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1949年至今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1949年至今作业

训练8 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1949年至今 一、选择题 ‎1.(2019·广东二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曾依据米、面、油等货物价格实行工人报酬同步波动的“折实工资制度”,类似的举措也用于银行的储蓄业务。这些措施(  )‎ A.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B.打击了囤积物资的行为 C.确立起新型的经济体制 D.使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 答案 A 解析 工人报酬及储蓄利率与物价同步波动,可以避免物价上升造成的货币事实贬值带来的损失,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囤积物资的惩罚,也不涉及经济体制及生产发展,排除B、C、D三项。‎ ‎2.(2019·新疆二模)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提到,在我国原有学制中,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和各种补习学校以及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没有应有的地位。这一认识(  )‎ A.借鉴苏联经验发展人民教育 B.将极大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C.为完善学校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 D.脱离中国国情制约了教育发展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政务院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注意到了原有的学制中,没有关注工人、农民所在的各种学校和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的地位,这有利于促进我国学校体系的完善,故C项正确。工农学校纳入正规学校系统是基于当时我国的基本国情而采取的有利于我国学校体系完善的措施,并未借鉴苏联经验,也未脱离当时国情,故排除A、D两项;这一认识仅仅涉及工人、农民,不能代表整个国民体系,B项以偏概全,故排除。‎ ‎3.(2019·甘肃二模)建国初期,我国一边实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一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反映了(  )‎ A.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现实需要 B.经济建设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C.急于完成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愿望 D.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在进行工业化——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故选D项。社会主义改造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排除A项;建国初期我国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材料也与斯大林模式有一定的关系,但无法解释我国在工业化的同时进行三大改造,排除B项;“一五”计划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不能体现急切性,排除C项。‎ ‎4.(2018·全国卷Ⅰ)如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1953年”“资源勘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是“一五”计划轰轰烈烈进行之时,重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表明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C项错误。‎ ‎5.(2019·全国卷Ⅲ)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答案 D 解析 1953年的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幅年画正是适应了这一时期国家建设的宣传需要,D项正确。此年画属于写实画,不是文人画,A项错误;材料时间是1953年,此时中国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不能说“参与社会主义生产”,B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是1956年,C项错误。‎ ‎6.(2019·全国卷Ⅰ)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一五”计划期间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D项正确。A项与史实和材料不符,当时新中国的科学研究刚刚起步,故排除;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才提出的,B项错误;这一时期是学习苏联时期,对苏联经验的反思不多,C项错误。‎ ‎7.(2019·广西八市4月调研)在“五四宪法”制定时,政协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引发了有关“两院制”的讨论。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据此可知,此后(  )‎ A.政协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 B.政协与人大具有较强互补性 C.人大与政协职能相互转化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待完善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不再代行人大的职能,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其讨论的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问题,没有涉及政协与人大的关系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缺陷问题,排除B、D两项;人大是中国的权力机关,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职能不能相互转化,排除C项。‎ ‎8.(2018·全国卷Ⅱ)如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尺”,反映了新老两代妇女的不同社会地位和作用,都是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故选B项。工业化是用机器生产的形式,而材料中奶奶用尺子做新衣属于旧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故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材料中的“1956年”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还是乡村,更没有城乡之间的对比,故排除D项。‎ ‎9.(2018·全国卷Ⅲ)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答案 C 解析 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新政权建立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1956年”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时间“1956年”‎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的中心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在法制建设上,也必须与之同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保障,故C项正确;依法治国是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排除D项。‎ ‎10.(2019·云南昆明三模)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要求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扩大企业的管理权限,重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商业企业、建筑业,除一些重要的大型企业,或地方认为管理困难的企业外,都应该下放。这些规定(  )‎ A.会导致“左”倾错误泛滥 B.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 C.能提高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D.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扩大企业的管理权限”等规定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1.(2019·安徽A10联盟4月模拟)如表为1950-1964年《大众电影》封面剧照统计表(局部),对表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国别/时间 ‎1950-1955年 ‎1956-1961年 ‎1962-1964年 苏联 ‎32次,占32%‎ ‎10次,占8%‎ ‎0次,占0%‎ 中国 ‎50次,占51%‎ ‎105次,占81%‎ ‎29次,占94%‎ A.