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蚌埠二中2017-2018学年度开学摸底考试(8月底) 新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题(每小题1分,48题,共48分) 1. 我国夏、商、周早期的政治文明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王位世袭制 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③三代都采用宗法分封制 ④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贵族能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政治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 北宋初期,行使检察职能的御史大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B.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 D.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4. 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 ) 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 5.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 23小亩 1.37石 32石 中原农耕区 30小亩 1.5石 45石 西北屯垦区 74小亩 0.4石 29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6. 《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 ) A.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B.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D.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 7. 袁州在韩愈任刺史的元和年间,被誉为“民俗淳厚”,当时只有17,266户;到了民风尚讼的北宋,已达132,299户,净增115,073户。杨侃说袁州“壤沃而利厚,人繁而讼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法制观念淡薄 D.社会习俗改良 8. 有人认为:中国在明朝时已经开始出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化的趋势。下列选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居领先地位 C.租佃关系的发展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时受值” 9. 雅典某一机构虽然始终保持选举制,且可连选连任,但在很长的时期内并不给最高长官薪俸,这就决定了贫穷公民很难当选。因此,这一机构实则有利于上层分子掌握国家实权。这个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10.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的制定( ) 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扩大了法律的适用范围 C.提高了平民的社会权力 D.使法律的不确定性被减少 1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致使西欧( ) 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12. 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13. 下图是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该表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环境的恶化 B.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种族灭绝灾难 C.三角贸易导致美洲人口急剧减少 D.西班牙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14. 以下内容是粗心的小明上历史课做的笔记,其记录有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 “从1763-1871年,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行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行”主要是指( ) A.将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16. 下表是《英国职业人口的分配和产值构成变化表》。这说明工业革命( ) A.提高了英国农业机械化程度 B.实现了英国向工业国转变 C.引起了英国区域经济的变化 D.改变了英国世界经济地位 17. 下列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②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④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武力威逼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方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 代议制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下列关于近代各国代议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国王统而不治 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员每州2名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内阁须对参议院负责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19.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 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B.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C.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 D.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20.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 B.确保美国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C.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 D.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 21.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 ) A.国家统一尚待时日 B.各邦在议会中权力平等 C.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 D.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 22.英美法德四国在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似性,该相似性是指 ( ) A.强调法制化 B.突出渐进性 C.体现彻底性 D.推行混合制 23.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这一主张( ) A.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直接导致十月革命的发生 C.违背了无产阶级革命原则 D.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和策略 24. 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 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 ) 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 C.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 D.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 25.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26. 1976~1980年,机器及设备的出口额达339亿卢布,比1961~1965年增长4.5倍以上;进口额约为659亿卢布,比1961~1965年增长约5倍。1981年,机器及设备的出口占苏联整个出口的13.7%,进口占苏联整个进口的大约30%。这反映出( ) A.苏联体制改革效果较为明显 B.苏联对外贸易长期存在逆差 C.苏联机器及设备的生产依赖西方 D.当时苏联政府重视发展重工业 27.英国在《南京条约》里提出了“协定关税”,日本在《马关条约》里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危害不包括( ) A.便于欧洲列强经济侵略 B.标志世界市场形成 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D.破坏中国国家主权 28.《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 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29. 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0. 某近代历史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同时,在经济领域中同样实现了‘突变’,奠定了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框架,并使之初步成型。”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近代中国物质生活方式的变革 C.促进了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D.使人们思想解放,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31.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主义等)虽曾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在了中国社会。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五四运动证明资本主义不可行 C.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是历史的必然 D.当时的北洋政府倡导思想自由 32.“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与这则新闻报道有关的是(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渡江战役 33.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民党军队,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是中共实行的(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土地革命 C.创建革命根据地 D.开展游击战争 34.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华日报》以苏联为宣传重点,《中央日报》以美国为宣传重点,而《大公报》则广撒宣传网,侧重英美。三份报刊对外舆论宣传各有侧重,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 A.加剧了抗战期间意识形态的斗争 B.有利于中国争取国际舆论和援助 C.导致了抗战结束后国共双方的对立 D.便于美国和苏联干涉中国的内政 35.邓小平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材料中的“打出去”( )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36. 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B.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C.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D.它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 想的胜利 37. 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 起攻击。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这一事件从本质上说明了( ) A.保守派对西方技术的抵制 B.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C.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 D.