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3单元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专题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3单元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专题练习

专题三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品真题——明确高考考查方向……………………………………………………·‎ 考向一 分配制度 ‎1.(2015·山东高考·25,4分)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C [本题的题眼是“国务院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提高这项补助,能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故C项正确;医疗补助与居民消费结构无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财政补助不属于初次分配,故B项与题意无关;财政补助是财政政策,D项中“增加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排除。]‎ ‎2.(2015·江苏高考·6,2分)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本题的题眼是“新增财产性收入来自房地产、银行理财、存款、股票、信托、基金、保险等”。通过房地产、存款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体现,①说法符合题意;新增财产性收入来自多方面,表明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④说法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投资风险,②不符合题意;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属于投资收入,是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也没有体现更加注重公平,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3.(2014·四川高考·2,4分)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 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 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本题考查个人收入分配以及资源配置的相关知识。本题的题眼是“经营权流转”“租金”。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土地与资本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且材料没有体现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①排除;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在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的前提下进行的,②错误;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后,村民依靠土地出租获得的租金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③正确;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④符合题意。]‎ 考向二 效率与公平 ‎4.(2015·广东高考·25,4分)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81、0.477、0.474、0.473和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 ‎2010年部分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 ‎①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 ②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④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本题的题眼是“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由材料可知,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数值越来越小,说明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小,①错误;法国收入初次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大于英国,而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小于英国,表明其再分配政策的调整效果好于英国,②当选;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数值越来越小,表明中国强化了再分配功能,③符合题意;再分配主要是依靠政府进行的分配,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而不是以市场为主导的,④排除。]‎ ‎5.(2014·广东高考·26,4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 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C [本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题眼为“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 要解决工资水平的差距问题需要统筹区域发展,整顿市场秩序和分配秩序,②③正确,选C项;劳动报酬的提高属于初次分配领域,①错误;我们要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④说法错误。]‎ ‎■悟方法——养成规范解题习惯…………………………………………………….‎ ‎[示例] (2017·河北省衡水市中学二调·3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迅速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激励导向的分配政策,不断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意见》着力完善推动形成体现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在收入分配上的自主权,发挥科研资金、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强科技成果产权对科技人员的长期激励作用,允许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激励导向的分配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练预测——瞄准高考命题靶心…………………………………………………….‎ ‎[命题分析] 收入分配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追寻的目标,本考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2018年高考可能结合改革中的新措施、新生事物,考查收入分配方式、影响收入增长的因素、促进收入增长的措施;结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考查如何促进社会公平。以客观题为主,不排除主观题的可能性。‎ 考向一 分配制度(常考题型:选择题)‎ ‎1.《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正式提出农地的“三权分置”,在现有“集体所有权”和“集体成员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将承包经营权进一步分置为集体成员的“承包权”与具体耕作者的“经营权”。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此举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②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③农地的“三权分置”,有利于适度发展现代规模农业 ④农地的“三权分置”从制度上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当选;将承包经营权进一步分置为集体成员的“承包权”与具体耕作者的“经营权”,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促进土地的规模化利用,③当选;材料并未涉及收入分配公平,①不选;在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④说法错误。选B。]‎ 考向二 效率与公平(常考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 ‎2.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的“漏桶实验”发现,从富人那里征税补贴给穷人,‎ 穷人实际得到的比富人失去的要少。这是因为,这一做法会挫伤富人的积极性,带来社会财富的减少。这启示我们(  )‎ ‎①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②初次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④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从富人那里征税补贴给穷人,体现了国家运用税收进行再分配,且初次分配也要兼顾效率和公平,②不选;此举会挫伤富人的积极性,带来社会财富的减少,体现了公平对效率的影响,①③入选;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C。]‎ ‎[提分技巧] “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一看分配的领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三看分配的方式: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等的调整进行。‎ ‎3.“共享”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美好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实现“共享”的重要节点是“补短板”,特别是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近年来基尼系数指标:‎ 年份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基尼系数 ‎0.474‎ ‎0.473‎ ‎0.469‎ ‎0.462‎ ‎0.465‎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警戒线为0.4。‎ 材料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我国现行标准下(人均年纯收入2 300元)农村贫困人口(7 017万)实现脱贫,贫困县(592个)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分析“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的经济学依据。‎ ‎【答案】 (1)材料一反映近5年来,我国贫富差距逐年缩小,但仍超过国际警戒线。‎ ‎(2)实现“减贫脱困”,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改善民生,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最终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实现脱贫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这也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