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城固一中2018-2019年度高二第一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理科) 命题人: 审题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 A. 农业 B. 商业 C. 手工业 D. 纺织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农业,故A项正确;商业和手工业是农业的补充,故BC项错误;纺织业是手工业的一个部门,故D项错误。 2.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 A. 东汉时期 B. 夏商时期 C. 西汉时期 D. 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正确;西汉时,铁犁牛耕技术推广,东汉时期出现一牛挽犁,故AC错误;夏商时期,石器、木器盛行,故B项错误。 3.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 手工业的进步 B. 土地制度的变化 C. 耕作方式的进步 D. 赋税制度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刀耕火种和铁犁牛耕”分别是中国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最为主要的耕作方式,所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耕作方式的进步,故C项正确;A是手工业;B是土地制度;D是赋税制度,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的发展•耕作方式进步 【名师点睛】中国春秋战国以后农业经济的发展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由于平时在学习中学生对铁犁牛耕方式没有直接感观故对此没有深刻体会,建议平时学习中多注意收集图片和视频资料加以学习以补充该方面的不足。 4.下列引文中,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即土地归周王所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土地归周王所有,故A项正确;“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故B项错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CD项错误。 5.2018年5月12日 是四川汶川大地震10周年纪念日,在四川地震中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井渠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所以选B。 6. 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A.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 均有无而通万物 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C.均有无而通万物,反应的是商业的发展。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反应的是纺织业的发展;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反映的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小农经济主要特点: (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3)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7.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A. 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 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形成,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故选C;材料无法反映苏州失业人数较多,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和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故排除BD。 8.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B. 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 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 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海禁政策始于明朝不是清朝,故排除D项。其他三项均是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正确表述。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9.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①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加快 ②近代企业开始出现 ③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④各地经济发展日趋平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加紧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这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伴随着西方经济的入侵,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引进机器,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因此①②③都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江沿海通商口岸,东西部不平衡。因此④表述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结构的变动 10.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轻纺织业工厂数量变化表 时间 织布机(台数) 纱厂(家) 缫丝厂(家) 新建面粉厂(家) 1913年 2016 32 170 84家 1920年 4310 69 433 上表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 B. 受帝国主义压制手工业发展缓慢 C. 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 D. 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表格显示的时间是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表格中织布机、纱厂、缫丝厂都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说明此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故B项错误;表格并没有说明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是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 11.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是。 A.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B. 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是邓小平在1977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的,B项是在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时间上要晚于题干事件,C项是邓小平1983年提出的,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案为D。 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上主要考查学生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2.《极限挑战》是上海卫视推出的大型励志体验真人秀节目,此节目主要发挥了电视的功能。 A. 休闲娱乐 B. 传播资讯 C. 艺术熏陶 D. 教化民众 【答案】A 【解析】 【详解】《极限挑战》是电视推出的娱乐节目,体现出电视作为休闲娱乐的功能,故A项正确;传播咨询属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功能,故B项错误;《极限挑战》是纯粹娱乐节目,不具有艺术熏陶的功能,故C项错误;教化民众不是《极限挑战》节目的作用,故D项错误。 13.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于2018年08月18日至2018年09月0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亚运会信息的主要途径是。 ①电影 ②电视 ③广播 ④互联网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影作为媒介没有时效性,因此人们不可能通过电影第一时间获悉亚运会的信息,故①错误;电视、广播、互联网都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人们可以通过它们第一时间获悉亚运会的信息,故②③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 【点睛】组合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错误的项目,然后排除含有该项目的选项。 14.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 始于纺织业 B. 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以电力作为能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蒸汽时代始于纺织业,而“电气时代”始于电力的发明,排除A。“蒸汽时代”有汽船和火车,“电气时代”有飞机和远洋轮船,可见都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故选B。“蒸汽时代”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电气时代”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排除C。“电气时代”以电力作为能源,排除D。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成就;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5.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A. 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B. 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 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 D. 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蒸汽机的大量使用,对煤炭的燃烧,故B正确。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没有焚烧矿物燃料,故A排除。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不是这种现象的出现最早的时期,故C排除。人类对核能的利用,不需要焚烧矿物燃料,故D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16.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A. 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 既实行资本主义,又实行社会主义 C. 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D.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性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通过调整政策来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放弃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实行的是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体现不出“经济上专制”,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即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17.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下列新变化中,深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②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④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出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由罗斯福新政开创的,福利国家来源于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故①②深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出现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罗斯福新政没有关系,故③④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 18.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的“阳光灿烂”与政府颁布的哪项政策有关。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的推行;“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指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实施,故B项正确,A项错误;工业化政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CD错误。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时候,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文中所说的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独特实验”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指的是1929年的经济危机;“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故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20世纪20年代,故AB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故D项错误。 20.对于经济全球化,有人认为它能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陷阱”。这说明 A.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 经济全球化有百害而无一利 C.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一帆风顺 D. 