,电子社保卡把社保卡装在手机里,实现了社保卡线上线下融合,全国 一卡通用,真正做到了群众走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仅2018年,全国各地财政为贫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费就达到28.3亿元。2019年9月20日,五部委发布通知,加快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落地步伐。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我国建成社保网络就是为了让全体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结合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信息,分析我国是如何建成全球最大社保网络、托起亿万群众“稳稳的幸福”的。 - 21 - 【答案】(1)建设社保网络有利于推进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确有利于让全体公民 共享发展的成果。但是,社保网络建立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增强居民消费预期提高 居民消费水平,从而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社保网络中的一卡通等措施,可以促进劳动力 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2)发展经济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我国社会保障覆盖大面积扩展的助推器,也成为社会保 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加速器。 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保障作用,实现社会保障兜底,也使得中国的社 会保障体系能强有力地覆盖最广大的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 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不断增强社保基金实力,为社保网络发展提供坚实 的物质基础。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社会保障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辩证思维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对这“我国建成社保网络就是为了让全体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一观点进行评析。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层分析题中观点。第一层次:我国建成社保网络有利于全体公民共享发展成果,可围绕推进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来分析。第二层次:我国建成社保网络是不是只是为了让全体公民共享发展成果,可围绕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信息,分析我国是如何建成全球最大社保网络、托起亿万群众“稳稳的幸福”的。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主要有:社会保障、财政作用、宏观调控。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题,此类试题既要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又要分析观点的不合理性。要确定评析运用知识角度,细化知识内容。本题限定了知识范围,要找出具体的知识点并写出来,按照材料+观点(核心)+阐述+总结(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格式或者观点(核心)+材料阐述+点题(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进行回答。 第(2 - 21 - )问,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一 系列重大部署,“中国之治”的宏伟蓝图逐渐清晰、具体措施逐步落实。 2019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草案)》,实化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的措施,以法治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证券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新修订的森林法、社区矫正法、关于修改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人民生活、企业生产等方面的利益。 2020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工作,充分发挥机关基层党组织作用,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实现“中国之治”的宏观蓝图过程中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在“中国之治”中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坚 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优势;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推进立法工作,确保“中国之治”有法可依,以良法保障善 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创新管理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十九届四中全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之治”宏伟蓝图具体落实措施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实现“中国之治”的宏观蓝图过程中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主要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 21 -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题型解答,一般分这样四个程序,抓主体——定范围——找措施——联材料。1.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记对措施进行综合。2.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3.找措施。(1)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2)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3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习近平主席强调,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 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 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我们支持国际社会以此为契机,重申对多边主义承诺,加强和完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中方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工作。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为何主张加强和完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 (2)有评论说,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充分体现出中国政体的优势。请指出我国政体在这次战 “疫”中的优势所在。 【答案】(1)①联合国是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②联合国作为集体全机制 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的经社系统规范国际社会 成员的行动方向,推动发展问题逐步解决;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 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答上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可酌情得分。)③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 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以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2)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次战“疫”中体现出的优势有: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 - 21 - 的生命健康权益,调动了全体人民参与战“疫”的积极性,保证了国家机关在战“疫”中的协调 高效运转。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方再次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国际政治现象的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中国为何主张加强和完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联合国的性质、联合国的作用、中国与联合国。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联合国的性质角度:写出主干知识:联合国是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②联合国的作用角度:写出主干知识:联合国作为集体全机制 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的经社系统规范国际社会 成员的行动方向,推动发展问题逐步解决;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 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③中国与联合国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 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以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指出我国政体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疫”中的优势所在。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指向的是我国政体的优势,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主要涉及:保障作用、动员作用、保证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即先阐释我国的政体是什么,然后整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点睛】第(1)问,联合国的宗旨、原则: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联合国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活动。②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表明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第(2)问,本题属于简答题的变式,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整合作答即可。 - 21 - 19.黄河流域分布有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要自然地理景观,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治理和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治理黄河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说明怎样“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答案】①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突破黄河治理的瓶颈,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黄河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③着眼于大保护大治理,注重系统优化,综合分析,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和生态协调发 展。 ④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保护人民的利益。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黄河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黄河的治理和保护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知识材料的整合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说明怎样“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要矛盾、系统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价值选择。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黄河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②系统优化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着眼于大保护大治理,注重系统优化,综合分析,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③主要矛盾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突破黄河治理的瓶颈,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④正确价值选择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保护人民的利益。 【点睛】 - 21 - 本题解答可根据试题设置: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说明怎样“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分三步走,第一步,研读材料,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或者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第二步,确定知识角度,考生根据第一步的“层意”或“关键信息”联想知识要点;第三步,考生将知识要点与材料信息或“层意”糅合在一起。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中国人民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涵养了一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这样一种斗争精神,就是一种知难而进、逆流而上的勇气,一种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气神,一种遇强更强、愈挫愈勇的坚韧。这一精神贯穿于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中,也贯穿于2020年春天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还将贯穿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实现的征程中。 2020年的开局,与往年格外不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一场不期而遇的阻击 战就这样打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号角吹响,举国响应。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但没有任何一次被苦难打垮,而是在一次次淬炼和升华中不断铸就辉 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过往,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在灾难的洗礼中生生不息,永远向前;未来,必将在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创造新的辉煌。 (1)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弘扬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斗争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一个哲理,谈谈你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理解。 【答案】(1)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作为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弘扬这一斗争精神将会提高全民族综合素 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 的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迸发出来的爱国主义 精神和家国情怀,将维系着中华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 奋斗。 (2)示例一: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 国经济正是在栉风沐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程中,一路前行。 示例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前进的道路上,既有困难和挑战,又 有机遇和成功,经历风雨,在挫折和风险中磨砺提升,是抓住机遇、转危为安的条件。示例三: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经 历风雨中积累经验、积蓄力量,才能闯关夺隘、铸就辉煌。 - 21 -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脱贫攻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扶贫政策、脱贫攻坚的开展及成果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弘扬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斗争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设问与试题情境圈定知识要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作为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弘扬这一斗争精神将会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③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迸发出来的爱国主义 精神和家国情怀,将维系着中华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 奋斗。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一个哲理,谈谈你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理解。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但需要考生结合试题材料确定知识角度: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矛盾双方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然后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答案示例一: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经济正是在栉风沐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程中,一路前行。答案示例二:矛盾双方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前进的道路上,既有困难和挑战,又有机遇和成功,经历风雨,在挫折和风险中磨砺提升,是抓住机遇、转危为安的条件。答案示例三: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在经历风雨中积累经验、积蓄力量,才能闯关夺隘、铸就辉煌。 【点睛】 - 21 -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 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