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等“4 + N”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等“4 + N”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4+ N”高中联合体期末联考试卷 高二历史(文科)‎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有学者指出:战国时代晚期,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秦汉后经过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这反映了 A. 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B. 皇帝制度确立 C.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D. 科举制度形成 ‎2.胡惟庸案后,明太祖加强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和百官,同时赋予其封驳之权,此后给事中的人员不断增加,位阶有所提升,但其品秩降低,然给事中仍可以七品之卑,退上封事,指斥大臣。据此可知明代君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扩大给事中的监察职能 B. 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 以小驭大强化君主权力 D. 防止给事中的权势过重 ‎3.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具有人文精神 C. 抨击贫富差别 D. 主张权利平等 ‎4.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这表明英国当时 A. 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 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C. 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 D. 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 ‎5.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后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图)。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 ‎ A. 北伐战争胜利 B. 国共十年对峙 C. 日军全面侵华 D. 全面内战爆发 ‎6.据统计,1820年至1952年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1/3降到了1/20,实际人均收入从世界平均水平降到了平均水平的1/4。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内部动荡与列强侵略 B. 西学东渐与经济衰退 C. 生产停滞与民族危机 D. 政局混乱与工业落后 ‎7.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8.下图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两个重大事件,它们分别是 ‎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法国大革命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 D. 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 ‎9.《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 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备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基本方针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 “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80年美国支持伊拉克进攻伊朗,1990年,美国发动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以上史实表明,影晌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 )‎ A. 意识形态 B. 平等人权 C. 民族矛盾 D. 国家利益 ‎11.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中国领导人所要的是,美国担保不会与克林姆林宫合作实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尼克松所要的是,想知道中国是否可能与美国合作,对付苏联在地缘政治上的攻势。据此判断,中美关系从敌对走向缓和的原因是 A. 美国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B. 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C.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D. 苏联在地缘政治上威胁中美两国的利益 ‎12.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和“挑战”主要指 A.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B. 不结盟运动兴起 C. 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D. 中国的振兴 ‎13.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论证这一结论的是 A. 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C.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14.17世纪中叶,香料、茶叶等商品不再是欧洲人奢望难求和无法使用的了,而是成了广大居民消费的对象。材料现象得益于 A. 工业革命的顺利完成 B. 欧业间贸易的开展 C. 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 D. 美洲的发现和开发 ‎15.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 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B. 城市日益喧嚣和拥挤 C. 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D.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 ‎16.以下是史料记载,1840—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据此表明 A.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 B. 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 D. 随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 ‎17.流行语常常代表社会发展的潮流,下列流行语体现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特征的是 A. 超英赶美 B. 造反有理 C. 摸着石头过河 D. 效率就是生命 ‎18.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 年份 钢产量 煤产量 基本投资 积累率 ‎1961年 ‎750万吨 ‎2.5亿吨 ‎59.5亿元 ‎19.2%‎ ‎1962年 ‎600万吨 ‎2.39亿吨 ‎46亿元 ‎10.4%‎ A. 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 B. 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 C. 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D. 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 ‎19.提及当今中国很多闻名海内外的公司的创办历史时,如海尔公司、联想公司等,都不约而同定格在1984年,这种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 D. 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的进度加快 ‎20.“‎ 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A. 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 B. 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 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 D. 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 ‎21.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 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B. 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 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D. 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22.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 缓和社会矛盾 B.刺激社会消费 C. 改善劳资关系 D. 美化政府形象 ‎23.