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带解析
余姚中学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正确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错误涂黑)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答案】错 【解析】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所以题中观点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点评:注意深入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克服多项世界难题建造成功,肯定了人能够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规律。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改造和消灭规律,故本题判断为错误。 3.“阅读是人类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知识的手段”说明实践并非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答案】正确 【解析】 “阅读是人类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知识的手段”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人类获得认识有两条途径,这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故题目观点正确。 【点睛】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4.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答案】错误 【解析】 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单个人进行,而单个人的活动,也是实践社会性的表现。故本题判断错误。 5.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过程。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因此,本题判断为错误。 6.“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这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矛盾即对立统一,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对立双方的斗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这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故题目观点正确。 7.“量体裁衣”说的就是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的体型来缝制衣服,启示我们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故题目表述是正确的。 8.建设浙江乡村振兴示范省需要从个性中总结共性,并加以推广。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所以建设浙江乡村振兴示范省需要从个性中总结共性,并加以推广。故本题观点正确。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同时,它们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我们必须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方面辩证统一起来,坚持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9.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促进该经济基础的巩固,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题目表述是错误的。 10.全面深化改革要依靠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要依靠人民群众,故本题判断正确。 【点睛】习近平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1.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 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 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里所说的思想指的是世界观,行为指的是方法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而不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正确,A 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不能相互转化,BD错误。故答案为C。 12.2018年8月13日,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以哲学的智慧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说明哲学 A. 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决定历史进程 B. 能为“成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 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 D. 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届大会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以哲学的智慧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说明哲学能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正确;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并不能决定历史的进程,A夸大了哲学的作用,A错误;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不是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也不可能取代具体科学,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学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4)哲学的功能。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13.从先秦到宋、元、明、清,中国哲学家一直在讨论:“名与实”、“ 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 谁在先、谁更根本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 A.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答案】B 【解析】 “名与实”、“ 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 谁在先、谁更根本的问题,实质上是物质与意识谁在先、谁更根本的问题,这是在思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项正确;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实践与理论的关系问题不是材料中所思考的问题,A、D项不选;材料中所讨论的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物质与意识有没有同一性;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则研究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哲学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4.一些人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 缺乏科学依据,否定意识能反映物质 B. 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C. 缺少辩证法思想,没有看到物质世界是发展的 D. 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本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答案】D 【解析】 一些人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本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D适合题意,A是错误的;B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不足,排除;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联系在一起的,C是错误的。 15.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下列观点与“存在即被感知”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 ②绝对观念是世界万物的始基和本质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宇宙间一切物体在心之外没有任何存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存在即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绝对观念是世界万物的始基和本质”和“宇宙间一切物体在心之外没有任何存在”都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气者,理之依也”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都是把物质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本题要求选择与“存在即被感知”的观点不一致的,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睛】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客观唯心主义吧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16.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该观点 ①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规律性 ③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④承认了自然界是运动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是荀子的自然观,荀子提出天道自然的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为“天”就是客现存在的自然界,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阴阳风雨,四时变化,都同属于这个物质世界即所谓“人物同才而异体”,由此可见该观点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承认了自然界是运动的,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 17.《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因为 ①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规律 ④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因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①④适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人们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18.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唯一特性 B.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答案】C 【解析】 运动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项不选;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不是材料要强调的,B项不选;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19.作为人体感官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那青山绿水、姹紫嫣红。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这说明 ①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感官的眼睛和思维的眼睛,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现象,而且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这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不是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不符合题意;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依赖于物质,不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④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0.鲁迅曾说:“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确实,青春是一种改变与创造的力量,是一种带来可能性的力量,是一种把空白时间变成饱满历史的力量。这说明 ①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创造出世界原本没有的东西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④人可以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青春是一种改变与创造的力量,是一种带来可能性的力量,是一种把空白时间变成饱满历史的力量,这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人可以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④符合题意;意识具有能动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创造出世界原本没有的东西,①错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以相互转化,②错误。故答案为D。 21.《无问西东》是一部反映清华百年精神的励志电影,但观众的影评两极分化严重。有人说它是经典,有人说它是烂片;有人说它充满情怀,有人说它是矫情;有人说看了想哭,有人说看了想吐。导致影评两极分化的哲学依据有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任何事物都包括好与坏两个方面 ③不同的人会受到不同主观因素的影响 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导致影评两极分化的哲学依据有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同的人会受到不同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①③符合题意;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但不一定是好与坏两个方面,②错误;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也有认识相同的时候,④错误。