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ww.ks5u.com 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政治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A. 石器 B. 铜器 C. 铁器 D. 牛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时代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其生产工具是石器、骨器,故A项正确。‎ B:铜器是商周时期石器锄耕时代的生产工具,B项错误。‎ C:铁器处于铁犁牛耕时代,C不合题意。‎ D:牛的使用处于铁犁牛耕时代,排除D。‎ 故本题选A。‎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 牛耕的推广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 铁器时代的到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牛耕的推广表明耕作技术的进步,但不是标志,A不合题意。‎ B:手工业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不是标志,排除B。‎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影响,C不合题意。‎ D:铁器时代的到来表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A.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 重农抑商的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市”“坊”反映的是经济功能的增强,其经济功能增强说明汉代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 B:材料没有体现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B不合题意。‎ C:本题强调商业的发展,不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C不合题意。‎ D:重农抑商的政策不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土地国有制 B. 重农抑商政策 C. 土地私有制 D. 盐铁专卖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A不合题意。‎ 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B不合题意。‎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而且土地兼并也表现出贫富分化,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C符合题意。‎ D:盐铁专卖亦称“盐铁官营”。旧时政府为限制工商发展,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材料不是强调盐铁专卖政策,排除D。‎ 故本题选C项。‎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其主要目的在于 A. 扩大资本市场 B. 增加社会财富 C. 缓和社会矛盾 D. 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扩大资本市场与福利政策无关,A不合题意。‎ B:增加社会财富与福利政策无关,B不合题意。‎ C:西方福利国家的建设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体现之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资产阶级统治,C符合题意。‎ D:福利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D观点片面,排除。‎ 故本题选C。‎ ‎6.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一项《航海条例》,其矛头直指荷兰。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各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又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此规定体现了 A. 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诉求 B. 贸易保护主义阻碍英国发展 C. 自由主义影响国际经济秩序 D. 英国殖民霸主地位不断强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航海条例》是克伦威尔政府为打击贸易对手,保护本土航海贸易垄断而颁布的一项限制性法案,加速了英国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A符合题意。‎ B:17世纪英国推行重商主义,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而这推动了这一时期英国的发展,B错误,排除。‎ C:自由主义确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排除C。‎ D:1651年英国还未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排除D。‎ 故本题选A。‎ ‎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17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早期殖民 B. 宗教改革 C. 圈地运动 D. 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A:材料涉及的是农民和耕地问题,早期殖民和题干无关,A项不合题意。‎ B:宗教改革和农民耕地无关,B项不合题意。‎ C:英国开始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因此圈地运动也被称为“羊吃人的运动”,C项正确。‎ D:工业革命兴起是在18世纪6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D项错误。‎ 故本题选C。‎ ‎8.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认识。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危害:一是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二是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经济危机造成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当时人们最深的体验就是:“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故选B。‎ ‎9.20世纪初,竹枝词描述了当时出现在上海的一种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该新鲜事物应是 A. 电话 B. 有线电报 C. 互联网 D. 有轨电车 ‎【答案】A ‎【解析】‎ ‎【详解】A:材料中“鸿”指鸿雁,在中国古代鸿雁指书信,材料反映的是在近代上海由于近代化的发展通讯发生了变化,最后再依据材料“两地语言传顷刻”可知与电话有关,A正确。‎ B:电报没有声音,排除B。‎ C:互联网在20世纪初还未出现,排除C。‎ D:有轨电车不属于通信工具,明显错误,排除D。‎ 故本题选A。‎ ‎10.有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这“发明”指 A. 信息时代的到来 B. 理性时代的到来 C. 蒸汽时代的到来 D. 电气时代的到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A:信息时代以40年代末50年代初揭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契机,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排除A。‎ B:启蒙时代或启蒙运动,又称理性时代,是指在17世纪及18世纪欧洲地区发生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 C: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开始进入了蒸汽时代,排除C。‎ D:材料“使人类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据此可知此项发明是指电气时代爱迪生发明的电灯,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下列关于垄断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 垄断组织的出现能够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C. 垄断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倒退 ‎【答案】D ‎【解析】‎ ‎【详解】A: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 B:垄断组织的出现能够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B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 C:垄断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而产生垄断,因此垄断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是进步的。因此错误的选项是D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殖民扩张和掠夺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垄断组织的形成 D. 工业革命的进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殖民扩张和掠夺不能直接提高生产力,A错误。‎ B: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和产生的影响,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831年”不符,B不合题意。‎ C: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和产生的影响,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831年”不符,排除C。‎ D:材料中说明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劳动生产率提高反过来降低了商品的价格,之前的奢侈品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D正确。‎ 故本题选D ‎13.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A. 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得到发展 B. 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C. 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 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答案】D ‎【解析】‎ ‎【详解】D:“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D符合题意。‎ A:“新和谐公社”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探索新的社会制度,而不是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得到发展,A说法错误。‎ B:“新和谐公社”的出现与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之间没有直接关系,B说法错误。‎ C:“新和谐公社”出现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1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 B. 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C.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D.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A: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A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 B: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B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 C: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时,世界上还没有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在1917年,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D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15.“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A. 启蒙思想 B. 生物进化论 C. 空想社会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启蒙思想不符合材料要求,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A。‎ B:生物进化论不符合材料要求,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 C:空想社会主义属题干中“小炮”的范围,C不合题意。‎ D: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者发射小排炮”可以得出“大炮”即为科学社会主义,D项为正确选项。