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又推动了石油开采行业发展的重大发明是 A. 珍妮机 B. 蒸汽机 C. 骡机 D. 内燃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涉及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珍妮机、骡机和蒸汽机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因此排除A、B、C选项。内燃机的发明直接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它的能源系统主要以石油为主,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B. 非常重视祭祀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而“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反映出农业在当时国家的重要地位,说明我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故答案为A项。B、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材料没有反映,均排除。‎ ‎3.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是一个商业革命的时代。下列能够反映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是:‎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答案】D ‎【解析】‎ ‎【详解】宋代时城市商业打破市坊界限和时间限制,“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反映出商业活动没有地点限制,故选D项;“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反映出在固定地点确立市场,与宋代商业发展状况不符,排除A项;唐朝时期出现了草市,草市出现不能体现宋代商业特点,排除B项;唐朝后期商业活动逐渐打破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排除C项。‎ ‎【点睛】(1)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草市形成,设“草市蔚”进行管理。‎ ‎(4)宋:“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的服务功能完善 ‎4.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其特征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明朝是江南市镇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雇工需求量大,导致雇工态度发生变化。应该选A。明朝随着一条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放松,排除D选项。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B、C。‎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5.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 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 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 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 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答案】B ‎【解析】‎ 从马克思这段话来看,马克思认为印度被英国侵略殖民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相比于其他国家,英国带去的是更加现代的技术,有利于印度的近代化,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这不是马克思的本义;C选项错误,这种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传达出这一观点。‎ ‎6.晚清时期“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数,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这一现象说明:‎ A.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C. 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D. 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可知体现了洋务运动获利带动了人们投资近代企业,争相购买股票,故选C项;自然经济解体是指农产品商品化和耕织分离,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洋务企业带动了人们对近代民族工业的投资和建立,没有体现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工矿业,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人们争相购买新建公司的股票,不能体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排除D项。‎ ‎7.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 A. 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 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 C. 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 D. 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此时是西方经济危机时期,而此时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并取得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势,因此出现了“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的局面,D正确;据材料可知,此时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国际局势日趋紧张,A错误;据材料可知,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国经济都受到巨大打击,B错误;经济全球化得以发展是二战后,C错误。‎ ‎【点睛】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 ‎8.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 B. 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 C. 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优化政府形象 D. 暂时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经济政策 调整,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二战后,为使低收入者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社会矛盾和防止社会动荡,西方国家普遍实施福利制度,故本题应排除D项,选择B项;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故排除A项;优化政府形象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无必然联系,故C项的表述错误。‎ ‎9.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 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B. 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 C. 开始出现私有土地 D. 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是在国家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其重要影响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故A项正确;“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土地所有者充分利用土地进行生产,故B项错误;“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是针对井田荒芜,私有土地大量出现而制定的政策,故C项错误;按亩纳税可鼓励农民开垦荒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名师点睛】封建土地所有制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民土地私有制指的是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即自耕农。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农民没有(被地主兼并)或者只有少量的土地,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把大部分的劳动成果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忍受地主的剥削。均田制属于典型的封建土地国有制。‎ ‎10.唐宋时期官营手工业中,匠人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变化反映了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私营手工业发展 ‎③生产关系进步 ‎④小农济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唐宋以前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可见其目的是加强对工匠人身控制和技术的垄断;唐宋时期对工匠由征役制转变为雇募制,说明当时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商品经济繁荣,同时此转变也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作出的调整,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进步,故①②③正确;小农经济突出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具有很大的封闭性、保守性,与“匠人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④;故选B。‎ ‎11.“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 自然经济占主导 B. 封建制度的落后 C. 机户们不守信用 D. 地方官府的勒索 ‎【答案】D ‎【解析】‎ 根据“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说明地方官府的剥削勒索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主要因素,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然经济占主导”“封建制度的落后”,排除AB;根据“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说明地方官府的剥削勒索,而不能体现出机户们不守信用,排除C。‎ ‎12.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其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B. 物质利益的驱动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美洲劳动力缺乏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欧洲主导的三角贸易迅猛发展,使大西洋地区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其根本原因在于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扩大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而促进三角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 此时期资本主义先进的政治制度只在少数欧洲国家确立,且为主要因素,排除A。B、D两项均为次要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考查欧洲主导的三角贸易的根本原因,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题干信息即可。