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学考)
福建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半期考试高二政治(学考班)试卷 一、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所选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上。 1.被称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连创票房新高。影片中,灾难来临,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协商、合作,以局部的小牺牲换来整体的大胜利。可见,编者深谙“整体部分联系”的道理,从哲学视角把握了时代脉搏,是对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把握与诠释。这表明 ①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②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与升华 ③哲学推动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材料表明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能够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功能,不体现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与升华,②与题意不符。 ③: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对自然科学有指导作用,材料不体现这一点,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又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管子》中记载:“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于水。古代东西方学者都思考世界本原问题并提出相似观点,原因在于 ①世界本原问题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一物与万物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③哲学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④社会实践决定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古代东西方学者都思考世界本原问题并提出相似观点,原因在于世界本原问题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任何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而社会实践决定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正如《管子》和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他们都把水这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万物之本原,就是受到了当时社会实践水平的制约,①④符合题意。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②说法错误。 ③: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特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2)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方向和路线。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它揭示了哲学斗争的焦点。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派别的基本标准。 (4)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正确认识,是人类实践取得成功的思想保证。 3.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六地(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等)同步发布。黑洞是一个多世纪前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这张照片帮助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之所以能被证实,是因为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客观需符合主观 ③规律可以被认识和创造 ④意识能动反映物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黑洞是一个多世纪前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这张照片帮助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之所以能被证实,是因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反映物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①④说法正确。 ②:客观决定主观,主观需符合客观,而不是客观需符合主观,②说法错误。 ③: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被认识,但不能被创造,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4.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先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说:“你们立刻买东西来,把这个黑暗的房间完全装满。”一个学生买了许多干草,满满地塞了一屋子,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另一个学生买了一支蜡烛,点燃蜡烛,整个屋子一片光明。先生笑着说:“这是装满屋子的最好的方法。”这个寓言故事启示我们 ①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可以使人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是现世智慧,“是科学之科学”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这个寓言故事启示我们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②符合题意。 ③: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说法错误。 ④:哲学是现世智慧,但不是“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并不是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的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5.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女性”机器人索菲娅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索菲娅采用人工智能和谷歌的语音识别技术,号称可以模拟超过62种面部表情,被媒体称为最像人的机器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机器人“索菲娅” ①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②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其意识与功能优越于人类 ③代表着科技与未来,与人类一样,都具有意识 ④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被媒体称为最像人的机器人“索菲娅”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①④说法正确。 ②:机器人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本身并不具备意识,只是对人的意识与功能的模拟,②说法错误。 ③: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机器人不具有意识,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形成意识。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是对人的智能的延伸,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它缺乏人类的原创、互动、谈判等能力。“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6.改革开放之所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与实际。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B.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C. 实现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 D. 是对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能动反映 【答案】B 【解析】 【详解】B: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与实际。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科学地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B符合题意。 A: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A说法错误。 C: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而不是实现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说法错误。 D: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对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能动反映,而是正确地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内容不仅科学的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不仅对自然的观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而且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的内容不仅科学的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7.2019年9月,英国科学家首次识别出与左撇子相关的基因区域,这些基因区域与大脑内语言相关脑区相联系。研究发现,在左撇子实验对象中,左右脑的语言区域以一种更协调方式相互交流。这或许表明,左撇子在执行语言任务时可能具有优势。同时强调这些差异仅被视为平均情况,并非所有左撇子都如此。这表明 ①大脑内部结构关联度决定了意识是歪曲还是如实反映物质 ②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③左撇子的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活动中比右撇子的人更具优势 ④科学家的首次识别表明这一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英国科学家首次识别出与左撇子相关的基因区域,表明这一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对左撇子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论证了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②④符合题意。 ①:大脑内部结构关联度会影响到意识对物质反映,但不能决定意识是歪曲还是如实反映物质,①说法错误。 ③:研究成果表明左撇子的人在执行语言任务时可能具有优势,而不是在改造客观世界活动中比右撇子的人更具优势,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意识的本质: 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⑵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而不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⑶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本质/内容) 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8.漫画《书上说摘苹果要用梯子》主要讽刺了 ①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 ③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 ④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漫画《书上说摘苹果要用梯子》主要讽刺了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和行为,①②符合题意。 ③:漫画《书上说摘苹果要用梯子》主要反映了实际生活中的本本主义,不涉及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③与题意不符。 ④:并非所有的书本知识都不符合客观实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唯心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9.2018年8月20日19:30,锤子科技夏季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凯迪拉克中心(原五棵松体育馆)举行,正式发布其新一代产品坚果Pro2s,新产品双系统、无限屏。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24个月就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A.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B.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C.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24个月就更新一次,这表明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运动,没强调物质是运动的载体,也没体现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AC不符合题意;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故B错误。故选D。 【点睛】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别 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性质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0.2019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详细规划正式发布。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带动作用,既意味着与拓展区共同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又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这表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 A. 立足北京城市,发挥对周边的辐射作用 B. 改变京津冀间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 坚持综合的思维方式,“一盘棋”谋划 D. 