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2.“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庄子的“齐物”观点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墨子的“兼爱”思想 ‎3.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4.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 A. 发明司南 B.发明活字印刷术 C.发明火药  D. 发明造纸术 ‎5.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 ‎6.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 A.主张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专制 C.主张男女平等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 ‎7.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 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 ‎“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8.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目的是:‎ A.证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10.读右图,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 是孔子。这反映出作者:‎ A.维护中国先进文明   ‎ B.推崇民主共和制度 C.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11.李大钊在演说中称:“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该演说的目的是:‎ 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B.颂扬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 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 D.号召民众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 ‎12.下列社会思潮在近代中国成为主流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共和 ②维新变法 ③马克思主义 ④民主与科学 A.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①④③②   D.①②③④‎ ‎13.1936年,毛泽东告诉斯诺:“我们努力解放中国肯定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毛泽东主张:‎ A.实行城市武装暴动        B.不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 C.否定苏联的革命经验        D.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4.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15.“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上述言论发表于:‎ A.中共八大召开期间 B.“南方谈话”期间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期间 ‎16.六十余年来,中国突破了“六个难关”,即“卫星上天关”“卫星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同步关”“太阳同步关”“载人航天关”,每个难关的突破,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其中与“卫星上天关”和“载人航天关”对应的科技成就是:‎ A. “长征一号”卫星和“神舟”五号飞船 ‎ B.“东方红一号”卫星和“神舟”五号飞船 C.“长征一号”卫星和“神舟”六号飞船 ‎ D.“东方红一号”卫星和“神舟”六号飞船 ‎17.“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这种变化大约开始于:‎ A.14世纪      B.16世纪     C.18世纪    D.20世纪 ‎18.有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的失败 ‎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黄金白银的流失 ‎19.‎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关于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的,除西葡两国,还有英法美等国参与 ‎②“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这一说法与迪亚士远航印度一事有密切关系 ‎③“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这事始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④材料中西葡两国的行为十分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奴隶贸易又称罪恶的三角贸易,下列四幅关于奴隶三角贸易的图示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B. C. D. ‎ ‎21.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不包括:‎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追求思想自由            D.提倡主权在民 ‎22.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以人为中心          B.肯定贵族政治的合理性 C.否定封建特权          D.批判个人主义 ‎23.1861年索尔斯伯利勋爵指出,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磅保卫殖民地,“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血与火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材料中的这三个路标分别是:‎ ‎①海盗起步 ②战争开路 ③正当贸易 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有人说“强盗----殖民经济”引发了工业革命。这样说是强调了工业革命产生需要的重要条件是:‎ A.充足的资金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B.巨额的财富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 C.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D.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25.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A.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B.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C.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国家的普遍确立 D.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27.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的整体世界基本形成。‎ 这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有:‎ ‎①东西方交流引起程度不同的文化碰撞 ②促进人口迁徙和种族的融合 ‎③引发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激烈斗争 ④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 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时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经济危机来势汹涌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危机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D.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 ‎29.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该规定出自哪一法案:‎ A.《联邦紧急救济法》 B.《全国劳工关系法》‎ C.《公平劳动标准法》 D.《社会保险法》‎ ‎30.“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整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由此推论罗斯福新政对农业调整措施的指导思想是:‎ A.农业生产实行计划经济 B.保护资产阶级的一切利益 C.利用市场规律指导生产 D.压榨农业为复兴工业服务 ‎31.路德维希·艾哈德(1897-1977)享有“德国经济奇迹之父”的美誉。他为建立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作出重要贡献,从而使本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这种模式是:‎ A.混合市场经济        B.计划指导型经济 C.社会市场经济       D.政府主导型经济 ‎32.下列两个历史时期主要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反映了:‎ A.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B.日本经济发展速度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33.下列对右图反映的币制改革 的理解,正确的是:‎ A.改革发生在“二战”后初期 B.是经济全球化开端时期的产物 C.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 ‎ D.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的表现 ‎34.2014年秋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北京举办。此次会议的会标寓意该组织21个经济体的伙伴关系和融合发展,象征着世界的多元美好和开放包容。该组织:‎ ‎①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 ‎②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 ‎③21个经济体之间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④曾在上海举行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5.美国有家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有日本人说:“我认为这些洋娃娃不应该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美国娃娃。现在的孩子玩的洋娃娃是利卡(一种日本女孩喜欢的娃娃)和芭比的结合。”以上现象反映了: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大国 B.日本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深C.发达国家始终主导着世界市场 D.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10分)历史上“民本思想”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 材料三 ‎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  (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 材料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及其提出者。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出发点是什么?(5分)‎ ‎(2)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二、三,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3分)‎ ‎(3)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共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和近代的民本思想的最大不同是什么?(2分)‎ ‎37.(1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黄宗羲……的第一部著作《明夷待访录》(1662年)乃是对明末专制政体的全面批判,他在政治观念上崇尚自由,他认为君主及其臣子应服务于民,而不是相反。他强烈反清,屡受封官之许,皆推辞不就,1695年终老于家。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的思想直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才重放光芒。‎ ‎——谢耐和《中国社会史》等 ‎ 材料二 伏尔泰……用一种风趣、嘲讽甚至是挖苦的语气批判任何不宽容的制度和压迫政策,宣扬个人自由。他讽刺的对象也包括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 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成为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等 ‎(1)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伏尔泰两人在思想上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列举17-18世纪的欧洲还有哪些思想家也曾提过上述观点。(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伏尔泰思想产生的背景原因。(4分)‎ ‎38.(10分)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的适时调整是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运用。……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同一时候,美国对新技术的态度则完全相反。‎ ‎ 美国在这时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的注意基础科学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集聚了力量。……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了这一时期采用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收罗“智囊”,进口博士……‎ ‎————根据《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等改编 ‎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美两国对新一轮“科技创新”的不同态度或对策。结合所学,列举这一时期美国“科技创新”的两个突出事例(每个事例要求准确写出发明者及其发明)。(7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回答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过程,并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3分)‎ 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B A A A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D B B B A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B A A C C B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D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1)主张: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4分)出发点:维护统治者的利益。(1分)‎ ‎(2)“质的飞跃”:明确反帝(1分)新发展:节制资本,提出“耕者有其田”(2分)‎ ‎(3)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2分)‎ ‎37.(1)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崇尚自由;都是启蒙性的民主思想(2分)。 孟德斯鸠、卢梭(2分)。‎ ‎(2)原因: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统治;(2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推动思想解放;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反封建的有力武器;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2分,只要写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38. (1)英国态度:抵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1分)美国对策:注重研究和引进应用技术;采取自由开放政策,在世界各地网络人才。(2分)事例:爱迪生的电灯(或电车、留声机、电影放映机及改进电话)、贝尔的电话机,莱特兄弟的飞机。(4分,任举两个即可,但要求发明者与发明必须对应给2分,只写发明给1分,没写发明只写发明者不给分。)‎ ‎(2)由自由放任政策转为政府全面干预经济。(2分)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