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38.阅读《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下列对表格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税比重大为缩小 B.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39. 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也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此时( ) A.胡佛反危机措施激化社会矛盾 B.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 C.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 D.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 40.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明确表示:“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反映出他( ) A.领导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B.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C.坚定捍卫垄断资本集团既得利益 D.决心把美国经济纳人政府的全面管制 41.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成立欧盟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WTO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盟 D.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立联合国 42. 1963年,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设立了专门热线,以确保危急时刻两个超级大国的首脑能够迅速沟通,同年,两国同意禁止在大气层中进行核试验。以下对美苏这些做法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①促成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 ②缓和了美苏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③动摇了美苏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④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A.②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43.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下表是I955年和1976年美国、西欧、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年份 美国 日本 西欧 1955年 36.3% 2.2% 17.5% 1976年 24.9% 8.1% 21.7% A.20世纪50至7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衰退 B.经济发展助推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C.欧洲联合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冲击 D.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44. 有英国学者指出:美国霸权已经衰落,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世界未来的多级化格局仍不明朗,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这表明( ) A.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 B.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有关 C.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D.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45.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签署了《双十协定》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B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发布主张和平统一的《告台湾同胞书》 C 1954年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了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D 中俄等国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广泛关注 46. 下图是我国某“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47. 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率就上来了。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天津港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贯彻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执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京津冀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推行 48.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联大”会议 二、非选择题(3题,49题20分,50题20分,51题12分,共52分) 49.(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颤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1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10分) 50.(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用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1)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通过哪些侵略活动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6分) [] 材料二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2)结合茶丝出口变化情况,联系所学,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8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见下图)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促进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因素。(6分) 5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既与文明发展的程度相关,也与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关系密切。 序号 历史材料 1 公元前11世纪,我国水稻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公元5世纪,传到西亚,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2 西汉时,印度的黄瓜、地中海的香菜、西亚北非的蚕豆传入我国。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湘、鄂、川等省份。 3 公元6世纪,我国蚕桑技术传入古诃陵园(令爪哇岛),男子用丝绸做筒裙遮体,改变了裸体习俗。秦汉时,中国筷子传到日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机会。 4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改变了饮食结构,欧洲的马、牛、山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 5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贵族食用的茶、巧克力等平民化。生活节奏变快,华丽不实用的衣服被淘汰。 6 19世纪末,电报、电话和电影的产生,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资讯。地铁、电车便于人们前往运动场、娱乐公园和舞厅,享受生活。 7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和婚礼在一些城市流行。20世纪初,汽车、电车在中国出现。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礼制》,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8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出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新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住房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成为大众生活新时尚。 问题: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材料(至少3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与生活习俗的关系提炼主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填写“材料序号”和“主题”两个空格:论述不得照抄材料;字数200字左右。)(12分) 蚌埠二中2017-2018学年度开学摸底考试(8月底) 新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A 2.A 3.A 4.C 5.C 6.C 7.B 8.D 9.D 10.D 11.A 12.C 13.B 14.D 15.B 16.B 17.A 18.C 19.B 20.A 21.C 22.A 23.D 24.D 25.A 26.D 27.B 28.C 29.D 30.A 31.C 32.B 33.B 34.B 35.B 36.B 37.D 38.D 39.C 40.B 41.C 42.A 43.C 44.D 45.C 46.B 47.A 48.A 二、非选择题 49(20分) (1)目的:解决官员异地为官的住房需要;减轻官员的经济负担。(4分) 特点:公有住房有明确的等级规格限制;公有住房及所用物品严禁私自增减;官员离职必须按清单归还所有物品,(6分) (2))同:都由国家给官员提供公有住房;都有官员职务与住房规格标准的规定;都对官员公有住房制定了法律(或条例)规定。(6分) 异:西方官邸要交纳一定的租金;西方除官员外还为一些非官员提供公有住房。(4分) 认识:实行官邸制可以消除官员的后顾之忧;官邸的大小应适用而不能奢侈;官邸制有利于减少浪费,促成廉价之风。(5分,任答2点即可得5分) 50(20分) (1)侵略活动:①鸦片战后,西方国家取得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特权开始打开中国市场;②第二次鸦片战后,增开通商口岸,取得内河航运和内地通商等权利打入内地市场。(6分) (2)变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产生了近代中国的官办企业;民族工业出现;外国资本主义企业。(8分) (3)因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对外开放。(6分) 51(12分) 示例:材料序号:5、6、8、9 主题:文明发展推动生活习俗进步 论述:19世纪以来,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俗:人们的服饰从区分等级到简洁实用,并日益大众化、多样化;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不断改变;宽敞舒适的家居环境成为人们的首选;火车、汽车、飞机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改变了人们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途径;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平等意识增强,健康、优质和精神愉悦成为时尚;社交礼仪、婚丧习俗不断现代化。可见,文明的进步是生活习俗进步的推动力。(注:结合材料5、6、8分阶段论述亦可。) 其它主题举例,仅供参考: (1)文明交流改变各国生活习俗(1、2、3、4、7) (2)生活习俗变迁推动文明进步(3、4、5、7) (3)科技革命推动中国生活习俗的变迁(5、6、7、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