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过去老北京吃面,面不过水,热腾腾地捞出面来,直接挑到碗里,称之为“锅儿挑”。京味儿舞台剧《锅儿挑》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夕老北京曲艺艺人的传奇故事,展现古都八百年间积淀的底蕴和气质。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根源于艺术家的创作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舞台剧《锅儿挑》来源于过去老北京吃面的实践活动,表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①符合题意,排除②。京味儿舞台剧《锅儿挑》展现古都八百年间积淀下的底蕴和气质,表明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符合题意。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④错误。 【考点】文化的产生,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 2.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A. 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 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 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信中国》展示的不仅是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更是让信仰形象站起,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这表明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正确且符合题意;B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说法错误,错在“主要”;书信承载的历史不一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D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3.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界博览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 文化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 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世博会是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平台,一些重大发明通过“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体现了文化交流、借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本题本题考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4.Z村原本是一个以磁州窑发源地、取土地闻名的古村落,但因自然条件艰苦,原住民纷纷搬离,成为空心村。当地从磁州窑文化、古镇村落文化人手,对新村和老村进行改造,发展文化艺术旅游产业。如今,空心村变成了文化村,古村落焕发出新活力。这表明 ①古村落的保护性改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②乡村传统文化是村落改造的重要动力 ③乡村文化能够在村落改造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发展艺术旅游产业是振兴乡村文化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经过一系列保护性改造措施,古村落焕发出新活力,这表明古村落的保护性改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①正确;乡村传统文化并不是村落改造的重要动力,②不选;材料中的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这表明乡村文化能够在村落改造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正确;发展艺术旅游产业并不是振兴乡村文化的前提,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5.(题文)一支笔、一把刀、一张牛皮、几种颜料、伏案一番精工细雕后,一位绝世美人便跃然形成,这就是中国的皮影艺术。艺术大师陈玉玲改变传统皮影雕刻人物面部呆板和千篇一律的风格,结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大胆创造出更加鲜活的人物造型,深受观众喜爱。这表明()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着皮影艺术的创新 ②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推动了文化产品创新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使皮影艺术焕发了活力 ④文化创新要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艺术大师陈玉玲改变传统皮影雕刻人物面部呆板和千篇一律的风格,结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大胆创造出更加鲜活的人物造型,深受观众喜爱,这表明文化创新要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皮影艺术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使皮影艺术焕发了活力,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6.2018年,以“中国脊梁,强国一代”为主题的“中国梦·大国工匠”公益大讲堂全国巡讲活动展开。“做一个匠人,在坚守中修一类匠心,怀揣一个梦想,在平凡中抒写峥嵘,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这 种共同的特点给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①坚定理想信念,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②做到持之以恒,在拼博中走向成功 ③立足基层实践,只论奉献不求回报 ④利用社会条件,全面提高自身才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材料强调,我国的大国工匠,在坚守中修一类匠心,怀揣一个梦想,在平凡中抒写峥嵘,这说明他们有坚定理想信念,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他们持之以恒,在拼博中走向了成功,故①②正确;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只论奉献不求回报”的表述不正确,故③错误;材料没体现利用社会条件,全面提高自身才能,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7.在里约获得冠军后,郎平在重要场合多次表示:“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但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然眼中坚定。”下列与郎平诠释的女排精神直接一致的是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但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然眼中坚定。”这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①③适合题意;②④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一核心,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经常用来分析一些历史事实、名言警句,辨别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内涵 名言警句 团结统一 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②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③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爱好和平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之用,和为贵; ③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 勤劳勇敢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天道酬勤;③不畏强御;④勇者不惧 自强不息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不怨天,不尤人;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爱国主义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有人说赞美是人生历程中的加油站,而批评是人生历程中的维修站,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但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文化可以成就人生 ③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文化环境影响人的发展,①说法错误;优秀文化可以成就人生,②说法错误;“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但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说明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9.2018年,一款由三星堆物馆推出的“古蜀萌眭”表情包走红社交媒体。表情包以三星堆青铜面具为原型,原本一脸严肃的青铜面具化身喜怒哀乐皆具的“古蜀萌娃”,再配上有趣的四川话,形象生动可爱。谈到表情包的推出,该馆负责人说,互联网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功能的不断拓展。青少年已成为博物馆“新公众”的主力军,微信萌系表情包可以加强博物馆与“新公众”的连接。“古蜀萌娃”表情包的推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②融入时代元素,能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立足创新,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更好传承 ④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便具有生机与活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故①错误;④选项的说法太绝对,故④错误;“古蜀萌娃”表情包以三星堆青铜面具为原型,配上有趣的四川话,形象生动可爱,这加强了博物馆与“新公众”的连接,可见,“古蜀萌娃”表情包的推出给我们的启示有融入时代元素,能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立足创新,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更好传承,故②③正确。故选C。 10.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具象,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这表明 ①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③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④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具象,这表明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故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错在“文化逐渐趋同”,应保持文化的多样性;②与题意不符,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纵向的关系,而题干涉及的是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横向的关系。