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班簋》铭文记载了周王命毛伯率兵征讨东方反叛的少数民族,成功之后告祭天的事情。铭文曰:“公告其事于上,唯民亡遂才(哉),彝昧天令(命),故亡。允才(哉)显,惟敬德,亡卣(攸)违。”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周王以天意来论证政治活动的合法性 B. 铭文是研究商周社会的主要史料 C. 敬德保民的儒家思想在西周得到重视 D. 西周族群对立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彝昧天令(命),故亡”“惟敬德,亡卣(攸)违”可知,东方反叛的少数民族违背天意,周王奉天命征讨,论证其政治活动的合法性,故选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排除D。‎ ‎2. 《孟子`梁惠王下)载,齐宣王向日:“汤放柴,武王伐紂,有诸?”孟子对日:“于传有之。”宣王又问日:“臣弑其君,可乎?”孟了答日:“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大。闻诛: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的这番言论 A. 蕴含了民主思想 B. 休现了民本思想 C. 批判了君主女制 D. 代表了人民利益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意思是臣子有忠诚于君主的义务,君主有仁慈爱民的义务,人民有权反抗独夫民贼。体现的是民本思想,B正确;材料与民主思想无关,A排除;材料未涉及对君主专制的批判,C排除;孟子代表的仍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D排除。故选B。‎ ‎3. “假公田”始于汉武帝,即朝廷把国家掌握的土地交由农民耕种,将无地农民变为国家的佃农,国家收取一定的假税,这个税率必须低于市场上私人土地的地租。这一举措 A. 打击了土地兼并现象 B. 促进了租佃关系普遍化 C.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 ‎【答案】D ‎【解析】‎ ‎【详解】农民耕种国家的土地,由国家收取地租,这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故D正确;土地是国家的,并不是农民的,因此并不涉及土地兼并问题,A项错误;“普遍化”的表述错误,只有无地的农民才成为佃农,故排除B项;材料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C。‎ ‎4. 史载曹丕幼时,“尝从(曹)洪贷绢百匹,洪不称意”,遂“常恨之”。历史学家陶元珍指出,曹丕“贷绢百匹,非欲悉以制衣,盖欲以绢市易他物耳”。这反映出 A. 魏国严峻的经济形势 B. 曹氏家族的权势之争.‎ C. 实物货币的流通状况 D. 纺织业发展比较迅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贷绢百匹,非欲悉以制衣,盖欲以绢市易他物耳”可知,当时绢充当了商品贸易货币,反映的是实物货币的流通状况,故选C;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 ‎5. 《通典.职官》记载:“大唐侍中、中书令是真宰相,其余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及平章事、参政事、参知机务、参与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并为宰相。”唐朝这一做法 A. 提高了中央决策效率 B. 削弱了宰相权力 C. 导致了中央机构重叠 D. 完善了三省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唐朝在规定侍中、中书令为宰相的同时,让其他官员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义,以宰相身份参与国家决策,削弱了宰相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增加宰相人数和名目,不能提高中央决策效率,A项错误;“侍中、中书令是真宰相”,其他官员是临时的,不会导致中央机构重叠,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三省体制得以完善,D项错误。‎ ‎6. 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 ‎ A. 唐宋世家大族的影响巨大 B. 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 C. 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减少. D. 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到宋理宗时期,“三代不仕”而中进士的人占比达到53.86%,较之前唐朝“寒素家庭子弟”所占比较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科举制的不断发展,使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D正确;材料除了唐朝,还有宋代,宋代世家大族影响较小,故A错误;科举的方式没有变化,且从材料中也不能看出方式有改变,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不同人群的比例问题,看不出数量多少,排除C。‎ ‎【点睛】‎ ‎7. 明太祖在位期间,不时起用一些“生长田里之间,周知民事”的“富民”,如富民严震直接被授予通政司参议。明太祖的这一做法 A. 冲击了传统社会的等级秩序 B. 促进了明初农业经济的恢复 C. 反映了明初社会结构的变化 D. 彰显了以农立国的重农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明太祖不时起用从事农业生产的“富民”为官,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了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提拔地主阶级的富农,实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体现重农思想,故选D;明太祖不时起用“富农”为官,不会冲击传统社会的等级秩序,也不会改变社会结构,排除AC;明太祖起用“富民”不能体现出促进明初农业经济的恢复,B错误。‎ ‎8. 据统计,“三言”“二拍”描写明代社会的69篇作品中有35篇是表现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共描写了63位商人形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描写了海神下嫁徽商程幸并助他经商发财的故事。作者对商人及时抓住商机、贱买高卖的行为表示认可。这反映出明朝中后期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减弱 B. 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 儒家思想失去统治地位 D. 政策调整打破等级界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期,商品经济发展,“作者对商人及时抓住商机、贱买高卖的行为表示认可”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故选B;材料信息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C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等级问题,排除D。‎ ‎【点睛】‎ ‎9. 轮船招商局的章程规定:“每年照各股本银每百两提去利银十两,如有盈余,以八成摊归各股,作为溢利,以二呈现成分与商总董人等作为花红。”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 A. 抵制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B. 摆脱了官督商办模式 C. 