到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 A.政策调整迟滞对经济的负面效应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严重 C.协约国的武装干涉破坏经济发展 D.社会改革产生不可避免的阵痛 ‎24.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25.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九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材料表明 A.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 欧元的出现冲击了美元的地位 C.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了崩溃 D. 苏联的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26.“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该观点属于学说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2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处的“儒术”是指 A.正统的孔孟学说 B.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C. 儒家学说与权术 D. 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的儒学 ‎28.唐朝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各自从不同的思想立场出发,吸取和改造了佛老理论,从而使儒学具有了新的特色和更深的内涵。这一运动 A. 促使三教开始融合 B. 实现了儒学官方化 C. 奠定理学思想基础 D. 加速了佛道的衰落 ‎29.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A. 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B. 未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 C. 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 D. 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 ‎30.1882年,法国颁布《费里法案》,该法案将教育的领导权收归国有,设立了国民教育最高委员会,取消了耶稣会员施教和管理学校的权力。这一措施旨在 A. 加强对教育控制 B. 确立共和政体 C. 实现教育世俗化 D. 传播启蒙思想 ‎31.文同是北宋著名画家,其诗、文、字、画俱佳,尤其墨竹画成就空前,开创了新的画派。这种画派被后世称为 A. 人物画 B. 文人画 C.风俗画 D. 宫廷画 ‎32.2000年后淘宝开始进入大众视线,但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新人类愿意使用网络购物,更多的人选择实 体店购物。“支付宝”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这一变化说明互联网 A. 充满虚幻和不确定性 B. 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 C. 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 D. 能够杜绝假冒伪劣品 ‎33.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 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 B. 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 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 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 ‎34.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内容上侧重于“西文”“西艺”。这说明洋务教育的特点是 A.宣扬全盘西化 B. 强调制度革新 C. 提倡思想解放 D. 重视西方科技 ‎35.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不育从。这反映了他主张 A. 培育独立理性精神 B. 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 C. 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D. 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从1950年至1980年,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每年平均递增11.8%。‎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 ‎ 材料二 ‎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采取的做法,并分析其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的背景。(4分)‎ ‎3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下表为17-19世纪初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中国 西方 清军入关 ‎《大清律》的颁布 顺治帝颁布禁海令 军机处设立 八股取士 康乾盛世 广州“十三行”设立 乾隆时《医宗金鉴》问世 殖民扩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美国1787年宪法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目靓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询之夷人,咸称薯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乃伊国之宝,民生所赖……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 ‎——摘编自【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清代中期,百姓在福清、福州等地建立报功祠、“先薯亭”,以纪念陈振龙引进甘薯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 ‎——摘编自《福州市政府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甘薯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振龙引种推广甘薯的意义。(5分)‎ ‎ ‎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4+ N”联合体期末联考试卷 高二历史(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答案】A 【解析】材料“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反映了官僚政治的确立,故A正确;皇帝制度的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材料并未涉及皇帝制度,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控制地方的问题,不能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故C错误;秦汉时期没有科举制度,故D错误。‎ ‎.2.【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事中尽管官位低但可以帮助皇帝监察,这样做是以小驭大在强化君主权力,C正确;A是做法的内容而非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提高行政效率的问题,选项B排除;D没有揭示材料的主旨,排除。‎ ‎3.【答案】B 【解析】“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说明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这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B项正确;梭伦是奴隶主贵族,他不反对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财产等级制度”认可了贫富差别,且材料中没有抨击贫富分化,故C项错误;梭伦不主张权利平等,如梭伦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利越大,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进行了一系列限制,议会权力逐渐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错误。1721年,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时间上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可知,此时英国国王的权力尚有一定的影响,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故C项正确。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排除D。‎ ‎5.【答案】C 【解析】1927年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排除A;七七事变后,由于华北华东和华中相继领土沦陷,所以材料中三所大学内迁到云南的现象,故选C;国共十年对峙与材料无关,排除B;全面内战爆发于1946年,排除D。‎ ‎6.