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某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教学质量检测试卷www.ks5u.com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B.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C. 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 D.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 2.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是周代某位天子 B. 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 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 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3.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 B. 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 C. 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 D. 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 4. 学者阎步克说:“(中国古代)一些时候官僚会趋于身份化、特权化、阶层化、封闭化、自主化,这种演化的最终结果会导致贵族化”。符合这一描述制度最有可能是( )‎ A. 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军机处 5. ‎《晋书》记载:“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材料表明的观点( )‎ A. 主张正视儒学 B. 否定佛教传播 C. 肯定道教影响 D. 主张三教合流 6. 宋代有一种叫纱公服的衣服,夏天穿着凉爽舒适,很受民众欢迎而成为“流行时装”。但是因其质料轻薄、透明、有伤观瞻不合礼仪而一度被统治者禁止穿着。据此可知,宋代( )‎ A. 民众的道德操守严重滑坡 B. 治国理念受到理学思想影响 C. 丝织业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D. 市民阶层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1. 明朝地方日历中曾提到:正月头八天,分别主管鸡、犬、猪、羊、牛、马、人、谷的运势。如果第一天晴,鸡就会生长发育良好:如果是阴天,则会有病灾。以此类推,第七八两天的天气决定了一年人和庄稼的好坏。材料反映了( )‎ A. 传统农学与天文学结合 B. 传统历法蕴含人文主义 C. 天文学发展陷入了停滞 D. 天人合一思想影响深远 2. 顾炎武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 荡覆,宗社丘墟!”据此可知,顾炎武的思想( )‎ A. 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 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严厉批判 C. 彻底改变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 D. 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3. ‎《资政新篇》的一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的洪秀全的肯定,如:“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说明( )‎ A. 这些改革建议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 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 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 4. ‎1877年,轮船招商局购并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接着与实力强大的英国太古、怡和两家轮船公司展开竞争,迫使太古、怡和坐下来谈判,于1878年签订了三家同价运输合同。这表明( )‎ A. 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 B. 民族资本主义在斗争求发展 C. 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 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5. 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法币的发行( )‎ A. 维持了银本位制 B. 维持了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 ‎ C. 加速了白银外流的现象 D.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1.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 A. 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 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C. 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 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2.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3.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这说明( )‎ A. “文化大革命”时期,“双百”方针仍得到贯彻 B.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各方面都领先于世界 C. 党中央以科技和经济工作为中心,才能取得这些成就 D.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和勤奋是取得这些成就的重要原因 4. 从1973年开始,我国相继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成套设备和单机,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1.7米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工厂等项目。这些项目主要说明( )‎ A. 我国已经开始局部实行开放政策 B.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重视纠左 C. 我国坚持继承和发展斯大林模式 D. 国家经济政策相对偏向重工业方面 1.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希腊人’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那么‘罗马人’已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权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这是罗马相较于希腊的高明之处,也是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这反映出( )‎ A. 罗马共和政体利于民族认同 B. 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C. 罗马实行了务实的统治策略 D. 罗马疆域由欧洲逐渐扩张到世界 2. ‎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给整个欧洲毁灭性打击。佛罗伦萨如地狱一般,无计可施的市民只能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更多的人感染了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 )‎ A. 使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 B. 促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加速到来 C. 体现了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 D. 导致了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 3.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路德的只把上帝等同于人的信仰,使人在获得思想的神圣性的同时牺牲了人的行动自由的宗教思想,加尔文的让上帝直接呈现于世俗生活、日常生活和职业劳动中,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由此可见加尔文的思想主张( )‎ A. 与路德的主张有着本质不同 B. 比路德的思想体系更为科学合理 C. 限制了人们精神信仰的自由 D.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4. ‎“三百年前爆发了工业革命,摧毁了古老的社会,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第二次浪潮文明。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制度,……把一切事物集中组织起来……”其中,它“把一切事物集中组织起来”的方式是( )‎ A. 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 B.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 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逐步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D. 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5. 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 时间 被修正总数 年平均数 ‎1867-1869年 ‎17项 ‎5.7项 ‎1880-1885年 ‎11项 ‎1.8项 ‎1896-1900年 ‎1项 ‎0.2项 A. 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 B. 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 C. 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 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 1.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选项中史实与推论直接按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南宋政府赋税中农业税与非农业税的比例是28:72‎ 南北宋农业生产比较落后 B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C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D ‎1980年12月,我国颁布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 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 A. 现实主义流派 B. 浪漫主义流派 C. 印象主义流派 D. 现代主义流派 3.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 根本利益的趋同 B. 