经营模式呈现近代化特征 D. 引导了民族工业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轮船招商局按照股份比例进行利润分配,体现了近代化管理特征,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轮船招商局的利润分配方式,没有涉及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和经营模式,排除AB;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轮船招商局对民族工业的诱导,排除D。故选C。‎ ‎10. 1900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横滨创办了半月刊《开智录》,他们在发表的文章中写道:“人无独立之性,是为奴隶之人,国民无独立之性,是为奴隶之国。余于是更日:国民无义和团之精神,是为奴隶之民,故余愿义和团之精神,非山东内数千万人之所独有,而愿全中国四万万人所共有也。”这可以用来说明义和团运动 A. 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发展的原因 B. 得到了国内民众的普遍认可 C.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D.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答案】A ‎【解析】‎ ‎【详解】1900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发表文章,肯定和宣传义和团运动反抗压迫、争取独立的斗争精神,‎ 可以用来说明义和团运动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发展的原因,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得到了国内民众的“普遍认可”与“留学生在日本”支持、声援义和团运动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具有迷信、落后的一面,留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运动的肯定,不能说明义和团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D项错误。‎ ‎11. 1898年6月,光绪“诏定国是”宣谕:中外大小臣工,自王公至于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成通达济变之才。由此可知,光绪帝 A. 认识到政治体制的严重缺陷 B. 以“中体西用”为改革指导思想 C. 接受了维新派人士的政治主张 D. 向西方学习的程度不断深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可知,“诏定国是”宣谕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的相关信息,排除C;材料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而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就是“中体西用”,无法体现向西方学习的程度不断深入,排除D。‎ ‎【点睛】‎ ‎12. 1917年,吴虞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指出:“孝教忠顺之事,皆利于尊贵长上,而不利于卑贱,虽奖之以名誉,诱之以禄位,而对于尊贵长上,终不免有极不平等之感。”这一言论 A. 为其全盘西化提供了有力佐证 B. 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社会本质 C. 初步设想了新型家庭伦理关系 D. 消除了国人伦理认识上的误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吴虞认为传统的忠顺观念不利于独立人格的建立,是对封建礼教的社会本质的揭露,B正确;全盘西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排除;C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 ‎13. 如图是1938年5月广州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巨手指引着军人前进的方向。该漫画意在表明 A. 全民抗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保证 B. 舆论宣传影响着民族战争的走向 C. 国人民族意识在抗战中开始觉醒 D. 统一战线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漫画中的文字“统一战线”和时间“1938年5月”可知,此时正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保证,故A项正确;舆论宣传对民族战争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影响其走向,排除B项;“开始觉醒”表述错误,在1938年之前已经觉醒,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14. 1941年6月,国民政府规定农户不再缴纳货币,而改为直接上缴谷物。同时,还设立粮食部,专门负责军粮的收购、仓储、运输、调拨事务,监督各地方行政长官有关粮食事务的工作。国民政府这些做法 A. 有利于保障军粮供应 B. 调整了经济结构比例 C. 激发了军民抗战热情 D. 打破了日本经济封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1941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规定农户纳税直接上缴谷物,设立粮食部,专门负责军粮的收购、仓储、运输、调拨事务,这有利于保障军粮供应,故选A;材料信息与调整经济结构无关,排除B;国民政府关于农户纳税形式的改变与激发军民抗战热情无关,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阶段性政策,随着国际形势和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变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也随之终结。这反映出 A. “一边倒”政策未能真正落实 B. 我国已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C. 我国的外交政策具有务实性 D. 我国所处国际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一边倒’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阶段性政策”以及“一边倒”政策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而结束可知我国的外交政策是随着国家需要和国内外形势而不断进行调整的,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务实性,故选C;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意识形态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是有一定影响的,“已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一边倒”政策的终结说明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恶化,而不是得到很大改善,排除D。故选C。‎ ‎16. 毛泽东在1961年1月13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希望同志们回去之后,要搞调查研究,把小事撇开,用一部分时间带几个助手,去调查研究一两个生产队、一两个公社。在城市要彻底调查一两个工厂、一两个城市人民公社。”这一谈话主要是为了 A. 