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14-44三民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14-44三民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作业)

核心素养测评 四十四 三民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40分钟 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说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  )‎ A.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C.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 D.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 ‎【解析】选B。“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没有涉及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问题,故A错误;由材料“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知欧美的问题主要是贫富不均,所以民生主义被列为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帝的内容,故D错误。‎ ‎2.1907年8月,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创办机关刊物——《中兴日报》,胡汉民为其撰写发刊词,指明其创办《中兴日报》的目的是要在华侨中间宣传爱国、爱民族的学问,促使每个华侨爱民族、爱国家,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这体现了革命派 (  )‎ A.科学的革命纲领 B.在海外有广泛的影响力 C.鲜明的反清立场 D.对革命道路的理性探索 ‎【解析】选C。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创办机关刊物宣传“爱民族、爱国家,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具有鲜明的反清立场,故C正确;材料中同盟会纲领明显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不是科学的革命纲领,也不是对革命道路的理性探索,故A、D错误;材料只是说明报纸宣传内容,并没有说明报纸的影响力,故B错误。‎ ‎3.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 (  )‎ 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 ‎【解析】选D。据材料“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可知孙中山重视国民思想启蒙,故D正确。‎ ‎4.(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20世纪20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须唤起民众。基于这一认识,他进行的努力是 (  )‎ A.寻求共产国际帮助 B.发动护法运动 ‎ 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创立黄埔军校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中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和联系可知,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增加了扶助农工的内容,故选C;A、B、D都是孙中山的努力,但不属于唤起民众的范畴,排除。‎ ‎5.(2020·南昌模拟)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提到“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据此可知 (  )‎ A.民生主义关注工农 B.土地革命深入人心 C.社会主义大行其道 D.国共两党纲领一致 ‎【解析】选A。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中蕴含着关注、改善工人、农民生活,故选A;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实施的,排除B;孙中山的纲领是资产阶级的纲领,不是社会主义,排除C;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但是纲领不一致,排除D。‎ ‎6.(2020·益阳模拟)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他主张 (  )‎ A.解决民生问题 B.废除封建剥削 C.实行土地国有 D.践行社会主义 ‎【解析】选A。据材料“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种种公共之需”可知孙中山关注民生问题,属于孙中山的社会革命,故A正确;材料体现了孙中山意在解决土地问题和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 不涉及废除封建剥削,故B错误;材料不涉及土地国有,故C错误;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主张践行社会主义的是中国共产党,故D错误。‎ ‎7.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该文发布的背景是 (  )‎ A.中共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 B.全民族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解析】选B。题干信息反映的是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的内容。中共二大召开是在1922年,故A错误;1938年武汉会战之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B正确;《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全民族抗战时期,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故C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是在1956年,故D错误。‎ ‎8.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 A.超过了列宁主义的成就 B.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C.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主张 D.坚持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解析】选B。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毛泽东的学说正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故B正确;‎ 毛泽东的学说是对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A错误;C表述明显错误,排除;D表述错误,毛泽东始终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不是领导者。‎ ‎9.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  )‎ 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各自具有片面性 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解析】选A。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义利观认识的不同,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故A正确;各自具有片面性说法错误,故B错误;毛泽东的义利观是为了革命,故C错误;二者的观点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D错误。‎ ‎10.(2020·珠海模拟)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讲话后,该报告一直未公开发表,1975年邓小平强调这篇报告“太重要”了,‎1976年12月26日,《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在当时,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目的是(  )‎ A.为改革开放进行思想动员 ‎ B.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彻底清算“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 ‎ D.传递发展战略调整信息 ‎【解析】选D。为改革开放进行思想动员的主要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故A错误;当时还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故B错误;《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上的发表,与“文化大革命”结束没有太大的关系,故C错误;《论十大关系》中的思想有很多与后来改革的思想相一致,因此发表的目的是释放一种战略调整的信号,故D正确。‎ ‎11.‎1979年 11月26‎日,邓小平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他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这些言论 (  )‎ A.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B.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 C.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到关键时期提出的 D.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故B错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到关键时期”是指世纪之交,与题中“1979年”不符,故C错误;排除A、B、C,故选D。‎ ‎12.“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B.深圳作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 C.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 ‎【解析】选C。邓小平的上述讲话是在1992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A错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故B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故C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是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一致探索中国的独立之路、富强之路、发展之路,正是由于社会各阶层的努力,中华民族逐步觉醒、抗争、独立、走向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的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性因素,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摘编自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材料二 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不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 ‎(1)依据材料一和近代中国社会背景,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发生变化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开创了怎样的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有何共同特点?(13分)‎ ‎【解析】第(1)题由材料“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得出思想近代化开始起步,由材料“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得出思想多元化,由材料“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得出传统思想的束缚,结合时代特征得出“救亡图存”的特点。第(2)题结合“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性因素,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性因素’”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作答。第(3)题,第一问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方面分析作答;第二问结合“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1)特点:思想近代化开始起步;思想的多元化;传统思想的束缚;救亡图存。(6分,任答3点即可)‎ ‎(2)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西方思想的传入;经世致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等。(6分,任答3点即可)‎ ‎(3)道路: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并领导建设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了中国经济腾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8分)‎ 特点:基于国情,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勇于创新;与时俱进,针对性强。(5分,答出两点即可)‎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革命设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应围绕“革命设想与实践”,从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共和国的实践及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进行论证。‎ 答案:论题: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己葬送了革命成果。(2分)‎ 阐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设计了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但是,革命派的多数成员未认识到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认为推翻清政府即完成了革命任务;袁世凯掌权后走上复辟帝制的独裁道路并废除《临时约法》,袁世凯及北洋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的代理人,‎ 资产阶级革命派向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妥协。所以,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暂时失败。(10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