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桂林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卷 高二历史(文科)‎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熊梅山 审题:陈玉凤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A. 道、法、墨、儒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儒、道、墨、法 ‎【答案】A ‎【解析】“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指道家学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指法家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是墨家学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是儒家学派,故答案选择A项。‎ ‎2.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 “仁”‎ B. “心外无物”‎ C. “理”‎ D. “格物致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所以本题答案选A.,B只是王阳明个人的思想,C和D是程颐和朱熹的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的核心思想。‎ ‎3. 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A. 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 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 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 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答案】D ‎【解析】从解题技巧上看,采用排除法排除ABC,另根据西方历史哲学家也可推测D。‎ ‎4. 汉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汉武帝则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演变实质上反映出 A.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改造 D. 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汉初推行‘无为而治’”到“汉武帝刘彻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本质上服务于加强专制皇权,故D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本质上反映了”要求。‎ ‎5.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人,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其言论主要立足于 A. 倡导经世致用哲学 B. 批判道学家们虚伪的说教 C.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D. 建立自由平等的新型社会 ‎【答案】C ‎【解析】“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的信息说明君主拥有杀人的大权,实质上是批判君主专制的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治学态度,故A错误;道学家虚伪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B错误;材料中只是批判,没有说明采取的措施,故D错误。‎ ‎6. 1957年,在西安东郊灞桥发现一座汉武帝时代的墓葬,墓中一枚青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缌地把黏付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80余片,专家给它们命名为“灞桥纸”,现陈列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一发现 A. 证实了它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 B. 印证了我国西汉时期出现了植物纤维纸 C. 证实了纸最早出现在我国陕西西安地区 D. 说明了蔡伦在丝纸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题干中信息看不出是“最早的纸片”;题干中显示在汉武帝时代的墓葬出土了纸残片,可以分析出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中不能显示本次出土的纸片是“最早的”;D项错误,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不是汉武帝时代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造纸术 ‎7. 《梦溪笔谈》记载:“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该技术出现于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介绍的是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元时期,故C项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活字印刷时间,排除。‎ ‎8. 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 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 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C. 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统一 D. 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社会地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说明文学作品日趋世俗化,故本题选择A。B项中“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错误,应该是迎合了市民阶层;C项不选,题干中看不出社会价值取向;D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民间文学的发展,不是道教的地位。‎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小说(文学世俗化)‎ ‎9.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 楚辞、汉赋、唐诗 B. 楚辞、唐诗、宋词 C. 唐诗、宋词、楚辞 D. 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李白作品,从体裁上说是诗;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宋代词作家晏殊的作品,从体裁上说属与词;“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作品,从其体裁上说属于楚辞。A、B、D三项都存在对应错误之处。故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 点评:唐诗、宋词是文学史的常考点,可按照下列线索加以梳理 唐诗 ‎1、特点:成就辉煌;题材丰富;流派众多;诗体完备;‎ ‎2、原因: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举制的推动、开放多元、由盛转衰;‎ ‎3、代表:①边塞诗:王昌龄、岑参、高适;②田园诗:孟浩然、王维;③浪漫主义:李白,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精神;④现实主义:杜甫,安史之乱后国破国亡的痛苦;白居易,关心民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 宋词 ‎1、特点:句式长短不一;适于演唱抒情;有程式词牌;‎ ‎2、原因:宋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便于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 ‎3、代表:①婉约派:柳永、李清照;②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10.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时时只见龙蛇走,状同楚汉相攻战。”李白的这首诗赞美的是当时一位书法家及其书法,这位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怀素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答案】B ‎【解析】“时时只见龙蛇走”与草书的特点相近,怀素是唐朝时期草书家,故B正确;A是魏晋时期;C和D均属于唐朝楷书家。‎ ‎11. 李鸿章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由此细节说明洋务运动 A. 内部贪污腐化,经营管理不善 B. 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 C. 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 D. 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李鸿章到英国重金购回一台缝纫机,而对英国议会的态度是“无甚可观”;由此可见,洋务运动重视西方的科学技术,而对西方的政治体制毫不上心。故选B。A、C、D三项均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排除。‎ ‎12. 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是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变法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正确;A项是农民运动,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项只是“影响器物的技术”;D项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所以答案选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13. ‎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答案】B ‎【解析】材料“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说明该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观点,故B项正确;A没有主张政体学习;C主张民主共和;D主张民主科学思想。‎ ‎14. 辛亥革命后,20世纪初的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为此当时思想界最前沿的人士进行了深入反思。下列与此反思相关的主张是 A.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B. 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C.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D.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 ‎【答案】A ‎15. 下面哪一部作品第一次将反封建旧道德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批判封建礼教的是新文化运的时期的鲁迅,故C项正确;A是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B不涉及礼教的批判;D是文学革命主张。‎ ‎16. ‎1916年7月20日,孙中山《在沪金星公司等欢送两院议员会上的演说》中提出:“我国制定宪法之初,则尚可乘机采用,且此之所谓三权者,如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下面四位同学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 “该设想早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即已得到完整体现”‎ B. “说明孙中山推崇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科举选官制度”‎ C. “可见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优越于欧美代议制”‎ D. “反映孙中山完成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飞越”‎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如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御史弹劾,考试”论述的是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其中后两权是中国固有的制度,故B项正确;A中只实现前三制度;从来没有比较中西制度的优越性,故C错误;D是1924年,时间不符。‎ ‎17.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主主义 D. 民生主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说明是民生主义,故D正确;民族主义主要针对满族,A错误;民权主义属于建立政府,B错误;民主主义不是三民主义内容,C错误。‎ 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名师点睛】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人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要求。‎ ‎18.