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亳州市黉学英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英才班)(解析版)
安徽省亳州市黉学英才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英才班) 一、选择题 1.夏朝时候,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这种家天下时代的开启,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是指 A.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 B. 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 C.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可知,王位变成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由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变成了王位世袭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故C项正确;夏朝没有九品中正制、郡县制、科举制,故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D三项。 2. 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A. 宗法血缘关系 B. 家国同构观念 C. 尊卑等级意识 D. 以民为本思想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夫“君”者,民众“父母”其实都是非常典型的家国同构、家国同等的思想观念,其它的三个选项均和材料的主旨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在本题的材料中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家国同构观念,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3.商周政体中,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求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了 A. 商周沿用原始社会的制度 B. 商周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 C. 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有制约作用 D. 商周政权由国人主导。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求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可知,民众的建议对统治者存在一定的影响,反映出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有制约作用,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商周沿用原始社会的制度,而是体现国人对统治者的影响,排除A项;商周时期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国人只是可以提建议,而不能说明其主导政权,排除D项; 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 B.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始皇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表明其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其所确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以及实施的郡县制确定了后世两干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影响深远,故A项正确;秦统一后,郡县制得到全面推行,商鞅变法实行以军功制代替世卿世禄制,但这些只是秦始皇的部分事迹,故B、D项错误;分封子弟的制度在周朝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 5.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 A. 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 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经验 C. 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 D. 正确吸取了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初郡国并存制。从材料“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可以判断是汉初郡国并存制。汉初郡国并存制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汉武帝采取削藩政策,故A正确,BC错误;秦朝灭亡的原因不是郡县制的弊端,而是秦朝的暴政,汉初没有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排除D。 6.汉代“以知识、道德为基本素养,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抱负的士人,获得了参与社会政治管理的有效资格。”当时士人获得此“有效资格”的途径主要是 A. 建立军功 B. 察举征召 C. 依靠门第 D. 参加科举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当时汉代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代士人获得“参与社会政治管理的有效资格”的途径应该是通过察举征召,故选B项;建立军功属于商鞅变法时期军功爵制的选官标准,门第属于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科举选官出现于隋唐时期,故排除ACD项。 7.中国古代在选任官吏时规定,叔伯、兄弟不得在同一部门任职,其目的是 A. 防止官员结党营私 B. 打击官吏贪污腐败 C. 削弱地方政府权力 D.破坏宗法血缘关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在选任官吏时规定,叔伯、兄弟不得在同一部门任职”,原因是他们之间有着宗法血缘关系,从政府选任官吏的角度考虑,目的应是防止他们结党营私。A项正确;打击官吏贪污腐败不是其目的排除B项,削弱地方政府权力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和史实,排除。 8.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 汉朝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 D. 宋朝 【答案】B 【解析】从材料来看,出身决定了官员品级的高低,说明当时的选官用官制度看重的只是出身。结合所学知识,这种选官用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对应的是察举制;C、D选项对应的是科举制。 9.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谏官的职能由评议皇帝变为评议宰相,这说明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提高,故D正确;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这说明唐代君主的权力受一定的制约,故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故B排除;宋代谏官向皇帝负责,故C排除。 10.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这反映出 A. 明初中央政府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峰 C. 朱元璋勤政务实,行政效率高 D. 明初社会百废待兴,事物繁多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以至于出现皇帝亲临奏章,日理万机的局面,实质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A项,题干未涉及对地方的管理,排除;C项,题干主旨并非强调皇帝勤劳治国及行政效率问题,排除;D项为对题干信息的表面理解,未深入皇权加强的本质分析,排除。 11.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 宦官专权 B. 内阁的作用 C. 六部掌握实权 D. 废行省,设三司 【答案】B 【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时期内阁正式形成,成为皇帝的内侍机构,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所以,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维持正常运转,故B正确;根据题干“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可以排除宦官专权,故A错误;明初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而不是掌握实权,故C错误;军机处的设置是在清朝雍正年间,故D错误。 12.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 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答案】B 【解析】从科举制的录取来看,三代不士者占重要部分,说明科举制有利于削弱贵族体制,排除A;通过材料看出,中进士的人有很多是出身低微,原来无官职的人士后代,他们中进士,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社会阶级阶层,故选B;材料没有比较科举制成熟的信息,排除C;科举制是做官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必经之路,排除D。 13.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 宋代设参知政事和枢密使 C. 元朝中书省的建立 D. 清朝设置军机处 【答案】D 【解析】根据“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是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17、18世纪是我国的清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参知政事和枢密使,分散了相权,皇权强化,但不符合清朝,排除AB;元朝建立中书省,丞相的权力有所反弹,不符合题意,排除C。 14.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国之重器,由秦始皇下令镌造,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自秦以后,玉玺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虽历代不懈搜寻,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在于 A. 证明皇位正统合法 B. 体现皇权独尊地位 C. 保证皇位世代永续 D. 震慑分裂势力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可以分析出帝王认为有了玉玺就有了上天的任命,具有了合法性,所以本题选A;B、C、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D. 