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热点主题二 田园风情——多维视角的古代经济模式课件(共21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热点主题二 田园风情——多维视角的古代经济模式课件(共21张ppt)

主题二 田园 风情 —— 多维视角的古代经济模式 - 2 - - 3 -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 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重心南移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古代手工业曾在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 , 其中青铜器、丝绸和瓷器是古代中华文明享誉世界的三张 “ 名片 ” 。古代商业处于 “ 重农抑商 ” 的大环境下 , 同时受政府商业政策的制约 , 发展缓慢。明清 ( 鸦片战争前 ) 时期 , 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 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异变 , 这些异变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但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 , 导致清王朝迅速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陨落。 - 4 - 一 二 三 一、生存模式 ——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1 . 比较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 四 - 5 - 一 二 三 2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 原因 : ① 是由我国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的。我国土壤和气候的特性以及频频发生的水旱灾害使大规模的粗放经营难以建立 , 只有小规模的精耕细作才能比较有效地减轻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 ② 是解决人口与土地尖锐矛盾的需要。 “ 人多地少 ” 的情况要求农民的生产经营必须以增加单位面积的劳动投入等手段进行精耕细作 , 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单位产量。 ③ 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战国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允许土地买卖。自耕农人身相对自由 , 经营比较自主 , 他们就有必要、有可能 , 而且也愿意用精细耕作的方法 , 争取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 , 以解决一家数口的生计问题。 四 - 6 - 一 二 三 四 ④ 是多元交汇体系的产物。各地区各民族人民有丰富的农业实践 , 他们之间农业文化的交流和融汇 , 为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⑤ 农业灌溉技术的不断优化奠定了基础。从水利工程看 , 兴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白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从灌溉工具看 , 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等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⑥ 是我国劳动人民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升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 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魏晋以后直到今天 , 人们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耕作技术。 - 7 - 一 二 三 四 (2) 特点 : ① 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 :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 , 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 : 使用铁犁牛耕 , 改良生产工具 , 改进生产技术 , 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③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 : 以家庭为单位 ,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④ 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 : 实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⑤ 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 : 一方面 , 国家可以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赈灾救灾 , 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灾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提供保障 ; 另一方面 , 国家征收的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 8 - 一 二 三 四 二、生存空间 —— 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1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 2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往往是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 ( 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等 ) 。 3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主要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 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 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 - 9 - 一 二 三 四 4 . 由于战乱 , 古代北方人民大批南迁 , 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 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 这说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引进和运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5 . 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6 . 政治中心南移对于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 如南朝都城在建康 ( 今江苏南京 ) 、南宋都城在临安 ( 今浙江杭州 ), 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具有一定影响。 - 10 - 一 二 三 四 三、生存质量 —— 曲折发展的工商业 1 . 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1)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 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 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古代的手工业除纺织业、陶瓷业、冶铁业外 , 还有造纸业、造船业、制漆业、制盐业、酿酒业等 , 工业部门是逐步增加的。任何一个工业部门 , 从创立开始 , 其生产技术都是在不断进步的。生产单位内部的劳动分工 , 都是渐趋细密的。 (2) 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 , 其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农业的附属地位。 - 11 - 一 二 三 四 (3) 多种经营形态 ( 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 ) 并存 , 互为补充。春秋战国以前 , 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 , 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 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 , 受官府压制与盘剥 , 经营艰难 , 但比重日益增大 , 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 , 占据主导地位。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 , 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4) 历史悠久 , 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晚期 ,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 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5) 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 起初在北方 , 以后逐步移至南方。大约到南宋时期 , 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变迁。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 , 有不少工业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 , 也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 - 12 - 一 二 三 四 (6)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经营的方式来看 , 私营手工业经历了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 , 再到工场手工业的转变。明朝中后期在某些部门出现了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计工受值 ” 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7) 技术高超 , 工艺精湛 , 质地优良 , 长期领先于世界 , 产品远销亚欧非。 - 13 - 一 二 三 四 2 . 古代中国货币的发展 (1)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 商朝以贝作为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 , 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 , 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 , 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 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 , 我国的货币形状越来越多。