军事冲突的加剧 C. 国家实力的消长 D. 敌对意识的淡化 4. 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A. 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 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 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 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之一。其实,早在19世纪,英国政府已经着手治理环境污染问题。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经过100多年的治理,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城市上空重现蓝天白云。 --整理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材料二: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在会上做主题发言时明确指出:“有人认为,公害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以不必注意这个问题。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我们国家,有的地方环境维护得好,有的地方污染却比较严重,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中国政府高层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承认中国也存在环境污染。 --岩流《中国的绿色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治污成功的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改革开放前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指出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环境问题? ‎ 2. 材料一:帝(孝文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材料二:马丁•路德另一个突出的贡献是于1522‎ 年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对整个德意志民族语言产生重大影响。它使基督教新教徒团结在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的周围,而且还在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地区规定了一种被所有的德意志人都运用的统一语言,增进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同一感…… --宋志轶《德意志文化教育的精神》‎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实行语言改革的时代背景析其改革策略上的特点。‎ ‎(2)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析他翻译德文《圣经》的原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语言方面所做的努力产生的相似作用。 ‎ 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 --《时代周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史景迁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材料中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突破了纯粹的血缘关系的界限,使分封制的主体实现了王族、功臣及先代贵族后代的有机结合,可见,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所以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不符合史实,是周灭商之后实行的分封制; D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B。 2.【答案】D ‎【解析】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当然都是可信的,“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则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的礼乐制度的规定,并且考古实物发掘也挖掘出了九鼎,表明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3.【答案】C ‎【解析】A项表述绝对,错误; B项中的占主导地位无法体现; 从材料可知,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等教育的宗旨各不相同,说明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故C项正确; 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故选:C。 4.【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官僚会趋于身份化,特权化,阶层化,封闭化,自主化,最终的结果会导致贵族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九中政治的特征,故B正确。 分封制不属于选官制度,排除A; 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排除C; 军机处是中央机构,排除D。 故选:B。‎ ‎5.【答案】A ‎【解析】由题意”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知,材料要求注重礼法,故A答案符合题意。 ‎ 故选:A。 6.【答案】B ‎【解析】材料“但是因其质料轻薄、透明、有伤观瞻不合礼仪而一度被统治者禁止穿着”体现的是民众的衣服收到政府的影响,这主要和理学强调的“存天理,灭人欲”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C选项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 材料与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无关,D选项排除。 故选:B。 7.【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信息“正月头八天,分别主管鸡、犬、猪、羊、牛、马、人、谷的运势”“天气决定了一年人和庄稼的好坏”并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故D正确; A材料没有体现农学与天文学结合,排除; B材料信息蕴含的不是人文主义思想,排除; C中的停滞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D。 8.【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这体现了顾炎武对传统理学思想的批判,主张探讨解决现实问题,故D正确; 材料信息与反君主专制思想无关,排除A; 儒家思想受到严厉批判的说法并不符合材料中的主旨,排除B; 彻底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故选:D。 9.【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资政新篇》中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的洪秀全的肯定,说明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故D项正确。 《资政新篇》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也没有真正实行,故A项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故B项错误。 农民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与农民阶级属性不符,故C项错误。 ‎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民族企业指的是民间投资企业,材料中的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并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排除;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指的是民间投资企业,材料中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并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在斗争中求发展,排除; C.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以自强求富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材料反映洋务企业对外国资本主义扩张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正确; D.材料中并未体现洋务企业超过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影响,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而不是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说明清政府防范的重点是阻止列强与中国人进行交往交流,而没有涉及到权力利益方面。 B.不认为治外法权重要,也不认为协定关税重要说明清政府近代经济和政治主权意识非常淡薄。 C.材料没有体现出给西方国家同等待遇。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给西方国家同等待遇应该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大门被迫打开,清政府传统的辅以外交政策已经不能够执行。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朝鲜战争时的口号; 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口号;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是1895年反割台斗争时的口号; ‎ 还我山东,还我青岛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 故顺序为:③④②①。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文革”期间,党中央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故A、B、C不符合史实。 “文革”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是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工作和对“左”倾错误的抵制,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1.7米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工厂等项目”可知,主要涉及重工业方面,由此可知,国家经济政策相对偏向重工业方面,故D项正确。 依据题干时间“1973年”,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A项错误。 1973年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故B项错误。 1973年时中苏关系恶化,对斯大林模式正在反思,故C项错误。