【答案】A 【解析】从1820年到1952年,我国大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政局动荡和列强侵略是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故选A;近代中国近代化艰难发展,而西学东渐有利于我国社会进步,排除B;生产停滞并未停滞,故排除C;工业落后是相对于西方列强而言的,排除D。 ‎ ‎7.【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领事裁判权”‎ 反映了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与近代西方的司法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司法制度的改革,已向国际司法制度接轨,故C项符合题意。A项“由人治走向法治”夸大了这一规定的作用;B项说法错误,适应列强侵略需要不能说是时代需要;D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领事裁判权 ‎8.【答案】B 【解析】19世纪30-40年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表示者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于1871年,故B正确;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故A错误;俄国二月革命是1917年,故C错误;俄国十月革命是1917年,故D错误。‎ ‎9.【答案】A 【解析】《共同纲领》中的规定,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不完全承认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而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体现了新中国初期“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故A正确。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故B错误。“一边倒”指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中印就西藏地方问题谈判的会议上提出,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其与题意无关,故D错误。‎ ‎1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是基于国家利益的,故D项正确;意识形态对美国对外政策有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BC不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故错误。‎ ‎11.【答案】D 【解析】由材料“美国担保不会与克林姆林宫合作实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尼克松所要的是,想知道中国是否可能与美国合作,对付苏联在地缘政治上的攻势”,可见中美关系从敌对走向缓和是苏联在地缘政治上威胁中美两国的利益,故选D;BCD部分符合题意,排除。‎ ‎1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遇到的“挑战”指的是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故C项正确;苏联一直到解体,经济军事实力也没有赶上美国,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六十年代,故B项错误;中国的振兴开始于1978年,故D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近代的前夜”是指近代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是大户出资,雇佣小户的现象,大户给小户报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选B。其余选项在封建社会时期也能体现,故排除ACD。‎ ‎14.【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引起商业革命,商品的种类不断增多,世界市场的范围不断扩大,导致“,香料、茶叶等商品不再是欧洲人奢望难求和无法使用”,故C正确;工业革命是19世纪中期完成,故A错误;B不是主要原因;香料不是来自于美洲,故D错误。‎ ‎15.【答案】A 【解析】当时泰晤士河水浑浊不堪,臭气熏天,这反映出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是喧闹和拥挤,排除B,选A;游览泰晤士河并不是奢侈风气,排除C ;材料看不出水是当时主要的能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应该是煤炭,排除D。‎ ‎16.【答案】B 【解析】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只反映了现象,没有反映其本质,故A项错误;从数据来看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再结合1840—1886年的时代背景,可知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正确;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D项是现象不是本质,故错误。‎ ‎17.【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导下,以“超英赶美”为目标,掀起了 “大跃进”高潮,故A项正确;“造反有理,革命无罪”是文革期间流行的一个标语,故B项错误;20世纪八十年代中央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大胆解放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故C项错误;1980年深圳蛇口工业区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故D项错误。‎ ‎18.【答案】D 【解析】经过1960年开始国民经济八字方针调整,我国经济出现缓和机会,表格显示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逐渐呈上升趋势,D正确;A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此时尚未进行阶级斗争,B错误;C中优化不符合事实。‎ ‎19.【答案】C 【解析】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出现了题干所示的现象,人们争相创办公司,一批企业相继诞生,故选C;A是1992年,时间不符,排除A;十四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D是外部条件,排除D。‎ ‎20.【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金制者价较昂贵……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 体现当时男女对金牙的盲目追逐,实为拜金之风,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镶金牙风气的流行而非口腔医学的流行,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人们以金牙为美而非审美观念的多样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全盘西化的特点,故D项错误。‎ ‎2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紧急救济法》属于临时救济,《社会保障法》属于制度保障,故选C;题干没有提到促进就业的问题,故排除B;AD均与题干无关,故排除。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措施既可以促进就业,又可以刺激消费和维护社会稳定,但是题干中没有相关措施。‎ ‎2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政策调整,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因此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而刺激社会消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改善劳资关系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排除C。美化政府形象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排除D。‎ ‎2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介绍的是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困难,根据所给出的时间——1920年末,可以判断出当时的苏维埃俄国刚刚结束三年的卫国战争,经济政策还是战时共产主义,所以这对于俄国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时间不对,斯大林模式还没有出现;C选项时间也不对,苏联已经退出了一战;D选项说法错误。‎ ‎24.【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体现了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这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是否定商品经济的,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时期,故C、D错误。‎ ‎25.【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各国货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崩溃,实行了浮动汇率,这表明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严重挑战,故选C;材料说明美国的资本主义货币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并非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A;欧元出现于1999年,排除B;材料没有比较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实力,排除D。