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答案】A 【解析】 :“馅饼”是比喻经济全球化的好处,“陷阱”是比喻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这就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本题选A。 21.下图展示的是哪一区域性集团的旗帜及货币。 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欧洲联盟 D. 华沙条约组织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欧盟的相关知识。欧盟的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表示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光环。欧洲货币局发布的欧元草样有7张,其中面值100欧元为绿色、500欧元为紫红色。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2.“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确立美元这一特殊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 《关税贸易总协定》签定 B.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各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的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故D正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与美元地位无关,故A排除。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未涉及美元与黄金挂钩,故B排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美元无关,故C排除。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 23.《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与《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公布的数据相比:跨国公司增加了2000家,国外分支机构增加了10万家。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 经济本土化趋势加强 C. 世界统一趋势加强 D. 单极格局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跨国公司增加了2000家,国外分支机构增加了10万家”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故A项正确;“跨国公司”不是经济本土化,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世界统一趋势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和单极格局无关,故D项错误。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 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答案】D 【解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形成,建立起二战后的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故答案为D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A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都是世界性的经济组织,不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排除B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5.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中,最能佐证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 恐怖活动 B. 毒品泛滥 C. 金融危机 D. 全球变暖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中面临的自然灾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变暖体现的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故D项正确;恐怖活动、毒品泛滥、金融危机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危机,故ABC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判定答案即可。 26.军用的兵器和装备,供宗庙陵墓使用的祭祀用器,以及皇族的服饰玩好这些产品主要是手工业的哪种经营形态生产的。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田庄手工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给军队、官府、皇室贵族使用的物品,故A项正确;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供给市场,故B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除了用于自身消费、缴纳赋税外,一小部分用于流通,故C项错误;田庄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供给田庄使用,故D项错误。 27.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其依据是。 A. 国民经济开始恢复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中共八大召开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故C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恢复,故A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是在1953年,故C项错误;1956年9 月中共八大召开,这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无关,故D项错误。 28.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电子形式展出了《清明上河图》。其原作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汴京城内外社会生活和习俗,“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时代的风采”最可能是指 A. 民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B. 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C.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 D. 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指的是宋代的商业特征。民营手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是在明朝中后期,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货币经济从来就没有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达起来,故C项正确;唐朝时期出现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时空意识。由材料中的《清明上河图》判断出这是北宋,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29.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A. 鸦片战争后,引进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B. 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C.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出现了近代化农业 D.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引进了许多农业新品种是在明朝中后期,故A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农业出现的新变化,故B项正确;中国开始出现了近代化农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是在改革开放后,故D项错误。 30.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B. 组建了近代海军 C. 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D. 禁绝外来事物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天下商民称便”可以判断B、C错误。从火轮船的传入这一史实来看,中国并没有禁绝外来事物,D错,故选A。 31.鲁班复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工匠。传说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工具的发明主要得益于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政府政策的支持 C. 冶金技术的进步 D. “百家争鸣”的出现 【答案】C 【解析】 “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都属于铁制农具,这些和古代冶金技术的进步有很大关系,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农业方面,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政府政策的支持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百家争鸣”的出现属于思想方面影响,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2.“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有村落了。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设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据此判断这一现象应出现在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叫商帮,最出名的两个组织是徽商和晋商,故D项正确;A、B和C时期并没有出现商帮现象,排除。 33.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①②④都是两者的相似作用;汉唐以来是主动地对外交往,而明清是“闭关锁国”,可知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 34.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内容与史实不符合,1957~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在这个时期内的探索出现了挫折,所以可以排除B项。C项内容对这个时期的阶段特征归纳的不全面,与史实不相符。D项内容反映的特征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特征,所以答案选择A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国的经济建设的特征 35.1978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强调在管理上的宏观调控 C. 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方式 D. 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故D项正确;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A项错误;强调在管理上的宏观调控是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故B项错误;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方式是在1997年的十五大上,故C项错误。 第Ⅱ卷(综合题) 二、本卷共2题。第36题16分,第37题14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材料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知,在农村地区我国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 (2)1979年,随着“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这第一批“崛起”的“座座城”具体指哪些城市?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会议,并且在这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这次会议及目标分别是什么? 【答案】(1)经济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历史事件:邓小平南巡(或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3)会议: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四大);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详解】第(1)问,“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一信息“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可知,我国在农村地区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2)问,“哪些城市”,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得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历史事件”,依据所学知识得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7. 阅读下列材料“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是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始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全面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答案】(1)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 (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 (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 【解析】 【详解】第(1)问,“因素”,依据材料一信息“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得出:“不利因素”是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有利因素”是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 第(2)问,“因素”,依据材料二信息“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概括得出:一战时期,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机制面粉产品质量好,价格低廉等。 第(3)问,“意思”,依据材料三信息“抗战后……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解放战争角度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