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同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同州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禝”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非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答案】B 【解析】根据社稷的含义,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反映了我国古代是以农业为立国之本。从祭祀的对象来看,“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这两项都与农业有关系,所以体现出古代对农业的重视,故B正确。选项A只是描述了表象,而且表述片面,排除;选项C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并未挖掘出现象背后信息,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小农经济特点,排除选项D。 2.下列材料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 A.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B.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C. “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米行商” D.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抑议之” 【答案】B 【解析】我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A主张“工商皆本”;C反映了商业的发展,D反对抑商;B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意思是只有重视农业,抑制商业,老百姓才能富裕、才能安居乐业。故选B。 3.隋唐时期,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畅通,唐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代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泉州、广州依此执行。可见,唐宋时期海外贸易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政策的推动 B.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重农政策的松动 D. 古代手工业发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唐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代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可知体现的是政府政策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商品经济的繁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B选项排除。重视农业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策,C选项排除。材料与手工业发展无关,D选项排除。 4.唐代有很多造船基地,主要分布在浙江的杭州、绍兴、临海、金华、湖州,江苏的镇江、常州、苏州、扬州,江西的九江、南昌,山东的登州,安徽的宣城,还有东南沿海的泉州、福州和广州等。这些基地所造船只数量多、吨位大,工艺水平先进。这说明,唐代 A. 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 C. 大运河推动了商业发展 D. 实际上放弃了重农抑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等可知,唐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南方城市发展较快,说明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的结论,A选项排除。仅从造船基地的分布位置来看是不能得出大运河推动了商业发展的结论,C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D选项排除。 5.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也。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A. 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 B. 严重阻碍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C. 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 D. 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 【答案】D 【解析】从材料“私通者,商也”“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中可以看出,海禁时期的走私活动和亦商亦盗的私人贸易不断发展,破坏了沿海地区的社会秩序和安定,这说明了“海禁”政策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海禁”政策导致贫富分化,故A项排除;B项是“海禁”政策的影响,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除。 6.如图是1500—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 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B. 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了广阔市场 C. 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D. 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答案】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导致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与“1500年~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相符,故A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1500年~1640年”还不具备广阔殖民地,故 B项错误;18世纪60年代开始,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与“1500年~1640年”不符,故C项错误;数据从“20 到120”,已不是自然的“随需求波动”,而是持续暴涨,故D项错误。 7.下图是近代形成的某一贸易路线图。该贸易的进行 A. 为西欧提供资本原始积累洲 B. 使美洲丧失了大量人口 C. 弥补了非洲劳动力的不足 D. 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该贸易为三角贸易,三角贸易为欧洲提供了大量的资本,促进了原始积累,故A项正确;三角贸易,从非洲掠夺大量劳动力,并往美洲,故排除BC;在三角贸易出现之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故排除D。 8.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材料主要说明 A. 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B. 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 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D. 英国尖锐的阶级矛盾威胁封建统治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一方面”“另一方面”的表述,可判断“两个民族”指“两个阶级”。材料中的“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说明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造成了贫富分化现象严重,可能会出现人民起义的革命事件,所以A项正确;B项为表象,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排除;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英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9.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曾国藩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五月,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至高吕庙。这说明 A. 洋务运动的重心发生变化 B. 重视海防的理念获得普遍响应 C. 中体西用已运用于实践 D. 清朝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重心发生变化是指从军工企业转向民用,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项不是材料主旨,“普遍响应”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所述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说明此时已运用于实践,故选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0.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答案】D 【解析】由时间“1933年到1936年”,当时清朝已经推翻,排除A;B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排除;南京临时政府存在于1912年,排除C;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中国轻工业发展,故选D。 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3年到1936年”。结合近代中国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容易排除ABC,选D. 11.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B. 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 C. 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 D. 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通货膨胀了64%……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布局的改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在材料亦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近代一直没有实现,且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12. 