加快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B. 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C. 做好政策调整的准备 D. 推进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毛泽东要求干部对农村与城市的经济状况进行调研正是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可盲目,故B正确;此时要进行调整,而不是加快变革,排除A;毛泽东强调的是思想路线的问题,而不是政策,排除C;此时党的工作重心没有转移,排除D。‎ ‎17. 伯里克利任首席将军时,他的好友菲迪亚斯受到民众法庭的审讯,伯里克利出庭为朋友作证,甚至在申诉时声泪俱下,但法庭仍判菲迪亚斯有罪。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 首席将军形同虚设 B. 民众法庭掌握实权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判决体现权力滥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伯利克里是首席将军,其出庭为朋友作证,甚至在申诉时声泪俱下,但是并未改变审判结果,说明当时雅典法庭审判中并未受到权威人士影响,坚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正确;题干内容与首席将军职能无关,排除A;公民大会掌握实权,排除B;判决结果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而非权力滥用,排除D。‎ ‎18. 有学者说:“罗马法所有权理论的发达,是它能够深刻影响后世法律的直接原因。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抑或程序方面都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决定罗马法具有这一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 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 其以维护平民利益为根本 C. 罗马强调法律的公正性 D. 后世国家基本沿袭罗马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抑或程序方面都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结合所学可知,根本原因,不外乎罗马社会是一个私有制高度发达而又存在着普遍的商品经济的社会,因而使得它的法律包含了商品生产社会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故选A;罗马法实质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C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是材料反映的现象,排除。‎ ‎19. 正如詹姆士·斯鲁威尔所说:“虽然许多历史学家,特别是19世纪历史学家都试图把文艺复兴和意大利人文主义与各种各样的非宗教形式联系起来,但这并不是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非宗教的。”作者所说的这一现象 A. 表明人文主义者并不反对宗教 B. 说明文艺复兴起到的作用微弱 C. 极大扼制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D. 是当时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兴起于中世纪末期,当时的欧洲处于教会的统治之下,文艺复兴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这并不是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非宗教的”,故选D;材料说明文艺复兴不可避免地受到宗教影响,并非人文主义者并不反对宗教,也不是说明文艺复兴起到的作用微弱,排除A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20. 16世纪,西欧封建贵族从自己土地上得到的地租实际只相当于过去地租的十分之一,英国在16世纪后半期,三分之一的封建庄主都换了主人;在法国,80%的封建贵族负债累累。资产阶级从贫困破产的贵族中买得了土地。引发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欧 A. 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 B. 实物地租取代了货币地租 C.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D. “圈地运动”加速了土地流转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反映16世纪西欧封建贵族势力的衰落,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导致依靠剥削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主阶层势力下降,故选A;新航路开辟后,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租,排除B;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D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 ‎【点睛】‎ ‎21. 在该画派画家的作品中,绘画不再是“历史的插图”或“贵族生活的注解”,而是把中产阶级的“现在”变成一个有意义的“瞬间”,我们从该画派画家的绘画中可以看到,他们笔下的世界是一个阳光普遍、欢乐宴饮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轻松、愉快地活动在户外的阳光中。该画派是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印象派 D. 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他们笔下的世界是一个阳光普遍、欢乐宴饮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轻松、愉快地活动在户外的阳光中”可以看出该画派强调光与色的结合,这是印象画派的特点,故C项正确;A项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排除;B项强调个人主观情感,排除;D项强调反传统,排除。‎ ‎22.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工联组织领导工人运动时,提出了“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的宗旨。而马克思批评这一宗旨,指出工人要为“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而斗争。这说明,此时的马克思 A. 否定了英国工人运动的成果 B. 反对工人参加经济斗争 C. 认识到工人政治斗争的重要性 D. 认为工人解放条件已成熟 ‎【答案】C ‎【解析】‎ ‎【详解】马克思强调工人不能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斗争,而要为“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而斗争,这体现了此时的马克思认识到工人阶级开展政治斗争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马克思没有否定工人成果的意思,也没有反对工人参加经济斗争,排除AB项;此时的条件并不成熟 ,马克思也没有指出条件已经成熟,排除D项。‎ ‎23. 美国共产党人威廉●福斯特在其著作《美国共产党史》中指出:‘美国资本主义在财政上办法来实施像(罗斯福)新政这样的改良方案,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器。”其意在说明罗斯福新政 A. 