‎ 故本题选D。‎ ‎16.《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主要是因为它 A. 促进了广大工人的觉醒 B. 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 C. 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D. 第一次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答案】C ‎【解析】‎ ‎【详解】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广大工人的觉醒,但不是成为《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的原因,A不合题意。‎ B: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B。‎ C:《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此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符合题意。‎ D:《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D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 故本题选C。‎ ‎17.“傅立叶……设想一种特殊的、自足的、精确人数为1620人的单位,人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他的这种设想 A. 得到了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 B.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C. 来源于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 D. 是改革社会弊端的一种空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空想社会主义没有也不可能得到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A项错误。‎ B: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B不合题意。‎ C:来源于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和条件,C不合题意。‎ D:傅立叶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他提出的这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无法实现,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18.“北方吹来十月的风,警醒我们苦弟兄。无产阶级快起来,联合农民去进攻。”上述歌词直接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 马克思主义传播 B. 五四爱国运动 C.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第一次国共合作 ‎【答案】A ‎【解析】‎ ‎【详解】A: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所以材料“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可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A符合题意。‎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于1919年,没有联合农民,排除B。‎ C: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坚持城市中心论,忽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排除C。‎ D:第一次国共合作始于1924年,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 故本题选A。‎ ‎19.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A. 中国共产党诞生 B. 红军长征胜利 C. 抗日战争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A: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由“南湖”“画船”“搏出新天地”等关键词可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符合题意。‎ B:本题不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B不合题意。‎ C:本题不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C不合题意。‎ D:本题不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A. 红军长征的胜利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红军长征的胜利,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A错误。‎ B: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错误。‎ C:解放战争的胜利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C错误。‎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正确。‎ 故本题选D。‎ ‎21.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 《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发生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A不合题意。‎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是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直接产物。结合材料时间“1954年9月21日”可知B符合题意。‎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发生在1956年,C不合题意。‎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发生在1956年,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巩固国防,发展生产力,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下列有关“一五”计划的表述,合理的是 A. 受到美国的大力援助 B. 成功掌握核武器技术 C. 大跃进加速了其完成 D. 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B:中国掌握核武器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排除B。‎ C: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了重工业,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1954年股金证)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农业合作社在全国确立 B. 民族资本主义已然消亡 C. 手工业改造的有效推行 D. 公私合营如火如荼开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从一张股金证无法说明农业合作社是否在全国确立,且农业合作社属于农业上的改造方式,A排除。‎ B:1954年三大改造并未完成,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C:这件文物反映的史实是三大改造中的手工业改造,C符合题意。‎ D:公私合营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与图无关,排除D。‎ 故本题选C。‎ ‎24.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是 A. 地方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地方自治制度的说法过于抽象,A项错误。‎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与处理民族关系没有直接联系,B错误。‎ C:据题干“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妥善处理了中国的民族关系,C项正确。‎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制度,D项错误。‎ 故本题选C。‎ ‎25.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这一做法 A. 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B. 助推了左倾思想的发展 C. 使得中国出现三年经济困难 D. 改变了中国的工业结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结合材料的时间和内容特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以后,钢产量明显下降,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正确。‎ B: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是对左倾错误的一种纠正,没有助推左倾错误发展,B错误。‎ C:材料的现象是三年经济困难以后,不是出现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C错误。‎ D:材料的现象只是减少了钢产量,没有改变经济结构,排除D。‎ 故本题选A。‎ ‎2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A: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正确。‎ B: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B不符合题意。‎ C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于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7.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③中国建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②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将在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有着充分的依据,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新的时代内涵,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一以贯之的在新时代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书写历史新篇章。‎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A. 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水平 B.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C.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国情。A:我国尚未进入发达国家水平,A错误。‎ B:我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错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正确。‎ D: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29.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是 A. 党的指导思想 B. 党的基本路线 C. 党的群众路线 D. 党的宗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党基本路线。B: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B正确。‎ A: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不符合题意。‎ C: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不符合题意。‎ D: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30.我们常说,做人要不忘初心。那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________。‎ A.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B. 实现共产主义 C.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D. 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C: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C符合题意。‎ ABD: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精神,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奋斗目标,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对中国共产党使命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谁能够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谁就能赢得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使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近代救亡图存的苦难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初心不变,‎ 使命不改,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31.