故答案为B。 22.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具有了现实可能。研究者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植入前的人类胚胎细胞DNA中成功纠正了导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突变。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意识的形成源于人的大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具有了现实可能,这表明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确;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具有了现实可能,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②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③不选;意识的形成源于客观实在,并不是源于人的大脑,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也叫统一性)是指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如果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可知论,如果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23.近日,欧洲南方天文台宣布新发现,他们利用VLT望远镜观测到一颗恒星的光在通过一个巨大黑洞附近时出现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所预测的那种弯曲,首次证明了相对论在超质量黑洞强引力场下的有效性。这表明 ①实践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的实际意义在于服务认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实践的含义。②符合题意,新的VLT望远镜推动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体现了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③符合题意,科学观察证明了相对论的观点,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不合题意,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故选D。 【点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有: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1、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4.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孙强团队,经过5年不懈努力,突破了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克隆猴的诞生再次验证了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需求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性,科技创新推动人类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④物质世界依赖于科学家的发现,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和实践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孙强团队经过5年不懈努力,突破了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这再次验证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实践具有社会性,科技创新推动人类认识水平不断提高,①③正确;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中的“按照主观的内在需求”说法错误,排除;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④中的“依赖于科学家的发现”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实践的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②.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本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③.社会历史性。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事件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2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新时代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因为 A.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应随实践发展而发展 B.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永远不可能被推翻、被超越 C.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发展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新时代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应随实践发展而发展,A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B错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错误。故答案为A。 26.“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诉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这体现了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来源和动力 B. 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C.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D.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诉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体现了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C项符合题意;AD项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知识,与题意不符;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B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27.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这表明 A. 世界是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 B. 人们通过实践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C. 任何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D.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 【答案】A 【解析】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这表明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A适合题意;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着,B是错误的;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C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是错误的。 【点睛】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的真实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我们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28.被智能手机包围的“现代化办公”,不仅没有想象的便利,反倒徒增了烦恼和负担:综治网APP、统计员APP、纪检干部APP……还有那些永远看不过来的微信工作群。这表明 ①新事物要战胜旧事物是不可能的 ②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④根据需要能建立起有利的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被智能手机包围的“现代化办公”,不仅没有想象的便利,反倒徒增了烦恼和负担:综治网APP 、统计员APP、纪检干部APP……还有那些永远看不过来的微信工作群。这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是有条件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②③适合题意;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①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但是人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调整和改变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9.针对“逢大雨必涝”问题,许多城市正迎来“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以使城市排水系统遵循雨水循环规律,增强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能力。这说明 ①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自身 ②人们创造条件可以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 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和主观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许多城市正迎来“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以使城市排水系统遵循雨水循环规律,增强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能力,这说明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自身,人们创造条件可以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①②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依然具有客观性,④错误。故答案为A。 30.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该观点揭示了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③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老子的观点“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说明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揭示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说明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普遍性,①②符合题意;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④错误。故答案为A。 【点睛】1、矛盾含义及基本属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1)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2)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1.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约护士”的出现大大满足了那些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购买服务人群的需要,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责任认定缺失等问题。这告诉我们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③分析问题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④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而不是平坦的,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忽视次要矛盾的问题,③项与题意不符;承认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 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积极方向转变。 〖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32.系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关键是要将社会成本内化,让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成本。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②树立全局观念,把握事物整体性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抓住主流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了要树立全局观念,把握事物整体性,要注意抓住事物的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③项说法错误;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①项说法错误;抓住主要矛盾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要坚持重点,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 33.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是坚持试点先行、直奔问题,力求充分发挥试点在整个全局工作中起到示范、突破、带动的作用。这蕴含的哲理是 A. 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 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 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D. 创新就是对既有理论的否定 【答案】B 【解析】 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不是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A项错误;试点先行强调了矛盾的特殊性,试点先行后带动全局工作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B项正确;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项错误;创新并不是对既有理论的否定,应是对既有理论的辩证否定,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谁寓在谁之中?