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B. 开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 C. 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政治危机 D. 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实施像(罗斯福)新政这样的改良方案,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器”,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缓和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选D;材料反映罗斯福新政的积极意义,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C表述太绝对,错误。‎ ‎24. 不结盟运动兴起伊始,即视联合国为讨论世界经济问题的最适当场所。20世纪70年代末,不结盟运动开始倡导在联合国系统内进行全球谈判,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明确提出以联合国作为对话与谈判的中心讲坛。材料主要表明 A. 不结盟运动重视联合国的作用 B.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 不结盟运动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D. 二战后联合国机制不断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不结盟运动将联合国作为讨论世界经济问题的最适当场所,倡导在联合国系统内进行全球谈判,提出以联合国作为对话与谈判的中心讲坛,这些都说明不结盟运动将联合国作为重要的合作场所,重视联合国的作用,故选A;材料主要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对联合国的重视,BC均与题意无关,排除;材料不是强调联合国的发展完善,排除D。故选A。‎ 第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7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思想的形成与大一统帝国要求新的上层建筑相关。所谓“新”是意味着由分散的、独立或半独立的原氏族部落基础上的邦国,逐步合并为真正地域性、以中央集权为标志的统一的专制大帝国。绚烂多彩、五花八门的各种思潮、学说、流派,正是在这个急剧动荡的过渡时期中产生和发展的。自战国后期起,它们在长久相互抑制、颉颃和论辩中,出现了相互吸收、融合的新趋势。从而它们不再是纯粹的某家某学,而是或未经消化的几家杂凑,或是以某家为主吸收他家。但并非所有先秦各家都同样积极参与了或平等地吸收、保留在这个综合潮流中。相反,有的在先秦非常显赫的思想、学说、派别逐渐衰颓以至消失。有些则始终非常活跃、绵延而强大。先秦的名、墨两家属于前者。儒、道、法、阴阳则属于后者,它们是秦汉时期建构新型意识形态的四大思潮。‎ ‎——摘编自李泽厚《秦汉思想简议》‎ 材料二 唐代中晚期种下的这一股本土化潮流,在宋代开花结果,引发了对于儒家理论新的阐释。宋学一脉,代替了汉代以下的儒学传统。宋学的开始,在初期也是从宇宙论和知识论下手,其中采用了不少道家成分。但在北宋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却是逐渐走向以“内圣”修已的方向,不太注意“外王”济世的部分,也不太注意宇宙论和知识论。北宋理学派别众多,互相批判,形同水火;他们之间兼容、综合的工作反而不多。经过靖康之变,国亡家破,只剩半.壁江山。宋代学者痛定思痛,开始注意到人间的秩序。朱子之学,特别注意人间的伦理,将一切人事放在伦常的规范之内。‎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中国出现思想合流趋势的历史原因,并举事例说明思想合流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儒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学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历史原因:大一统帝国要求新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同思想流派相互吸收;文字的统一促进思想交流。‎ 事例:董仲舒以先秦儒学为基础,以道家的天道观和阴阳家的思想为理论依托,充分吸收法家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主张,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特点:强调内心修养;注重伦理规范;融合佛道思想;思想派别众多。‎ 影响:复兴了儒学,使儒学形成了严整的思想体系;强调“立志”“修身”“治国平天下”,强调人的道德自律、意志力、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锻造中国人的性格;其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适应了封建统治的要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 ‎【详解】(1)历史原因:根据“与大一统帝国要求新上层建筑相关”得出大一统帝国要求新的思想意识形态;根据“出现了相互吸收、融合的新趋势”得出不同思想流派相互吸收;根据“以中央集权为标志的统一的专制大帝国”,结合所学得出文字的统一促进思想交流。事例:根据“或未经消化的几家杂凑,或是以某家为主吸收他家”,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以先秦儒学为基础,以道家的天道观和阴阳家的思想为理论依托,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为例进行说明。 (2)特点:根据“‘内圣’修已”得出强调内心修养;根据“特别注意人间的伦理”得出注重伦理规范;根据“采用了不少道家成分”得出融合佛道思想;根据“宋理学派别众多”得出思想派别众多。影响:结合所学宋明理学的影响,可从复兴了儒学,有利于锻造中国人的性格,适应了封建统治的要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等角度分析总结。‎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 ‎——摘编自侯紫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历史进程1947~1994》‎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答案】示例: .‎ 一、自由贸易时期(1870~1913年)。‎ 在这一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水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国际分工深度发展,世界一体化趋势加强,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时期(1913~ 1938年)。‎ ‎1914年以来,欧洲受民族主义思潮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贸易下降;‎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竞相提高关税,高筑关税壁垒限制商品进口,国际贸易额急剧下降;‎ ‎1933~1938年罗斯福在新政中实行美元贬值的反危机措施,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 三、全球有序贸易时期(1950~-2000年)。