战国时期不仅各诸侯国自铸货币 , 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秦统一中国后 , 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 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 , 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 - 14 - 一 二 三 四 (3)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 , 听任郡国自由铸钱 , 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 , 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 , 富比天子。公元前 113 年 , 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 , 统一铸造五铢钱 , 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此后 , 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 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 , 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 , 如 “ 半两 ”“ 五铢 ” 等 ( 二十四铢为一两 ) 。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 年 ), 李渊改革币制 , 取 “ 开辟新纪元 ” 之意 , 统一铸造 “ 开元通宝 ” 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 , 都以通宝、元宝相称 , 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 “ 民国通宝 ” 。 - 15 - 一 二 三 四 (5) 金属货币向纸币 “ 交子 ” 的演变。北宋时 , 随着交换的发达 , 货币流通额增加 , 但金属货币的使用极为不便 , 北宋创印的纸币 “ 交子 ” 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 , 在政府的许可下 , 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 , 形成了对 “ 交子 ” 的规范化管理。 “ 交子 ” 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 ,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16 - 一 二 三 四 四、生存瓶颈 —— 世界视野中的古代经济 1 . 表现 :16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与此相比 , 中国 : (1) 在经济方式上 , 仍固守传统小农经济的家庭经营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 , 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2) 在经济政策上 ,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阻碍了中外交流。 2 . 原因 (1)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 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 , 抑制商业发展 ; 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 , 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 ,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的水平上。 - 17 - 一 二 三 四 (3)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 清朝设立军机处 ,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制度衰落 , 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 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儒学的轻利思想和封建专制的强化压抑了人们的思想 , 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 ; 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根深蒂固 , 古代商人 “ 以末致富 , 以本守之 ” 的经商思想 , 都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 明清时期 , 政府大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 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 , 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 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从此 , 中国长期与世隔绝 , 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18 - 1 2 3 4 1 .(2017 山西大同二模 ,25) 桓宽在《盐铁论 ) 中说 :“ 陇、蜀之丹漆旄羽 , 荆、扬之皮革骨象 , 江南之楠梓竹箭 , 燕、齐之鱼盐旃裘 , 兖、豫之漆丝纟希纻 , 养生送终之具也 , 待商而通 , 待工而成。 ” 这说明当时 (    ) A. 长途贩运贸易充分发展 B. 北方手工业比南方发达 C.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明显 D. 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较高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材料提到各地的特产 , 未体现长途贩运的信息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各地特产 , 体现的是地方发展的多样化 , 并不存在优劣比较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陇、蜀之 …… 荆、扬之 …… 江南之 …… 燕、齐之 …… 兖、豫之 ……”, 可知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手工产品 , 体现了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涉及的是古代手工业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9 - 1 2 3 4 2 .(2017 广东韶关一模 ,26) 宋《梦粱录》载 :“ 杭都风俗 , 自初一日至端午日 , 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 , 又并市茭、粽、五色米团、时果、五色瘟纸 , 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 , 沿门唱卖声 , 满街不绝。 ” 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    ) A. 迷信色彩的风俗沿革 B. 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C. 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 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节和端午等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而非封建迷信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所展示的主要是古代杭州的风俗和商业活动 , 商业活动的相对宽松只是城市生活一个方面的体现 , 属于不完整表述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不难看出 , 古代杭州的商业和服务业已然相当发达 , 这是城市经济职能日益完善的一种体现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对坊市制度并没有相关的提及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20 - 1 2 3 4 3 .(2017 吉林吉林二模 ,4) 汉代 , 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到了元代 , 大都的粮食供应 “ 仰给江南 ” 。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也说 :“ 所谓天下之利 , 莫大于水田 ; 水田之美 , 无过于浙右。 ” 材料反映了 (    ) A. 江南耕种水田获利最多 B. 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 C. 浙右田肥水美富甲天下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材料的信息提到了汉代、元代的粮食生产 , 没有提及江南耕种水田获利的信息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信息中也没有提及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只提到浙右水田的粮食产量高 , 并不是说浙右田肥水美富甲天下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汉代 , 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到了元代 , 大都的粮食供应 ‘ 仰给江南 ’”“ 所谓天下之利 , 莫大于水田 ; 水田之美 , 无过于浙右 ”, 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21 - 1 2 3 4 4 .(2017 浙江宁波期末 ,28)1756 年 , 多年不到浙江贸易的英国商船迭连北上宁波 , 引起乾隆疑虑 :“ 顾向来洋船进口 , 俱由广东之澳门等处 , 其至浙江之宁波者甚少。 …… 宁波原与澳门无异 , 但于此复多一市场 , 恐积久留居内地者益众。海滨要地 , 殊非防微杜渐之道。 ” 这说明当时 (    ) A. 粤海关一口贸易政策已开始执行 B. 宁波成为重要通商口岸 C. 对外贸易从属维护政权安全考虑 D.“ 天朝上国 ” 观念遭到冲击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 “ 海禁 ” 政策。根据材料 “ 由广东之澳门等处 ”, 可知并不是一口通商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至浙江之宁波者甚少 ”, 可知宁波并非重要通商口岸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恐积久留居内地者益众。海滨要地 , 殊非防微杜渐之道 ”, 可知乾隆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 不愿开放宁波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主要论述清政府对外商到宁波贸易的看法 ,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 故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