‎ ‎13.有人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运动,“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机器的机关)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 洋务运动 B. 实业救国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中国近代某一运动“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即此运动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的背离;“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机器的机关)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反映此运动属于重大的经济活动。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等口号,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洋务运动采取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等近代化措施,客观诱导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摧毁封建制度的近代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经济基础,由此推断此运动为洋务运动,故A项正确;实业救国并未体现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背离的特点,故B项错误;C、D均为政治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14.下面为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A.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 B. 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 C. 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处于劣势 D. 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我国民族企业的分布,当时大致处于一战期间,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时期,排除A;材料直接反映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故选B;材料无关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的比较,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封建自然经济的信息,排除D。‎ ‎15.西方学者认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材料表明 A. 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体系崩溃 B. 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的“全球化”‎ C. 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D. 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西方学者认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表明1989年东欧剧变及其引起的苏联解体具有划时代意义,使社会主义国家纳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据此可以知道两极格局的瓦解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故B项是正确的。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体系崩溃的标志是1991年经济互助委员会解体,华沙条约组织解散,排除A;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题干没有提及区域集团化,排除D。‎ 第II卷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 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 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2)从单纯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解析】‎ ‎(1)第一小问应注意区分社会救济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直接目的容易理解,就是救助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从根本目的来看,政府的社会救济着眼点还是在于减缓社会矛盾,增强政治认同。第二小问可从社会救济的参与者、救助对象、救济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依据材料概括即可。‎ ‎(2)从材料可知,近代英国的救济制度只针对确实有困难的弱势群体,而当代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已经全面覆盖,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且它包含了失业救济、婚姻家庭救济、教育救济等等多种层面;且由于社会财富再分配,低收入者得到的救济力度更大。‎ 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围绕中英两国福利制度的横向比较,设置两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代热点——社会福利制度,大国崛起英国。第(1)问主要运用所给材料,考查到了考生发散性思维,第(2)问则考查到考生开放性思维,知识迁移能力。本考点是考查考生比较能力,题目设置比较平和,考生应该比较容易得分。启示我们复习备考时还是要关注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透彻,当然更离不开解题技巧的训练,如“共同目的”、“异同”、“发展”这类设问。‎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宫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书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2017年3月《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14、15世纪“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2)变化: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 ‎ 影响: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 ‎(3)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 ‎ 对世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稳定。 ‎ ‎【解析】‎ ‎(1)根据材料一“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进步”可知是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一“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可知是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等方面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二“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可知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二“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书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贸易中心转移、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等方面回答“一带一路”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可从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稳定等方面回答“一带一路”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点睛:“丝绸之路”既是常考的热点,又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所以,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注重基础,突出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本题的命制既具有历史感(明清之际丝绸之路),又注重体现时代风貌(“一带一路”的发展将会对当今的中国产生的影响),不回避热点问题,充分体现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关注。解决本题需要抓住各小问设问“原因”“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等,结合古代商业发展、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内容,逐一分析设问和材料即可组织答案。‎ ‎18.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材料三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请回答:‎ ‎(1)自1500年以来至今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和发展,指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瓦解。‎ 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倾销商品);人口和资本的流动(资本输出);国际分工;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 ‎(2)办法:转嫁危机,提高关税,货币贬值。影响: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3)影响:一方面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优势;另一方面,规范协调国际经济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自1500年以来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和发展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市场出现挫折;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根据材料一提到,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倾销商品;资本输出;殖民扩张。‎ ‎(2)依据材料二提到,1930年6月美国……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转嫁危机,提高关税,货币贬值。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3)根据材料三提到,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一分为二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方式;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 ‎【名师点睛】15世纪欧洲各国开辟航路,各地文明交融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列强进行殖民掠夺资源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扩展。18世纪工业革命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交通联系大大方便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性的大趋势,是各国逐步趋近的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暂时的倒退与停滞都有可能。当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无法满足各国谋求更广阔市场的时候,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成为补充。‎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