故本题答案为D。 11.近日,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图在网络社交平台引起了热议。从网上调查的图表可以看出,很多地方的方言正在退化,很多本土出生的孩子(6—20岁)从小学习的不再是方言,而是普通话和英语。有人说“普通话或许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却可以让你记得从哪里出发。”注重方言的传承是因为其: ①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②相对稳定,具体内涵从未改变 ③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④魅力独特,是不同地区交流的工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方言的具体内涵会改变,②说法错误;方言有其地域特色,不利于不同地区的交流,④说法错误;注重方言的传承是因为其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①③符合题意。本题选C。 12.通过古丝绸之路,阿拉伯国家和中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促使中阿文明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依托具有历史积淀的文明对话,中阿双方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从中可见 ①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③文化传播是影响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中阿双方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由此可见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交流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的包容性特征,①项与题意不符;社会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 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或意义: 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增强各国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有利于各国相互尊重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 13.希腊左联党国际书记布尔诺斯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美好世界主张,是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彻底摒弃了冷战思维,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积极愿望,蕴含着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基因在于 ①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②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③中国当代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 ④中华民族求同存异的宽广胸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说明文化基因源远流长。②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到自强不息的内容。③不合题意,材料中问的是文化基因。④符合题意,中国的贵和思想,中华民族求同存异的宽广胸怀使得我们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愿望。故选B。 14.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这说明浙江精神 A. 凝魂聚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顺应时代,是浙江人民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C. 历久弥新,是推动浙江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 D. 凝聚力量,是鼓舞浙江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答案】C 【解析】 【详解】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这说明浙江精神历久弥新,是推动浙江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C适合题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的基础性工程,A排除;勤劳勇敢是浙江人民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B排除;爱国主义是鼓舞浙江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D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5.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凝聚了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的“百科全书”。读史,是智慧的事。上好历史这门“必修课”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在于 ①提高思想认识 ②培育诚信文化 ③获得精神营养 ④推动文化传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读史,是智慧的事。上好历史这门“必修课”有利于提高思想认识,使人获得精神营养,①③适合题意;②④不是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6.中国已进入到了从国家战略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呼唤美、弘扬美,从个体内心认同美、追随美的时代。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 ①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②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面向世界,广泛吸收世界文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所有中华传统文化,①说法错误。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②符合题意。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重要内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③符合题意。面对世界文化,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学习吸收有益的内容,自觉摒弃会对我们产生不良影响的内容,④广泛吸收世界文化的说法错误。 【点睛】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即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文化交流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17.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可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③可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④能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能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②④符合题意;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排除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动力,但不是智力支持,排除③。故选C。 18.2017年9月,新入学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教育部新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新教材课文既收录了洋溢爱国热情的《过零丁洋》、歌颂慈母之爱的《游子吟》等古诗文,还选取了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等不同国家的名篇。新编语文教材课文篇目的选择 ①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②有利于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③说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说明只有立足社会实践才能推动新时代文化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以部编语文教材课文篇目的选择为话题,考查学生对文化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部编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篇目均属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故①②是正确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对本民族具有凝聚力,并非所有文化都具有凝聚力;就民族文化而言,要富有生机和凝聚力,必须加强文化创新,而不仅仅是继承传统,故③是错误的。材料中没有社会实践的信息,故④缺乏信息支撑。 19.中国旅游研究院等部门在公布的《中国游客海外形象全球调查》中指出,中国游客在礼仪方面与境外目的地存在较大冲突。海外居民认为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主要有:乱扔垃圾、闯红灯、围观起哄、插队、抢座和践踏花草、小孩随地大小便等。下列对中国游客境外不文明行为的网评,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 ②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 ④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处事行为有差异,但文明的客观标准是一致的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所述的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能认为是正常的,这是文明素质不足的表现,①不选;游客的所作所为代表国家的形象,中国游客理应提高自身素质,注意形象文明,②正确;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优秀文化,③说法不正确;不同国家、民族文明的客观标准是一致的,中国游客应当注重自身的文明素质,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考点定位】文化的多样性 【特别提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前提;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20.剪纸动画是剪纸与动画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既保留了剪纸纯朴活泼、简洁明快、夸张写意的艺术特色,又使剪纸不仅有声有色动起来,还能绘声绘色讲故事,深受观众喜爱。