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可知,秦帝国统一文字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C项正确;统一文字和秦中央集权的建立是秦帝国统治的措施,两者并无关联,排除A;秦帝国统一文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但是与材料强调后世的作用不符,排除B;统一文字是在秦朝实现国家统一之后,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6.古希腊一个城市及郊区就是一个国家,城邦太小,无力建造神秘的王宫;人口太少,彼此相熟,都是凡夫俗子,说君权神佑,贵族就不相信。这造成的影响是 A. 促成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B. 形成人神同形同性的宗教观念 C. 萌发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D. 王权不断强化势必导致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专制君主无法建立足够的权威,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形成,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城邦小国寡民,没有反映人神同形同性;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希腊城邦王权微弱,君主专制难以发展,与人文精神的萌发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希腊城邦王权微弱,使君主专制难以发展。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7.对于雅典民主,柏拉图认为(和绝大多数的希腊哲学家相同):“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在柏拉图看来 A. 雅典民主的弱点在于片面强调平等 B. 绝对自由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C. 雅典直接民主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 哲学家都因不满民主制而反对民主 【答案】A 【解析】材料“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实际是强调只有智慧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片面强调平等会使国家出现问题,故选A;材料没有提到雅典的法律问题,排除B; 柏拉图主张哲学家王,故排除D。材料没有直接的行政管理问题,排除C。 18.亚里士多德指出:“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这体现了古希腊 A. 分权制衡的民主政治 B. 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 C. 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D. 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答案】C 【解析】“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说明公民的多数决议具有最终决定权,这体现了古希腊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故A项错误;材料和小国寡民的城邦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抽签选举、轮番而治,故D项错误。 19.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该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旨在 A. 提倡男女平等 B. 主张人民民主 C. 揭露民主弊端 D. 宣扬人文精神 【答案】C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采取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容易导致不懂政治的人管理政治。“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的人”说明苏格拉底批判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局限性,C正确;材料不是提倡男女平等,A错误;主张人民民主也不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B错误;宣扬人文精神不符合材料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的信息,D错误。 20.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 设立公民大会 B. 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 实行陶片放逐法 D. 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中对于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制定了“陶片放逐法”,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的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他们予以政治放逐,因此C选项正确。设立公民大会、成立五百人议事会以及轮流执政、抽签选举都不是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1.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 疆域最辽阔 B. 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 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 D. 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答案】B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是以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而著名的,并不是因为疆域最辽阔、对外战争屡获胜利而出名,雅典并不是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使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2.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格强调 A. 德国应向罗马学习如何征服世界 B. 罗马人是世界一体化的伟大先驱 C. 征服世界始终是罗马民族的梦想 D. 法律方式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罗马的第三次征服,即以法律征服世界,是以和平方式、最为持久的征服,由此可见,法律方式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重要作用,并非是学习如何征服世界;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重要作用,并未涉及世界一体化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一体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C选项中“始终”一词表述绝对,材料并未体现,也与史实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3. 《十二铜表法》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位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A. 保护债权人利益 B. 保护奴隶主贵族的权益 C. 注重程序和形式 D. 注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十二铜表法》的这一规定具有注重程序和形式的特点,故选C。AD不是题干的主旨。这一规定显然是为了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没有体现保护奴隶主贵族的权益,B不符合题意。 24.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这说明当时罗马 A. 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法律具有平等的约束力 D. 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答案】A 【解析】“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说明当时罗马皇帝遵循法律,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故A项正确;奴隶是没有权利可言的,不可能人人平等,故B项错误;皇帝不受法律约束,故C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故D项错误。 25.《民法大全》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主人;如果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三百阿司,如为奴隶,则为一百五十阿司。由此可见 A. 古代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 B. 《民法大全》重视法律程序 C. 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制度 D. 古代罗马崇尚自由与平等 【答案】C 【解析】材料对于打断自由人和奴隶给予不同的罚金,体现出罗马法的阶级属性,就是维护奴隶制度,C正确;材料不是说明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A错误;重视法律程序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含义,B错误;崇尚自由与平等显然不符合材料中罗马法维护奴隶制度的主旨,D错误。 26.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父亲的罪名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为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的具体原则是 A. 保护弱者的原则 B. 权利平等的原则 C. 行为归责的原则 D. 注重证据的原则 【答案】C 【解析】材料“父亲的罪名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体现的是根据自身的行为来进行定罪,强调的是行为归责的原则,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对弱者的保护,A选项排除;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专制的工具,不可能实现权利平等,B选项排除;材料与注重证据原则无关,D选项排除。 27.正如约翰·塞尔蒙评价道:“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A. 罗马法对近代社会立法影响大 B. 罗马法产生的时间较早 C. 罗马众多的法学家的宣传 D. 罗马法的内容较为丰富 【答案】A 【解析】“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这说明罗马法对近代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社会立法产生重大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罗马法产生的时间,故B项错误;罗马众多的法学家的宣传不能材料中体现出来,故C项错误;材料是说罗马法的影响,没有说明罗马法的内容,故D项错误。 