‎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关贸总协定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成立,推动了世界经济体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世贸组织成立,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贸体系建立;新科技革命的深人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等多种因素推动了世界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评卷标准)‎ ‎[评分参考]‎ 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 水平二: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解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 水平一: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具有一定合理性,思路较清晰。‎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要求,放弃原来按政治活动划分国际贸易发展阶段的标准,采用新的时间尺度,比如用国际贸易增长率或国际贸易发展特征作为新标准,明确国际贸易在十九世纪后期以来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即自由贸易时期、一战和大萧条时期、全球有序贸易时期等,并将分期明确表达;然后结合材料给出的国际贸易年增长率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个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特点等,分别给予分析说明,最后在明确新分期,说明各个阶段国际贸易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总结和升华,指出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或条件;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观点明确、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史论结合、解释充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从荷马时代到城邦独立自由的终结,我们视为“古典时代”。(希腊)带有军事民主主义色彩的王权向贵族共和过渡,更进一步向民主政体过渡。...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王权的强弱在起点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对外扩张方式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思想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 胡钟达《古典时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英国政治权力实际上都掌握在内阁和下院手中。行政权和立法权是混合的,内阁成员必须是下议院议员。……法国总统有权任命总理和组织政府,有解散国民议会的权力。政府提出的法案议会要优先讨论,政府可以要求议会授权制定政府法令,其权力与法律一样。议会立法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对政府的倒阁权也受多重限制,使之很难行使。‎ ‎——摘编自肖继、王薇《英、美、法三国议会制度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 材料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针对黄炎培提出的如何打破历史周期率的疑问,毛泽东提出了探索“民主新路”的主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毛泽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又善于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摘编自李良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由君主制和贵族制转向民主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法两国议会与政府关系的不同。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设计并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综合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答案】(1)原因:小国寡民的城邦;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贵族城邦制有自治传统;思想多元、开放。‎ ‎(2)不同: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议会对政府有监督权。法国: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有限;议会没有组阁权。‎ ‎(3)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看法:从国情实际出发推进民主,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政治模式;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背景,可从小国寡民的城邦、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贵族城邦制有自治传统、思想多元、开放等角度分析总结。‎ ‎(2)不同:英国: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可从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议会对政府有监督权等方面分析回答。法国:根据材料和所学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可从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有限、议会没有组阁权等角度分析回答。‎ ‎(3‎ ‎)政治制度: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看法:综合材料,可从符合国情、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角度分析总结。‎ 请考生从28~30题中任选-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8. 材料 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设计使宋代的出版业获得高度的繁荣。但由于出版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统治者的政权稳定关系重大,因此,宋朝虽然对文化实行比较宽松的政策,但仍然对出版业实行严格的管制,主要表现在被管制书籍的类型与出版管制的方式两个方面。如禁止雕刻出版涉及国家政治、边防机密以及不符合当时主导思想和社会主流价值观之书(如天文、占验、谶纬、妖教之书)。通过图书审查,实行违禁刻书告赏法,把出版业的违法乱紀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尽量避免其扩散传播。对于已违禁雕印、销售、传播图书者,则予以惩罚,以微效尤。宋代的出版管制思想及实践基本上能较好地协调文化发展与政权稳定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独领风骚。正如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摘编自方宝璋等(论宋代的出版管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实行出版管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实行出版管制的影响。