借助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剪纸艺术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这表明 ①采取新的艺术形式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②勇于创新是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④现代科技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错误,现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借助剪纸动画这一新的艺术形式,既保留了剪纸纯朴活泼、简洁明快、夸张写意的艺术特色,又使剪纸不仅有声有色动起来,剪纸艺术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这表明采取新的艺术形式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21.领略古镇之美、体验古镇文化是不少旅游爱好者的向往,但是现实中人们却发现不少古镇“长得差不多”“千镇一面”。这启示我们,发展古镇旅游 ①应注重外部景观建设 ②要深度挖掘特色文化 ③可相互借鉴博采众长 ④须立足地域历史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现实中人们发现不少古镇“长得差不多”“千镇一面”, 这启示我们,发展古镇旅游须立足地域历史文化,深度挖掘特色文化,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 启示类试题的解答技巧 1.题型特点 (1)试题情境灵活,要求考生参与其中。试题情境可以是某国、某地或某人的具体做法;也可以是理论观点,引导考生在反思和探究中得出结论。 (2)试问方式直接,要求回答的问题针对性强。此类试题设问一般以“启示”“启迪”为题眼。如材料中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或启迪)。 (3)考查指向明确,侧重考查“怎么做”。答题常见格式为“原理、理论+材料说明的道理”。 2.解答技巧 一是分析材料。从原因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从措施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这样做,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可以这样做。这就是对我们的启示。 二是回扣教材,找到知识的对应点。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回归教材,把材料与教材原理(观点)对应起来,即得出启示:“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 22.目前,《习近平用典》热销全国,其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 ①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 ②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大意是说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彼此不相违背,说明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不同文化之间应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处理中法关系亦如此。②④项符合题意;①③项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3.抖音是一款社交类软件,通过抖音,可编辑短视频分享生活,也可在这里认识朋友,了解歌曲和奇闻趣事。近日,央视曝光某些短视频出现了未成年人禁忌内容。对此,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应该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②改进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③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辨别能力 ④加强科学修养,提升学科素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建设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详解】 央视曝光某些短视频出现了未成年人禁忌内容,这不利于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对此,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应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同时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对各种不健康的文化的辨别能力,①③两项符合题意;传媒的商业性是引发材料中问题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文化建设中要规范传媒的行为,而不是进一步促进其商业化发展,②项不合题意;提升科学文化修养针对的是科学文化素质方面,不是针对思想道德方面,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点睛】 怎样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 1. 国家:要加强管理,对落后文化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要正确引导、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即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 经营者: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切实履行传承文化的义务。 3. 个人: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办事,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24.从《湄公河行动》到《战狼Ⅱ》,再到《红海行动》,这些主旋律电影坚持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既用炫酷的动作和场景给人感官享受,又用深厚的思想和情怀让人获得精神愉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票房纪录。材料说明 ①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健康有益的文化 ②影视创作要坚持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③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④优秀文化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建设。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红海行动》等主旋律电影受到观众欢迎,说明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健康有益的文化,①符合题意;《红海行动》等主旋律电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票房纪录,说明优秀文化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④符合题意;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只是其中一个方面,③不选;②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应排除。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25.2018年10月24日,中国—备受瞩目的国家工程港珠澳大桥于今日上午九时正式通车运营。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大桥建设者们整整花了14年,创造了“一年十管”中国速度,“半个月内连续安装两节沉管”,“最终接头毫米级偏差”。 港珠澳大桥的奇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其背后凝聚了无数人多年心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如此庞大的工程得以顺利完成,背后是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全体建设者的默默付出,14年、几千个日夜……可以说,全体参与设计和建设的人员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汗水,攻克了无数的技术难题。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副总工兼总工办主任高纪兵,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优秀青年代表在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就曾提到,“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难度是罕见的,整个大桥的建设一路充满了坎坷”。港珠澳大桥所展现出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与全体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紧密相连。正是这些可爱的人用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粤港澳三地能够成功共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的原因。 【答案】①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粤港澳三地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前所未有的迸发出来,推动我国走在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前列。 ③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在背后凝聚了无数人多年心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④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备受瞩目的国家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粤港澳三地能够成功共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的原因,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某原创音乐基地以“敦煌”作为音乐专輯的选题,让传统文化在与音符的碰撞中找到了全新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中找到了平衡。古风与青年、古典与现代,同频共振、生机盎然。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未减弱,反而对接时尚元素,让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这让传统文化成长有了现代土壤,也让年轻人有了更具底蕴的精神原乡。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当年轻人走近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时,传统文化便在互动中注入了青春力量、在传承中增强着文化自信,又何愁不能“活”在当下、美在当代? 结合材料,运用“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什么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答案】①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古典与现代同频共振,生机盎然,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让年轻人有了更具底蕴的精神原乡,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②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示了年轻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真正做到“活”在当下、美在当代。 ③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引领。