28.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安妮女王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法律规定,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故选B。 29.“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改变了几百年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不得不作出让步。26个有两个议员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21个中等城市也不乏工业城市。”材料中的“它”是指 A. 1688年“光荣革命” B. 1689年《权利法案》 C. 1721年责任制内阁 D. 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D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议会选举席位的改革,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它”指的应该是英国的1832年议会改革,故选D项;ABC项没有涉及议会席位的变化,排除。 30.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A. 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 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 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 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执政党内阁一旦受到不信任案,或者提请辞职,或者要求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结合选项内容可知选B项;执政党政府否决谴责动议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A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权进行裁决,故排除C项;不信任案是针对执政党政府,并没有违宪一说,所以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3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材料二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材料三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在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1689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1)材料一中所示的制度的确立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你以西汉为例,说明西汉解决这一制度的两大矛盾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项制度应怎样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说说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 【答案】(1)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措施:皇权与相权矛盾:频繁更换丞相;实行中外朝制度,剥夺丞相的决策权。 中央与地方矛盾:在地方实行刺史制度;推行推恩令。 (2)制度:科举制 评价:积极: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推动阶层流动;有专业知识的士人从政,提高了行政效率;推动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具有公平公正的合理性;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播;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强化了中央集权;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消极: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利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重才轻品,导致部分官员道德素质底下。 (3)特点:采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议会高于王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国王“统而不治”;实行责任内阁制等。 评价:积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局限:它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地主之间妥协的产物,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它保存了诸如世袭君主制、贵族院、陈腐的选举制、封建特权、裙带关系、国教等大量的封建残余,造成了许多社会弊端,严重地影响了英国的近代化进程和社会发展。 【解析】(1)影响:依据材料一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措施:结合所学可知,西汉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措施有频繁更换丞相和实行中外朝制度等。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措施有刺史制度和推恩令等。 (2)制度:依据材料二中“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科举制。 评价:依据材料二中“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信息结合科举制度的评价相关所学进行评价即可。 (3)特点:依据材料三中“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从1689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权力和平过渡、议会主权、虚君和责任内阁制等方面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评价: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相关所学从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地主之间妥协的产物,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等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评价英国君主立宪制。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城邦的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任何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的经常监督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则无论其功勋威信多高,皆依法惩处,从罢官放逐直至处死。实际上所有公元前5世纪的著名政治家都受过公民大会的责罚,米利斯托克利和伯里克利亦不例外。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等《世界古代史》 材料二 在罗马法方面,不仅有举世公认的罗马私法,也有与私法相比毫不逊色的罗马公法制度。例如现代宪政制度中分权与制衡原则就是以罗马宪法为滥觞,在罗马共和宪法中,不仅存在同僚之间的分权(双执政官制),也存在执政官和其他行使积极权力的长官与行使消极权力的保民官之间的分权和制衡,最后还有五大宪制机关:人民大会、元老院、长官、保民官、祭司团彼此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罗马的这些制衡机关也在后世逐渐发展成为议会、参议院、监察机关等政权机构。 ——摘编自蒋安杰《正确认识希腊法与罗马法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政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城邦政治形成的意义和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历史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的认识。 【答案】(1)特征:主权在民;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意义:雅典城邦民主政治促使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的繁荣。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局限:不同素养的公民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民主的范围有限,妇女、奴隶和外邦人等被剥夺了公民权;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2)意义:罗马法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境内各民族的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其自然法理念具有永恒价值。 (3)认识:古希腊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在当时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但也给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诸多有意义的借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雅典城邦的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任何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的经常监督下……皆依法惩处”信息结合所学从主权在民、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等方面概括雅典政治的特征。 意义:结合所学从对当时雅典城邦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等方面说明其意义。 局限:结合所学从民主的范围、性质、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弊端等方面说明雅典城邦政治的局限。 (2)依据材料二中“现代宪政制度中分权与制衡原则就是以罗马宪法为滥觞”、“罗马的这些制衡机关也在后世逐渐发展成为议会、参议院、监察机关等政权机构。”等信息结合所学从促进当时罗马国家的稳定与境内各民族的发展、对近代资产阶级法学和近现代法律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罗马法的历史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从其阶级属性、对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意义和借鉴作用等方面说明认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