观众的观影情趣发生了重大变化 B.中苏关系的变动影响文化的交往 C.“双百”方针促进了电影的繁荣 D.中国与西方电影的交流逐步增强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苏联电影在中国经历了从大热到逐渐冷却乃至消失的过程,之所以如此,与中苏关系的变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关系友好,苏联电影在中国流行;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两国的文化交流也逐渐冷却,最终苏联电影在中国市场上消失,故B项正确。A、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无法解释“1950-1955年”的电影现象,故C项错误。‎ ‎12.(2019·江西上饶二模)20世纪50年代,美国驻香港总领事下属新闻动员和策划内地赴港流亡知识分子创作大量文学作品,主题主要是华人青年丧失革命信仰、“流亡者”逃离内地投奔“自由世界”‎ 这两类,如张爱玲的《秧歌》《赤地之恋》。这种现象说明(  )‎ A.中美意识形态对立扩展至文化领域 B.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C.“一边倒”政策加剧美国对华敌视 D.思想文化宣传成为冷战的主要手段 答案 A 解析 材料以20世纪50年代的冷战为背景,提出美国在新闻和文学作品创作上宣传反华反共,把香港叫做“自由世界”,鼓吹不要革命信仰,说明中美在文化上的对立,故选A项。B项中的“两大阵营”,C项中的“一边倒”,D项中的“主要手段”仅凭材料不能成立,均排除。‎ ‎13.(2019·海南海口调研)针对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订禁核条约,1964年中国核试验成功后,亚非国家和英、法的與论普遍认为,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据此可知,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  )‎ A.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B.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D.实现两大阵营间的力量均势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可知,原子弹的成功研制有助于改善中国的外部环境,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A项正确。中国于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格局的信息,无法推断出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且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两大阵营,且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受到削弱,排除D项。‎ ‎14.(2019·中原名校联考)在尼克松政府表示希望同中国对话并采取改善关系的措施后,毛泽东随即公开表示:“如果尼克松访华,他高兴同他谈,不论作为旅游者,还是作为总统都行。”这表明当时(  )‎ A.美国放弃遏制共产主义 B.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 C.中美之间分歧基本化解 D.中美双方都有合作需要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表示希望和中国改善关系后,毛泽东表示赞同,可见中美双方都有合作需要,故选D项。美国放弃遏制共产主义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美国与苏联关系,排除B项;中美之间分歧基本化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15.(2019·安徽安庆二模)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的《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从1979年创刊到1980年底共出刊400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79-1980年以及经济书目出版等信息,再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应为改革开放、学习西方经济理论,故A项正确。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C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D项。‎ ‎16.(2019·全国卷Ⅱ)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可知,国家在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故选A项。1979-1981年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私营企业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完善了”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时间只是刚实行的几年,1982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稳固和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7.(2018·全国卷Ⅲ)‎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答案 A 解析 表格数据反映了1982-1988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从事农业的企业数量在下降,从事非农产业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这一变化说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向非农产业转移,A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整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合理,排除D项。‎ ‎18.(2019·重庆一中4月模拟)1983年7月,宝安县政府设立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并在《深圳特区报》上刊登招股启事:“欢迎省内外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和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入股,……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盈利分红。”这表明当时(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B.股份制公司普遍建立 C.对外开放吸引大量外资进来 D.所有制结构出现变动 答案 D 解析 “投资入股”‎ 是股份制经济的形式,说明原有的单一公有制逐渐被打破,所有制形式出现变动,故D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是1984年,不符合材料时间,A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是深圳的现象,不能说明股份制公司“普遍”建立,B项错误;材料中该公司主要招徕国内资金,不是吸引大量外资,C项错误。‎ ‎19.(2018·江苏高考)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提倡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故A项正确。中苏两国开创友好局面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此之后,故B项错误;C项“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故D项错误。‎ ‎20.(2019·陕西西安五中二模)“一国两制”的构想一提出,就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理解、支持,中英、中葡很快就达成了解决港澳问题的协议,台湾与大陆也打开了沟通的渠道。这显示出(  )‎ A.构想的合理性与初步成效 B.和平发展观已深入人心 C.世界认同一个中国的理念 D.形式比原则更有生命力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很快达成解决港澳问题的协议,并打开了台湾与大陆沟通的渠道,这显示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合理性与初步成效,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21.(2019·东北三校二模)1979年7月1日,中美签订贸易关系协定。1990年底,美国在各国来华投资中居首位。199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到142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近五倍。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成为日本对外投资的重要市场。1988年,日本在中国投资兴办三资企业共654家,协议总额21.94亿美元。这表明(  )‎ A.外交政策的调整利于经济建设 B.中国外交全面非意识形态化 C.美国、日本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D.