‎ ‎【答案】(1)原因:印刷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出版业的繁荣;出版书籍多且较为混乱;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中央集权;协调了文化发展与政权稳定的关系,促进了宋化文化的繁荣;为后世实行出版管制提供了借鉴。‎ ‎【解析】‎ ‎【详解】(1)根据“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设计使宋代的出版业获得高度的繁荣”得出印刷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出版业的繁荣,出版书籍多且较为混乱;根据“出版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统治者的政权稳定关系重大”得出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根据“较好地协调文化发展与政权稳定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独领风骚”可知宋代的出版管制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中央集权;协调了文化发展与政权稳定的关系,促进了宋化文化的繁荣;为后世实行出版管制提供了借鉴。‎ ‎29. 材料 美国共和党反对派早在19世纪就使美国走上了全球竞争与对外扩张的道路,他们急切地希望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因此他们一直批评威尔逊政府的软弱。威尔逊尽力消除他们的这种疑虑,但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如果英法两国失败,其国内经济必然崩溃,这势必会影响到美国的利益,对美国国内原本已经萧条的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对威尔逊而言,战争是让其成为国际秩序救世主的绝佳机会,同时也可以让美国加速崛起成为国际主导者。为了实现野心,他必须让美国加入战争,而且要求一旦实现停战,他必须在谈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最终,美国脱下了保持中立的虚假外衣,加入战争之中,在最恰当的时机,军事增援英法从而破坏德国的军事地位。‎ ‎——摘编自【美】保罗.艾特伍德《美国战争史(1775~2010)战争如何塑造美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加一战对战争形势及美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缓解来自国内主战派的政治压力;避免英法失败,有助于稳定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利用参战攫取世界领导权;协约国逐渐占据战场优势。‎ ‎(2)对战争形势影响:协约国实力大大增强;同盟国进一步陷入困境;一战结束进程大大加快。‎ 对美国影响:美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战后秩序构建中产生重要影响;美国海外市场扩大,促进了国内经济快速发展。‎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美国共和党反对派……他们一直批评威尔逊政府的软弱”得出缓解来自国内主战派的政治压力;根据“如果英法两国失败,其国内经济必然崩溃,这势必会影响到美国的利益”得出避免英法失败,有助于稳定美国国内经济形势;根据“可以让美国加速崛起成为国际主导者”得出利用参战攫取世界领导权;根据“在最恰当的时机,军事增援英法从而破坏德国的军事地位”得出协约国逐渐占据战场优势。‎ ‎(2)对战争形势影响:根据所学,可从协约国实力大大增强、同盟国进一步陷入困境、一战结束进程大大加快等角度分析总结。‎ 对美国影响:根据“可以让美国加速崛起成为国际主导者”,结合所学得出美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战后秩序构建中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如果英法两国失败,其国内经济必然崩溃,这势必会影响到美国利益”,结合所学得出美国海外市场扩大,促进了国内经济快速发展。‎ ‎30. 材料 朱执信于1885年出生在广东番禺县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家庭。1904年,他前往日本留学。1905年7月,朱执信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参与《民报》的编辑和撰写工作,并被公推担负起“以政治鼓吹革命”的任务。1907年,朱执信归国到广东学堂任教,积极宣传革命,并秘密策划反清武装起义,“自丁未(1907年)以至辛亥(1911年),凡广东革命诸役,无一不与”。其后随孙中山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协助孙中山重新组织革命力量。十月革命和随之而来的五四运动,给朱执信以新的鼓舞和力量。他成为1920年以前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对苏俄的研究了解比较多、比较正确的第一人。他认为应该进行更为彻底的“革命”或“改造”,而革命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工人、农民能否觉悟起来。1920年9月21日,朱执信在虎门调停渭南部和邓铿部的矛盾过程中,不幸被乱枪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5岁。陈独秀当时送挽联云:“失一执信,得一广东,得不偿失。生为人敬,死为人照,死犹如生。”‎ ‎——摘编自金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圣人一朱执信》‎ ‎(1)根据材料,概括朱执信的革命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朱执信的历史功绩。‎ ‎【答案】(1)活动:参加同盟会;组织和参与反清武装起义;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捍卫民主共和。‎ ‎(2)说明:朱执信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不断前进的革命知识分子,其革命生涯经历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前一时期,积极阐发三民主义,为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反对封建军阀做出了应有贡献;后-时期,他积极研究新形势下中国革命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析】‎ ‎【详解】(1)根据“朱执信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参与《民报》的编辑和撰写工作”得出参加同盟会;根据“积极宣传革命,并秘密策划反清武装起义”得出组织和参与反清武装起义;根据“其后随孙中山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协助孙中山重新组织革命力量”得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捍卫民主共和。 (2)关于朱执信的历史功绩,结合材料内容可知,朱执信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而且其革命经历分为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他积极阐发三民主义,为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反对封建军阀做出了应有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他又积极研究新形势下中国革命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