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其独特魅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传统文化在互动中注入青春力量、在传承中增强文化自信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自信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考查“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有关知识,设问指向说明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什么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自信的含义及表现。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 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然后调动运用知识,结合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分析回答。 27.《等着我》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人栏目。该栏目聚合国家和社会多种力量,搭建全方位的“全媒体公益寻人平台”,人世间的许多情感如亲情、友情、爱情……无不弥足珍贵,这些情感像春雨,如甘露,浇灌着我们的心田,滋润着我们的人生,失去这些情感,我们的心田便不再丰润,我们的人生便不再完美。《等着我》节目的播出,让观众重拾那份感动,一段段深沉的情感,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无不让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等着我》栏目在观众中聚集了良好的美誉度,始终保持着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类似地,2017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自上映之日便好评如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全媒体时代,《等着我》《人民的名义》电视节目的推出为什么能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2)在泛娱乐化节目充斥荧幕的今天,《等着我》来得正当其时。请你就如何推出更多人民喜爱的文化精品,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着我》栏目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 化需求,重拾人间真情,触动了观众的心灵,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感动。 ②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超越了时空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等着我》通过央视的平台和全媒体,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的作用,能够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并关注此栏目,带给观众更多的泪水和感动。 ③《等着我》栏目的推出,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给人们传递了重亲情、讲友善的正能量,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感动。 (2 )例如,根据文化市场变化发展的实际,提供多样性的文化产品;认识和利用文化产品自身发展规律,多出精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观众的文化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文化创新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等等。 【解析】 本题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为背景材料中,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大众传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中等。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全媒体时代,《等着我》栏目的推出为什么能带给广大观众更多的泪水和感动,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全媒体时代,《等着我》栏目的推出为什么能带给广大观众更多的泪水和感动,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人世间的许多情感”、“滋润着我们的人生”、“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关键信息,并调动文化生活的知识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大众传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2)在泛娱乐化节目充斥荧屏的今天,《等着我》来得正当其时,本题请考生就如何推出更多人民喜爱的文化精品,提出两条建议,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考查考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考生可调动相关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推出更多人民喜爱的文化精品,提出两条建议,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28.一个大党,一条小船。1921年嘉兴湖的小小红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远航,成为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源泉。从深山翠竹中孕育井冈山精神,到雪山草地上熔炼长征精神,从宝塔窑洞中生发延安精神,到进京赶考路上锤炼西柏坡精神,从建设时期的干劲豪情,到改革岁月的激情壮志,共产党人的昂扬斗志和革命精神成为支撑民族精气神的主心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解决,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党的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实现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需要将红色火种播进一代代年轻人的心中,鼓起信仰风帆,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激活红色基因,让红船精神绽放时代光芒,用伟大精神去推动伟大实践,使革命精神成为奋进新时代的不竭动力。 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为什么要弘扬红船精神。 【答案】 原因: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的精神动力。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并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源泉,革命精神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弘扬红船精神是时代的要求,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精神力量,发挥先进的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精神上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1921年嘉兴湖的小小红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远航,成为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源泉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为什么要弘扬红船精神,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本题首先明确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并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然后分析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的精神动力。再次,分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9.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诗词大会”这个词被很多代表委员在不同场合不断提及,一时“走红”两会,这透露出一个信号: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民之所需。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很多课本中去掉,这种“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涵养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源泉,这是文化供给侧发展的重要指针。在2018年3月23日备受欢迎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播出,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逸之风;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革命情怀,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中国诗歌史。本次《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的节目。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请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还强调“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答案】 ①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中国人民脑子里,让古代经典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去中国化”易犯“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不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古代经典应成为涵养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源泉,“去中国化”易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不利于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不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④反对“去中国化”,加强古代优秀经典文化传承,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顺应了人民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心。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诗词大会”这个词被很多代表委员在不同场合不断提及,一时“走红”两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设问指向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请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还强调“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分析。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古代经典诗词”,调动运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尊重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