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 A.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D. 以人为本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A说法正确。‎ B: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B与题意不符。‎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C与题意不符。‎ D: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中国梦的本质和基本内涵。‎ 本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基本内涵: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梦是民族振兴梦——要是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梦是人民幸福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基本内涵之间的关系: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实现基础,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民的幸福。只有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民族才会振兴,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32.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胡锦涛 D. 孙中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进程。B: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邓小平,B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CD排除。‎ 故本题选B。‎ ‎33.习近平强调: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 A. 党的心中 B. 政府的心中 C. 中国人民心中 D.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这三项表述均错误,排除A、B、D。‎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C正确。‎ 故本题选C。‎ ‎34.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是 A. 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 B. 不断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 C. 坚持武装斗争 D.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B:不断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B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CD排除。‎ 故本题选B。‎ ‎3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①“八个明确”‎ ‎②“十四个坚持”‎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八个明确”的具体内容之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十四个坚持”的具体内容之一,③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各自的历史地位。‎ ‎“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八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3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________。‎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B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D正确,AB错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新境界,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37.党的十九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根据战略安排。到________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 2020年 B. 2035年 C. 建党100年 D. 新中国成立100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两个阶段安排。B: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正确。‎ A:一则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则2020年是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中第一个阶段的起始年份,不是任何一个阶段的终止年份,A排除。‎ C:建党100年即2021年,不是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中任何一个阶段的终止年份,C排除。‎ D:新中国成立10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什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8.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提出要扶真贫、真扶贫、精准扶贫。这体现了党和政府 A.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B.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 C.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D.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发展理念。D:要扶真贫、真扶贫、精准扶贫,是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体现的是共享发展理念,D符合题意。‎ A: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A不符合题意。‎ B: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点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B不符合题意。‎ C: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3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下列能够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的是 ‎①提出要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 ‎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 ‎③强调社会主义建设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③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的有提出要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强调社会主义建设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②③④入选。‎ ABC:选项ABC均不全面,不选。‎ 故本题选D。‎ ‎40.2019年4月,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讲话中强调:要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希望同各方一道,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让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更好造福各国人民。这体现了我国在大国外交中注重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 承担大国责任 D. 抵制大国强权政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大国外交。A:要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希望同各方一道,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让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更好造福各国人民,这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符合题意。‎ BC:材料的主旨不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不是我国承担大国责任,BC排除。‎ D:材料未涉及抵制大国强权政治,D排除。‎ 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0分)‎ ‎41.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 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的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结合上述论述,阐述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 ‎【答案】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改革开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改革开放40年的部分重大成就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论述,阐述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考生可先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教材34—35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分别是两个伟大飞跃和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考生根据对这两个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点睛】本题属于简答题。试题设问指向具体而明确,知识考查确切清楚,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试题难度较低。但作答时,一定要简洁精炼,不能拖泥带水。‎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需要新担当和新作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扎实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新时代需要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指引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理论灯塔,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科学理论指引。新时代要有新担当。用担当诠释对人民的忠诚,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激发群众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锻造优良党风,坚强党性,以党内正气带动社会风气上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将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意义。‎ ‎【答案】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行动指南,可以为新时代建设提供理论指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可以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持党的纯洁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可以为新时代建设创设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党的指导思想、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为新时代建设提供理论指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可以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可以为新时代建设创设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说明。‎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