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作业】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一、选择题 ‎1.(2019·枣庄模拟)“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 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 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是指五四运动,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并非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大大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对国家统一没太大影响,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日本还未大举侵华,因而五四运动不可能造成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8·大同、阳泉期中)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新闻来源地 报道的主要内容 北京《晨报》‎ 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 天津《大公报》‎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 日本《大阪朝日新闻》‎ 北京烧打起排日学生的暴动 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 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 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 答案 B 解析 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火线,故A项错误;据材料“罢课、学界之大举动”均说明学生运动有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据材料“北京、北京学界”得出并不是所有的大中型城市,故C项错误;据材料“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可知是反对日本占领青岛,营救同学,不是盲目排日,故D项错误。‎ ‎3.(2018·南宁模拟)1924年后,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先后设立了农民部、工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和商人部,工运、农运计划及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这说明(  )‎ A.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 B.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 C.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 D.中共掌握了革命领导权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反映了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故A项正确;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不能推断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故B项错误;材料“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不能推断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故C项错误;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不能推断中共掌握了革命领导权,故D项错误。‎ ‎4.(2018·天津部分地区一模,6)胡适指出:民国十三年以后,国民党一度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国民党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国民党的改组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共产国际的帮助 答案 B 解析 北伐战争的胜利在1927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民国十三年”可知为1924年,结合所学,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国共两党合作,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一大而非黄埔军校,故C项错误;共产国际的帮助是外部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5.(2019·衡水高考模拟)中共机关报《政治生活》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 B.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推动 C.北伐战争的强有力支援 D.国民党在一大后迅速发展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得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北方国民党组织的改造,并发展了党员,取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 ‎6.(2018·邯郸一模,30)1926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这说明共产国际(  )‎ A.忽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B.关注中共工农联盟政权的建设 C.比较关注中国城市革命战略 D.主张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可知重视工人领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人斗争而非工农联盟,故B项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故D项错误。‎ ‎7.(2018·呼和浩特期中)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指出:中国国内的革命形势正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这一路线的确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致力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将工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C.坚持苏联城市中心的道路 D.独立自主逐步的走向成熟 答案 B 解析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国民大革命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和所学知识可知,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符合中国的国情,团结工农,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故B项正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说明中共的工作中心在农村展开,与坚持苏联城市中心的道路不符,故C项错误;中共六大是在莫斯科召开,或多或少受苏联影响,无法体现独立自主,故D项错误。‎ ‎8.(2018·唐山模拟)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新型人民军队(  )‎ A.党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 B.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军队领导权 C.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 D.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 答案 A 解析 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创建军队的开始,因而党的领导是这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显著特征,故A项正确;毛泽东掌握中共军队领导权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故B项错误;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而中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是在1937年,故C项错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口号,此时中共人民军队尚未建立,故D项错误。‎ ‎9.(2018·兰州模拟)《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 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中国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故C项正确。‎ ‎10.(2019·德阳模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或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这一规定(  )‎ A.旨在推进根据地的工业化 B.表明共和国政府关注民生 C.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状况 D.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答案 B 解析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的内容与工业化无关,故A项错误;表明共和国政府关注民生,故B项正确;规定的内容表明政府关注民生,与适应社会生产力状况无关,故C项错误;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材料的内容表明政府关注民生不符,故D项错误。‎ ‎11.(2018·汕头一模,29)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  )‎ A.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条件 B.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C.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 C 解析 从这些口号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了一些少数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可以判断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些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共的口号有利于团结一部分力量,从而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全面抗战时期,故D项错误。‎ ‎12.(2018·吉林二模,30)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文章的主旨是(  )‎ 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 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C.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 D.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可知文章把救灾与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土地革命任务相结合,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洛阳一模,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材料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 (1)不同:材料一认为中心城市的工人阶级斗争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材料三则认为农民运动才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 ‎(2)道路:以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不正确。‎ 理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 ‎(3)发展: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14.(2018·南昌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 党员人数 年份 党员人数 ‎1921年7月(一大)‎ ‎53‎ ‎1934年 ‎30万 ‎1922年7月(二大)‎ ‎195‎ ‎1937年初 ‎4万 ‎1923年6月(三大)‎ ‎432‎ ‎1940年 ‎80万 ‎1925年1月(四大)‎ ‎994‎ ‎1945年4月(七大)‎ ‎121万 ‎1927年4月(五大)‎ ‎5.7万 ‎1947年12月 ‎270万 ‎1927年4月后 ‎1万 ‎1949年10月 ‎448万 ‎1928年6月(六大)‎ ‎4万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答案 主题方向:①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现象,进行分析论证(1927年和1934年~1937年)。‎ ‎②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少增多,选取任意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论证(1925年~1927年;1927~1934年和1937~1940年等)。‎ ‎③选取增减各一个时期,进行分析论证。‎ ‎④从变化总的趋势,看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奋斗中不断壮大。‎ ‎⑤其他合理的论题 示例:论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原因略探。‎ 论证: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也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出现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5.7万急剧减少为1万。‎ ‎②1934年,由于王明“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南方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加上长征路上,红军物资匮乏、道路险峻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巨大。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30万急剧减少为4万。‎ 总而言之:上述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大量减少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错误和敌人的剿杀两个原因共同导致的。‎ 解析 对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人数减少的原因探究等,结合史实论证即可,注意史论结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