乔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年)德国经济学家,主张理性地保护能增加国家财富的幼稚工业,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贸易。下列对其观点评价准确的是 ①提出于德国四分五裂时期 ②主张国家对经济有限干预 ③其观点不符合工业化潮流 ④对后发工业国有较大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因为德国统一于1871年,故①正确。②与材料“主张理性地保护能增加国家财富的幼稚工业,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贸易”相符,④正确,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便含有了这种思想。而③错误,因为工业革命时期只强调自由放任,这导致了之后的经济危机多次爆发,而他强调在自由贸易的前提下加强对经济的保护,因此他的观点符合工业化潮流,故本题选C。 13.小苗当然需要温室的呵护,不过当它长大之后,这就成为阻碍其继续向上的桎梏,只有去经历外界的风雨,才能充分舒展它的枝桠。这是用来形容资本主义某经济思想的话,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A. 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 B. 罗斯福新政 C. “福利国家”的建立 D. 凯恩斯主义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小苗……去经历外界的风雨” 比喻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这正是胡佛处理经济危机时坚持的观点。故A项正确。罗斯福主张干预经济,与材料意思不符。B项错误。“福利国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凯恩斯主义主张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与材料意思不符。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14.1933年,美国通过《造林救济法案》,建立民间资源保护组织,其任务是植树、建设森林步道和营地、消灭森林火灾等。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A. 复兴工业 B. 整顿银行 C. 以工代赈 D. 调整农业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33年……建立民间资源保护组织,其任务是植树、建设森林步道和营地、消灭森林火灾等”可知美国提供的是就业岗位,体现的是以工代赈,C选项符合题意。复兴工业、整顿银行、调整农业均与材料无关,ABD选项排除。 15. 1982年, 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国有化率为100%, 电力、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的国有化率是90%, 钢铁、造船等行业国有化率达到80%以上。这说明法国 A. 放弃了市场经济 B. 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 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 D. 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罗斯福新政引起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 16.二战以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这表明西欧各国致力于 A. 提倡“新经济” B. 发展社会主义 C. 建立福利国家 D. 实施计划经济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建立社会福利国家制度,进行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扩大就业,故C项正确;“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故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西欧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B错误;二战以后西欧各国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发展计划经济,D错误。 17.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1950年 1970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美国 7.2 36.9 55.1 2.9 31.7 64.7 日本 26.0 31.7 42.3 36 43.0 48.4 联邦德国 10.7 49.7 39.6 3.3 51.7 45.0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 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 农业生产衰退 C. 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 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A 【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三国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也就是三国第三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农业比重的下降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的衰退,故B项错误;三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而不是严重失衡,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18.1952年12月,英国伦敦连续5天出现厚重的雾霾,出现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市民明显增多,伦敦市10万人生病,死亡4000人,这一-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直接推动了1956年英国《空气清洁法案》出台。这体现了当时英国 A. 新科技发明引发城市污染严重 B. 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C. 工业革命严重危害了民众健康 D. 公共事件促进立法进程 【答案】D 【解析】1952年英国产生历史上最严重的空前气污染事件,导致了《空气清洁法案》的出台,说明了公共事件促进立法的进程,故选D;材料没有说明是新科技造成环境污染,A错误;污染事件推动了法案出台,不是没有法案需要出台法案,故B错误;C说明空气污染的原因,并不能较好表达题意,排除。 19.1921年5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允许自由交换、买卖农民缴纳实物税之后剩余的农产品。”但是自由贸易(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限于“地方流转”;允许产品交换,交换主要由政府组织或由政府监督。这些做法 A. 打击了小生产者的积极性 B. 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发展 C. 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说明新经济政策具有局限性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允许自由交换、买卖农民缴纳实物税之后剩余的农产品。”可知,所述为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B正确,C不正确;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小生产者的积极性,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故D不正确。 20.阅读下图“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与 1938—1940 年的实现情况(增长,百分比)”。据此可知 A. 苏德战争爆发降低了工业劳动生产率 B. 计划经济建设中存在高指标现象 C. 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经济结构失衡 D. 斯大林体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知,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没有一项能够按计划完成,部分行业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说明计划经济中存在高指标现象,故选B项;苏德战争的爆发是1941年,排除A项;图示内容没有体现经济结构的失衡,排除C项;斯大林体制一直维持到苏联解体,此时并没有处于崩溃的边缘,排除D项。故选B。 21.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 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 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1958年开始,由于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长达三年的严重困难局面。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充实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到1965年,原定的各项调整任务均顺利完成,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此时期农业和轻工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并未反映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C选项错误,合作化运动发生于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一直存在,并未被解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2.1978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了英国一位失业工人家庭,发现自己的工资仅仅是伦敦一个垃圾收集工的1/6,原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的副总理还高。这一事例说明,当时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旨在 A. 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扩展 B. 和资本主义制度一较高下 C. 发展生产力提高国人生活水平 D. 效仿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原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的副总理还高”可知,王震深刻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对改革的目标认识更加明确。