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 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 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 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 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材料体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说明毛泽东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A项说法错误,B项“全面照搬”错误, C项“完全吸收”说法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 ‎19.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基于这一认识的主要背景是 A. 辛亥革命的失败 B. 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C.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D.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1920年时间信息;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主张等,可以判断出这一思想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题选C项。AB项与本题无关联;D项1921年我党成立,与本材料无关。‎ 考点: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潮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20. 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为了纪念毛主席,进行探究性学习,主题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论述》,他们最应该选择的参考资料是 A. 《井岗山的斗争》‎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论十大关系》‎ ‎【答案】B ‎【解析】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于中国民主革命进行了分期,认为中国民主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正确;A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是民主专政的国家学说;D是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21.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段话 A.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 B. 明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C. 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的信息可知,其思想突破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重要论断,故D项正确;A项是1978年,B项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项是1992年。‎ ‎22. “中国共产党预见到农业合作化将在1955年底完成,并且开始为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作出新的努力,因此愈来愈转向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寻求帮助。”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 “科教兴国”战略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两弹一星”计划 ‎【答案】A ‎ ‎ 点睛:本题采用排除法,首先根据材料关键词“1955年”与“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可知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有关,接着根据选项与所学知识逐一排除,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 ‎23. 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 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 B. 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 使文艺界出现了八大“样板戏”‎ D. 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阶级斗争”、“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的是历史事件就是新中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进一步可知C项符合史实,正确。A、B、D三项均与“文化大革命”史实相悖,排除。故正确答案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对民主、法治的严重践踏 ‎24. 下表为新中国初期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的比例。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49年 ‎1953年 ‎1957年 ‎1962年 ‎33.1%‎ ‎14.9%‎ ‎9%‎ ‎6.8%‎ A. 新中国工业化的需要 B. “左”倾错误的泛滥 C. 民主与法治观念滞后 D. 学习西方建设的经验 ‎【答案】A ‎【解析】从材料给出的数据来看,随着时间的推进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了中国工业化的影响,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时间不对,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62年以前;C选项没有明白材料的真实含义;D选项错在材料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 ‎25.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当这首歌曲在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的时候,中国正处在 A. 过渡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革”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的歌曲体现出严重的个人崇拜,应该是1966-1976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摘编自朱熹《朱子大全》等 材料二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吾谓有法治而后有人治。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实质。‎ ‎(2)材料二中梁启超所说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儒学产生的原因。‎ ‎【答案】(1)核心内容: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是本,是万物根源,气只是造成天地万物的材质。(或理气关系)实质:儒家思想纲常伦理道德规范。‎ ‎(2)“此等论调”指: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以法治代替人治的主张。‎ 原因政治:明清之际封建统治腐败,阶级、民族矛盾尖锐;‎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级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传统道德观念遭到冲击;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趋向僵化;文化:高压政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的信息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从儒家思想纲常伦理道德规范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当时主张的是君臣平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角度阐述回答。‎ ‎27. 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度来说,民主是个迷人的字眼,也是近百年来力追不舍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斌人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力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 ‎(1)据材料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在追求民主道路上呈现的异同点。‎ ‎(2)概括材料三作者对待学习外国制度所持的观点.并用材料一、材料二的信息及实践结果论证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1)同:都从传统的儒家思想寻求可用的思想;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异: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着儒教外衣宣场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效仿欧美民主,在中国建立共和国。‎ ‎(2)观点:学习外国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论证:康有为假借孔子的名义、孙中山混淆了民权和民本的本质区别,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实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专制影响根深蒂固而脱离了中国实际,最终失败。‎ ‎【解析】相同点据材料一“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以及材料二“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的信息从“仿古和学新”角度归纳作答;不同点从学习的方式和思想主张回答即可。‎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康有为的维新主张以及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从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回答。‎ ‎28. 一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核心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大变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被设想为由平等的成员组成的主权共同体,在一个又一个的欧洲国家里,封建的“等级社会”相继被以世俗、平等为原则并宣称人民主权的社会所取代,这些社会被重新界定和重新建构成民族国家。‎ ‎——美•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是建立在“华夷之辨”的族群认识论基础之上,在方法论上常常表现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夷夏大防”式的狭隘的种族主义。到了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也带来了西方的民族主义,它直接促使中国民族观念的近代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追求国家民族独立,摆脱帝国主义压迫,走繁荣富强道路的指导思想。从完整意义上说,它包括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清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一卷》‎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人们越来越自觉地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力求在市场经济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 ‎——姜义华著《现代性:中国重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原则。‎ ‎(2)根据材料二的视角,你认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何不足?根据上述材料,概述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案】(1)思想原则:世俗主义、平等主义、人民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 ‎(2)不足之处:①“排满”意识带有一定的种族主义色彩;‎ ‎②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和纲领。‎ 主要内容: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 ‎②清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实现各民族平等;‎ ‎③推翻专制统治,实现主权在民和政治民主化;‎ ‎④发展经济,实现国家富强或国家现代化。‎ ‎【解析】依据材料一中“主权共同体、世俗、平等为原则、人民主权、重新建构成民族国家。”信息归纳回答。‎ 第一小问从同盟会纲领中“驱除鞑虏”并结合所学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局限性回答即可;依据材料二“追求国家民族独立,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清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以及材料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力求在市场经济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信息逐条归纳回答。‎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