中国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和日本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增强,反映出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促进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发展,故选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美、中日的经济交往,中国外交全面非意识形态化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我国经济发展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美日对华投资的大量增长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不是美日单方面的扩张,排除C、D两项。‎ ‎22.(2017·全国卷Ⅰ)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1990年”“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故选C项。‎ ‎23.(2019·广东汕头二模)下图现象说明,当时我国(  )‎ A.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B.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C.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D.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可知,2000-200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使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故选B项。材料是中国进出口总额变化图,看不出国企改革成效,排除A项;单纯依据进出口总额的上升不能得出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的结论,综合国力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排除C项;单纯依据进出口总额的上升不能得出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的结论,工业品除了出口外还有内销,排除D项。‎ ‎24.(2019·九州之巅合作体三联)据统计,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发展、民主政治、政治参与、政治文明、政治制度”等关键词获得很多中国政治学者的推崇。近年来,“法治政府、政府治理、政府创新、政府能力、国家治理”等关键词被学者引用频次较高。这表明(  )‎ A.改革开放推动了政治发展精英化 B.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臻于成熟 C.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卓有成效 D.政治研究密切关注重大现实问题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发展、民主政治……政府创新、政府能力、国家治理’等关键词被学者引用频次较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学者的研究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政治发展的精英化,排除A项;材料中“法治政府、政府治理、政府创新、政府能力、国家治理”等词的出现,不代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臻于成熟,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卓有成效”,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25.(2019·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答案 (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材料二中“进口货物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等信息得出,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进口税率低于出口税率;根据材料一“康熙时……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提高两倍”、材料二“1843年……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得出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第二小问,从清朝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及鸦片战争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关税自主,可以自主制定关税政策,并且根据国家需要进行调整,关税税率灵活。第二小问,从维护关税主权、改善对外贸易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说明。‎ ‎26.(2019·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 ‎(单位:万吨)     ‎ 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61‎ ‎8785‎ ‎2733‎ ‎484‎ ‎1955‎ ‎285‎ ‎10617‎ ‎4527‎ ‎941‎ ‎1965‎ ‎1223‎ ‎11926‎ ‎9102‎ ‎4116‎ ‎1975‎ ‎2390‎ ‎10582‎ ‎14134‎ ‎10231‎ ‎1980‎ ‎3712‎ ‎10080‎ ‎14800‎ ‎11141‎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 (1)趋势:‎ 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 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 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 中国:快速增长。‎ 原因:‎ 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 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 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来经济发展逐渐停滞。‎ 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 ‎(2)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表格中四国的数据进行纵向分析得出,注意美、日、苏三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呈下降或放缓趋势;第二小问,结合各国的经济政策及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经济形势分析。第(2)问,由材料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200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由材料二“‎ 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大幅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由材料二“钢材品种结构继续完善”等,可得出科技水平提高;由材料二“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可得出投资大幅增加。‎ ‎27.(2019·九州之巅合作体三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年创刊的《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沟通平台以及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新中国不同阶段的时代变迁。下表为1949-201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文章中的高频词语汇总。‎ 时期 元旦社论文章中的高频词语 ‎1949-1956‎ 困难、侵略、苏联、改造、合作、农业改造 ‎1957-1965‎ 矛盾、速度、调整、苏联、帝国主义 ‎1966-1977‎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阶级专政、毛主席、毛泽东思想 ‎1978-1992‎ 调整、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93-2013‎ 政府、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请选择一个时期,概括其阶段特征,并利用该时期的高频词语,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概括准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 答案 略 解析 本题要求根据1949-2013年期间的一个时期高频词语概括这个时期的阶段特征。应当结合高频词语及所学知识来分析。如:1949-1956年间的高频词语为困难、侵略、苏联、合作、改造等,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之后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最终在苏联的帮助之下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及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