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高二 科目: 座位号 命题: 审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图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括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 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2.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日口口口口口,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A.洋务清火汤 B.新政补元汤 C.宪政调味汤 D.革命销魂汤 ‎3.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下列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含义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继昌隆缫丝厂 ‎4.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机器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 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5. 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抽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6.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7. 下图为民国初年上海市场进口日纱销售数据统计,导致上海市场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A.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8. 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27-1936年 D.1945-1949年 ‎9.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 ‎10.“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11.下图是上海工商界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新中国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是为了 ‎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完善工业体系B.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 C.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建立D.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2.社东有条清河水,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坡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仗多,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此诗折射出中国农民 ‎ A.土地改革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期待 B.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去[]‎ ‎ C.对经济领域中“左”的错误的讽刺 D.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丰收的喜悦 ‎13.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不同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14.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15.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16.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经被突破 ‎17.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18. 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19.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20.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 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 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21.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22.“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歌曲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北京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定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 D.徐小姐爱好很多,如读书、阅读《申报》、看北京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等 ‎23.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②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③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  ④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这是因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 B.美国向其他国家倾销商品转嫁危机 C.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严重依赖美国 D.美国资本的撤出影响了各国的工业生产能力 ‎25.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 二.材料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6分)‎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 ‎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 材料三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四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主要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4分)‎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还数十年前,人皆结发也,至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民风也。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天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 ‎ ‎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 材料二 ‎ 我们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全体的中国人都可以剪辫子时才把辫剪掉。若是一个一个地把发辫剪下,是不相宜的。这种愚昧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剪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侮辱中一种,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侮辱去掉。 ‎ ‎──《孙中山年谱长册》上册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8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为什么主张“剪辫”?并分析康有为与孙中山主张的相同点。(6分) ‎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20分)‎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 ‎——《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累牍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在吃“‎ 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地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 ‎——引自《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为了应对“历史悲剧”,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应该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并分析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改革能够成功的共同因素有哪些?(10分)‎ ‎[]‎ 答案 ‎1—5 CACDA 6—10 CCDAC 11—15 CBBAB 16—20 DCCCD 21—25 CDAAA ‎26(1)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6分)‎ ‎(2)特点:轻重工业都有所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4分)‎ ‎(3)封建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市场狭小;统治腐朽无能,分裂割据,政治黑暗;受帝国主义的压迫、掠夺;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等。(答出3点或意思相近即可)(6分)‎ ‎27(1)不利于中外友好交往;无法从事机器化生产;不利于行军作战;欧美各国都 随机器工业的开展和战争的需要剪发而富强;既不美观又不卫生;有损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任答出4点,得8分) ‎ ‎(2)是推翻清朝统治的民主革命的需要和象征;也是摆脱中华民族耻辱,振兴中华的 爱国主义的需要和表现。(4分)都把剪辫这一陋俗置于强国富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振兴中华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而非泛泛地移风易俗。(2分)‎ ‎28(1)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分)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6分)‎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从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罗斯福新政中采取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措施,不再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罗斯福采取了一部分有利于工人就业方面的措施。(任举两例,4分)‎ ‎(4)评价: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本家的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克服经济危机。它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发展,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6分)能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进行改革;敢于创新,吸收借鉴别国经验(4分,言之成理也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