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谁寓在谁之中?在考试中这个问题的出现常会使许多同学大费脑筋。我们可以在平时这样简化记忆:“普寓特,斗寓同”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这样就能很快地记住了。 34.新的《行为规范》彰显时代性,根据学生实际,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能力、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有机结合,培养未来“浙江人”。这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价值观决定人生道路的选择 D.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根据学生实际,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能力、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有机结合,培养未来“浙江人”,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B选项入选。A、D选项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价值观不能起决定作用。 35.2018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与实施基本养老保险金中央调剂制度,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发挥养老保险的互助共济作用。这样做 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②可以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③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④是生产力适合生产关系发展的需要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将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与实施基本养老保险金中央调剂制度,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发挥养老保险的互助共济作用,这样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也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实施基本养老保险金中央调剂制度,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的表现,而不是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②错误;实施基本养老保险金中央调剂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完善,这样做是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④错误。故答案为A。 36.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从哲学角度看,我国这次修完是基于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③新时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哲学角度看,我国这次修宪是基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的需要,体现了新时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②③项符合题意;对宪法的修改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①项与题意不符;④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B。 【点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基本经济制度)。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及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7.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中,200多次听到“人民”一词,字里行间,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再度宣示其初心与使命。这基于 ①人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的动机、目的决定了历史发展 ④ 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并非人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①不选;党的十九大报告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是基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正确;人民群众的动机、目的并不决定历史的发展,③不选;党的十九大报告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是基于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 38.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是来自黔北山区的绝壁凿水渠的村支书,用36年的时间修水渠,让全村人喝上水。这对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②提高自身素质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③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④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的事迹启示我们,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致,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③④项符合题意;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但不取决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①项说法错误;在劳动中奉献和创造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贡献)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己的满足。(索取)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39.长期以来,我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很多科学家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从这里,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②要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实现自身价值 ③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这种情怀的指引下,他们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这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①正确;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现自身价值并不是要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②错误;科学家们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从而为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说明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③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2.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3.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4.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5.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40.解决漫画《无奈之举》(作者:盖桂保)中所反映的问题,应该 A. 做到独具匠心 B. 善于趋利避害 C. 体现因地制宜 D. 坚持标本兼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 漫画反映了当今社会中“扶”还是“不扶”,“救”还是“不救”这个道德问题。面对这种问题,我们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在社会上弘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风尚,又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D项正确;做到独具匠心、善于趋利避害、体现因地制宜并不是解决漫画中所反映问题的措施,A、B、C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41.剧情雷同、粗制滥造和夸张颜色风格是近年来观众所厌弃的古装剧糟点,而尊重遵循传统文化则是古装剧成功的基本规则。鉴于此,古装剧《延禧攻略》一改以往宫廷剧场景造型鲜艳夸张的风格,而侧重以贴合历史的改编对场景道具进行更为细腻的历史还原,配以精彩的人物塑造与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该剧实现了清廷故事与传统文化之美的无缝镶嵌,成功在2018年暑期“持续霸屏”。 结合材料,说明古装剧《延禧攻略》的创作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的本质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该剧针对近年来古装剧相关糟点,创作时遵循尊重传统文化,这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探寻事物的本质规律;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规律。该剧创作时迎合观众审美要求,一改以往宫廷剧的不良风格,坚持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寻影视创作的本质规律;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该剧创作时尊重遵循传统文化,恪守古装剧创作的基本规则,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说明古装剧《延禧攻略》的创作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设问的方向是“说明古装剧《延禧攻略》的创作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依据材料信息联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作答即可。 42.央视专题片《美丽的乡愁》走进宁波奉化大堰镇,青砖、石板路、马头墙、河埠头,自酿的米酒、刚烤的冬笋……大堰,让乡愁不再漂泊!近年来,大堰镇以规划设计为引领,通过城镇环境的综合整治,注重挖掘大堰本土文化,将文化元素贯穿于环境综合整治全过程,重构共享空问,重塑镇韵乡愁. 结合材料,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的角度,分析大堰镇在综合整治中是如何重构共享空间,重塑镇韵乡愁的? 【答案】①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在综合治理中,大堰镇以规划设计为引领,立足整体,通过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大堰镇的整个功能布局。 ③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大堰镇注重挖掘大堰本土文化,将文化元素贯穿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建设全过程,用文化来引领乡村振兴。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的角度,分析大堰镇在综合整治中是如何重构共享空间,重塑镇韵乡愁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设问的方向是“分析大堰镇在综合整治中是如何重构共享空间,重塑镇韵乡愁的”。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依据材料信息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作答,即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在综合治理中,大堰镇以规划设计为引领,立足整体,通过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大堰镇的整个功能布局;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大堰镇注重挖掘大堰本土文化,将文化元素贯穿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建设全过程,用文化来引领乡村振兴。 43.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浙江省政府为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率先推出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的政府自身改革。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明确了政府和市场发挥作用的边界,减少了政府权力的越位、错位和缺位。最多跑一次改革效果明显,减少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业激情与创新活力,政府服务效率提高,人民获得感增强。 结合材料,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说明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正确性。 【答案】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②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的政府自身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的完善,所以浙江省率先进行政府自身的改革。 ③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最多跑一次改革减少办事成本激发创新活力,所以改革是正确的。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说明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正确性。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设问的方向是“说明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正确性”。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依据材料信息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措施作答,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的政府自身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的完善,所以浙江省率先进行政府自身的改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最多跑一次改革减少办事成本激发创新活力,所以改革是正确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