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后期),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中国改革开放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福利制度的信息点,排除。 23.1981年11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者的关系是主要方面和从属方面的关系,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还是从属于计划”。上述结论 A. 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基本经验 B. 确定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标准 C. 反映了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 D. 巩固了经济特区逐步对外开放的主要成果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陈云认为“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还是从属于计划”,结合材料给出的时间:1981年,说明当时并没有真正做到平衡市场和计划的关系,这是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故C选项正确。此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并没有全面开展,A错误;姓“资”姓“社”的标准是在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才确定,B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经济特区的问题,故排除D项。 24.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 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C. 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同时成立。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有着深远的意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海南落地的时间是20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此时期海南经济特区刚刚建立,经济发展成绩尚未显著;D选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是在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不是造成各地人才流向海南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5.2002—2015年,中国进出口实现年均增速15.31%。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0.51万亿美元,仅占全球进出口额的4.02%。到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3.96万亿美元.约为2001年进出口总额的8倍,占全球进出口额的11.89%。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加强 C.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已逐步实施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词——时间可知,中国自2002年以来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联系所学知识,这与中国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有直接关系,C正确。A项“已经”不符合史实,应是“基本建立”,排除。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与材料中的2002——2015年进出口额增长关联不是很直接,排除B。“一带一路”经济战略是2013年正式提出,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人说人类有史以来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问世增加了人类的臂力,第二次是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伸展了人类的脑力,使人类拥有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一些学者早已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当代物理学家沃纳·汉森伯格说:“在历史的进程中,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只面对自己,他们发现不再有任何其他的伙伴或敌人”。 ——德尼兹·加尔亚《欧洲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哪国发生及其开始的标志。促成其发生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2)结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案】(1)国家:英国。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有利因素:技术、市场、劳动力、制度。 (2)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但造成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解析】(1)国家: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标志:据所学可知,177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有利因素:结合所学可知,促成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条件有: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其提供了政治前提。 (2)据所学可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的进步的积极作用可从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回答;消极影响如造成了资源短缺;科技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等方面回答。 27.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3)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答案】(1)兴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3)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会充分发展起来 【解析】(1)该题解决的关键应当是材料中的“19世纪末……救国”等几处信息,结合近代史实,可以发现当时的热潮是:兴办实业;第二小问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结合19世纪末期最重要的史实,即: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该题属于外延型试题,作答时要结合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点,1916年前后属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短暂的春天”,其原因主要有: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等。 (3)该题第一小问的回答比较容易判断,结果肯定是不能的;第二小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民族工业的历史命运的理解,回答时要结合近代的社会环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会充分发展起来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权利与义务(部分) 基本权利 (1)能使产品和服务及知识产权在150个成员中享受无条件、多边、永久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 (6)参加多边贸易体制的活动获得国际经贸规则的决策权; (7)享受世贸组织成员利用各项规则、采取例外、保证措施等促进本国经贸发展的权利。 基本义务 (2)依世贸组织相关协议规定,扩大货物、服务的市场准入程度,即具体要求降低关税和规范非关税措施,逐步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开放; (15)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 ——摘编自WTO协议 材料二自加入时起,中国根据《WTO协定》第12条加入该协定,并由此成为WTO成员。……中国应取消适用于出口产品的全部税费,除非本议定书附件6中有明确规定或按照GATT1994第8条的规定适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指出该特点对世界及各国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自加入起”的确切年份和会议名称。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加入WTO带来的发展机遇。 【答案】(1)特点:世界贸易组织对成员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 影响: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有利于促进世贸成员国经贸的发展。 基本原则: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写出2点给,写出3点给 (2)年份和会议:2001年,多哈会议。 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有利于扩大出口; 有利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更好地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上3点,每点,写出1点即可。)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基本原则结合所学从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回答;第三小问从促进世贸成员国经贸的发展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结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机遇结合所学从有利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等角度思考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