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卷·2019届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选修)卷·2019届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选修)期中试卷 命题人:谢景 审核人:谢景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B.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 C.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 D.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 ‎2.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 ‎ A.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 D.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 ‎3.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自古以来的‘民本’之说并非‘民为本’,而仅仅是指君主‘以民为本’;然而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却是主张尊重‘公论’,即主张是非存于民间即地方的公论之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下列言论最能支撑该学者结论的是 A.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董仲舒:“《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C.黄宗羲:“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D.顾炎武:“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4.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造纸术改进,利于信息的记录和传承 B.火药用于军事,出现自动爆炸的地雷 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航海事业的发展 D.雕版印刷出现,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 ‎5.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有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A. B.‎ C. D.‎ ‎6.右图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形势图。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文学著作是 A.《诗经》 B.《离骚》 C.《上林赋》 D.《将进酒》‎ ‎7.在鸦片泛滥时,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坚持“大清律例”,不但适用于“华民”,而且同样适合在华的“外夷”,“夷人有犯,并依律科断之”“与华民同照律例一体治罪”。材料主要表明林则徐 A.有睁眼看世界的全球意识 B. 有抵御外来侵略的军事才能 C. 有强烈的近代民族意识 D. 有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思想 ‎8.1867年,王韬漫游法英等国,后在《纪英国政治》中写到:“‎ 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火器之精良,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对材料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A.王韬对西方社会制度存在误判 B.英国之行开阔了王韬的视野 C.王韬赞成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对洋务运动有一定程度反思 ‎9.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 B.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 C.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 D.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 ‎10.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己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A.提出了三民主义 B.倡导了三大政策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主张“平均地权”‎ ‎11.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段论述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论十大关系》 ‎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2.“他引导中国完成了从落后、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制度向一个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艰难过渡。……他只想让人们记住他是一个凡人,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材料中“他”‎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是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的核心 C.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D.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材料中提到的现代中国科技成就 A.打破了美苏等国核垄断 B.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重大贡献 C.指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 D.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14.1998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表示:“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他的这一宣示 A.推动了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B.第一次公开地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体现了国家对科教事业的重视程度 D.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5.‎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强调人的价值 C.反对神灵崇拜 D.注重物质生活 ‎16.美学家蒋勋在评价西方某一时期文化运动时写道:“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经过漫长、寒冷、幽暗的冬天,春天再度来临;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普罗塔戈拉 B.薄伽丘 C.伏尔泰 D.莫奈 ‎17.右图为某一时期欧洲国家的-个历史画面,成堆的书报传播着科学知识,即使是教士们也在为自己的见解相互争论不休,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他们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开始从蒙昧中得到启迪,这一时期是 A.智者运动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18.“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科学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假说 ‎19.“组成光束的每一个量子所拥有的能量等于频率乘以普朗克常数。假若光子的频率大于某极限频率,则这光子拥有足够能量来使得一个电子逃逸。”这一科学论述的意义在 A.否定了绝对的时空 B.首次深入微观世界 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标志量子理论诞生 ‎20.“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力。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懦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该学说 A.否定人类自身价值 B.直接指导启蒙运动 C.促进经典力学发展 D.颠覆教会创世学说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每小题12分。‎ ‎21. (12分)古代儒学家一直关注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衫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闇(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荀子《天论》‎ 材料二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自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己矣。‎ ‎——王夫之《读通签论》‎ 请回答: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自然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主张。