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公民权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是……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可以看出罗马实行了务实的统治策略,故C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大量授予公民权是在罗马帝国时期,排除A。 材料没突出表现罗马法的作用,排除B。 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B纵情、享乐、狂欢体现了人们冲破教会禁欲观念,把握关注短暂的现实生活,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故正确。 ‎ A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在文艺复兴、尤其宗教改革后。 C没有变化的成分。 D是新航路的结果。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加尔文的让上帝直接呈现于世俗生活、日常生活和职业劳动中,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加尔文主张先定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19.【答案】C ‎【解析】A.材料涉及到的是工业革命的爆发,没有涉及到新航路开辟。 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不能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组织起来。 C.把一切事物集中组织起来,应该是指世界市场的发展,通过早期的殖民扩张和贸易,确实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到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就初步形成了, D.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不能起到把一切食物集中起来的作用。 故选:C。 20.【答案】A ‎【解析】由图表信息“被修正总数”、“年平均数”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表没有提及议会上院,排除B项; C项本身错误,英国实行的不是“分权制衡”,排除; 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 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史实,紧扣图表信息,可知A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A正确。 故选:A。 21.【答案】C ‎【解析】A.“南宋政府赋税中农业税与非农业税的比例是28:72”只能反映非农业经济的发展,不能得出农业生产落后的结论。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不同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在古代就有。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使得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始是在1984年。 故选:C。 22.【答案】B ‎【解析】题目中没有涉及注重表现社会现实,故A项错误。 由题目中的信息“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可知,该幅美术作品属于积极追寻理想世界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故B项正确。 题目中未涉及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故C项错误。 题目中没有涉及反传统和反理性,故D项错误。 故选:B。 23.【答案】C ‎【解析】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美苏两极格局出现是两国的国家根本利益矛盾导致,而不是根本利益出现趋同,故A项错误; 两极格局下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但由于两国军事力量相当,谁也不敢进行军事上大的冲突,实际上也维持了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C项正确; 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D项错误。 故选:C。 24.【答案】A 【解析】B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贸易壁垒”只能减少,不可能真正消除,故排除; 欧元主要是欧盟内部流通的货币,欧盟与欧盟之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对外贸易)的结算主要是用美元,所以,它的作用更突出的是有利于欧盟内部国与国之间统一市场的发展,而不是欧盟对外贸易方面,故C排除; D项表述错误,欧洲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并不能因此说是领导地位,今天处于领导地位的是美国,故D排除。 故选:A。 25.【答案】【小题1】(1‎ ‎)依据材料一中“英国政府已经着手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得出:政府重视;依据材料一中“《烟尘防止法》”“《伦敦法》”“《制碱业管理法》”“《河流防治法》”得出:立法保障;治污系统全面;依据材料一中“经过100多年的治理”得出:长期坚持。 (2)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二中“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以不必注意这个问题”得出:对环境污染重视程度不够;依据材料二中“1973年”并集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结合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的史实得出:片面发展经济,“左”倾思想影响;依据材料二中“有的地方环境维护得好,有的地方污染却比较严重”得出:对环境问题认识错误。第二小问“应对措施”,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第(1)问中的教训和第(2)问中存在的问题,从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社会倡导节能的生活观念;加大治污力度;产业升级等回答,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经验:政府重视;立法保障;治污系统全面;长期坚持。 (2)原因:重视程度不够;片面发展经济;“左”倾思想影响(或答:“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的影响);对环境问题认识错误。应对措施: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社会倡导节能的生活观念;加大治污力度;产业升级等。‎ ‎【小题2】‎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工业革命以后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和英国政府的政策特征。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来分析。 解答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英国工业革命以后治理环境的措施特点,其次要搞清楚中国经济建设中探索的表现和失误。 26.【答案】【小题1】(1)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材料“礼乐不可兴”,可见北魏孝文帝改革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除此之外,结合所学,还在于要学习汉民族先进的农耕经济。当时民族融合不断加强,迁都洛阳有利于学习汉文化。第二小问,迁都既有实际需要,也但有强制性。 (2)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尊崇《圣经》,认为人人都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第二小问作用,结合孝文帝改革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分析,即都推动了语言的统一,为以后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故答案为: ‎ ‎(1)背景:汉族农耕经济的优越性;各民族杂居相处;儒家文化的影响;北魏迁都洛阳。(答出2点即可)特点: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只答强制性或灵活性给) (2)原因:他主张“因信称义”,尊崇《圣经》,认为人人都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作用:都推动了语言的统一,为以后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小题2】‎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分析。第二小问,结合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和措施特点分析;(2)第一小问,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第二小问,孝文帝改革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分析。 27.【答案】本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首先抓住评析,接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 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不合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于鸦片战争。 理由:西方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社会性质开始改变,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矛盾也开始了改变,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中国人民开始反抗外来侵略,促进了民族觉醒。 可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始于鸦片战争,这是无法回避的史实。 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合理,从十七八世纪的明清时期起,中国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变革的因素。 理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政治腐败,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明清之际的理学家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产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史景迁的观点是合理的。‎ ‎【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评析”“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切入,结合鸦片战争,明清之际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思考。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