‎ ‎26.【答案】C 【解析】引文的意思为“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体现了待人如己,相亲相爱的思想主张。儒家“仁爱”思想强调仁者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爱”,是推己及人,而不是待人如己,故A错误。道家主张顺其自然,取消国家,恢复小国寡民的状态,故C正确。法家“法治”强调严刑峻法。残酷无情,故D错误。墨家“兼爱”强调无差别平等的爱,故C正确。‎ ‎27.【答案】D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概念,董仲舒新儒学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的儒学,所以选D。B是宋明理学。A、C不符合,排除。‎ ‎28.【答案】C 【解析】理学是吸收佛教和道教基础上形成新儒学思想体系,“吸取和改造了佛老理论,从而使儒学具有了新的特色和更深的内涵”奠定了理学形成基础,C正确;A是魏晋时期;B是北宋时期;D中衰落错误。‎ ‎29.【答案】A 【解析】“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是因为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很小,他们的反封建斗争必然要披着宗教的外衣来减少反封建的阻力,是在以宗教形式来表现他们所要表达的人文精神,故选A;人文主义者当然也与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排除B;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C;人文主义者对现世生活持乐观的态度而不是悲观的态度,排除D。‎ ‎30.【答案】C 【解析】设立了国民教育最高委员会,取消了耶稣会员施教和管理学校的权力;结合所学可知是为了实现教育世俗化,故选C;1882年法国并未确立共和政体,排除B;传播启蒙思想与题意无关,排除D。‎ ‎31.【答案】B 【解析】根据“其诗、文、字、画俱佳,尤其墨竹画成就空前”,结合所学,文人画的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故选B;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不符合题意,排除A;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不符合题意,排除C;宫廷画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符合题意,排除D。‎ ‎32.【答案】C 【解析】互联网是按照科技创新的视角赢得了市场的份额,网购越来越成为购物的主要方式,C正确;网店具有一定的可信度,A正确;B中首选说法绝对,排除;淘宝网有许多虚假产品,不能杜绝,D错误。‎ ‎ 33.【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前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说明以为西方国家落后,而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说明认识到西方国家的进步性,故选A;B中“摆脱了”D中“实现了”不符合实际,排除;半殖民地指形式上独立,但实际丧失部分主权,排除C。‎ ‎ 3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这些学校的教育内容上侧重于‘西文’‘西艺’”,表明洋务教育重视西方科技,D正确;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不主张学习制度,“全盘西化”‎ 表述错误,排除A;洋务运动不主张制度革新,排除B;教育内容上侧重于“西文”“西艺”不能体现提倡思想解放,排除C。‎ ‎ 35.【答案】A 【解析】“即不依傍、不育从,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说明胡适主张培育独立理性精神,A正确;经世致用思想不是胡适思想主张,B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文学革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6.【答案】‎ ‎(1)做法:通过紧急救济法;政府拨款,发放救济金;通过社会保障法。(每点1分)‎ 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为他国提供了借鉴。(作用必须包含对内的两点和对外的一点;每点1分)‎ ‎(2)背景:中华民族敬老养老传统;中国面临老龄化问题,养老成为了严峻的社会问题;借鉴国外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改革深化,综合国力增强,关注民生。(4分)‎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立法、财政等方面指出罗斯福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采取的做法。综合上述做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美国国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2)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不是一个方面的,而是多个方面的,例如,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再例如,改革开放分红利的需要、改革开放关注民生的需要均是可以作为背景的,切记此题不能只回答出某一个方面的背景。‎ ‎37.【答案】‎ 示例1:‎ 论题: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走向不同。‎ 论述:17-19世纪初,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文化实行专制;科技发展趋于停滞。这些因素导致中国社会发展迟滞。同时期的西方,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工业革命的进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扩大;近代科技迅速发展。这些因素推动西方国家走在世界前列。‎ 结论: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滞后,使中国社会仍处于农耕文明阶段;西方开始向工业文明过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示例2:‎ 论题:政治制度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论述: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推动西方向工业社会转型。同时期的中国,固守传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设立军机处,强化君主专制;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厉行文化专制。这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科技发展趋于停滞,未能实现中国社会转型。‎ 结论:西方通过政治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转型;而中国固守旧制,阻碍社会发展,未能实现社会转型,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示例3:经济政策对中国与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示例4:社会环境对中国与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 示例5:从制度和思想看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走向。‎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掌握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外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相关内容,寻求彼此之间的联系,确定一个主题,可以从宏观方面(如中西历史发展走向等)和微观方面(政治、经济、科技等任意一方面)立论(只要写出观点即可得2分),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论述部分必须分紧扣观点,分中国和西方两方面论述,每方面4分),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结论与观点主旨一直即可给1分,重抄观点不给分。‎ 注:只写观点和结论,未写论述,也可给相应的分值。‎ ‎38.【答案】‎ ‎(1)商人陈振龙心系民生的爱国精神推动了甘薯的引种、推广;政府的倡导激励了甘薯的迅速传播;适应性较强的优良生物学特征是甘薯传播的客观原因。(每点1分)‎ ‎(2)甘薯易种植,产量高,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粮食作物;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土地开发与人口增长;丰富了我国的饮食文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每点1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陈振龙目睹菲律宾广种甘薯,向土著打听相关情况并引进藤苗及栽种之法,可以得出其心系民生的主动精神;由其子上奏官府经历可知政府倡导也起了很重要作用;“硗确之地遍行栽播”可知甘薯适应性强、产量高也是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 ‎(2)依据甘薯的生物特性和引入后广泛种植的状况,结合明清时期经济、人口及社会发展状况可从增加粮食种植、缓解粮食短缺问题、推动土地开发与人口增长、丰富饮食文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简析意义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