(4分) ‎ ‎(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并辩证认识董仲舒与荀子思想的关系。(4分) ‎ ‎(3)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认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因素并归纳其思想特点。(2分) ‎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时期儒学家探讨的共同主题和出发点。(2分) ‎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 “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 ‎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词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6分)‎ ‎(3)宋代的思想文化虽然繁荣,但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其原因。(2分)‎ ‎23.(12分)李泽厚先生在《中国思想史论》中说:“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中心的一环,都有这种为时代所规定的特色所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国图志》五十卷……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然则,执此书即可驻外夷乎?曰唯唯否否。此兵机也,非兵本也。……明臣有言,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可待也。 ——‎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吾人果欲於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於伦理上保守纲常阶段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 材料四 外国革命是由争自由而起,奋斗了两三百年,生出了大风潮,才得到自由,才得到民权。……民族主义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但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上去。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二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主张的异同。(3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中国思想界的时代课题”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24.(12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材料二 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来源:全,品…中&高*考+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邓小平的功绩是,他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采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说法。“邓小平理论”正是按他所希望的样子完成的:它们为支持继续扩大市场的实用主义政策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毛泽东学说中的支柱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我们要埋头苦干”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这一谈话的影响。(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的理解。(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5. (12分)个人的自觉、自主和自由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内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一个不断思索和反思自我的雅典人,总是想理解在各种复杂关系中的人和人类事务。……他谴责那些哗众取宠不愿意追求个人人格完善的人,坚持认为人需要不断思考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这样认为,人有责任追求人格的完善,举止光明磊落,并为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而努力工作。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只有坚定的信任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才能让一个人得救。……一个人必须在《圣经》中自已研读上帝的看法。……路德教导他们,每个人只需听从自己的良心,而不必听从任何人;一个人必须作为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 ‎——[英]恩斯特·贡布里希《世界小史》‎ 材料三 18世纪有许多启蒙哲人,但是只有一个启蒙运动。从爱丁堡到那不勒斯,从巴黎到柏林,从波士顿到费城,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者、政治改革者形成了一个松散的、非正式的、完全没有组织的联盟。……启蒙人士统一在一个雄心勃勃的纲领之下,尤其是自由的纲领。这里说的自由包括许多具体形式:免于专横权力、言论自由、贸易自由、发挥自己才能的自由、审美的自由,总之,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世界上自行其是的自由。……与其他启蒙哲人一样,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人要求把自已当作一个人,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正是这一声明以及启蒙哲人对这一声明的同气相求,使得启蒙运动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实现“个人自觉”的做法。(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特征及其主要共识。(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内涵是什么?(2分)‎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选修)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5 DACCD 6—10 BDABB 11—15 BCACB 16—20 BDCCD ‎21. (12分)(1)观点:自然界变化有规律;自然界异常现象不可怕;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与国家兴乱无关。(任答两点得2分)主张“仁义”“王道”;君舟民水。(2分)‎ ‎(2)思想主张:天人感应。(1分)目的:规劝君主实行仁政(限制君权)。(1分)‎ 关系:既继承发展;又有所悖离(2分)‎ ‎(3)关键因素:符合规律(遵循天理)(1分)特点: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1分)‎ ‎(4)主题:关注自然现象与国家治乱兴亡。(1分)‎ 出发点:为治理国家寻找理论依据。(1分) ‎ ‎22.(12分)(1)进步:崇尚道德;主张力行,务实。(4分)‎ ‎(2)特征:平民化、世俗化;具有娱乐艺术性;自由活泼;。(3分)‎ 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3分)‎ ‎(3)原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分)‎ ‎23.(12分)(1)同:向西方学习(1分)‎ 异:材料一主张学器物(或军事技术、武器);材料二主张学政治制度。(2分)‎ ‎(2)课题:救亡图存。(1分)‎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1分)‎ 方法:是向西方学习。(1分)‎ 主张: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3分;任答3点得3分)‎ 特点: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2分);重救亡,轻启蒙。(1分)‎ ‎24. (12分)(1)支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或主力);帝国主义是当时世界政治的关键。(2分)‎ 评价:这一观点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符合毛泽东学说的基本观点。(2分)‎ ‎(2)内涵:社会主义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发达国家。(2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影响:推动思想解放,深化改革开放。(2分)‎ ‎(3)理解:邓小平理论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注重继承与发展(2分)‎ ‎25. (12分)(1)做法:不断反思自我,反思生活;关注人本身(关注人类事务);‎ 追求个人人格完善;为社会公正做出个人努力。(任意三点得3分)‎ ‎(2)体现:信仰得救(因信称义);自主阅读《圣经》、研读上帝的看法;‎ 听从自我的良心(或不从属于任何人);关注自我的独立和自由。(3分,任答3点得3分)‎ ‎(3)特征:启蒙人士众多、分布广;形成非正式联盟;有一定的纲领。(任意两点得2分)‎ 共识:注重个人道德与自由;自视为人并承担责任(或自我尊重与负责)。(2分)‎ ‎(4)内涵:以人为本,关注个人的自觉、自主和自由。‎ ‎(2分,围绕主旨,言之成理,也可适当得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