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节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节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第4节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考试说明】‎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情分析】‎ ‎【命题规律】本讲内容多属高频考点,常考不衰。就题型上,选择题与材料题并重;在考查的内容上,内阁、军机处均反复考查。‎ ‎【命题趋势】2018年高考对本考点内容的考查仍将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为主;但考查角度新颖多变,重点关注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从君权和相权矛盾的角度理解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二是从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角度综合归纳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理解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重大意义。在复习中,要善于联系现实中的民主、法制、改革等时代热点,重视从文明史观视角,多角度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及成就。‎ ‎【主干知识梳理】‎ ‎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 ‎(1)废除丞相 ‎①原因:吸取元朝、内乱频繁的教训。‎ ‎②概况: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③意义: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从此被废除。‎ ‎(2)设立内阁 ‎①概况:明太祖设立,但不参与决策。正式设立内阁,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拥有“”权,但皇帝拥有“批红”权。‎ ‎②实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2.清代设立军机处 ‎(1)背景:清朝建立后,满洲贵族组成的掌管军国大事。‎ ‎(2)设立:清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3)特点: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 ‎(4)影响 ‎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②是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轻巧识记]       图示法归纳明清专制皇权的强化 ‎【易错易混】“内阁首辅”、军机大臣≠“宰相”‎ 宰相 内阁首辅、军机大臣 地位 法定,制度赋权 明代内阁仅仅是内侍机构;清朝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职权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作用 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不能制约皇权,反而强化皇权 ‎【史论归纳】‎ ‎1.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和制约,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2.封建王朝在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造成的消极影响 中央集权过渡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知识交汇】内阁与军机处的比较 比较项 内阁 军机处 不 同点 朝代 明朝 清朝 设置原因 皇帝政务负担沉重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皇权;处理西北军务 不 权限 明成祖时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明宣宗时拥有了票拟权 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同点 特点 皇帝的最高幕僚、内侍机构 人员简单(简);行事快捷(速);外界干涉少(密)‎ 相同点 由皇帝较亲近的人员组成;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都无决策权 ‎【知识交汇】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秦朝至明清时期皇权不断强化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 (1)秦朝:三公九卿制下三公虽分工上各有所侧重,但丞相权力相对过大。‎ ‎(2)西汉:皇帝任用身边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3)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办法来加强君权,提高行政效率。‎ ‎(4)宋代:宋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削弱相权,君权强化,相权衰落。‎ ‎(5)元代:中书省成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重新加强。‎ ‎(6)明朝: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7)清朝:康熙时,设置南书房,加强君权;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知识交汇】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演变呈现怎样的特点?‎ ‎【提示】 (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知识交汇】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如何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 ‎【提示】 (1)本质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影响 ‎①积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进行传播。‎ ‎②消极影响: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经济上 ‎,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第4节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选择题 ‎1.(2017·合肥一模)“(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  )‎ 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 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 ‎2.(2017·潍坊一模)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 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 ‎3.“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4.清朝前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甚至严重“异化”。最能体现“异化”的表现是(  )‎ A.军机大臣参与决策 B.推行密折制度 C.内阁负责行政事务 D.增加行省数量 ‎5.(2017·荆州一模)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 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 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 ‎6.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 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对图二中两人对话内容进行阐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选A。根据材料“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可知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故选A项;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并不能对皇权构成限制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无意说明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与否,故C项错误;大学士不仅没有宰相名义也没有宰相实质,故D项错误。‎ ‎2.解析:选A。材料强调“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说明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故选A项。‎ ‎3.解析:选B。六部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A错误;材料中“部权尽归内阁”说明内阁权力逐渐加大,故B正确;明朝中后期皇权是逐渐加强,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内阁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故D错误。‎ ‎4.解析:选B。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并不能参与决策,故A错误;雍正帝在通常的奏章之外,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故B正确;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的行政机构,主要职能是咨询,故C错误;增加行省数量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与君主专制的强化关系不大,故D错误。‎ ‎5.解析:选C。依据材料“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和“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可知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故选C项。‎ ‎6.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可知,皇帝通过密折奏事制度更严密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材料内容不能反映出密折制度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故A错误;密折所涉及的信息包括诸多方面,为皇帝提供决策依据,故B正确;内阁为管理日常事务的中央机构,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错误;巩固统一与密折没有直接的关联,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解析:第(1)题考查基本史实,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秦代为三公九卿制,唐朝为三省六部制,明代为内阁制,据此结合皇权与相权关系回答,注意语言的组织。第(2)题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之一是皇权越来越大,相权越来越小直至废除;根据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两幅图片都涉及了丞相,故在阐释时要围绕丞相制度来讲述,从丞相的职责、发展历程、作用等角度阐释,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答案:(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明废丞相,设内阁,只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趋势: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相对稳定的丞相制度;丞相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且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性。‎ 阐释: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沉重政务负担,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个人的信任,其职责以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