用人为事物的联系取代自在事物的联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C:材料表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坚持综合的思维方式,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着眼于整体,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C符合题意。 A:材料表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立足整个区域的客观实际,而不是立足北京城市,A与题意不符。 B: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根据京津冀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而不是改变京津冀间固有联系,因为联系是客观的,不能改变,B说法错误。 D: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根据京津冀间的固有联系,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而不是用人为事物的联系取代自在事物的联系,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11.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说“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非被动的 ②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就能造福人类 ③意识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奋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说明生态治理不是一蹉而就的事情,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才能取得成功。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非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奋进,激励人们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①④符合题意。 ②:造福人类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不等于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就能造福人类,②说法错误。 ③: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12.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认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 A. 经济全球化与人们对它的认识是同步发展的 B.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C. 经济全球化存在缺陷,需要人们从一开始就揭示它的本质 D. 经济全球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D: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符合题意。 A: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认识与实践并非完全同步发展,A说法错误。 B: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B说法错误。 C:材料强调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体现经济全球化存在缺陷,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13.为了摆脱贫困,核桃坝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 ①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正确,该村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从而转型成功,这说明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把握,①当选; ②说法错误,失败与成功的相互渗透与转化有明确的界限,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故排除②; ③正确,“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最后取得成功,这说明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③当选; ④说法错误,通过实践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要遵循客观规律,不是总能成功的,故排除④。 故选:B。 【点睛】该村转型成功是因为发展道理符合了事物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符合了客观实际,而前期的失败则是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趋势。这说明成功和失败是有严格界限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 14.下列选项与漫画《心病》哲学寓意最贴切的是 A. 杯弓蛇影 B. 对症下药 C. 患得患失 D. 白日做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漫画综合考查哲学的相关知识。漫画中的人看见别人在议论,就觉得别人在议论自己,由此形成心病,属于唯心主义。“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属于唯心主义,与漫画寓意相符合,A正确。“对症下药”,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不合题意;“患得患失”意思是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C不合题意;“白日做梦”意思是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D不合题意。本题选A。 15.朱熹在诗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也在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两位诗人可能都意识到了 ①实践在读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②脱离实践的读书是没有意义的 ③实践才是书本知识的真正来源 ④阅读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实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朱熹在诗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也在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两位诗人可能都意识到了实践在读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①③符合题意。 ②:本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不是脱离实践的读书是没有意义的,②错误。 ④:本题不是强调阅读的根本目的,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说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①项正确;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是可以认识和发现真理,②项错误;真理与谬误作为一对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这并等于说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项错误;认识对象是无限变体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④项正确;正确选项为B。 【点睛】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17.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发挥共同而有区别的作用。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上述材料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决定性作用 ③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用局部的发展推动事物整体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发挥共同而有区别的作用。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体现了部分影响整体,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事物整体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①:客观决定主观,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说法错误。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主观能动性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8.唐太宗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回答的合理性在于 ①真理在不同主体的讨论中被发现 ②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个正确认识 ③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④听取不同主体的认识有利于发现真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唐太宗的话意思是作为一个君主,怎么做才能明辨是非,怎么做就会昏庸糊涂?魏征的回答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魏征回答的合理性在于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听取不同主体的认识有利于发现真理,③④符合题意。 ①: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而不是在不同主体的讨论中发现真理,①说法错误。 ②: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他们对同一客体的认识不具有同样的真理性,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他们对同一客体的认识不具有同样的真理性,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9.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下列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B. 物是观念的集合 C. 存在即被感知 D. 气者,理之依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原。D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一致;A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概念、真理的含义。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属于认识范畴,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故①错误;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因此,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故②符合题意;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因此,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是不完美的、片面的,多个认识主体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更有助于形成对事物的全面认识,有利于发现真理,故③符合题意;真理具有客观性,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现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而非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故④错误。故选C。 【点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019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中国经济“成绩单”:2018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6.6%,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完成下面小题。 21. 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依然是稳定全球经济的压舱石。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蕴含的哲理是 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局部的发展推动了整体的发展 ③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④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 面对全球金融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投资大幅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及单边主义盛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3.5%和3.6%。下调增长预期 ①改变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内在本质及其规律 ②展望了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并不反映当前现实 ③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④体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21. A 22.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经济对全球发展的贡献为背景材料,考查联系的观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第(1)小题从材料强调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所起的作用,说明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局部的发展推动了整体的发展。注意题意指向是局部对于整体的影响,要理解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第(2)问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现状,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说明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采取相应的举措。注意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21题详解】 ①②: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依然是稳定全球经济的压舱石。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体现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局部的发展推动了整体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局部对于整体的影响,不体现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③与题意不符。 ④: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不存在,但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2题详解】 ③④:面对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说明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③④符合题意。 ①:全球经济发展的内在本质及其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和利用,但不能改变,①说法错误。 ②:事物处于先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之中,意识活动具有主动的创造性,根据当前的现实,可以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3.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②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 ③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 ④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材料没有体现“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按规律办事,②④适合题意。 ③: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D。 24.国家统计局根据2018年8月的经济数据作出公布:生产需求平稳,就业物价稳定,转型升级持续,质量效益改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一数据分析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静止就是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④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国家统计局根据2018年8月的经济数据,对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作出分析,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表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④符合题意。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说法错误。 ③: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一种静止状态,但静止不等于就是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二、非选择题 25.材料一 法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拉美特利从物质元素和物质结构上说明世界的统一性,说“人是机器,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器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体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 材料二罗马教皇曾说“(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1)拉美特利的观点属于什么哲学观点?说明理由。 (2)你对材料二的观点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1)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他把位置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则,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特点。 (2)罗马教皇的说法强调了上帝创造人的精神和灵魂,一种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因为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住在和本源,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知识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解析】 本题以法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拉美特利从物质元素和物质结构上说明世界的统一性以及罗马教皇的观点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拉美特利的观点属于什么哲学观点,并说明理由。根据材料的表述:“人是机器,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器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体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可以看出,该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其理由主要是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特点。 (2)本题要求考生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分析。根据题目中材料的表述,“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可以看出,罗马教皇的说法强调了上帝创造人的精神和灵魂,这属于一种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然后考生表述出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即可。 26.《开学第一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面对中国中小学生的电视节目。2019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讲述为了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而不懈奋斗的动人故事,让广大青少年接受一次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学第一课》栏目组确定“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由。 【答案】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确定“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进行爱回主义教育有利于通过故事的讲述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传采中华民族精神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力量。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确定“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激励人们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砥奋斗,催人向上奋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开学第一课》栏目组确定“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背景材料,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可结合材料,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等方面,分析说明《开学第一课》栏目组确定“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通过故事的讲述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激励人们不畏艰难险阻,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力量。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学第一课》栏目组确定“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由。 从材料可以看出,《开学第一课》栏目组确定“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通过故事的讲述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激励人们不畏艰难险阻,催人向上奋进,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力量。 可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等方面,分析说明理由。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多年前的诗人李白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从“嫦娥奔月”的美妙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烈实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1993年我国开始制定月球探测计划,分为绕、落、回三阶段。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之后传回第一幅月面画像。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拍摄的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与“嫦娥一号”相比,掀起了月亮的红盖头,看得见石头,看得见坑,其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2013年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作为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嫦娥系列卫星探月工程将更好地满足国家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对月球的探测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来源于探月历程的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月球的认识随着探月的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嫦娥二号”作为科学实验,验证未来的“嫦娥三号”的一部分技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探月工程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从每一次的探月活动中获得对月球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对月球的探测历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可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等方面,分析我国对月球的认识来源于探月历程的实践,并随着探月的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嫦娥二号”作为科学实验,验证未来的“嫦娥三号”的一部分技术,可用于国家发展的需要。而每一次的探月活动中获得对月球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对月球的探测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从材料可以看出,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来源于探月历程的实践,并随着探月的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嫦娥二号”作为科学实验,验证未来的“嫦娥三号”的一部分技术,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从每一次的探月活动中获得对月球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 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等方面,分析我国对月球的探测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点睛】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其根源来看,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此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 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8.十九大后,某市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引导人才、资本、技术向农村流动,助力乡村振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样一个大战略,任务艰巨而繁重,需要各地各部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统筹协调各个环节,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因地制宜,扎实推进。该市通过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打破了村组界限,统筹配套田间道路、沟渠等水利设施,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该市相关做法的合理性。 【答案】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该市从大处着眼、统筹协调各个环节、统筹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该市分步推进、从小处着手,是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以十九大后,某市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引导人才、资本、技术向农村流动,助力乡村振兴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该市相关做法的合理性。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故首先,可以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以及其方法论的角度,分析说明该市的做法从大处着眼、统筹协调各个环节、统筹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其次,可以从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该市分步推进、从小处着手,是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即可。 【点睛】正确把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 部分 区 别 内涵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地位和功能 整体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方法论要求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联系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是指原来作为整体的事物,相对于更高层次的系统来说,它又成了部分;原来作为部分的东西,相对于更低层次的系统来说,它又成为整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