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新探究大一轮检测:必修43第六课 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新探究大一轮检测:必修43第六课 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这是因为(  )‎ A.学习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真理总是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 解析:选B。“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这句话表明实践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实践决定认识,B正确;其他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 ‎2.2018年10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火箭成功发射中法海洋卫星。该卫星通过中法各自研制的仪器可以检测海洋动力环境,首次实现海风和海浪同步观测,使人类对海洋动力的理解更为深刻,对海上灾难的预测与防范也将更为及时和准确。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通过发射海洋科研卫星可以更好地认识海洋动力,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符合题意;海洋卫星的发射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海洋,对海上灾难的预测与防范也将更为及时和准确,说明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④符合题意;人类的科研活动推动了认识的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③不选。‎ ‎3.“蒙古族长调、萨满吟诵调,这些民间的音乐,在现成的资料里面都有。但只有你身临其境,听当地人在生活中歌唱,你才能触摸到音乐活的灵魂。”这段话告诉我们(  )‎ A.生活实践才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 B.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性认识世界的活动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享受者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条件的制约 解析:选D。材料中的话告诉我们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条件的制约,D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是不科学的,排除;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错误;C在材料中未体现。‎ ‎4.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黑豆皮提取物能够提高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带皮食用黑豆能够改善贫血症状,这项研究成果为我国研发安全、高效的药物来治疗贫血提供了科学依据。材料表明(  )‎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②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造福人类 ‎③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促进实践的发展 ‎④认识的目的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追求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科学家对黑豆皮的研究,体现了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在这种认识指导下通过实践造福人类,②正确;同时该研究为治疗贫血提供了科学依据,体现了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中“改造规律”的说法错误;④错误,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5.有人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有人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去寻找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体现了(  )‎ ‎①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人们不同的需求和体验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并在反复中不断超越自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对有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有人说是人生的两大悲剧,有人说是人生的两大快乐,可见,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表明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中“取决于”说法错误;认识的反复性在材料中未体现,④不符合题意。‎ ‎6.下边漫画启示我们(  )‎ A.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自然 C.要勇于实践,勇敢迈出人生第一步 D.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解析:选C。漫画中的文字“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启示我们要勇于实践,勇敢迈出人生第一步,C项符合漫画寓意。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A项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B项错误;D项不符合漫画主旨。‎ ‎7.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  )‎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一种哲学范畴 D.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解析:选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与时俱进,使主观与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不断地发展真理、掌握真理,故答案选B。A项观点错误,C、D两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8.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而强、轻而刚、耐高温、耐腐蚀、结构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已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民用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表明(  )‎ ‎①事物本质的展现有一个过程 ‎②把握事物的性质可以造福社会 ‎③事物内部的矛盾有其特殊性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而强、轻而刚、耐高温、耐腐蚀、结构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已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民用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性质可以造福社会,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强调的是认识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9.在一项实验中:两组志愿者先分别回忆被孤立和被接纳的情形,一段时间后估计所处房间温度。结果,面对同样温度的房间,两组给出的平均温度为21.67度和23.89度,印证了“孤单寂寞冷”这一网络流行语的合理性。这说明(  )‎ A.意识有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的作用 B.科学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根据 C.实践能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D.过往经验可能会阻碍人们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解析:选A。两组志愿者先分别回忆被孤立和被接纳的情形,印证了“孤单寂寞冷”这一网络流行语的合理性。这说明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错误;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0.在生活中,当我们伤风感冒时,医生经常建议多喝水。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却指出,对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选B。材料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与题意不符;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错误。‎ ‎11.经过6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领衔绘制出的脑网络组图谱,突破了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思想,比传统的大脑图谱“布罗德曼图谱”精细4至5倍,为实现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的源头创新提供基础,更好地认识人类大脑。材料说明(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需要不断修正真理中的谬误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 ‎④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真理中没有谬误,①错误;我国科学家绘制出的脑网络组图谱,突破了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思想,体现了认识是无限的,是不断上升的,②③正确;题干并不反映实践,④不符合题意。‎ ‎12.过去,人们认为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如第四态为等离子态、第五态为低温态,此外,还有高密态、液晶态……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形态有十多种,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材料表明(  )‎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认识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而同步发展 ‎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①否定了物质的可知性,③中“同步”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从新中国成立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纪元,到第一部宪法通过,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再到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直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一系列新观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对“法治中国”进行了接力探索,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26分)‎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着重阐述了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可着重围绕前三个点结合材料进行阐述。‎ 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法治理念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8分) ‎ ‎(2)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研究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了法治理念的不断提升,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9分)‎ ‎(3)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化,是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分)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请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是非莫辩”的思想进行评析。(26分)‎ 解析: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首先承认“是非莫辩”有一定合理性,并给予说明。是非并不是因辩论的胜负来确定的,可从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的角度去分析说明。其次,“是非莫辩”认为人们无法知是非,这一点又是错误的,可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角度去分析说明如何辩是非。‎ 答案:(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8分)(2)由于人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9分)(3)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庄子认为是非莫辩是错误的。(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