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 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 A.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分割政治权力 B.宗族是管理国家的组织 C.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 D.“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形成 ‎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庻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 B.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 ‎3.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 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 (  )‎ A.编户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 ‎6.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7.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宗法制得以恢复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9.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元朝这样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民族融合,促进共同发展 ,进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加强统治 C.地方分权的方式便于管理元朝空前广大的疆域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10.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1.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 分相权,中书门下同相 B. 废丞相,权归六部分掌 C. 裁中书,实现权力集中 D. 设内阁,亲理国家大事 ‎1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1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体。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政治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由地理环境决定 ‎ ‎14.关于雅典民主制度,柏拉图曾指出:“……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柏拉图意在强调 A.民主制的核心精神是自由 B.雅典民主制度存在一定弊端 C.雅典公民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 D.雅典民主制没有法律基础 ‎15.罗马法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这一规定表明()‎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B.债权人可随意占有债务人财产 C.债务人可要求担保人偿还债务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16.《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判、求偿、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等。根据这些篇目,可以看住制定该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维护人人自由、平等的社会形态 B.维护罗马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C.保护奴隶主贵族的人身、财产不受侵犯 D.保护平民在与贵族的斗争中所取得的成果 ‎17.近代欧洲曾出现“罗马法复兴”的现象。如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罗马法与现实社会的关系;l7世纪,在荷兰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主张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19世纪,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则主张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 A.基本内容仍有其生命力            B.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C.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             D.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 ‎18.西汉大臣贾谊曾上奏,“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之罪不加其身”,得到文帝的认可。而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如果让恶人逃脱罪责,“就会挖空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由此可见()‎ A. 罗马法更强调公平和正义          B. 中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C. 罗马法维护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D. 罗马法对中国古代法律影响深远 ‎19.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D.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20.华盛顿在1786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由此可见华盛顿主张(  )‎ ‎ A.建立古代雅典式的城邦制 B. 维护相对松散的邦联制 ‎ C.建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建立相对集权的联邦制 ‎21.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22.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23.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24.法国在其大革命之后的几十年间,政治斗争激烈,政体频繁更迭,但经济却在不断发展。对此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 政局动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法国的共和之路非常艰难和曲折 C. 法国的共和政体逐渐得到了巩固 D. 法国总体上顺应了现代化的潮流 ‎25.对于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意在说明德国体制(  )‎ ‎ A.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 B. 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 C.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5分,共计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若,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 ‎ 材料二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的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朱子语类》中所说的“一切收了”的措施和结果?(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太祖、清王朝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为加强君主权力,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3)简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4分)‎ ‎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他担任雅典第一执政官,创立了陪审法庭,规定司法案件须由 一定数目的陪审员陪审,其能杜绝徇私舞弊,使法治趋于清平。他还在贵族会议之外设四百人组成的议事会向公民大会准备提案,限制贵族的权利。打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这四百人类似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议员。‎ ‎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1分)列举其改革中采取的两项措施?(2分)他的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 ‎ 材料二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 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4分)‎ ‎ ‎ ‎ 材料三 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 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在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3)根据材料三,概述罗马人制定法律的依据、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四 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影响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西方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四项法律成果。(4分)‎ ‎ ‎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来源:学科网]‎ ‎ ‎ 材料三 19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异同点。(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英两国国家元首最大的不同点和英、法两国国家权力中心最主要的相同点。(3分)‎ ‎(4)据材料一、二,说明两种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质上有何不同?(4分)‎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阶段考试 历史试卷 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C 2.B 3.B 4.B 5.C ‎ ‎6.B 7.B 8.B 9.D 10.C ‎11.B 12.B 13.A 14.B 15.D ‎ ‎16. C 17.C 18.A 19.D 20.D ‎ ‎21.A 22.C 23.A 24.D 25.A ‎ 二、 非选择题(50分)‎ ‎26(1)措施: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官,同时设通判加以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政的主要部分。结果: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8分)‎ ‎(2)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同时宣布废除宰相制度。康熙皇帝:在宫内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雍正皇帝:在宫内设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6分,‎ ‎(3)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建设。(4分)(只要答出4点即可)‎ ‎27. (1)“他”是指梭伦。(1分)措施:建立陪审法庭和四百人议事会。(2分)影响: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分)‎ ‎(2)特点: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直接民主、轮番而治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3)依据:自然法则。(2分)目的:保证人类的自由和平等权利。(2分)‎ ‎(4)成果: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民法典》等。(4分,答出4点)‎ ‎28、(1)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互为补充;(2分)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对后世影响深远。(2分)‎ ‎(2)异同点:同: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2分)异: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2分)‎ ‎(3)国家元首: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实权,(1分)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1分)权力中心:都是议会。(1分) ‎ ‎(4)共性:中央(政府)机构间的权力互相制约与监督。(2分)不同:唐三省六部制体现封建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